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地膜覆盖增产多少最新数据出炉

地膜覆盖增产多少最新数据出炉

发布时间:2022-11-20 07:33:20

‘壹’ 地膜覆盖

20世纪中叶,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进行蔬菜和其它作物的生产均获得良好效果。日本最早从1948年开始研究利用,1955年首先应用于草莓覆盖生产,并进行推广,1965年正式开展了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全国120万公顷的旱田作物(包括蔬菜),地面覆盖面积已超过20万公顷,占旱地作物栽培面积的16%。保护地内地面覆盖的面积占93%。日本地面覆盖栽培多用在产值高、效益大的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上。1961年法国开始在其本国的东南部试用薄膜栽培覆盖瓜类作物。意大利于1965年对蔬菜、草莓、咖啡及烟草等主要作物进行地面覆盖栽培。美国于60年代末开始用黑色薄膜覆盖栽培棉花。苏联主要在低温干旱季节进行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用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地蒸发。我国于70年代初期利用废旧薄膜进行小面积的平畦覆盖,种植蔬菜,棉花等作。1978年进行试验,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随即生产出厚度为0.015-0.02毫米的聚乙烯薄膜,为发展地面薄膜创造了条件。由于覆盖生产的效果显着,薄膜覆盖生产启蒙及全国,并简称为地膜覆盖。目前,不但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群众称它为”不推自广”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应用地膜覆盖的作物及果林苗木已达几十种。当前地膜不仅用于露地栽培,也用于早春保护设施内的覆盖。不仅在早春覆盖,夏、秋高温季节覆盖也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国北方旱区应用地膜覆盖具有抗旱保墒效果。多雨季节地膜覆盖也有防雨、排涝效果,很受生产者欢迎。
河北省一些干旱地区,在春旱期间为了适时播种花生,棉花,采用创埯,人工造墒,逐埯浇水、播种、覆土镇压,覆盖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产20-40%,花生增产50-60%。辽宁省为了解决春季气温低、无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冻时深翻、施肥、覆盖地膜保墒播种,或在底墒不足时人工添墒,抗旱播种,使大面积的花生产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严重干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区,26万亩花生平均亩产217公斤,增产率达到132.6%。黑龙江省伊春市历年来由于低温、干旱不能种植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亩产花生150公斤以上。内蒙古干旱高寒地区,春季气温低,风沙大,雨量少,种植菜、粮、烟、果、花卉等作物受气候影响很大,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使大棚内主要栽培的果类蔬菜提早上市2-10天,亩增产30-70%,露地地膜覆盖的12种蔬菜前期增产(早熟)16.8-215%,亩增产幅度为24.6-150%。城镇郊区老菜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膜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盐碱量。赤峰县盐碱地,茄子地膜覆盖86%。地膜覆盖的甜菜亩增产26-33%,含糖量增加1.2-1.5%。烟叶每亩增产27.8%,玉米增产32.9%,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地膜覆盖翠菊、夜来香等六种花卉,使开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颜色鲜艳。甘肃省河西走廊,陇东泉上、陇南山水地以及干旱的中部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都表现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早熟和增产的作用。十多种蔬菜增产30-70%,瓜类增产30-50%,皮棉增产30-40%,烤烟、花生、甜菜等增产50%左右。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但在有作物遮荫时,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着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地膜覆盖后的作物生旺盛,蒸腾耗水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易呈现缺水现象,应注意灌水,防止干旱减产。

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稳性团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同时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花卉的花朵鲜艳,烟叶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13.5-46.8%,叶绿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期推迟,促进干物质积累,故可提高产量。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在盖膜前后配合使用除草剂,更可防止杂草丛生,可减去除草所占用的劳力。但是,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也会造成草荒。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覆盖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在贫瘠土地上,覆盖膜后不便追肥,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覆盖也不能增产。重粘质土地在干旱时坷拉多,整地时难以耙碎,盖膜后很难与地面贴紧,刮大风时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必须掌握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稳产地目的。

