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如何提升数据质量

如何提升数据质量

发布时间:2022-02-15 06:07:33

Ⅰ 如何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

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你可以考虑从采集源头上,针对你的目标受众或者根据你的需求,先进行一定的挑选和定位,其次,互联网的数据可能有很多重复的数据,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八爪鱼采集器的云采集服务进行去重,再次,采集到数据之后,你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建模分析挖掘,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

Ⅱ 如何提升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

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数据仓库或经营分析系统,这些系统功能强大,让用户眼前一亮,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系统提供的这些数据准确吗?这种怀疑并非没有道理,很多时候,数据仓库生成的数据和已有生产系统进行数据核对时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指标甚至相差甚远,用户对数据仓库的数据可用性心存疑虑,数据质量的问题困扰着数据仓库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数据质量不高,有人简单地以为数据是错误的,数据不可用。其实数据质量问题比较复杂,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下面是数据质量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几种典型情况:
1. 数据不完整。这种情况比较多,例如记录的缺失、字段信息的缺失、记录不完整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用户入网登记的证件号码没有输入到系统。
2. 数据不一致。这种情况主要指由于系统之间或者功能模块之间记录不一致、编码不一致、引用不一致等。例如在97系统、计费系统、网管系统中由于业务受理处理流程不规范,或者系统之间同步时间不一致导致了不同系统中用户记录数不一致。
3.数据有错误。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数据中存在各种不合法的情况,例如数据类型错误、数据范围越界、数据违反业务规则等。
除了第三种情况是明显的数据错误之外,其他两种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错误,这两种情况在数据仓库建设中是比较普遍遇到的,关键是对数据质量的状况有深入的认识,在应用上加以注意。下面从数据仓库的各个主要关键点来剖析数据质量产生的原因。
数据源 不可否认,数据质量问题有些是从生产系统带入到数据仓库的。在生产系统长期运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引入一些噪音数据,直到有一天被数据仓库采集,并且被加工使用得出意外的结果之后,才发现有这个问题存在,这种情况在生产系统中并不少见。
ETL 在ETL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可能会产生数据质量问题:
● 数据抽取:从源系统中抽取数据,一般要编制数据抽取代码或者借助一些工具配置进行数据抽取,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编码错误或者工具配置不当,导致原始数据正确而抽取出来的数据不正确。
● 数据转换:数据抽取完成之后,如果数据形式不一样还需要做形式的一致化处理,一致化处理如果不当就会引入数据质量问题。
● 数据加载:数据转换完成之后要进行数据加载,在系统运作时可能会出现重复加载或者加载失败的情况,会导致数据量异常。
数据应用 在数据经过ETL之后,进入系统的应该是规范化的数据,用户一般是通过应用界面来访问数据,如果应用访问逻辑有误,输出的结果也会有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多表连接时,关联条件不正确,导致结果也不对。
在了解了数据质量的分类情况和可能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各个关键点和原因后,下一步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提升数据质量。在决定提升数据质量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原则:
● 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投入的成本是相关的。数据质量越高,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就越高,因此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应该量力而行。
● 数据质量的高低和应用的需求是相关的。不是所有应用所需要的数据质量要求都一样,有些应用仅仅用于分析趋势的,要求可以不那么严格,但是对于严格统计意义上的信息,要求就比较高。
数据仓库中数据质量提升不仅仅是数据仓库本身的事情,还涉及到各个源系统本身的数据质量改进,需要从源头上杜绝一些问题数据,同时还涉及到数据仓库应用的数据质量改进。下面从产生数据质量的各个环节,考虑数据质量改善方法。
1. 数据源● 规范生产系统中的数据录入。对于新录入到系统中的数据需要严格审查,从源头上保障数据质量。
● 清理历史数据:对于历史数据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对于缺失遗漏数据进行补充,对于错误数据进行改正,对于冗余数据予以清除,从而提高历史数据的准确性。
2. ETL● 数据抽取程序严格审核。抽取的结果要和源系统的数据定期核对,数据抽取逻辑和限制条件要注明。
● 及时监控源系统的变更。一旦源系统发生变化,提供告警机制,对数据抽取代码和配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以保障后续工作正常进行。
● 建立故障检测机制。由于故障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故障检测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扫描,以及时发现故障的发生,进而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保证系统ETL的正常运行。
● 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在经过ETL处理之后,需要建立一个可追溯的控制点,这样可以层层对数据进行审核。
3. 数据应用
● 数据应用程序严格审核。不同应用进行交叉核对,检查数据结果是否正常。
● 应用结果核对。把应用输出的结果和同类系统提供的报表数据进行核对,检查差异率。
总体而言,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才能有效地改善数据质量。只有有效的数据管理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才能支撑强大的数据仓库应用,才能保证更多的应用成果。

