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银行是用哪个公司的数据库

银行是用哪个公司的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2-12-19 12:42:17

❶ 银行一般用什么数据库系统

像建行、中行、工行都是使用Oracle数据库的。

❷ 请问中国四大银行用的是什么数据库系统

都是使用oracle的数据库。

❸ 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所用的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是针对"国家开发银行基础数据库系统招标书"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公司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方面的开发经验、系统集成能力与技术优势,组织该方面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并充分考虑国家开发银行实际情况和我们在金融行业数据仓库的建设经验,最终构建国家开发银行基础数据库系统。在该系统中,我们采用最先进和完善的IBM数据仓库系列产品,结合具有丰富表现力的COGNOS公司前端展现工具,集成三层体系结构(Multi-tier)技术,融合WEB方式,最终为开发银行开发建设一个技术上先进、业务应用成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基础数据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系统的未来扩展。

系统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数据管理层、应用控制层和用户界面层三个部分。数据管理层负责管理国家开发银行各个层次的数据;应用控制层负责处理基于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系统业务控制逻辑;用户界面层处理用户人机交互接口,将用户接口与复杂的业务控制逻辑分开,负责将业务信息以一种用户友好的一致方式提供给用户。

1、数据管理层
国家开发银行基础数据库系统中,需要管理不同层次的数据:
实时易变的数据:
由国家开发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型应用系统创建和管理。
高质量的一致性数据:
通过对存放在国家开发银行不同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基本的代码转换和不一致问题的处理,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统一业务视图的综合数据。
派生数据:
是在一致性数据基础上不同程度的聚集产生的数据。
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以上几类数据的描述性数据,是国家开发银行企业级的信息目录。元数据描述和定位数据元素的来龙去脉:数据来自何处,如何转换,抽取频率怎样,去哪儿,数据仓库正是通过对元数据的有效管理,为数据工作者寻找、理解和利用上述几类数据提供方便。
数据管理层采用DB-ODS-DW三层体系结构来管理以上各类数据。其中DB指实时易变的数据和外部数据,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操作数据储存)包括高质量的一致性数据和派生数据,DW(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包含历史的高质量一致性数据和派生数据。
ODS作为一个中间层次,一方面,它包含企业全局一致的、细节的数据,可以进行全局操作型处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数据环境,适合完成日常报表和决策的数据处理分析。可见,ODS一方面支持业务性操作,另一方面面向主题。所谓主题是指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中所关注的业务对象,比如项目开发、信贷管理和资金管理,是在较高层次上将数据归类,将来自各部门的原始数据做一个从面向应用到面向主题的转变,即整个系统的设计将按照业务对象进行,而不是按照行政框架设计。在主题之下放置与该主题相关的各种基础数据,组合在一起就是基础数据源。基础数据源是整个ODS的核心,存储着最为基础的非派生数据。从上面分析可看出,建设数据仓库的第一步是建设基础数据源。这就要求对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和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来自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和外部录入数据进行清洗、抽取和转换来解决数据的不一致性、分散性、完整性及异构问题。
面向主题和集成性使得ODS的数据在静态特征上很接近DW中的数据。但是,在ODS与DW之间仍然有许多基本的、重要的差别。首先,ODS主要保存近期数据,而DW大量是长期保存并可重复查询的历史数据。其二,ODS支持面向记录的联机刷新,满足国家开发银行全局应用的需要,包括企业级的OLTP;而DW中的基础数据是不可修改的。其三是向ODS数据仓库DW提供一致的数据环境以供抽取。DW则主要用于长期趋势分析或战略决策。

