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模型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示与操作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1)什么是单量数据模型扩展阅读: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⑵ 什么是数据模型,包含哪几种类型 (数据库)
1)数据模型的分类: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①概念数据模型(信息模型):面向用户的,按照用户的观点进行建模,典型代表:E-R图
②结构数据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用于DBMS的实现,典型代表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 对象模型
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是目标类型的集合。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
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基本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
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⑶ 什么是数据模型,什么是数据模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数据抽象:是将数据抽象化、逻辑化,是对数据的抽取过程。
数据模型:是对数据进行抽象化表示的工具,主要使用逻辑概念来表示数据。
数据模式:利用数据模型组织抽取的数据所得的结果,也即是数据抽象的结果
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抽取作为总的过程,利用数据模型,对现实具体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组织,使其具有结构化的特征,最终得到的结果,即是数据模式。
⑷ 数据模型主要有4种,分别是什么
有三种。
1、层次模型
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2、网状模型
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网状连接关系,是具有多对多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 。
3、关系模型
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
(4)什么是单量数据模型扩展阅读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层次结构采用关键字来访问其中每一层次的每一部分。
层次模型发展最早,它以树结构为基本结构,典型代表是IMS模型。
优点是存取方便且速度快;结构清晰,容易理解;数据修改和数据库扩展容易实现;检索关键属性十分方便。
⑸ 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数据模拟。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来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
就是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2、数据操作
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5)什么是单量数据模型扩展阅读:
数据模型用途:
数据模型是用于描绘、沟通数据需求的一组简单易懂、标准的,并且便于计算机实现的标准符号的集合。数据库很强大,但数据在其中的关系却错综复杂,成千上万个表通过各种关系或约 束互连以形成复杂的结构。没有数据模型,利益相关者很难看到现有数据库的结构、理解关键概念,当需要描述数据需求的时候,也很难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数据模型很重要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数据模型最详细的一层就定义为逻辑模型了,具体定义了每一个实体、实体中的每一个属性、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详细关系等。
如果要拿地图打比方的话,就相当于不光划分了每个省,每个省内的每一个城市,城市中的每一条街道和城市之间的联系都定义在了这一级别。有了这么一张图的话,任何一个地址的信息都能被找到。也就是说,逻辑模型当中能够方便地找到每一个属性的具体位置和定义。
⑹ 什么是数据模型
模型可更形象、直观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利用模型对事物进行描述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计算机不能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而数据库系统正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客观事物进行管理,因此就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模拟,以建立适合于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⑺ 数据模型是什么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
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的结合。
⑻ 什么是数据模型可以加分
数据模型已经距离我的生活很远啦。看到一个例子,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
假定你正在开发一个帐目应用。你的应用将需要跟踪发票号,每张发票都有一些头信息(例如开票日期)、发票号和一行或多行项目。每行项目将包括:订购的产品信息和产品数量。
在关系数据库中建立发票模型的方法之一是创建两张表。一个叫做发票表( Invoice ),包括每张发票上只显示一次的头信息。另外一张表叫条目表( LineItems ),包含了 Invoice_Parent 、 Line_Item_Proct_Code 、 Line_Item_Quantity 字段。第一个字段特别重要,因为它的值是关联本表到发票表的。
注意哪张表都不含有给定发票的所有信息。如果你的应用程序设计完了,例如,打印一张发票,它就必须访问者两张表来获得全部的信息。还要注意表中并不含有任何关于如何打印数据的指令。那些指令存在于数据库外面。
在对象模型中,数据不需要放入行和列,所以发票类定义将看起来像组成发票的所有的数据条目的列表。有包含在头信息中的属性,例如 InvoiceDate , InvoiceNumber 等等,和一个 LineItem 类的实例的集合。 LineItem 类包含了 ProctCode 和 LineItemQuantity 属性。
类定义只是数据格式的蓝图。每张独立的发票是发表类的一个特定的实例,并且包含特定的 LineItem 类的实例。因此,每个发票对象包含了给出的发票的全部信息,并且是只是该发票的信息。
但是类定义也许能够包含方法。例如,你的发票类也许包括一个 Print() 方法来治市如何格式化发票信息来打印出来。持久对象将包含一些方法, Save() 方法指定对象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存储的。默认 Save() 方法的实现决定于数据库引擎的结构,由数据库厂商提供。
⑼ 数据模型包括什么呢
数据模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①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②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③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它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简介
数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
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其中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无向图。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是目前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