一、地膜覆盖的方式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

(一)平畦覆盖

畦面平,有畦埂,畦宽1.00-1.65米,畦长依地块而定。播种或定植前将地膜平铺畦面,四周用土压紧。或是短期内临时性覆盖。覆盖时省工、容易浇水,但浇水后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覆盖初期有增温作用,随着污染的加重,到后期又有降温作用。一般多用于种植葱头、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采用。

(二)高垄覆盖

畦而呈垄状,垄底宽50-85厘米,垄面宽30-50厘米,垄高10-15厘米。地膜覆盖于垄面上。垄距50-70厘米。每垄种植单行或双行甘兰、莴笋、甜椒、花椰菜等。高垄覆盖受光较好,地温容易升高,也便于浇水,但旱区垄高不宜超过10厘米。

(三)高畦覆盖

畦面为平顶,高出地平面10-15厘米,畦宽1.00-1.65米。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类、豆类、茄果类以及粮、棉作物。高畦高温增温效果较好,但畦中心易发生干旱。

(四)沟畦覆盖

将畦做成50厘米左右宽的沟,沟深15-20厘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沟内,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当幼苗生长顶着地膜时,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称为割口放风。晚霜过后,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划破,使其落地,覆盖于根部。俗称先盖天,后盖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护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着保苗,又起着护根的作用,而达到早熟、增产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兰、花椰菜、莴笋、菜豆、甜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种西瓜、甜瓜等瓜类及粮食等作物。

(五)沟种坡覆

在地面上开出深40厘米,上宽60-80厘米的坡形沟,两沟相距2-5米(甜瓜为2米,西瓜为5米),两沟间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的地面呈垄圆形。沟内两侧随坡覆70-75厘米的地膜,在沟两侧种植瓜类。

(六)穴坑覆盖

在平畦、高畦或高垄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厘米左右,直径10-15厘米,空内播种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后在穴顶上覆盖地膜,等苗顶膜后割口放风。可种植马铃薯等作物。

二、地膜覆盖栽培

(一)甘兰地膜覆盖栽培

甘兰的耐寒性较强,早春栽培多选用早熟品种,于前1年12月下旬至当年1

月上旬在阳畦或小拱棚中提早育苗。第二年早春用平畦覆盖,可比露地适期定植者提早5-7天定植。近年来,大连市郊区采用沟畦覆盖,由于幼苗顶部有地膜防止晚霜危害,因此,定植期又比地膜覆盖者提早4-6天沟畦覆盖既增加了地温,又改善了局部空间的小气候,为甘兰苗期防霜、增温、保墒、促进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可使甘兰提早7-10天收获,一般每亩增产20-30%。据辽宁、黑龙江、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报道,亩增产31.5-4.7%,亩产值增加115-253.7元,是甘兰早熟栽培值得重视的一项措施。其它蔬菜如花椰菜、莴笋等也可按照甘兰的覆盖技术进行高垄或沟畦覆盖。

(二)菜豆地覆盖栽培

菜豆是喜温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种期是谷雨前后。地膜覆盖的菜豆,更可在温室内提前20天左右育苗,当豆苗露出心叶时,即可于清明节后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盖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种,收获期提早15-20天,亩产可增加23-75%。据北京试验,可增产42.4%,产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亩增收136元多。黑龙江省伊春市、哈尔滨市增产27.3-125%。

矮生菜豆可采用平畦、高垄、高畦以及沟畦覆盖。架豆也可采用高垄、高畦或沟畦覆盖。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盖方式进行覆盖,增产,增收效果也很显着。

(三)黄瓜地膜覆盖栽培

黄瓜是栽培最广,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全年供应的一种蔬菜。可进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产量高、产值高、收效快、黄瓜地膜覆盖多采用温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是在谷雨节前采用高畦或沟畦覆盖,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产量提高30%以上。山东、辽宁、新疆、甘肃等地产量提高达50%以上。亩产值增加100元,最多达500-600元。黄瓜除春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以外、夏播、秋播采用地膜覆盖也有良好效果。