1)数据源
国家开发银行业务系统数据
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已经投入运行的(会计核算系统)、正在建设的(信贷管理和非现场稽核)和准备建设的各个业务处理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周期性地形成增量文件,由数据库抽取代理程序(Agent)抽取到总行操作数据库中(ODS)。
外部数据
外部数据,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加载到总行操作数据库中(ODS),也可以直接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补充数据
补充数据,由手工输入或接收程序倒入。
2)基础数据收集
为了提高基础数据收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数据量、数据加载周期和技术基础设施多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据抽取、净化、转换和加载策略,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辅助基础数据收集。
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的数据,应尽力区分存量数据、增量数据和变更的数据(比如,可以通过增加触发器来得到变更的数据),因为在广域网环境下,存量数据的抽取、传输和加载,增加网络的压力,是不可取的。而且不管选择哪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大量数据加载速度有限,大量数据加载一般会影响其他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在网络带宽许可的情况下,总行的ODS收集存储各分行详细的业务数据,各分行的详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收集代理(Agent)自动抽取到总行。数据抽取、传输和加载的策略是,第一次数据初始化的时候,进行存量数据的批量加载,以后则进行增量数据和变更数据的加载。加载周期是按小时、天、月或季度和年来加载,取决于业务需求。
随着业务的发展,详细业务数据量的增大,超出网络带宽的负荷,建议各分行设置ODS收集存储各自详细的业务数据,总行ODS收集存储各分行经过聚集的业务数据,以减少抽取、传输和加载的数据量。
可视化数据仓库管理器(IBM Visual Warehouse)是IBM公司推出的一个创建和维护数据仓库的集成工具,可以定义、创建、管理、监控和维护数据仓库,也可以自动地把异质数据源抽取到中央集成的数据仓库管理环境中来,它采用分布式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数据仓库服务器(Visual Warehouse Server)
数据仓库管理员(Visual Warehouse Administrative Clients)
数据仓库代理(Visual Warehouse Agents)
控制数据库(Control Database)
数据仓库(目标数据库,Target Database)
数据仓库服务器运行于Windows NT操作系统之上,监控和管理数据仓库的处理过程,提供基于时间的和基于事件的调度机制,并且也控制数据仓库代理的活动。
数据仓库代理在数据仓库服务器的控制下,处理源数据的存取、过滤、传输和把数据加载到目标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代理可以运行在NT、AIX、OS/400、OS/2、SUN不同的系统平台上。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可扩展性,一般在数据源和目标数据仓库所在的机器都安装数据仓库代理。
控制数据库由数据仓库管理员产生并被数据仓库代理所利用。可视化数据仓库管理器把所有的元数据都存储在控制数据库中,控制数据库还可以被一个元数据管理工具集成管理(该工具称为Dataguide,是可视化数据仓库管理器的组件之一)。
虽然数据抽取、传输和加载自动化的机制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实现,但针对实际数据环境的数据抽取、转换和净化需要自行设计程序,因为实际数据的非标准化和数据转换的复杂性,数据抽取、转换和净化的商品化工具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预期效果。

2、总行ODS
总行ODS由两层数据组成,一层为基础数据源,是国家开发银行业务产生的最基础的非派生的数据;另一层为二次汇总数据。二次汇总数据放置于项目受理、贷款管理和资金管理三个模块中,直接为项目受理、贷款管理和资金管理三个业务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基础数据源中的数据主要从会计信息系统中转换而来,同时又有一部分基础数据来自于外部数据录入。

❹ 为什么银行单位几乎都用Oracle

现在都在清理,所有涉及国家和民生的要害部门的设备和软件,全部要求用国产,第一批2022年完成,这是国家安可工程强制要求的,你看看现在新上的数据库,那有国外厂家中标的。

这么多只为oracle背书,有点讽刺(国外的屎对这群人来说都是香的)。当初用只是无奈之举,若有选择,绝对没人用。商用软件很多都有后门,根本没有安全可言,(技术无国界)就是流氓逻辑,未来数据安全为王,oracle也会死在“闭源”上,至于说的“安全、高效”就是扯淡,国内“基础”技术越来越好,迟早要替代这些没有控制权的软件。

我的回答:银行单位选择oracle数据库,有很多的原因。

1.oracle数据库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闭源关系型数据库,是比较成熟的产品。oracle具有先进的、成熟的市场经验。产品遍布各行各业,oracle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广泛用在金融、电信及通信、证券、保险、能源、高 科技 、生产制造、以及政府等行业,oracle技术具有强大的领先优势。

2.oracle具有高可用的架构优势,可以使用oracle rac、DataGuard、MAA等架构保障业务的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oracle可以满足业务的高并发需求,满足OLTP各种事务处理。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易伸缩、高可用、安全和集中管理等特点。

3.oracle可以使银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规避和控制金融风险、保证银行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长。oracle有一系列成熟的配套软件和专业的服务,可以满足银行单位的业务发展需求。尽管随着金融领域业务的变化,有去IOE和云化的变化,但是oracle的稳定性肯定是银行业务的首选,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业务转型与升级。

这样想,银行单位选用oracle数据库,合情合理!



