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Hibernate为什么提供了延迟加载起什么作用
提高效率,主要是对属性(在数据库中存在相应的表)进行延迟加载(load),在第一次查询的时候,只查询当前的表,当用到延迟加载的对象时(非延迟加载会查询所有关联属性的表),会先从缓存中去找延迟加载的对象(如果session已经关闭,会抛出SessionClosedException),如果对象已经在缓存中,则直接从缓存获取,如果对象不在缓存中,则进入数据库查找,所以,延迟加载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在hibernate映射文件lazy设置成false,用load则和用get效果一样
⑵ 页面加载超时什么意思
有可能是网络延迟或者网络不好加载不出来数据,提示显示的加载超时
⑶ ssh为什么需要延迟加载
延迟加载有助于缓解数据库的压力,类似于java设计模式中的单例模式,比如说在使用hibernate时会用到延迟加载的机制,hibernate对对象的划分可以有暂时状态,持久状态,游离状态,session会把持久状态下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时候,可以用session.load()延迟加载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当操作数据时 后台数据库只是做好了加载的准备,并没有真正的执行sql取出数据,比如你要查询出一个user的list集合,在程序运行时执行了延迟加载,直到你要使用list数据(比如打印出list数据)进行操作的那一步时后台才真正执行sql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这样大大缓解了数据库的压力。
如果是一对多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延迟加载,这样对系统性能较好,如果是多对一的关系映射,就不需要用延迟加载了。
⑷ Hibernate中立即加载和延迟加载的区别
延迟和立即不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一样,就是时间差的关系吗
还有,get和load一个实体时,get会立即返回实体,而load返回的是一个代理,只有你访问了该实体的属性,才会真正从数据库里读取,这个你可以看他有没有发出SQL语句就可以证明。
另一个就是映射关系时,比如一对多,一这里定义了一个多的一方的集合,延迟的加载的话就不会加载关联的实体
⑸ 什么是DLL的延迟加载用延迟加载有什么好处
当一个应用程序过多加载dll的时候,如果都是在启动时加载,那么无疑会减慢程序启动速度,而且会让初始的程序就占用很大内存
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dll都是经常使用的,有些可能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到,比如你需要打印功能时,额外的一个dll用于负责
此事,但这项功能可能很少人使用,如果程序一启动就加载会有些浪费,谓词微软提供了延迟载入dll的功能,就是当你执行到某个
函数的时候,如果是首次执行,那么可以在用到时加载该dll,甚至可以在用完再重新释放卸载掉该dll
好处是:
1)告诉编译器将该dll文件从可执行模块的导入段中去除,这样初始化的时候就不会加载该dll了,
2)在可执行模块嵌入一个新的延迟载入段(即Delay import section称为.didata)来表示要从mydll。dll中导入哪些函数
3)通过让延迟载入函数的调用跳转到__delayLoadHelper2函数,来完成对延迟载入函数的解析。
⑹ 登陆加载项 延迟加载项 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般是常规加载项和延迟加载延迟加载是hibernate的一种机制,主要是解决不必要的查询对资源的浪费,只有当数据真正调用时才加载,而不会对数据进行提前加载造成资源的浪费 查看原帖>>
求采纳
⑺ 什么是Hibernate延时加载
延迟加载:
延迟加载机制是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性能开销而提出来的,所谓延迟加载就是当在真正需要数据的时候,才真正执行数据加载操作。在Hibernate中提供了对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以及对集合的延迟加载,另外在Hibernate3中还提供了对属性的延迟加载。(延迟加载是hibernate的一种机制,主要是解决不必要的查询对资源的浪费,只有当数据真正调用时才加载,而不会对数据进行提前加载造成资源的浪费
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这些种类的延迟加载的细节。
A、实体对象的延迟加载:
如果想对实体对象使用延迟加载,必须要在实体的映射配置文件中进行相应的配置,如下所示: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net.ftng.entity.user” table=”user” lazy=”true”>
……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将class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来开启实体的延迟加载特性。如果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1)
System.out.println(user.getName());(2)
当运行到(1)处时,Hibernate并没有发起对数据的查询,如果我们此时通过一些调试工具(比如JBuilder2005的Debug工具),观察此时user对象的内存快照,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此时返回的可能是User$EnhancerByCGLIB$$bede8986类型的对象,而且其属性为null,这是怎么回事?还记得前面我曾讲过session.load()方法,会返回实体对象的代理类对象,这里所返回的对象类型就是User对象的代理类对象。在Hibernate中通过使用CGLIB,来实现动态构造一个目标对象的代理类对象,并且在代理类对象中包含目标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而且所有属性均被赋值为null。通过调试器显示的内存快照,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真正的User对象,是包含在代理对象的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中,当代码运行到(2)处时,此时调用user.getName()方法,这时通过CGLIB赋予的回调机制,实际上调用CGLIB$CALBACK_0.getName()方法,当调用该方法时,Hibernate会首先检查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是否为null,如果不为空,则调用目标对象的getName方法,如果为空,则会发起数据库查询,生成类似这样的SQL语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来查询数据,并构造目标对象,并且将它赋值到CGLIB$CALBACK_0.target属性中。
