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城市的经济看哪个数据

城市的经济看哪个数据

发布时间:2022-12-22 18:45:13

A.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应该看什么要素

汗一个 三楼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和发展的定义密切相关。发展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指标,以前人们着眼于“经济增长”(诺奖得主西蒙.库茨涅兹Simon Kuznets所使用的术语),并用人均GDP、GNP等一系列指标来衡量。
但是,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和产出的提高外,还包括经济结构、人均福利的一系列变化。也是再这个意义上,有的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典型的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一般适用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费、农村人口比重、人口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不同的组织还制定指标来衡量各种制度环境。
其中,比如“人口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能比较合理的反应出一个国家的人民生
活水平状况,是广泛适用的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

还可以参考:一种新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的引入

内容摘要:城市化不发达情况下的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称为伪 “逆城市化”。文章引入了剔除单位货币效用影响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对城市居民中的底层人群转移到农村及城市化过程受到阻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指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是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障碍的一个可行办法。
关键词:伪“逆城市化”��收入差距��消费质量� 单位货币效用

根据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一般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变质阶段构成。[1]狭义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较高水平上人口向郊区或者农村的回流。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城市化水平不高情况下市民向农村居住点转移以及原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城市户口的人群而今又费力获得农村户口的现象。这跟我们的所谓的逆城市化不是一回事。有人说这是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内部行业收入差距增大造成的直接后果。然而现在城市里不可能获得比在农村更少量的收入。为了搞清楚隐藏这一事实在背后的真正原因,本文将引入一种新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解释为什么城市居民中的底层人群会有可能转移到农村以及城市化为什么会受到一些人的阻碍;并基于分析指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是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障碍的一个可行办法。
1.伪“逆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2.一种新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的引入
3.对伪“逆城市化”的认识——基于甘肃省的数据
4.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是城市化进程的催化剂

B. 怎么判断哪个城市j经济发达看什么

您好:
判断一个地方的经济发达,你需要看他的交通路线等地方,基本上沿海城市都是很发达地方,例如广东,上海澳门香港等地区,不过,还要看当地的GDP高低。
不求采纳,但求对您有用

C. 从城市的GDP,真的能看出城市的经济实力吗

整理分析数据好几年了,接触过各类经济指标,GDP、税收、金融、出口、固投、规工、社消、用电量、人均收入等等。但因为各地统计的规范性不一、标准不一,有些重要指标一直存在不少偏差。

比如之前居士整理过的规工数据,这几年才被国家统计局整顿,有些省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和利润总额被腰斩的都有;还有固投也是,国家统计局正在整顿中,从公布出来的某些城市数据看,被腰斩的、砍掉30%以上的都有。GDP也是同理,近五六年来几乎每年都有省市在被重新核算、挤水,至今还有不少地区(城市)的GDP和基础数据无法适配,总有一天也会被整顿的。

那么大家认为哪些经济指标才是相对可信的,而且可以体现省(市)的真实经济实力呢?我先说说我认为相对可靠而且比较重要的几项数据指标吧。

人均可支配收入、整顿后的工业数据、社保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是抽样数据,但省级的话样本较大偏差是较小的,后面我会写一篇专门解析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基本上是相对靠谱的。大致可以体现地区(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

规工数据被国统局整顿后,绝大部分省市已经接近数据真实,只有少部分还存在偏差。所以可以大致通过最新的规工营收、利润总额来看各地的工业规模。

社保可以体现各地企业的规范性,这个在今天社会还是比较重要的。

D.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除了gdp之外,还有什么是比较重要的

你好,人均GDP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指标。另外,对于一个城市,我们可以看它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以及城市间三大产业的比例,看它的结构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政府税收也可以作为衡量指标
1、GDP是一个国家(国界内)所有永久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 GDP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设机构和单位在一定时期(年或季度)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最终产品价值。这是一个国家概念。
2、 GNP,国家;产值,翻译成中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CPI是CPI的缩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普遍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衡量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相对数字。用来反映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拓展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初次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所有常住居民初次收入分配的总和。由于是衡量收入状况的总量指标,其名称不配“国内生产总值”,联合国等5个主要国际组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中将其更名为国民总收入1993年修订
2、GDP和GNI的区别在于衡量经济总量的视角不同。 GDP是一个反映生产成果的概念。它从生产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只要是境内居民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无论是境内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GNI是一个反映总收入的概念。它从初始收入分配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产出,即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减去该国的外国投资和劳动收入,加上国内投资和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E. 一个城市的经济效益,看什么指标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