不以泪水博同情,要以汗水赢掌声。你能作茧自缚,必能破茧成蝶!

第一,几十年前银行系统建设的时候只能选择IOE,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目前中国的IT基础设施还无法满足银行的业务需求。

具体说oracle,他的一致性,稳定性,成熟度不是其他软件可以比拟的,你总不会希望你银行,交易所里面的钱有异常吧

不开源 安全性高 高效稳定 支持高并发

一句话,技术支持可以做到7.24小时,重大问题8小时内技术人员到岗,那一个开源软件可以做到。另外就是IBM的DB2也有一部分份额。

早年间MySQL和Linux都不成气候,银行是第一批使用小型机+Oracle的行业

真正的原因是银行信息化起步早。在90年代,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都采用商用数据库。在那个时间段,MySQL和Linux都不成气候,更别提现在的大数据技术技术了。那时候,在小型机(Unix系统)上跑Oracle非常流程,MySQL根本没办法与其匹敌。

互联网企业在那个年代都热衷于Oracle,比如,阿里巴巴在2000年左右还养着全国最优秀的OracleDBA团队。只不过,后来这些互联网公司爱折腾,有实力折腾,开始用开源的MySQL替代了原来的Oracle,而银行既没有意愿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

核心业务强依赖Oracle,牵一发而动全身

至于到现在,银行为什么还没有替换到Oracle呢?主要是银行的业务已经成型,很多核心的功能都强依赖于Oracle,不可能轻易动,这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Oracle本身也具有很多优势

Oracle的安全级别非常高,这是MySQL不能比拟的。支持闪回和完美的数据恢复,及时硬件坏了也可以恢复到故障发生前1秒。

Oracle对于复杂的SQL场景支持得非常好,有出色的查询优化器。超强劲的CBO优化器在大部分场景可以对复杂SQL形成高效的执行计划,开发人员可以编写大量的表关联、子查询、几何运算等,我见过几百上千行的SQL或者存储过程,都有非常高的查询性能。

Oracle提供了自己的RAC架构,RAC架构推出后,即使使用普通的服务器,在低成本下实现也能实现数据的可靠性,还能提供很强的查询性能。

现在有没有Oracle的替代品呢

阿里云的 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完全替代Oracle数据库 ,PolarDB使用了存储和计算分离架构,可以在业务高峰期进行快速扩容,最大程度降低成本。PolarDB可以100%兼容MySQL语法,深度兼容Oracle的语法和数据类型。在2020年,阿里云已经帮助1千多家公司完成了去Oracle的工作。

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难想象。

银行的数据极其重要,不容有半点损失和误差。

Oracle就是全球最好的数据库软件供应商。

金融行为要求的是系统稳定,系统稳定才能更好服务客户。

系统性能的要求在实时性方面在接受范围就可以,比如交易超时在60秒内等。

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交易量大幅度提高,则导致了银行系统在稳定性,时效性,性能方面都提升了一个或多个等级,tps的提高,系统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应用保证正常的情况下,数据显得更为重要。而在国内早此年,数据库的厂商还真没有,就oracle,db2,其实还有informix。

现在的情况,在国内出现一些商用的数据库,比如阿里系的,腾讯系的。

你这问题放在五年前差不多 现在你再看看有多少 现在去IOE去的差不多了

❺ 国内银行系统用Oracle数据库不怕泄密吗

典型的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灵光一闪]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国内银行用Oracle的同时都会购买Oracle的维护服务,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国的生意了。当然因为中美关系的问题,一些行已经开始从周边系统逐渐开始改造使用国产数据库,比如华为的高斯200,同时国内的国有软件企业也在部署研发国产的数据库,公司名就不说了,反正确实有这个安排。

真的是个好问题,国家核心系统从什么开始决心抛弃windows。银行系统数据太过庞大复杂,上了贼船,下船太难太难了。

我是金融行业的码农,也算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吧。

在数据库方面,金融领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业软件,也有Mysql、Redis等开源软件。这些软件有个令人沮丧的共同点, 很少有国产自主研发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彻底颠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拥抱变革的企业收获了巨大收益,让后来者羡慕嫉妒恨。

