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股最近为何一直下跌是宏观经济面临崩溃了吗
我国的股市比较复杂,不过股市都是在炒“预期”;
一、前一段的走牛因为国家的四万亿的及政府其它措施的共同拉动。
二、最近的下调则是国家压制产能过盛;打压楼市;通过超级大盘股的发行及增发吸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纸币以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引起的中级调整;
三、宏观经济迟早会面临崩溃的,现在还为时尚早。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同样经济崩盘的时间不要随便预测,但是中国经济崩盘是可以预期的!由不懂经济与腐败伴随的独彩领导管理经济崩盘是必然的!
四、建议关注资源类股票,当在日线上出现两三个不段抬高的低点时再杀入!
五、不知道您做股票有多久了,如果您没有决心长期做,且把它做为一个重要投资选项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进入!做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事业是最好的!!!
‘贰’ 国盛宏观:三季度GDP增速为何低于预期
事件: 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4.9%(前值3.2%,预期5.2%),前三季度累计增长0.7%(上半年-1.6%);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9%(前值5.6%);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8%(前值-0.3%),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5.6%(前值4.6%),基建投资2.4%(前值2.0),制造业投资同比-6.5%(前值-8.1%);9月社零同比3.3%(前值0.5%)。
核心观点: 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继续回升,密切跟踪地产、消费、就业和“十四五”规划。
1 、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为何 GDP 增速略低于预期? Q3实际GDP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一方面,三季度经济继续回升,主支撑有三:1)出口持续超预期;2)地产维持高景气;3)服务业加速修复。另一方面,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预期,原因可能也有三: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3)统计局GDP核算的生产法和基于需求端的支出法之间存在偏差。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着提升。
2 、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 三季度工业生产高位上行,需求回暖推动生产端突破前期瓶颈。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升至6.9%,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此外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其中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 汽车 、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预计Q4生产端将维持高位,2021年也将继续反弹。
3 、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减轻。 三季度消费端持续修复,9月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有所提升。其中 汽车 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支持下,预计Q4至2021年消费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2021年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可能仍偏弱。
4 、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 三季度调查失业率维持震荡回落态势,但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点。
5 、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房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放缓,投资维持高位。三季度地产销售、投资均较上半年大幅回升。但9月当月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考虑到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持续收紧,结合本月地产景气已出现放缓迹象,预计Q4及2021年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延续修复,但累计跌幅仍大。9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小幅回落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恢复正常。其中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 汽车 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增速提升较多。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三季度基建投资当月增速一路下滑,9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跌至4.8%,再度低于预期,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主因可能是棚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等的分流效应,也应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相关。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6 、维持前期观点,四季度资产价格面临的宏观情形是: 经济复苏向上但斜率受制约(利好盈利修复)+宽松未转向但流动性边际收紧(推动利率上行)+通缩但PPI触底上行(基建地产链的周期品价格)+改革提速但更注重资本市场 健康 运行(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受制于就业端结构性压力仍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大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政策最宽松的时候已过、但并未实质转向,当前仍是“经济上、政策稳”,短期可跟踪10月底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
风险提示: 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一 、 三季度GDP继续回升,为何略低于预期?