黄瓜炎夏地膜覆盖,播种初期地温较高,但因土壤潮湿,不会造成高温危害,到瓜秧长高时为地面遮荫,土温略高于露地。由于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宜温度起着护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长分健壮,可以正常结瓜。可见地膜覆盖是夏播黄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顺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采用黄瓜的覆盖方式进行栽培。甜椒采用小高畦覆盖银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获得显着增产的效果。

(四)西葫芦地膜覆盖栽培

西葫芦喜温和气候,多于春季进行早熟栽培。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进行育苗,谷雨前采用高垄、小高畦覆盖,或采用沟畦覆盖,地膜小拱覆盖,以及穴坑覆盖。近年来以沟畦地膜小拱覆盖者为多。因为可提早定植期,而获得早熟、高产的效果。亩产值提高100-400元。深受生产者欢迎,同时也增多了市场上的花色品种。

(五)棉花地膜覆盖栽培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经济作物中推广较早、面积较大、效益显着的作物之一。辽宁、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区都创出亩产150公斤皮棉高产纪录,一般均较露地栽培增产50%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对于扭转我国长期进口棉花的情况和推动轻纺工业的起飞作出了贡献。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分高垄、平覆和沟覆三种,因地制宜选用。在特早熟棉区热量资源不足的地方以垄覆为宜。干旱缺水的棉田则以平覆或沟覆为好。棉田地膜的覆盖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种。水肥条件好的棉田低覆盖为好,缺水棉田高覆盖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盖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区应尽量发挥地膜覆盖的热效应,”沟棚覆盖”效果最好,即播种在17厘米左右宽的小色内,沟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冻害。旱地棉田主要要发挥地膜的保墒增温效应,采用”沟种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径流量,使滴水归汤,可较常规覆膜增产10-20%。盐碱地棉田则需以淡水压碱,开沟躲碱,沟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农牧渔业部组织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协作组,对地膜植棉区域性和不同类型棉田的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获得1985年部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协作研究认为地膜植棉增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三项效益,即补偿效应、土壤和环境稳定效应、光热效应。从而促进了棉花的苗全苗壮,加快了生育进程,延长了有效花铃期,桃大、桃多,质量提高产量增加。

补偿效应是一是指地温对气温的补偿,二是指根系对茎叶的补偿。并提出”地积温”的概念,建议作为棉花生育进程的热量指标。土壤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系指提高了地温、增加湿度,同时保持了土壤湿度的相对稳定,减少了悬殊的干湿交替以及干旱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光热效应则是前两个效应的集中反映,导致棉花生长发育的协调与加快。

(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也已在华北、东北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着,深受群众欢迎。据各地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六千余亩亩产超千斤。辽宁省1983年地膜共生种植37万亩,平均亩产达282公斤,每亩可较露地种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垄栽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现在已有相应的机械可一次完成这几种作物。

(七)水稻田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应用于水稻育秧其使用方法大致与先前的塑料薄膜育秧相同,即简易覆盖,秧田长在地膜形成的小棚内,但所用薄膜数是一项抗旱、节水、省工、高效的新技术,南北各省均有推广。贵州省毕节县应用此法旱田种稻亩产可达千斤。

(八)小麦地膜覆盖栽培

华北气温低、无霜期短,本来难以种植冬小科。近年大规模发展地膜种麦,即在冬前播种后以地膜在畦面简易覆盖2-3周,尔后小心揭膜可再于冬前覆盖小麦或来春覆盖早春作物一次。同时早春以地膜覆盖冬麦田也有明显增产作用。此项技术既增加了山区农民的收益,又解决了长期难吃细粮之苦。

(九)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玉米也是喜温作物,在高寒地区生长不良,产量很低。近年地膜种植玉米发展很快,增产明显,高产的可亩产1000公斤。在贵州山区地膜玉米被誉为脱贫之路。晋北一些地方推广地膜高粱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