这样,通过一个中间代理对象,Hibernate实现了实体的延迟加载,只有当用户真正发起获得实体对象属性的动作时,才真正会发起数据库查询操作。所以实体的延迟加载是用通过中间代理类完成的,所以只有session.load()方法才会利用实体延迟加载,因为只有session.load()方法才会返回实体类的代理类对象。
B、 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
在Hibernate的延迟加载机制中,针对集合类型的应用,意义是最为重大的,因为这有可能使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此Hibernate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其中包括对JDK Collection的独立实现,我们在一对多关联中,定义的用来容纳关联对象的Set集合,并不是java.util.Set类型或其子类型,而是net.sf.hibernate.collection.Set类型,通过使用自定义集合类的实现,Hibernate实现了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为了对集合类型使用延迟加载,我们必须如下配置我们的实体类的关于关联的部分: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net.ftng.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net.ftng.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将<set>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为true来开启集合类型的延迟加载特性。我们看下面的代码: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1)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2)
while(it.hasNext()){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
当程序执行到(1)处时,这时并不会发起对关联数据的查询来加载关联数据,只有运行到(2)处时,真正的数据读取操作才会开始,这时Hibernate会根据缓存中符合条件的数据索引,来查找符合条件的实体对象。
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数据索引,下面我们首先将接一下什么是数据索引。在Hibernate中对集合类型进行缓存时,是分两部分进行缓存的,首先缓存集合中所有实体的id列表,然后缓存实体对象,这些实体对象的id列表,就是所谓的数据索引。当查找数据索引时,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这时就会一条select SQL的执行,获得符合条件的数据,并构造实体对象集合和数据索引,然后返回实体对象的集合,并且将实体对象和数据索引纳入Hibernate的缓存之中。另一方面,如果找到对应的数据索引,则从数据索引中取出id列表,然后根据id在缓存中查找对应的实体,如果找到就从缓存中返回,如果没有找到,在发起select SQL查询。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这就是集合类型的缓存策略。如果我们如下配置集合类型: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net.ftng.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cache usage=”read-only”/>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net.ftng.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这里我们应用了<cache usage=”read-only”/>配置,如果采用这种策略来配置集合类型,Hibernate将只会对数据索引进行缓存,而不会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如上配置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
User user=(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addset=user.getAddresses();
Iterator it=addse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Address address=(Address)it.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getAddress());
}
System.out.println(“Second query……”);
User user2=(User)session.load(User.class,”1”);
Collection it2=user2.getAddresses();
while(it2.hasNext()){
Address address2=(Address)it2.next();
System.out.println(address2.getAddress());
}
运行这段代码,会得到类似下面的输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user_id=’1’;
Tianjin
Dalian
Second query……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id=’2’;
Tianjin
Dalian
我们看到,当第二次执行查询时,执行了两条对address表的查询操作,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第一次加载实体后,根据集合类型缓存策略的配置,只对集合数据索引进行了缓存,而并没有对集合中的实体对象进行缓存,所以在第二次再次加载实体时,Hibernate找到了对应实体的数据索引,但是根据数据索引,却无法在缓存中找到对应的实体,所以Hibernate根据找到的数据索引发起了两条select SQL的查询操作,这里造成了对性能的浪费,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我们必须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指定缓存策略,所以我们要如下对集合类型进行配置: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net.ftng.entity.User” table=”user”>
…..