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转正,Q3当季增速小幅低于市场预期。2020年前三季度GDP实际累计增速0.7%,较上半年的-1.6%回升了2.3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转正反映前期疫情冲击造成的生产损失已基本得到弥补。三季度GDP实际当季增速4.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2%,较Q2的3.2%反弹1.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6%的水平。
三大产业累计增速全部回正,三产修复快于二产。Q3第二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4.7%回升1.3百分点至6.0%,累计增速反弹至0.9%;第三产业增加值当季增速从Q2的1.9%回升2.4个百分点至4.3%,累计增速反弹至0.4%。Q3第三产业增速升幅最大,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居民信心恢复,线下消费、服务消费加速回暖。
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回升,其主要支撑因素有三:
1)出口持续超预期。Q2以来我国出口连续5个月超预期,增速不断抬升,其前期主因防疫物资拉动,后期主因欧美迅速解封带来的外需回暖,以及我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形成的相对优势。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前期内需较弱等因素,进口增速持续低位徘徊。进出口两方面造成Q2以来净出口持续反弹,贸易差额累计增速由Q1的-81.9%回升至9月末的10.8%,已经接近近年来平均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欧美疫情再反弹和低基数的支持下,2021年出口增速大概率进一步走高。(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年底前出口有望保持高位,明年呢?》)
2)地产维持高景气。疫情发生后我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多地出台地产支持政策,推动商品房销售3月后大幅反弹,地产投资也随之回升,Q3货币政策和地产政策虽然均趋于收紧,但地产市场仍然维持较高景气。从当月增速看,8月地产销售当月增速创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地产投资也已超去年水平。从累计增速看,地产销售和投资的绝对规模也已接近去年水平,疫情造成的冲击已经基本恢复。
3)服务业加速修复。Q3与上半年的最大不同在于线下消费、服务业开始加速修复,主因我国疫情持续受控,政府防疫措施有序放松,居民信心逐步恢复。由此带来需求端加速追赶供给,供需分化趋于收敛,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为何三季度GDP略低于预期?
Q3GDP当季增速略低于此前市场一致预期的5.2%左右,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有三:
1)服务业实际恢复程度可能略低于预期。首先 , Q3服务业虽然已经开始加速修复,但疫情约束尚未完全解除,较去年水平仍然偏低,餐饮 旅游 等行业的实际收入恢复水平可能也低于直观的人流水平。比如十一假期的 旅游 数据实际上只修复了七、八成,与众多景区游客爆满、堵车的直观印象尚有差距。其次,受7月份以来房地产政策收紧和9月股市调整的影响,地产和金融行业的修复程度可能也略低于预期。
2)建筑业增幅可能略低于预期。受前期南方雨季拖累、棚改债分流等因素影响,Q3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且低于预期。同时受政策收紧等影响,9月地产施工增速也出现回落,二者可能导致建筑业修复程度也偏低。
3)GDP核算的生产法和日常预测的支出法之间存在统计误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而市场日常预测所用的消费、投资、进出口等需求端数据对应测算的是支出法GDP,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误差。
总体看,Q3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修复,就业压力较上半年已经得到明显缓解。往后看,随着疫情影响减退,Q4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在基数效应影响下,2021年Q1多数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将出现跳升,Q2开始同比增速将逐渐降低,2021年全年GDP增速将显着提升。
二 、 生产端:工业生产高位上行,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
9月工业生产高位上行,增速大幅好于预期,主因应是内外需求强劲,工作日同比增多、季末跳升等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1.2%,较上半年回升2.5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6.9%,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8%。9月工业增加值在基数较高(2019年9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8%)的情况下增速继续抬升,可能反映了出口高增叠加服务业加速修复带来的强劲需求,另外可能也与9月工作日天数比去年同期多2天、季末跳升的统计特征有关。服务业修复小幅加速,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5.4%,回升斜率较上月抬升,反映疫情对服务消费的约束进一步减退。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增速提升,制造业、内需相关行业升幅较大, 汽车 、电气设备制造维持高位。9月制造业回升幅度较大,采矿业温和修复,公用事业增速下跌。其中食品加工制造、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等行业增速回升较大,可能受到内需回暖带动;电热燃水、有色冶炼、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回落较多。
三 、 消费端:复苏斜率提升,疫情压制明显减轻
消费增速高于预期,复苏斜率提升。1-9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7.2%,较上半年回升4.2个百分点;9月社零当月同比3.3%,较前值回升2.8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2.3%,复苏斜率明显提升,反映了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受控和经济持续复苏,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开始加速恢复。