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F.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首先要看GDP然后CPI但是不是这些越高就越好,要看人均收入和支出以后人民是否还有剩余的自己用来存储,城市的经济是不是发达不是光看是不是有很多的高楼大厦除了这些还有基础的配套实施是不是完善是不是人性!

G. 比较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比较哪些数据

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的计算方法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I+G+X-M)。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GDP的确定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附注: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GDP指标分析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人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preliminary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1978~2006)国内生人均国内年份产总值生产总值(亿元)(元/人)19783645.238119794062.641919804545.646319814891.649219825323.452819835962.758319847208.169519859016.0858198610275.2963198712058.61112198815042.81366198916992.31519199018667.81644199121781.51893199226923.52311199335333.92998199448197.94044199560793.75046199671176.65846199778973.06420199884402.36796199989677.17159200099214.678582001109655.286222002120332.793982003135822.8105422004159878.3123362005183084.8140402006209407.015931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NP=C+I+G+(X-M)GNP—国民生产总值C—消费支出又称个人消费支出I—个人总投资支出(设备的更新和净投资)G—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补助、失业救济、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国债利息支出)X—出口总额M—进口总额(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从理论上说,上述3种方式最后统计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法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计算公式:Q1·P1+Q2·P2+……+Qn·Pn=国民生产总值Q代表各种劳务与最终产品(FinalProcts),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P代表劳务与最终产品的价格。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的公式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x100%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x100%收入变动百分比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食物支出金额恩格尔系数=————————x100%总支出金额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DICKCHAN

H. 哪个网站可以查到全国各地方经济数据比如地方GDP/CPI等

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是最权威的数据提供者。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最新、最准确的消息就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I. 城市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运行状况(再生产各环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财政金融情况、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就业情况、物价情况、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情况等
1)生产情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2)需求情况(投资、消费、出口);(3)财政金融情况;(4)物价总体水平情况。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1)城乡居民收入情况;(2)住房情况;(3)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2、工业增加值3、固定资产投资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对外贸易(海关进出口总额)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消费物价指数(CPI)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1、外商直接投资(FDI)
12、外汇储备13、货币存量或流通量城市经济(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
城市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引起城乡分离而产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而且总是同城乡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J. 哪里可以查到城市GDP月度数据

很不好意思
国家统计局对GDP的统计没有月度数据 只有季度和年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到这个城市的统计局网站查看
但是有些地市的统计局网站更新不及时 你可能看不到即时数据
当然有些省统计局网站会有各个辖内城市的经济数据公布 也可以看看

阅读全文

与城市的经济看哪个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港股通什么时候交易日是半天 浏览:715
如何辨别酒水代理商 浏览:203
技术服务承诺书什么时候签 浏览:449
智慧水务信息化怎么解决 浏览:235
有一款产品应该怎么卖 浏览:15
如何进行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浏览:997
为什么程序什么都输出不了 浏览:788
满25岁学什么技术好 浏览:252
佳炎光电技术怎么样 浏览:620
青岛满2年不满5年的房子怎么交易 浏览:538
程序放在哪个存储区 浏览:857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要考什么证 浏览:827
漳州有哪些市菜市场 浏览:238
交通运输市场怎么样 浏览:538
如何在交易所交易点券 浏览:171
孩子学习美发有哪些技术 浏览:743
汉口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怎么去 浏览:495
一个产品怎么拍摄视频 浏览:644
软件开发跟程序员哪个好 浏览:454
数据营销渠道有哪些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