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什么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面向工业4.0、适应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而升级优化的装备制造业热门专业。主要依托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优势及西门子在智能制造领域领先的技术、软件与专家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文化、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掌握3D数字建模、逆向工程、工业产品设计、精密数控加工及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应用技术,适应机械制造、模具、工业产品设计等职业及相关工种和岗位群工作,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以及管理协调能力的高素质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了西门子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教学,改变授课模式,以“理实结合”、“项目式教学”为主线,学生深度参与智能制造实践项目,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适应现代化智能制造的高端人才。
主干课程
数字化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及CAD、数控加工技术及CAM、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智能制造技术、机电概念设计与虚拟调试、数字化检测技术、逆向工程、增材制造技术、数字化产线仿真与验证。
B. 数字化设计是什么意思(机械专业的)
你是学机械设计的吧! 其实就是学一些仿真软件什么的!
1、机械系统数字化设计
1)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状态空间方法
理论方法:提取基本机构的运动功能特征,以特征状态变换方程、矩阵的形式实现基本机构的功能表达。构建运动变换的特征状态空间,通过建立设计元素与空间元素的映射关系,把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问题转化为特征状态空间内的路径轨迹规划问题。构建特征状态空间理论体系,为串、并、混联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提供新理论与新方法。
2)复杂零件的数字化设计
理论方法:提出将复杂机械零件结构设计分解为几何建模与功能约束、概念设计、刚度强度设计、工艺与造型设计四部分,其中概念模型是以材料分布在需要之处为目标,从而为复杂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提供概念模型和理论依据。
3)机械系统创新设计
理论方法:构建复杂机械产品创新方案设计,实现功能原理方案选型、尺度性能综合与结构布局设计三阶段工作的集成设计方法,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多车翻车机、焦煤捣固机、滚切式定尺剪、电动平移板坯夹钳等产品提供技术方案并得到应用。
4)液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
理论方法:从液压系统的功能本质及内部元件间的组成机理出发,定性提取液压元件、子回路以及系统的功能特征,建立抽象的能量特征状态空间模型予以表达。将传统的液压系统方案设计问题转化为模型空间内的能量特征状态分析与综合过程,进而通过矩阵方程求解与连通关系图匹配来实现液压系统的自动方案设计。
2、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理论方法
机床热变形误差补偿方法与实验技术
通过机床热变形实验和有限元模拟,以及多点位移传感器测量方法采集主轴位移误差,建立机床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规律,应用微分流形理论对机床温度场进行降维,实现传感器测点布局优化;利用多元回归理论建立热误差补偿数学模型实现对机床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提高机床加工精度。
3、风力发电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1)复杂曲面数字化设计
理论方法:应用微分流形方法建立齿轮修形前后曲面的映射关系,采用ANSYS数值求解,建立求解最佳齿轮齿面的新方法,研究出特有的齿轮接触区域细化方法,细化单元精度能达到0.01mm。同时结合数据库技术,以Visual Basic为平台,开发出面向工作载荷的齿轮修形应用软件。
工程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如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用减速机厂兆瓦级风力发电增速器齿轮修形技术,大连橡塑机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混炼挤压造粒机组减速器齿轮修形技术等。
2)谐波齿轮传动数字化设计
理论方法:基于板壳理论和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研究输入输出运动、柔轮结构和负载与柔轮变形关系,建立柔轮变形函数;基于柔轮变形函数建立了谐波齿轮传动轮齿运动学模型,瞬心线理论;以瞬心线的特性研究轮齿共轭啮合特性,建立弹性共轭理论;以优化模型代替共轭关系模型,优化求解工艺可行的最佳齿廓;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柔轮齿廓的性能进一步优化,提高承载能力。
3) 风电设备实验技术
研究内容:以流形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从高维流形向低维流形的同胚映射,实现数据特征的提取与分类,解决振动场和温度场特征分类、环境噪声分离以及多传感器测点优化等问题。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增速器、偏航减速器、变桨减速器、制动器等关键部件的振动、噪声、温度、磨损、可靠性与寿命等实验提供支持
C.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个什么东西还有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CIMS和网络化制造这又是什么