Ⅲ 数据解决方案中数据质量问题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改进数据质量

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专家袋鼠云前段时间分享过一篇关于数据质量分析及提升的文章,正好能回答你的问题:

数据质量问题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数据质量问题由四个因素造成:

信息因素。产生这部分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元数据描述及理解错误、数据度量的各种性质(如:数据源规格不统一)得不到保证和变化频度不恰当等。

管理因素。是指由于人员素质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人员培训、人员管理、培训或者奖惩措施不当导致的管理缺失或者管理缺陷。

技术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具体数据处理的各技术环节异常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创建、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装载、数据使用、数据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流程因素。是指由于系统作业流程和人工操作流程设置不当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主要来源于系统数据的创建流程、传递流程、装载流程、使用流程、维护流程和稽核流程等各环节。

从方法论的角度,从组织管理上去改进质量,我们能做的是:确立组织数据质量改进目标、评估组织流程、制定组织流程改善计划、实施改进、评估改善效果;

从技术上去改进数据质量,我们能做的是:数据分析、数据评估、数据清洗、数据监控、错误预警;

管理因素和流程因素属于组织管理范畴,信息因素和技术因素属于技术范畴。所以,要改进数据质量问题,要从组织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最佳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对主数据的质量进行改进,需要从以下如图几个方面入手:

Ⅳ 如何提升数据质量 看主数据管理怎么说

新建一个access DB,然后把它加到用户DSN或系统DSN。。这样就加上去了。

Ⅳ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数据质量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海量、多样、非结构化的数据,我们得以进行更加广泛且深入的分析,但这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数据上才有意义。本期以企业级的视角,介绍数据质量的评价、提升与监控。
大数据的时代,数据资产及其价值利用能力逐渐成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大数据应用必须建立在质量可靠的数据之上才有意义,建立在低质量甚至错误数据之上的应用有可能与其初心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因此,数据质量正是企业应用数据的瓶颈,高质量的数据可以决定数据应用的上限,而低质量的数据则必然拉低数据应用的下限。
数据质量一般指数据能够真实、完整反映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程度,通常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和评价:
准确性:数据在系统中的值与真实值相比的符合情况,数据应符合业务规则和统计口径。常见数据准确性问题如:
与实际情况不符:数据来源存在错误,难以通过规范进行判断与约束;
与业务规范不符:在数据的采集、使用、管理、维护过程中,业务规范缺乏或执行不力,导致数据缺乏准确性。
完整性:数据的完备程度。常见数据完整性问题如:
系统已设定字段,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并未完整采集该字段数据,导致数据缺失或不完整;
系统未设定字段:存在数据需求,但未在系统中设定对应的取数字段。
一致性:系统内外部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一致程度,数据是否遵循了统一的规范,数据集合是否保持了统一的格式。常见一致性问题如:
缺乏系统联动或联动出错:系统间应该相同的数据却不一致,缺乏必要的联动和核对。
及时性:数据在采集、传送、处理等环节快速支持应用的程度,考察数据的时间特性对应用的满足程度。及时性关系到系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到系统需要的特定时间产生的数据,以完成系统功能。常见及时性问题如:
缺乏时效性:未按照规定的数据更新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更新。
可用性:用来衡量数据项整合和应用的可用程度。常见可用性问题如:
缺乏应用功能,没有相关的数据处理、加工规则或数据模型的应用功能,获取目标数据;
缺乏整合共享,数据分散,不易有效整合和共享。
其他衡量标准再如有效性可考虑对数据格式、类型、标准的遵从程度,合理性可考虑数据符合逻辑约束的程度。此前一项对某企业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的调研显示常见数据质量问题中准确性问题占33%,完整性问题占28%,可用性问题占24%,一致性问题占8%,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企业面临的数据问题。
提高数据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定义一套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对具体数据项的定义、口径、格式、取值、单位等进行规范说明,形成对该数据项的具体质量要求。依托这套规范作为衡量和提高数据质量的标尺,可在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的各环节对关键数据项进行预防性或监测性的核检。广义的企业级数据字典可以作为数据标准化规范的载体,对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数据项名称、业务定义和规则等要素进行收录、规范和编制,对数据项描述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定义对安全性和数据质量的要求,进而为业务运营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提高整体数据质量奠定基础。理想情况下广义的企业级数据字典是完备的,企业各系统全部数据项都被数据字典收录,不存在同名不同义或同义不同名的情况。与此相对,狭义的数据字典通常是针对单一系统的技术属性标准,为单一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服务。
企业级数据字典通常分为三层:数据项、值域和域取值。数据项层面的规范主要包括名称、业务规则定义、数据安全要求和数据质量要求等。
数据项名称:包括数据项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英文简称,含义不同的数据项名称不同,物理数据库应沿用数据字典定义的全局唯一的英文简称对字段命名
业务规则定义:包括数据的业务含义、转换规则、加工规则等安全元数据:包含数据来源、所有者和访问权限等安全要求的定义
数据质量要求:在数据规范定义基础之上,提出满足业务需要的数据长度、格式、取值、数据处理、勾稽关系等要求,以此作为数据质量管理的落脚点
值域可细分为代码域、编码域、文本域、金额域、数值域、时间域等。例如“出生地”数据项对应值域为“行政区划”代码域,引用国家标准GB-T2260-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对应的域取值为该国标定义的代码表。再如“借记卡号”数据项对应值域为“19位卡号”编码域,定义16位卡号和19位卡号两种编码方式,不需列举对应具体的域取值。
数据质量管理是指在数据创建、加工、使用和迁移等过程中,通过开展数据质量定义、过程控制、监测、问题分析和整改、评估与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提高数据质量以满足业务要求。数据质量管理工作遵循业务引领的原则,确定重点质量管控范围,并动态调整阶段性管控重点,持续优化。可按照“谁创建、谁负责;谁加工、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界定数据质量管理责任,由数据流转环节的各责任方对管辖范围内的数据质量负责。对数据质量规则优先采取系统程序的自动化控制措施,并尽可能前移管控点,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监控点通常针对关键数据项设置实施,定义数据质量监控规则,生成监控报警,按严重性等级分级报告,由相应层级进行处理和响应。关键数据项根据经验判断,一般影响较广如涉及多业务条线,或应用于关键业务环节如合约签订、会计核算、绩效分析、产品定价、资金收付等,或应用于内部经营管理、对外信息披露和行业监管要求,例如财务报告数据和新资本协议实施中明确提出的重要指标项。
数据质量监控点的控制手段分为预防型和监测型:
预防性控制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一般部署在数据采集点,用于控制手工输入的源数据,以及批量导入的源数据校验:
数据输入校验:例如贷款利率的输入校验;
数据阈值:例如数据非空,数据取值超出值域定义合理范围,数据格式不符合标准等;
质量控制方式:系统自动校验/双人手工复核;
系统校验方式:强制,如不符合规则无法通过。
监测型控制监测错误数据,发现数据质量问题进行报警。一般部署在数据加工和应用环节,验证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等:
数据输出校验:例如贷款余额总分核对
数据一致性:例如交易头寸与总帐系统记录的交易头寸一致
质量控制方式:系统自动校验
系统校验方式:非强制,错误及差异提示
对选定的关键数据项,需定义数据质量规则以及数据质量等级。数据质量等级可利用“阈值”和“容忍度”进行分级:
良好:数据项质量评分高于“阈值”
可容忍:数据项质量评分低于“阈值”,但高于“容忍度”
报警:数据项质量评分低于“容忍度”
严重报警:数据项的质量问题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人工经验判断
关键数据项监控点的详细信息应在企业级数据字典中维护更新,与其开发、实施和测试情况保持同步。
在进行数据质量分等级报告及响应纠错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及时性。对导致数据质量等级进入“可容忍”、“报警”和“严重报警”状态的数据质量事件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规范性:针对分级别的数据质量问题,汇报至利益相关方,配置相应资源;
高效性:数据质量问题,在分级别规定时间内被解决。应按照“可容忍”、“报警”和“严重报警”酌情规定响应时间;
有序性。在开展数据质量分等级报告工作时,应有序上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部署在UDP层面的数据质量监控程序实时或定期监测关键数据项的质量,对其数据质量进行评分,通过比较该监控点的“阈值”和“容忍度”,将数据质量进行分级,对于非“良好”的评价结果,数据质量监控程序将发送报警消息通知数据质量管理人员。报警消息内容包括问题定位头文件和具体描述。数据质量管理人员根据报警信息调查问题数据项,验证报警内容,生成预警信息通知下游用户,同时填制纠错工单通知相关责任人员。相关责任人员依据纠错通知提示的具体内容,开展数据质量问题调查,提出数据质量改进需求和解决方案,由实施运维团队在数据应用层面修正,或在数据采集和集成层面修正。若纠错告警问题由数据质量要求过于严苛或控制规则错误引起,应修改关键数据项清单及其相关监控规则,并由实施运维团队修改或取消已部署的对应监控点。