信息技术不管发展如何,都绕不开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以关系型数据库最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翘楚无疑是Oracle数据库。

再回到题主的泄密问题,即Oracle数据库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为它是最好关系型数据库,常见的指标如易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恢复性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它是国外的闭源软件,是否有安全隐患,国人不得而知。

技术上不可控,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呢?答案是从管理上从严控制。

不怕。

物理上是对外隔离的, 架构上也有大量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趋势不可阻挡。

内网,物理隔离。外网用啥都没用,想搞你不过是时间问题。

国内银行系统用的数据库很多, 核心系统一般都用老牌的商业数据库DB2、Oracle 。其他系统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数据库。至于数据泄露吗?银行当然也怕。但是,就综合考虑来看,目前Oracle等商业数据库依然是最佳选择,将来可能会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级。

1、稳定是首要选项

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机构。它们的系统不能够随便出问题,一出问题影响整个 社会 。所以, 对银行来说,稳定是摆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创新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而DB2、Oracle这些商业数据库软件,首先能够满足银行的稳定性要求。


而在中国,银行是比较早有信息化的单位。但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只能是跟欧美国家学习模仿。外企银行基本都是采用oracle、DB2来做核心系统。中国自然是采用国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银行也就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机、小型机硬件,配套DB2、Oracle数据库来做。

2、安全实现手段

①、厂家信誉

一直用DB2、Oracle作为核心数据库。对银行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过去,国产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数据库可以使用。银行自然也只能用业界最好的数据库,而且Oracle、DB2这类大品牌的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应用都很广。厂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全世界都受影响。

②、技术控制

除了厂家的信誉保障外,银行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内外网是物理隔离的 。这样,实时连接数据库的攻击是很难实现的了。其次,在防止数据泄露这一块,银行当然也是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网需要的数据是从内网的网闸摆渡过去的。能摆渡什么数据出去,也是银行严格控制的。最后, 数据库里的敏感数据,也是加密存储的 。同时,网络上还 部署了一系列网络安全设备来 保障系统的安全。


3、银行安全需升级

银行现在虽然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终是国外闭源商业数据库软件。如果软件存在漏洞或者后门,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大风险。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所以,银行也还是会有担心泄密问题,这就意味着银行的安全体系还需要升级。

那该如何升级安全呢?除了系统过等级保护外,也一直在倡导用安全可靠的软件。这就意味着需要逐步从Oracle、DB2等商业软件走向开源、或者国产等数据库软件。不过,银行的稳定性还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银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时,国产数据库发展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总结

总之,早些年银行从稳定和安全出发,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是最佳选择。这些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级。将来也会逐步替换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软件。

这是个系统的问题。

有些朋友说物理隔离,目前看应该做不到100%隔离。银行数据中心就是提供服务的,隔离了怎么提供服务?各个分行,网点,ATM都是要联网的,都是要访问数据库的,只是权限不同。

归结起来就是数据安全和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工作人员都是相关的,必须全方位防护。

数据库系统,国产化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国产数据库系统就没有漏洞吗?不故意窃取数据,难保不因失误而失窃。这个要加强测试。

计算机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同样道理。

网络方面,银行应该是租用运营商的线路(虚拟专网,VPN)实现网点互联。出点和入点之间加密传输。如果加密算法没有被破解,秘钥没有暴露,一般没问题。但毕竟还是有”如果”的。

人的问题更大一些,买通一个人不太难吧?这个要通过层层审核,相互制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来防范。

所以说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是全方位的。

要使用SWIFT ,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就必须与国际接轨,所以必须用Oracl。

林郑太太被制裁,信用卡不能用,工资都发现金,使用也是现金,那么多的国行,没有一家敢接盘。

有别的选择吗。

❻ 国内银行系统用美国甲骨文Oracle数据库不怕泄密吗

典型的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灵光一闪]

的确是这样。国内银行和金融公司已经在做替换成国产数据库的工作了。但是还要花一些时间。

顺带说明一下,oracle数据库美国本土的安全水位是非常高的。只是美国出口限制,导致出口到中国的只是低安全级别的版本。中国国产数据库在军工航天电力水利早已应用,都达到了顶级安全标准。