分项看, 汽车 维持高增,必选消费、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回升较多。9月限额以上社零中多数分项增速提升,其中必选消费中的烟酒饮料、服装、药品提升较多,反映居民外出、社交活动明显增加。可选消费中的石油制品、家具建材增速提升较多。 汽车 消费增速微跌,但已经连续第3个月维持两位数增长,表现较为强劲,主要受经济回暖、出行习惯改变、消费信心改善等因素推动。
餐饮消费延续反弹,疫情压制明显减轻。9月商品零售当月同比4.1%,餐饮收入同比下跌2.9%,降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修复斜率均有所提升,与服务业生产修复加速相互验证,显示疫情对住宿餐饮业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的压制明显减轻。
往后看,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和支持下,Q4至2021年消费预计仍将保持回升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约束仍存、前期疫情对居民收入、储蓄意愿的冲击等因素,预计2021年居民消费在去除基数效应后仍然偏弱。
四、就业端:持续好转,结构性压力仍大
9月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4%,较8月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延续了3月份以来的震荡回落态势。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同比下降18.2%,较前值继续回升,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1-9月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9万人,就业规模萎缩程度继续收窄。
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结构性就业压力仍大。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8月下降了2.4个点,比去年同期仍高4个百分点,反映随着就业季逐渐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减轻,但较去年压力仍大。
五、 投资端:地产景气出现回落迹象,制造业延续反弹,基建再度低于预期
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开发全面放缓,投资维持高位
地产销售增速高位回落。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1.7%,较上半年大幅回升6.7个百分点。9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当月同比分别为7.3%、16.0%,较前值分别大幅回落6.4、11.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近年来平均水平。1-9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2.9%,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而土地购置价款则延续震荡上行。
地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可能受到土地购置费上行的支撑。1-9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5.6%,较上半年提升3.7个百分点;9月当月同比增速12.0%,较前值微涨0.2个百分点。开发环节全面放缓,新开工施工均转跌。1-9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3.4%、3.1%、-11.6%,分别较前值变动0.2、-0.2、-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和施工的当月增速是三季度以来首次转跌。
7月份以来地产政策持续收紧,地产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7月24日,中央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议,标志着本轮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开启;8月住建部连续召开两场会议,收紧地产调控,确立“三道红线”。叠加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长期利率水平趋于上行,房企融资环境收紧。两方面因素作用下,9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均出现了明显放缓,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出现。9月地产投资虽暂时维持高位,可能是受到前期土地购置费用分批计入的支撑,实际建安投资可能也趋于回落。
往后看,考虑到地产政策和货币环境的收紧,结合地产销售和开发环节已经出现放缓迹象,我们预计四季度及2021年地产市场景气度可能趋于回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制造业投资延续反弹,当月增速回落主因基数恢复正常。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6.5%,较上半年提升5.2个百分点,修复斜率仍趋放缓。9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至3%,主因上月的低基数效应消失。1-9月民间投资同比-1.5%,较前值提升1.3个百分点,9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较前值微跌,仍处于近年来平均水平。
分行业看,内需相关的食品加工、 汽车 制造和疫情相关的医药、纺服等行业投资增速提升较多。其中内需相关与工业增加值相应行业表现类似,主要反映的应是内需加速回暖;而医药、纺织业投资增速提升可能与欧美疫情再度爆发有关。
往后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将随经济复苏而延续修复态势,且在库存周期趋于回升,出口保持高增、疫情影响减退等因素的支持下,有超预期上涨的可能。
基建投资再度低于预期,受制于到位资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基建投资增速继续放缓。1-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2.4%、0.2%,分别继续较前值回升0.4、0.5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上月有所收窄;9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分别为4.8%、3.2%,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