Ⅵ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统计数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睛雨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统计数据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数据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且还会对统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标。

Ⅶ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内容预览: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

Ⅷ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等答案

Ⅸ 浅析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呈现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格局多样化、经济统计现化化的趋势,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大。县(市、区)统计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统计数据可信可靠。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统计环境强化统计生态
统计生态是指统计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政治、体制、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在恶劣的统计生态环境下,不可能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也不可能树立统计的公信力。我们需要一个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统计生态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第一要完善《统计法》。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们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统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与人大、政协、监察局、法制、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大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第二进一步完善各级统计部门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奖优罚劣,精神和物质鼓励相结合;强力推进学习型统计局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在统计系统上下形成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比学习、比作风、比进步的良好风尚;加强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建设,按照“三强五好”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狠抓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忠诚统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五是抓办公条件的改善,为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电脑,使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工作效率显着提高。
第三进一步理顺统计管理体制,增强统计系统凝聚力。更好地体现整体性特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为此,必须坚持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一致的原则,一方面在统计机构和制度上,提高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约束机制,减少各方面的干预。这是科学管理的工作要求决定的,这样有利于贯彻责权利的统一。
第四进一步增强县(市)级统计局的力量。按照统计工作的流程对各级各类统计机构设置合理的内部机构进行系统优化。把统计局建设成为符合未来形势发展要求的,灵敏、快速、高效、精干的调查机构,提高效率,并使之适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各县(市)可按照普查制度规定成立适应普查任务要求的普查机构,专司各项普查工作。
第五切实树立统计大系统的观念.
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多为基层着想,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在开展普查时,要贯彻受益者出钱的原则,按照受益大小分担经费,使基层统计局的领导从为上级要经费的尴尬局面中解脱出来。上级统计部门要切实为基层统计干部在待遇上排忧解难。一是争取提高统计人员待遇上的有关政策,二是对经济贫困县(市)统计部门实行经济扶贫,增加经济投入,解决统计人员经济待遇差的问题,确保统计干部队伍稳定。
第六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是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考核依据。考核是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也是领导政绩的体现。考核作为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近年来,各级各类的工作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互相攀比,二是数据失真,三是围绕考核想尽“办法”拿名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造成“聪明人”得益、老实人吃亏,从而挫伤大部人的积极性。因此,要逐步淡化考核工作或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以引导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干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善统计方法 提高统计质量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1、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的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
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
开发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2、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3、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是狠抓基层统计机构的设立,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二是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抓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针对部分乡镇统计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有些部门统计、行业统计工作削弱、人员精减、统计人员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强化统计基础工作;软硬并举,统计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领导重视,充实统计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统计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使乡镇单位实现了联网直报。
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经费问题和改善基层统计组织的工作条件,提高先进统计设施在基层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数据的有偿使用机制,帮助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更好地收集数据,以维持统计基层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
�帮助统计机构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那些对数据的搜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
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Ⅹ 如何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1、统计数据来源要有依据;
2、依据数据要得到证实;
3、得到证实的数据要定期进行检查。
4、通过检查、证实、统计,实时对统计过程进行补充和修改,使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改进。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数据质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搞笑推广自己产品 浏览:734
如何快捷记录信息和标注 浏览:400
加工中心怎么调用对刀程序 浏览:873
切后台自动结束程序怎么改 浏览:488
火神山有什么技术 浏览:100
佛山市诗兰陶瓷批发市场在哪里 浏览:753
查询学生表的全部信息怎么查 浏览:119
数据系统有哪些部分 浏览:29
论斤卖的地摊产品怎么进货 浏览:564
西安北郊海鲜市场有什么 浏览:751
数据墨盒怎么做 浏览:862
量化交易软件怎么判断会涨 浏览:592
健康信息化管理的系统有哪些 浏览:770
自然资源数据有哪些 浏览:876
短线交易如何看盘 浏览:257
临沂光学膜行业市场前景如何 浏览:295
怎么检举市场聘用罪犯 浏览:469
我能自学什么技术 浏览:722
代理人离职后怎么找工作 浏览:493
java程序消耗内存太大怎么办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