1、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是一门综合了CAD/CAM技术、三维设计、人机工程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系列电脑设计。
2、数字化制造是数控、数显自动化机床加工技术。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优点缩短了产品的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3、网络化制造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造技术及其其它相关技术, 构建面向企业特定需求的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 并在系统的支持下, 突破空间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的约束, 开展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部或部分环节的企业业务活动(如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 , 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 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4、CIMS
CIMS是英文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或contemporary的缩写,直译就是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林顿博士提出的。
5、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
综上所述的理论技术均为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
D. 什么叫做数字化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
你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这个方向,是以研究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为主,开发算法、软件、硬件、控制方法等,但实际上国内的高校和企业一般是购买国外的数控系统,再设计数控机床装配起来,所以也离不开设计;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
这个方向
E. 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化设计有什么区别
参数化设计”这个说法比较早,后来被人用烂了,丧失了装逼的功效,其次计算机技术和工业数控制造技术进一步渗透建筑及相关学科后,人们发现这东西还真挺好使的,于是就用它们做了些逼格高的项目,改了个新名字叫“数字化设计”。我觉得大体上没有差别,可能“数字化设计”涵盖的范围稍稍大于“参数化设计”,毕竟这些先进技术还是渗透的更多了,能分析的数据更多了、分析数据的能力更大了、能落地建造出来的能力也提升了,所以数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关于“数字化”,2015年8月的时候还有好多在这个领域的先锋大师聚在一起开会,提出了“数字化2.0”的口号,定义以前的阶段(也就是称为“参数化设计”的那些日子)是“数字化1.0”,认为“1.0时代”是更多关注于形式的,就是在电脑里面做出好漂亮的模型,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建出来,而“2.0时代”就是关注建造的,关注“物质性”的,关注“性能”的,要想办法把东西造出来,而且要环保。他们在大力吹鼓3D打印技术和机械臂数控技术的同时,还在研究新型的建造材料。其实您可以从这个事件看出来,那些先锋自己还在定义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不管是参数化还是数字化,这种新生的玩意儿目前还真不好怎么定义。15年12月的武汉设计双联展中开了一个参数化论坛会,有几位演讲者介绍自己的参数化项目是用GH做了表皮,然后REVIT做了建筑分析和之后的施工图。建筑还是建筑、设计还是设计,就是加入了些新的、电脑方面的技术在各个方面上方便自己做项目。
F. 什么是数字设计
“数字设计”(也称“数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它跨越“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到包装、广告、印刷、出版、影视、游戏、互联网、建筑、室内装饰、工业设计、纺织、服装等绝大部分相关视觉设计的行业。 目前各大网站和各大游戏公司纷纷都在招聘数字设计师,而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电子游戏设计专业,传统的美术系也逐渐染指CG领域(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绘图);市场和教育界对CG都充满了需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CG已经逐渐成为2D,3D设计界的主流力量。《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第4版影印版)第1章给出了《数字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定义和基础规则,无论它们是否重要。第2章介绍了二进制数制系统和编码。第3章描述了数字电路的操作,重点描述了逻辑器件的外部电气特性。第4章讲解了组合逻辑的设计原理,包括开关代数与组合电路分析、综合和最小化。第5章给出了基于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的基本介绍,接下来提供了三种基本硬件描述语言ABEL、VHDL和 Verilog的学习指导。第6章首先讨论了数字系统的文档标准,这通常是开始真正的电路设计时最重要的部分。第7章讲述的是时序逻辑设计原理,从介绍锁存器和触发器开始。第8章的内容是介绍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实践。第9 章介绍了存储器件、CPLD和FPGA的有关知识。《数字设计》的大部分章节都包括了参考文献、练习题和习题。
G. .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六个阶段:
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