我是金融行业的码农,也算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吧。

在数据库方面,金融领域用到的有Oracle和SQLServer等商业软件,也有Mysql、Redis等开源软件。这些软件有个令人沮丧的共同点, 很少有国产自主研发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彻底颠覆了既有的工作模式。率先拥抱变革的企业收获了巨大收益,让后来者羡慕嫉妒恨。

信息技术不管发展如何,都绕不开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以关系型数据库最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翘楚无疑是Oracle数据库。

再回到题主的泄密问题,即Oracle数据库安全么?我的答案是 即安全又不安全 。之所以安全因为它是最好关系型数据库,常见的指标如易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恢复性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它是国外的闭源软件,是否有安全隐患,国人不得而知。

技术上不可控,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呢?答案是从管理上从严控制。

首先,在IT世界,有一个叫做物理隔离,国内银行的机房网络架构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内网+DMZ的形式,在两者之间采用专业的防火墙进行连接并安全隔离。DMZ到外网也有一道防火墙。所有的数据存储和加工必须在内网。

再加上内网登陆各种限制,跳板机,访问权限,动态密钥。

想发个版本都累死,还想把数据弄出来,不太可能。

至于这几年去IOE,最后也就去了IBM的大机,Oracle数据库照样大规模使用,EMC的存储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一句话,安全使用美国佬技术!累死金融IT民工!

泄密到不存在,一般国内银行用Oracle的同时都会购买Oracle的维护服务,除非甲骨文不想做中国的生意了。当然因为中美关系的问题,一些行已经开始从周边系统逐渐开始改造使用国产数据库,比如华为的高斯200,同时国内的国有软件企业也在部署研发国产的数据库,公司名就不说了,反正确实有这个安排。

真的是个好问题,国家核心系统从什么开始决心抛弃windows。银行系统数据太过庞大复杂,上了贼船,下船太难太难了。

首先需要明白,银行的风控部门是银行体系内具有极度话语权的部门,也是最核心的部门之一。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增值,以及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也是风控部门重点工作之一。

所以,你能想到的这个问题,银行的相关部门早就已经想到了,而且肯定做了不少的分析工作。

从网络上来说,银行的核心主机系统,包括数据库,都是在银行内网运行的,并不会直接接入互联网,这个一般的银行设备,比如ATM等自助终端都是如此,所以安全性肯定是银行最关注的焦点。

从安全性来说,银行的IT部门会对所有出入网络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连一个最基本的新开一个网络IP或者端口,都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和把关,不是随随便便就给开通的。我曾经在某个银行短期出差,当时两台设备只给了一个IP和端口,我们找银行客户申请多开通一个,到我把工作做完,大概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这个居然都没审批完成。

另外,如上所说的银行对流经网络的所有数据都会进行严格的监控。比如我们之前有一台设备在银行网络内运行,一般情况下都会把不必要的组件或程序全部删除。但那台机器由于设置原因,在更新程序时默认对外连接了微软的服务器,很快就被监控出来,银行IT部门还要求我们给出详细报告,就是所谓的RCA,Root cause analysis,也就是根源分析。

说了这么多,应该明白银行为什么总Oracle不怕数据泄密了吧。当然,早期的时候也没有其他数据库可以选择,基本上就是Oracle, Sybase,DB2,以及微软的SQLServer。但是银行的数据库要求存储容量大,存储速度快,且可靠性要求极高,不能出现宕机这样的情况,这对银行业务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但随着我国 科技 的发展,最近Oracle的日子不好过了,去年已经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几百名工程师被遣散,随着我国去IOE的浪潮,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考虑国产国产数据库和开源数据库,以前ORACLE独霸天下的日子已经不存在了。

不怕。

物理上是对外隔离的, 架构上也有大量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

但是自主可控的趋势不可阻挡。

内网,物理隔离。外网用啥都没用,想搞你不过是时间问题。

国内银行系统用的数据库很多, 核心系统一般都用老牌的商业数据库DB2、Oracle 。其他系统也有用Mysql、MongoDB等其他数据库。至于数据泄露吗?银行当然也怕。但是,就综合考虑来看,目前Oracle等商业数据库依然是最佳选择,将来可能会一步一步提高安全等级。

1、稳定是首要选项

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机构。它们的系统不能够随便出问题,一出问题影响整个 社会 。所以, 对银行来说,稳定是摆在首要位置的 。任何创新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而DB2、Oracle这些商业数据库软件,首先能够满足银行的稳定性要求。