(十)其它作物的地膜覆盖栽培

烟草的地膜覆盖栽培,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烟叶比重增大,国内已推广应用。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微膜袋育苗技术,将微膜袋育苗与地膜覆盖结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壮苗,减少病虫为害,适应不良土壤环境条件,增产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亩可增产1.5吨,含糖量提高0.8%,亩产收益250元。

葡萄插条要求25-28℃发根,而芽的萌动则于13℃以上即开始,因而插条扦插后往往先发芽后发根。致使插条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温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条成活率,每亩增收(减损)约18公斤。

‘贰’ 地膜覆盖技术的基本信息

河北省一些干旱地区,在春旱期间为了适时播种花生,棉花,采用创埯,人工造墒,逐埯浇水、播种、覆土镇压,覆盖地膜、促墒,提墒,使皮棉增产20-40%,花生增产50-60%。辽宁省为了解决春季气温低、无霜期短、春旱等不利因素,而在春季土壤化冻时深翻、施肥、覆盖地膜保墒播种,或在底墒不足时人工添墒,抗旱播种,使大面积的花生产量平均增加45%。在一些严重干旱,7-9月份雨量不足100毫米的地区,26万亩花生平均亩产217公斤,增产率达到132.6%。黑龙江省伊春市历年来由于低温、干旱不能种植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亩产花生150公斤以上。内蒙古干旱高寒地区,春季气温低,风沙大,雨量少,种植菜、粮、烟、果、花卉等作物受气候影响很大,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使大棚内主要栽培的果类蔬菜提早上市2-10天,亩增产30-70%,露地地膜覆盖的12种蔬菜前期增产(早熟)16.8-215%,亩增产幅度为24.6-150%。城镇郊区老菜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地膜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盐碱量。赤峰县盐碱地,茄子地膜覆盖86%。地膜覆盖的甜菜亩增产26-33%,含糖量增加1.2-1.5%。烟叶每亩增产27.8%,玉米增产32.9%,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地膜覆盖翠菊、夜来香等六种花卉,使开花期提早,花枝多,花朵颜色鲜艳。甘肃省河西走廊,陇东泉上、陇南山水地以及干旱的中部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都表现有保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早熟和增产的作用。十多种蔬菜增产30-70%,瓜类增产30-50%,皮棉增产30-40%,烤烟、花生、甜菜等增产50%左右。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着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地膜覆盖后的作物生旺盛,蒸腾耗水较多,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易呈现缺水现象,应注意灌水,防止干旱减产。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50%,钾增加10-20%,磷增加20-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能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稳性团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同时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花卉的花朵鲜艳,烟叶的成色好。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13.5-46.8%,叶绿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期推迟,促进干物质积累,故可提高产量。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在盖膜前后配合使用除草剂,更可防止杂草丛生,可减去除草所占用的劳力。但是,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也会造成草荒。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覆盖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菜豆是喜温作物,一般露地栽培的播种期是谷雨前后。地膜覆盖的菜豆,更可在温室内提前20天左右育苗,当豆苗露出心叶时,即可于清明节后定植,如此可比露地或地膜覆盖直播者提早20-30天播种,收获期提早15-20天,亩产可增加23-75%。据北京试验,可增产42.4%,产值增中77.3%,早熟15天,每亩增收136元多。黑龙江省伊春市、哈尔滨市增产27.3-125%。