<set name=”addresses” table=”address” lazy=”true” inverse=”true”>
<cache usage=”read-write”/>
<key column=”user_id”/>
<one-to-many class=”net.ftng.entity.Arrderss”/>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此时Hibernate会对集合类型中的实体也进行缓存,如果根据这个配置再次运行上面的代码,将会得到类似如下的输出: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Select * from address where user_id=’1’;
Tianjin
Dalian
Second query……
Tianjin
Dalian
这时将不会再有根据数据索引进行查询的SQL语句,因为此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得集合类型中存放的实体对象。
C、 属性延迟加载:
在Hibernate3中,引入了一种新的特性——属性的延迟加载,这个机制又为获取高性能查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前面我们讲大数据对象读取时,在User对象中有一个resume字段,该字段是一个java.sql.Clob类型,包含了用户的简历信息,当我们加载该对象时,我们不得不每一次都要加载这个字段,而不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而且这种大数据对象的读取本身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在Hibernate2中,我们只有通过我们前面讲过的面性能的粒度细分,来分解User类,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参照那一节的论述),但是在Hibernate3中,我们可以通过属性延迟加载机制,来使我们获得只有当我们真正需要操作这个字段时,才去读取这个字段数据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如下配置我们的实体类: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net.ftng.entity.User” table=”user”>
……
<property name=”resume” type=”java.sql.Clob” column=”resume” lazy=”true”/>
</class>
</hibernate-mapping>
通过对<property>元素的lazy属性设置true来开启属性的延迟加载,在Hibernate3中为了实现属性的延迟加载,使用了类增强器来对实体类的Class文件进行强化处理,通过增强器的增强,将CGLIB的回调机制逻辑,加入实体类,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属性的延迟加载,还是通过CGLIB来实现的。CGLIB是Apache的一个开源工程,这个类库可以操纵java类的字节码,根据字节码来动态构造符合要求的类对象。根据上面的配置我们运行下面的代码:
String sql=”from User user where user.name=’zx’ ”;
Query query=session.createQuery(sql); (1)
List list=query.list();
for(int i=0;i<list.size();i++){
User user=(User)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user.get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getResume()); (2)
}
当执行到(1)处时,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id,age,name from user where name=’zx’;
这时Hibernate会检索User实体中所有非延迟加载属性对应的字段数据,当执行到(2)处时,会生成类似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resume from user where id=’1’;
这时会发起对resume字段数据真正的读取操作。
⑻ 简述在ORM中对象的延迟加载和立即加载
延迟加载(lazy load)(也称为懒加载),延迟加载机制是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性能开销而提出来的,所谓延迟加载就是当在真正需要数据的时候,才真正执行数据加载操作。可以简单理解为,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会发出sql语句进行查询。
⑼ 异步加载和延迟加载怎么看出来啊
同步加载、异步加载、延迟加载
一、同步加载
平常默认用的都是同步加载。如:<script src="http://y.com/script.js"></script>
同步模式又称阻塞模式,会阻止浏览器的后续处理,停止了后续的文件的解析,执行,如图像的渲染。流览器之所以会采用同步模式,是因为加载的js文件中有对dom的操作,重定向,输出document等默认行为,所以同步才是最安全的。通常会把要加载的js放到body结束标签之前,使得js可在页面最后加载,尽量减少阻塞页面的渲染。这样可以先让页面显示出来
二、异步加载
(function() {
var 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type = 'text/javascript';
s.async = true;
s.src = 'http://yourdomain.com/script.js';
var x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x.parentNode.insertBefore(s, x);
})();
异步加载也叫非阻塞模式加载,浏览器在下载js的同时,同时还会执行后续的页面处理。
在script标签内,用js创建一个script元素并插入到document中,这种就是异步加载js文件了。
同步加载流程是瀑布模型,异步加载流程是并发模型。
三、延迟加载(lazy loading)
前面解决了异步加载(async loading)问题,再谈谈什么是延迟加载。
延迟加载:有些 js 代码并不是页面初始化的时候就立刻需要的,而稍后的某些情况才需要的。延迟加载就是一开始并不加载这些暂时不用的js,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或稍后再通过js 的控制来异步加载。
也就是将 js 切分成许多模块,页面初始化时只加载需要立即执行的 js ,然后其它 js 的加载延迟到第一次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加载。
特别是页面有大量不同的模块组成,很多可能暂时不用或根本就没用到。
就像图片的延迟加载,在图片出现在可视区域内时(在滚动条下拉)才加载显示图片
四、预加载
预加载是一种浏览器机制,使用浏览器空闲时间来预先下载/加载用户接下来很可能会浏览的页面/资源,当用户访问某个预加载的链接时,如果从缓存命中,页面就得以快速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