而在中国,银行是比较早有信息化的单位。但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只能是跟欧美国家学习模仿。外企银行基本都是采用oracle、DB2来做核心系统。中国自然是采用国外相同的方案。大部分银行也就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整套IBM大型机、小型机硬件,配套DB2、Oracle数据库来做。

2、安全实现手段

①、厂家信誉

一直用DB2、Oracle作为核心数据库。对银行来说,已经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过去,国产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数据库可以使用。银行自然也只能用业界最好的数据库,而且Oracle、DB2这类大品牌的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应用都很广。厂家自然也要注意保障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全世界都受影响。

②、技术控制

除了厂家的信誉保障外,银行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安全措施。首先, 内外网是物理隔离的 。这样,实时连接数据库的攻击是很难实现的了。其次,在防止数据泄露这一块,银行当然也是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控制的。至少,外网需要的数据是从内网的网闸摆渡过去的。能摆渡什么数据出去,也是银行严格控制的。最后, 数据库里的敏感数据,也是加密存储的 。同时,网络上还 部署了一系列网络安全设备来 保障系统的安全。


3、银行安全需升级

银行现在虽然有很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但是,DB2、Oracle始终是国外闭源商业数据库软件。如果软件存在漏洞或者后门,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大风险。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所以,银行也还是会有担心泄密问题,这就意味着银行的安全体系还需要升级。

那该如何升级安全呢?除了系统过等级保护外,也一直在倡导用安全可靠的软件。这就意味着需要逐步从Oracle、DB2等商业软件走向开源、或者国产等数据库软件。不过,银行的稳定性还是不能忽略的,所以, 银行也就只能逐步 探索 ,逐步提升安全。同时,国产数据库发展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总结

总之,早些年银行从稳定和安全出发,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是最佳选择。这些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步提升安全等级。将来也会逐步替换Oracle、DB2等商业数据库软件。

❼ 各大银行都使用什么数据库

使用的数据库类型较多,既有传统的商用数据库,包括 DB2、Oracle 、SQL Server 等,又有开源数据库如 MySQL 等 ; 既有关系型数据库,又有非结构化的比如 Hadoop、Spark 平台,还有基于 Redis 的分布式缓存平台用于关系型数据库补充。
工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多跑在 DB2、Oracle 之上。在开源 MySQL 应用方面,工商银行重点推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领域广泛使用,并匹配银行特点在架构部署、参数调优等方面进行多项创新,成为后续 OLTP 关系型数据库转型的重点方向, 目前已上线数百套系统。

❽ 中国的银行一般用什么数据库系统

一般金融业用sybase
语言一般用java 工行的网站就java的

❾ 国内的银行大多用什么操作系统 和数据库(含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外国还是中国

我在建行呆过,说说建行的吧。实时性online交易用的是informix数据库,因为底层交易代码是C写的,可以很好的和informix的ec库集成。如果是管理类的系统,报表之类的话,一般是ORACLE,之前也用过DB2。informix和DB2都是IBM的,ORACLE就是ORACLE公司自己的。操作系统有HP UNIX,SCO UNIX,Redhat linux,以上全都是国外的。

❿ 浦发银行是用什么数据库啊,求教知道的人啊,ORACLE 还是INFORMIX还是SYBASE啊

上海浦发银行从前采用Sybase 现在是Informix

阅读全文

与银行是用哪个公司的数据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软件内的数据 浏览:490
无人机主要用到哪些技术 浏览:701
结算产品名称有哪些 浏览:611
applewatch能监测什么数据 浏览:514
本地信息站可以做什么 浏览:873
电信公司代理哪些业务最挣钱 浏览:356
化工产品销售属于什么销售 浏览:516
怎么查找已读信息 浏览:285
交易猫扣多少钱 浏览:29
洗洁剂泡黑的产品怎么办 浏览:809
期货交易需要了解什么线 浏览:957
北京哪个花卉市场有卖米兰 浏览:732
货代进化到什么程序 浏览:740
如何打造产品新奇特 浏览:206
施工员怎么看技术总结 浏览:776
松阳有哪些代理公司 浏览:373
兰州五金围挡市场有哪些 浏览:678
交易所怎么挂牌 浏览:549
三菱m80数控铣怎么才能检查程序 浏览:478
岩板代理怎么样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