矮生菜豆可采用平畦、高垄、高畦以及沟畦覆盖。架豆也可采用高垄、高畦或沟畦覆盖。豇豆等也可按照菜豆的覆盖方式进行覆盖,增产,增收效果也很显着。 黄瓜是栽培最广,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全年供应的一种蔬菜。可进行早春、炎夏、晚秋等多季栽培,而且产量高、产值高、收效快、黄瓜地膜覆盖多采用温室及小拱棚育苗,四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是在谷雨节前采用高畦或沟畦覆盖,比露地栽培早熟5-15天,产量提高30%以上。山东、辽宁、新疆、甘肃等地产量提高达50%以上。亩产值增加100元,最多达500-600元。黄瓜除春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以外、夏播、秋播采用地膜覆盖也有良好效果。
黄瓜炎夏地膜覆盖,播种初期地温较高,但因土壤潮湿,不会造成高温危害,到瓜秧长高时为地面遮荫,土温略高于露地。由于地膜可以保持土壤的适宜温度起着护根保秧作用,因此瓜秧生长分健壮,可以正常结瓜。可见地膜覆盖是夏播黄瓜的必要的栽培措施。
顺便提到的是番茄、茄子、甜椒等蔬菜亦可采用黄瓜的覆盖方式进行栽培。甜椒采用小高畦覆盖银灰色反光薄膜更可起到避蚜,防止病毒病感染,而获得显着增产的效果。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经济作物中推广较早、面积较大、效益显着的作物之一。辽宁、山西、河南、新疆等省区都创出亩产150公斤皮棉高产纪录,一般均较露地栽培增产50%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对于扭转我国长期进口棉花的情况和推动轻纺工业的起飞作出了贡献。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分高垄、平覆和沟覆三种,因地制宜选用。在特早熟棉区热量资源不足的地方以垄覆为宜。干旱缺水的棉田则以平覆或沟覆为好。棉田地膜的覆盖度也可分高(90%左中)、中(70%左右)、低(50%左右)三种。水肥条件好的棉田低覆盖为好,缺水棉田高覆盖可保墒,一般棉田中度覆盖效益最好。
特早熟棉区应尽量发挥地膜覆盖的热效应,”沟棚覆盖”效果最好,即播种在17厘米左右宽的小色内,沟上覆膜,可提早出苗7-10天,且可防冻害。旱地棉田主要要发挥地膜的保墒增温效应,采用”沟种坡覆”可以加大地膜的径流量,使滴水归汤,可较常规覆膜增产10-20%。盐碱地棉田则需以淡水压碱,开沟躲碱,沟低覆膜,以利全苗。
1983年农牧渔业部组织了由山西棉花研究所主持的,全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协作组,对地膜植棉区域性和不同类型棉田的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有关论文200余篇,获得1985年部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协作研究认为地膜植棉增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三项效益,即补偿效应、土壤和环境稳定效应、光热效应。从而促进了棉花的苗全苗壮,加快了生育进程,延长了有效花铃期,桃大、桃多,质量提高产量增加。
补偿效应是一是指地温对气温的补偿,二是指根系对茎叶的补偿。并提出”地积温”的概念,建议作为棉花生育进程的热量指标。土壤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系指提高了地温、增加湿度,同时保持了土壤湿度的相对稳定,减少了悬殊的干湿交替以及干旱对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光热效应则是前两个效应的集中反映,导致棉花生长发育的协调与加快。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也已在华北、东北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着,深受群众欢迎。据各地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六千余亩亩产超千斤。辽宁省1983年地膜共生种植37万亩,平均亩产达282公斤,每亩可较露地种植增收50-100公斤。
地膜花生多以垄栽为主,要求施足底肥和灌足底墒水。现在已有相应的机械可一次完成这几种作物。 烟草的地膜覆盖栽培,不但产量增加,而且使中上等烟叶比重增大,国内已推广应用。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研所近年研究推广甘蔗地膜覆盖微膜袋育苗技术,将微膜袋育苗与地膜覆盖结合起不可快速育成壮苗,减少病虫为害,适应不良土壤环境条件,增产增收。用此法栽植的甘蔗每亩可增产1.5吨,含糖量提高0.8%,亩产收益250元。
葡萄插条要求25-28℃发根,而芽的萌动则于13℃以上即开始,因而插条扦插后往往先发芽后发根。致使插条水分枯竭而死。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林业局利用地膜增加地温的特点大面积推广葡萄地膜扦插,大大提高了扦插条成活率,每亩增收(减损)约18公斤。