基建增速持续低于预期,主因到位资金减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Q2以来,基建投资当月增速由5月的10.9%一路下滑至9月的4.8%,除了7月南方洪水扰乱节奏,基建增速在8、9月专项债融资大幅回升的环境下继续下行,反映相应资金并未落实到基建投资项目上,棚改债重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财政仍较紧张造成的分流效应可能是重要拖累;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实际积极性一直是基建回升的制约因素。往后看,随着经济继续回暖,Q4至2021年基建投资发力的必要性可能会下降,新基建将继续成为主方向。
风险提示 疫情演化超预期,外部环境恶化超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叁’ 2013年为什么黄金白银跌这么多这几天跌了150个点了!我们这些在银行做纸黄金纸白银的怎么办
你好,
我是国际金融注册分析师陈才华,网络名片步步金鑫。
2013年,黄金白银下跌的原因解释。
黄金或遭央行抛售
油价和铜价的下跌或部分归因于糟糕的经济数据, 但为何利空的数据没有像以往般支持贵金属反弹,为何在美元表现疲软的情况下黄金却突然跳水,这一切或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黄金多头而言,过去的一周应该是失望的,高盛,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多家大型投行先后下调了对今年黄金价格的预期,就连一向看好黄金前景的德意志银行也将未来12个月金价预期从1856大幅下调至1637美元,再加上塞浦路斯央行可能出售黄金的谣言甚嚣尘上,深深刺痛了投资者的信心,在如此悲观的氛围之下,投资者可能大举抛售黄金也就不难以理解,再加上下跌本身可能触发了技术性卖盘 (这将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 ,上述因素或共同造就了今晚的全面崩盘。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将分析视角放到更宏观的领域,就能更清楚的认识到今晚的下跌只是过去数月慢慢熊市的其中一环。
自年初以来大多数美国宏观数据都超过预期,美国经济有望加速复苏已经成为多数投资者的共识,一方面经济复苏将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将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也意味着美联储终将撤出量化宽松,预期到黄金价格完全没有收益空间的投资者早已开始撤离黄金市场并逐渐转为看空,年初以来黄金ETF SPDR的持仓量从1350吨下降12.5%至1181吨,黄金非商业期货空头合约从5.1万张大幅增加61.6%至8.24万张合约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在投资者对黄金失去信心,投资需求大幅下降的过程中,黄金价格出现类似于周五的暴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当前阶段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黄金是否还会继续下跌?由于美国宏观数据的改善仍在持续,金价击穿长期盘整区间底部后可能吸引更多空头进场,所以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偏向于肯定。
由于担忧央行出售黄金,导致金价下跌。创下了近期单日最高跌幅,接近80个点。单就目前的趋势而言,依然是处于下跌的。白天早间就来了一个70个点的跌幅。下方重点关注1425--1428这里。上方关注阻力位1450--1465.
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
‘肆’ 近期股市大盘下跌、政策面及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近期股市大跌的原因:一是国际版即将推出,对股市是沉重打击,二是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投资者做多情绪,三是16省市干旱,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5月物价指数将创新高,通胀压力大,管理层将采取加息措施,干扰股市。四是央行重启货币调控措施,又开始发行3年期票据,近期有可能加息。五是国际经济形势不佳,欧洲经济下滑,亚洲经济动荡不稳,美国经济也不稳定。
‘伍’ 全年宏观经济数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一、宏观经济走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二、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跌。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同期,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成本的上涨情况,从而引起企业利润的不稳定,对证券市场造成不良影响。三、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成反相关关系。只要通货紧缩的趋势继续延续,经济低迷,政府就不会坐视不管,政府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力度,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影响的特点:1.经济因素的变动,会先在证券市场有所体现。2.两者相辅相成,对经济的预期会影响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反之亦然。3.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证券市场的波动,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陆’ 宏观经济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扩大政府采购,加大政府投资公路,桥梁等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刺激股市的上涨,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减少政府采购和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股市下跌。
如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比如,提高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银行的存款收益,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银行,减少社会上的流动货币,以及股市的流动资金,这将会导致股市下跌,反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降低利率,这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增加社会上的流动货币,间接的增加股票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促使股市上涨。
同时,经济周期也会对股市产生影响,比如,当经济处于萧条时,股市会下跌,处于低迷状态,而经济处于繁荣时,股市会上涨,进入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