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etm的详细设计说明可以参考哪些数据
目录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数据结构。详细设计的目标有两个:实现模块功能的算法要逻辑上正确和算法描述要简明易懂。主要任务:1.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选择某种适当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2.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3.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模块的接口,以及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在详细设计结束时,应该把上述结果写入详细设计说明书,并且通过复审形成正式文档。交付给下一阶段(编码阶段)的工作依据。4.要为每一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以便在编码阶段对模块代码(即程序)进行预定的测试,模块的测试用例是测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应包括输入数据,期望输出等内容。详细设计的工具:1.图形工具利用图形工具可以把过程的细节用图形描述出来。2.表格工具可以用一张表来描述过程的细节,在这张表中列出了各种可能的操作和相应的条件。用某种高级语言(称之为伪码)来描述过程的细节。
Ⅱ 混凝土 标准值 设计值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牵涉的内容很多,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
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在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有说明)。
如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荷载分项系数。这在荷载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或1.35;可变荷载为1.4或1.3;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在现行各结构设计规范中虽没有给出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而是直接给出了材料强度的设计值,但你如果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系数关系的。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一般都小于1。
各种分项系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全系数。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所遵循遵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其安全系数大些,确保了安全;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其安全系数虽然小些,但对使用要求也是能够满足的,它更可以体现经济合理。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理解,仅供参考吧。如果你想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建议你看一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这两个规范及它们的条文说明。
Ⅲ 你好我想求助!我用Excel可以设计一个自己想要的公式,填写需要的数值
先选择需要保护的单元格,再设置单元格格式,“保护”选项卡,勾选“锁定”和“隐藏”并确定。
Ⅳ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和标准值有什么区别
数据上的区别就是楼上说的,差一个分项系数。
至于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做设计是基于概率的,也就是可靠度,保证率。所以用不同的值,其本质上就是采取的保证率不同。
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到底多大,每一块混凝土都不同,所以这是一个概率统计的问题,其结果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如果你对高等数学和概率论还有印象,就不难理解,取的值越高,保证率就越低。
例如规范要求,保证房屋有95%的概率能安然矗立50年。那么在进行常规荷载(日常重力,风力,小地震)作用的时候,你就要取设计值作为材料强度的标准进行计算。
假如你希望保证房屋在200年难遇的特大地震下有40%的概率不严重损坏,那么你在计算这个特大地震力作用的时候,就可以拿标准值甚至乘以一个放大系数作为材料强度的标准计算。
目前,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通常采用设计值;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通常采用标准值。
Ⅳ 建筑规划中需要算哪些数据
1 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 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
4 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
Ⅵ 设计计量单位组需要哪些数据库字段
你看看每个商品的计量单位的个数是不是固定的 如果是固定的,那你写在同一个表里也没问题
如果不是固定的,那就新建一个表 里面有商品编号,计量单位,售价,当然这个计量单位,我建议你单独弄一个表保存 ,一个计量单位简写编号,计量单位名称,以免查询的时候 不好检索
Ⅶ 填写统计表格中的数据有哪些要求
摘要 由于使用者的目的以及统计数据的特点不同,统计表的设计在形式和结构上会有较大差异,但设计上的基本要求则是一致的。总体上看,统计表的设计应符合科学、实用、简练、美观的要求。具体来说,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Ⅷ 工程中,设计值和标准值的区别 工程中一般实际做出来的结构是用的哪种值呢
荷载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是通过试验取得统计数据后,根据其概率分布,并结合工程经验,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确定的。
设计值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分项系数确定的(在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有说明)。
如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荷载分项系数。这在荷载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或1.35;可变荷载为1.4或1.3;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在现行各规范中虽没有给出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而是直接给出了材料强度的设计值,但你如果仔细研究是不难发现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系数关系的。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一般都小于1。
各种分项系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全系数。
“为什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现行建筑规范编制所遵循遵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设计值,其安全系数大些,但确保了安全;而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材料强度与荷载要取用标准值,其安全系数虽然小些,但对使用要求也是能够满足的,它更可以体现经济合理。
简单的说:
荷载标准值是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载荷值,而设计值是荷载标准值在乘以一个安全系数,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了安全、质量的考虑,设计值一般都要大于标准值。
详情请见: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Ⅸ 工民建勘察设计中,常见的几个指标如特征值、设计值、极限值、标准值、容许值等,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特征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的地基承载力。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地基所允许采用抗力的设计值。它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也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基础沉降计算值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容许值: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至于你说的极限值和允许值是一回事。
Ⅹ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具体内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内容: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2、概念设计
内容: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其中诸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逻辑设计
内容: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4、物理设计
内容: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
5、验证设计
内容:收集数据并具体建立一个数据库,运行一些典型的应用任务来验证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一般,一个大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反复。当设计的某步发现问题时,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进行修改。
6、运行与维护设计
内容:在数据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与修改。除了关系型数据库已有一套较完整的数据范式理论可用来部分地指导数据库设计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实现数据库设计的自动化或交互式的半自动化设计。
(10)设计值可以填哪些数据扩展阅读:
重要性
1、有利于资源节约
对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加以重视不仅可减少软件后期的维修,达到节约人力与物力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软件功能的高效发挥。
2、有利于软件运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数据库设计可满足不同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于运行速度的需求,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并实现系统功能。计算机软件性能提高后,系统发出的运行指令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时也将更加快速有效,软件运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于软件故障的减少
加强数据库设计可有效减少软件故障的发生几率,推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