‘叁’ 地膜覆盖在大蒜生产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如何覆膜

近年来,地膜覆盖在大蒜生产中的增产增收作用已经被广大农民接受。在山东金乡、苍山、河南中牟、杞县等大蒜出口基地,地膜栽培面积都在85%以上。
据调查,地膜覆盖后,晴天中午5厘米土温可提高7~8℃,夜间提高0.5~1℃,阴天也在1~2℃。地膜下面的土壤水分蒸发后会重新滴入土层,构成内部循环,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可减少浇水次数。覆盖地膜能使大蒜出苗提早2天,春季返青提早7~10天,抽薹期提早5天。对植株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冬前叶面积比对照多26.4%,返青后多25.7%,蒜瓣数目多0.34瓣,大瓣多5.3%,中瓣多7.2%,每667米2蒜薹产量由原来100~150千克增到200~300千克,蒜头产量从2000千克左右提高到2500~3000千克,并且蒜头大且圆整,分瓣匀称,蒜瓣排列紧密,商品性好,每667米2多收入近百元。
大蒜田覆盖地膜有良种方式,一种是播种、灌水、喷除草剂后立即覆膜。采用0.012~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膜面要绷紧,膜四周压入土中。只要地膜在畦(垄)面上绷得紧,蒜的芽尖就可顶破薄膜伸出膜面,有个别顶不破的通过人工破膜引苗出膜。另一种是播种后灌水、喷除草剂,待苗长到20厘米高时,大约在10月中旬,天气开始转凉,除草剂已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此时集中覆膜。在覆膜之前如墒情不好,先浇一水,中耕后再覆膜。覆膜时先把两头拉紧平铺在畦(垄)面,埋入土中,然后用一铁丝钩对准蒜株破膜钩出,整畦完成后,再把两侧拉紧开沟埋入土中。这种方式速度较快。

‘肆’ 地膜的覆盖范围

中国十几亿人的粮食蔬菜完全自行解决,而且还可以出口,少不了这覆盖在片片幼苗身上的薄衣——地膜,这是使中国农业及多种经济作物产量出现彻底改变的功臣之一。 地膜即是石油化工产品聚乙烯产品。中国的地膜覆盖技术,1978年从日本引进。头几年在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及内蒙古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研制试行,经过在16个省市农业区域生产示范,确定了是一项适合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从1983年起做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二十年来,地膜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增产、增收效果也特别显着。1979年以蔬菜为主进行小面积试验开始,1983年各种作物地膜覆盖面积猛增至62.9万公顷。1982年-1992年的11年间,推广地膜覆盖面积2506.7万公顷。1996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亿亩,达到700万公顷,其中达到和超过38万公顷的作物有玉米176.1万公顷,棉花181.6万公顷,水稻育秧60.5万公顷,花生58.9万公顷,蔬菜74.3万公顷,西甜瓜60万公顷,烟草38万公顷。
这项技术用于“老、少、边、穷”地区,高寒山区及边远地区,能有效增加积温量,克服了低温干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条件,使晚熟高产优质玉米良种获得丰收,产量成倍增加,1989年-1991年在16个省市实施的“温饱工程”中,这一技术,使3200余万农民越过了温饱线,1993年-1996年4年间,共推广地膜覆盖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抛秧栽培2866.7万公顷,其中地膜覆盖2333.3万公顷,共增产各种农产品1亿多吨,增产值1143.12亿元,增加纯收入达971.65亿元。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也有力地促进了化工、轻工、农机制造、农资供销、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地膜覆盖技术发展到大棚蔬菜,使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蓬勃发展的地膜覆盖技术,使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的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地膜种植在田地内覆盖大量的塑料薄膜,作物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害。
随着塑化剂风波的漫延,地膜无法沉降是否会导致土壤中塑化剂含量过高而影响人们的健康仍在检测,
急需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布。

‘伍’ 三七地膜覆盖有哪些好处

地膜覆盖的好处:一是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二是促进三七的生长发育,改善了三七植物形态,幼苗根重增加2.24%,主根增粗3.85%,须根增粗5.3%,苗高降低7.5%。三是由于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每667米2可节约灌水32.8吨,并可防止水土流失,田间有机质比露地提高50.7%,速效氮、磷、钾含量亦明显提高。四是地膜覆盖使三七能降低鼠害率32.5%。五是地膜覆盖使三七一般可增产25.6%~36.6%。

‘陆’ 地膜覆盖的作用

地膜覆盖的作用如下:


1、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早熟:地膜透光性好,覆盖地面可有效地贮存太阳辐射能升高土壤温度,又由于地膜的不透气性,阻隔了土壤中热量以长波辐射形式的再辐射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热量的损失。

2、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有效养分:地膜不透气、不透水,地面覆盖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同时盖膜以后、土壤温度上下层差异加大,使较深层的土壤水分向上层移运积聚,这样起到了保墒提墒的作用,使耕作层土壤水分充足而稳定。

3、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地膜覆盖可以防冲、防涝,减少风蚀和水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可抑制杂草,农机具和人畜践踏,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

土壤固相减少3%-5%,气相增加3%-4%,液相增加1%-2%,孔隙度增加,硬度减少3-6倍,避免因灌溉、降雨等引起的土壤板结和淋溶,使土壤水、肥、热气诸因素处于协调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4、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地膜覆盖栽培叶面积比露地增大,覆盖畦面反射光率也大于对照,利于提高光合作用。

5、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各地对比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一甜般可增产30%以上。

‘柒’ 地膜覆盖为什么能增产

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增产10%~20%,增产原因是:一是地膜覆盖栽培春花生,可使整个生育期积温显着提高,促使早出苗;二是保湿作用明显,使地下深层水分提到耕作层供吸收利用,保湿防旱,促进全苗、壮苗;三是可改良土壤物理性状,防止土壤板结;四是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根瘤菌生长和活动,为开花、结果提供更多的养分;五是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

‘捌’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特点如何

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最简单的设施栽培形式,由于这种栽培形式不需要其他保护设施,只是比露地栽培多覆盖了一层塑料薄膜,固定成本投入很低,但比露地产量可增加40%~80%,所以目前在草莓生产上应用较多。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以下优点:

(1)保温增温效果明显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温增温效果,并能明显改善草莓生育状况。

(2)促进早熟,增加产量与露地栽培相比草莓萌芽期可提前7~8天,开花期能提早10天左右,采果期可提早7~10天,整个采收期能延长18天左右。地膜覆盖可使草莓的花蕾数明显增加,单株果数、单果重量也明显增加,产量比不覆盖地膜可增加40%~80%。在弱苗迟栽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显着,在冷冬年份或地区增产可达1倍以上。地膜覆盖还可提高果实品质,提高商品果率。当露地栽培草莓的商品果率为55%时,覆盖地膜的商品果率可达80%(表7-1)。

表7-1地膜覆盖草莓的增产效果

(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地膜覆盖防止了果实与地面接触,所以可以避免土玷污果实,保持了果实鲜艳洁净,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环境湿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果实腐烂,提高果实品质。地膜覆盖还可以减少灌水和中耕次数,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玖’ 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具增温保温、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并可减少中耕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据试验,地膜覆盖较露地栽培增产生姜20%~30%。
生姜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期一般较露地栽培提早25~30天,因此,晒姜、困姜和催芽的时间都相应提前。整地、施基肥、株行距、中后期的田间管理等基本同露地栽培,所不同的是增加地膜覆盖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播种后,先向地面喷除草剂,将地膜拉紧,盖于姜沟上,根据地膜幅宽与种植行距,一般每幅膜可盖姜2~4沟,将地膜两侧紧紧压牢。为防风吹,可在地膜上隔1~2米压一堆土。幼芽出土时,及时破膜引苗出土,以防烧苗。至6月上旬,可撤除地膜,也可在7月中下旬追肥培土时撤除。为提高覆盖效果,可用竹片等在姜沟上支架,其上将地膜呈弓形盖上,后期温度高时破膜。或直接在弓架上盖农膜,高温时通风,后期撤除则效果更佳。
近几年我们采用无色膜、黑色膜双膜覆盖获得非常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具体做法是,播种后先进行透明膜覆盖,等生姜即将出土时,在透明膜上再盖一层黑色地膜,等出苗后不用进行遮荫,这种透明膜、黑色膜双膜覆盖不但可降低遮荫成本200%以上,而且产量可增加30%~40%以上,效果非常好。

‘拾’ 地膜覆盖栽培蔬菜有哪些优点如何正确铺地膜

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最简单的设施栽培形式,由于这种栽培形式不需要其他保护设施,只是比露地栽培多覆盖了一层塑料薄膜,固定成本投入很低,但比露地产量可增加40%~80%,所以目前在草莓生产上应用较多。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以下优点:

(1)保温增温效果明显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温增温效果,并能明显改善草莓生育状况。据观察,地膜覆盖后地表以下0~20厘米的土层温度比不覆盖地膜的增加1.4~4.9℃。冬季下午2时观察,0~20厘米的土层温度,地膜覆盖后可达6.6~13.4℃,而露地草莓的同土层温度仅为4.8~7.1℃。上午8时观察,0~12厘米层露地温度在5℃以下,而地膜覆盖后的温度仍在5℃以上。在江苏句容通过地膜覆盖,可使草莓根系集中分布区的土层温度冬季大部分时间由5℃以下,提高到5℃以上,使根系在冬季仍能保持一定的生长。据测定,越冬结束时,地膜覆盖后的草莓植株干重比越冬开始时增加38%,而没有覆盖地膜的草莓植株干重只增加了2%。地膜覆盖对根系增重的效果更加明显,越冬结束时根叶比由越冬开始时的0.94∶1提高至1.15∶1,而没有覆盖的草莓根叶比仍保持在越冬时的0.78∶1。

(2)促进早熟,增加产量 与露地栽培相比草莓萌芽期可提早7~8天,开花期能提早10天左右,采果期可提早7~10天,整个采收期能延长18天左右。地膜覆盖可使草莓的花蕾数明显增加,单株果数、单果重量也明显增加,产量比不覆盖地膜可增加40%~80%。在弱苗迟栽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显着,在冷冬年份或地区增产可达1倍以上。地膜覆盖还可提高果实品质,提高商品果率。当露地栽培草莓的商品果率为55%时,覆盖地膜的商品果率可达80%(表6-1)。

表6-1 地膜覆盖草莓的增产效果

(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地膜覆盖防止了果实与地面接触,所以可避免泥土沾污果实,保持了果实鲜艳洁净,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环境湿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果实腐烂,提高果实品质。地膜覆盖还可以减少灌水和中耕次数,从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阅读全文

与地膜覆盖增产多少最新数据出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期货交易机会是什么 浏览:669
通过命令行调用的程序怎么调试 浏览:157
养鸽子的技术教学鸽子如何分公母 浏览:422
如何在火山直播上推广产品 浏览:526
生鱼片市场在哪里 浏览:126
老的程序怎么学 浏览:949
贡小美如何选择私护产品 浏览:600
委托代理什么概念 浏览:672
有了美食和技术还需要什么 浏览:518
丰田有什么技术优点 浏览:361
如何选k40数据线 浏览:930
男装推送优惠券怎么给顾客发信息 浏览:553
欧姆龙有哪些大的代理商 浏览:740
一个保险代理点一年挣多少钱 浏览:263
手游代理为什么会热门 浏览:526
郑州市哪个市场仓库最多聚集 浏览:857
货到了邮政所为什么还没有信息 浏览:861
为什么网店的产品都那么立体 浏览:626
禁止风险代理的案子有哪些 浏览:73
古董交易平台哪里有卖 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