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盘中的数据是存在光盘的外面那层还是里面那层
光盘的结构及原理其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希望我这个长篇大论之后,能让你对光盘有更深的了解!篇幅问题,我不能说的太多,你可以到参考资料网站上进一步的学习!
市面上销售的计算机软件光盘或CD、VCD 等各种格式光盘是压制的CD-ROM 光盘(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刻录机所使用的刻录盘是CD-R 盘和CD-RW 盘。压制盘与刻录盘的制造方式不同,盘片结构略有差异,但数据存储原理是一样的。在着手刻录光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格式的光盘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同时还需要了解光盘有着不同的文件系统和不同的刻录方式以及CD-R 和CD-RW 有着本质的区别等知识。
一、盘片结构与信息记录原理
刻录盘片是由透明聚碳酸脂材料盘基和多层涂敷层构成,其中,染料层在激光的烧蚀作用下记录了数据信息。二进制的“0”和“1”是计算机记录信息的根本,光盘记录信息也不例外,但不经过“调制编码”技术的处理,简单的“0”和“1”是不能正确记录数据的。下面以CD-R 盘为例简单介绍盘片的结构和信息记录原理。
1.盘片物理结构
把印有图案、标签那面向上时,最下面的是聚碳酸脂盘基,盘基的上面有几个涂敷层,从上至下的主要作用依次为:
(1) 表面印刷层:就是印有文字图案的一面。
(2) 保护层:起到保护反射层的作用。
(3) 反射层:喷镀的金属膜,读取数据时用来反射激光。
◎刻录盘轴向剖面局部放大图
(4) 有机染料层:由不同的有机染料构成数据记录层,刻录时,激光就是在这一层进行烧蚀。
(5) 盘基:是透明聚碳酸脂材料。
和软、硬盘轨迹不同的是,光盘是一条由内圈向外圈的螺旋状轨迹而不是若干同心圆轨迹,在轨迹对应的染料层上有一些特定宽度和深度而长短不一的所谓“凹坑”,这些“凹坑”是在刻录过程中由刻录机的激光头将激光束聚焦并按照数据要求烧蚀出来的,这一层也就构成了数据记录层。在CD-ROM 盘上,是由压模制造出来的,而刻录盘是激光对染料层进行烧蚀的。刻录盘的螺旋状轨迹是在
“凹坑”
盘片制造中形成的,称之为预刻沟槽,数据就是沿着沟槽进行刻录的。
2.信息记录的物理原理
由于光盘存在凹坑和非凹坑、烧蚀和没烧蚀部分,因此,当我们使用光盘读取数据时,激光头就会得到不同的激光反射率,由此而获得不同的信号。但光盘记录“0”或“1”的信息并非是简单的以凹坑或非凹坑、烧
◎0 和1 信息记录原理
蚀与未烧蚀、可否反射激光来表示的,而是由凹坑的长度或非凹坑平面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表示若干个“0”,由凹坑部分的边缘来表示“1”。也就是说,有没有反射光都代表若干个“0”,而“1”是由激光的反射和不反射之间的信号跳变状态来表示的。
CD-RW 盘片与CD-R 盘有所不同,CD-RW 盘片没有反射层,是通过相变结晶材料的非结晶和固定结晶两种状态来记录信号的。
3.信息记录的逻辑原理
剩下的就到网站上看吧,不好意思!
❷ 请问光盘中的数据是储存在正面还是反面的
存在正面
现在的刻录盘一盘分CD跟DVD.
使用CD盘安全数据是最高700MB,
而DVD可以从几G到十几G甚至是几十G都有可能,
只是价格上的差别,
附表一.
DVD-5 单面单层 4.7GB
DVD-9 单面双层 8.5GB
DVD-10 双面单层 9.4GB
DVD-18 双面双层 17GB
❸ 光盘中的数据属于什么
定义:即高密度光盘(Compact
Disc)是近代发展起来不同于磁性载体的光学存储介质,用聚焦的氢离子激光束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存储和再生信息,又称激光光盘.
由于软盘的容量小,光盘凭借大容量得以广泛使用。我们听的CD是一种光盘,看的VCD也是一种光盘。
现在一般的硬盘容量在3GB到3TB之间,软盘的容量为1.44MB多,CD光盘的最大容量大约是650MB,DVD盘片单面4.7GB(双面8.5GB),蓝光的则比较大,其中HD
DVD单面单层15GB、双层30GB;BD单面单层25GB、双面50GB。
光盘的存储原理比较特殊,里面存储的信息不能被轻易地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常见的光盘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就一直是那样了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自己写的文章存在光盘上呢?
有一种特殊的光盘CD-R是可以写的,但需要使用"光盘刻录机"才能把文章写到CD-R光盘上。
说到这里,我们来想一下,光盘是属于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呢?要记住,我们所说的内部存储器就是内存,而外部存储器都是可以电脑中拆卸下来的。常见的外部存储器有硬盘、光盘、软盘。
数字信息
❹ 数据是如何储存在光盘里的
自从出现DVD 刻录机,由于DVD 技术标准曲折坎坷的发展过程,才出现了目前的DVD-RAM 、DVD-R/RW 、DVD+R/RW 以及DVD±R/RW 等众多DVD 刻录机产品共存的现象。 世界上第一台DVD 刻录机DVD-RAM(DVD-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种可擦写DVD 刻录机,这是由东芝、松下和日立三家联合推出的。该刻录机使用了相变技术并融入了一些MO的特性,由于采用了相变技术,DVD-RAM 刻录机是通过改变激光强度来对记录层进行加热,从而导致非晶体状态和晶体状态的转换,完成写入和擦除的操作。DVD-RAM 盘片的寿命相当长,具有读写方便的优点,但DVD-RAM 不兼容DVD 光驱和DVD 播放机,未能成为DVD 刻录机发展的方向。因此促使了与DVD-ROM 相兼容刻录机的出现,这就是DVD-R/RW 和DVD+R/RW 。随着DVD-R/RW 和DVD+R/RW 的不断成熟,DVD-RAM 的市场份额将被逐步压缩,濒临淘汰。 目前,主流DVD 刻录机是DVD-R/RW 和DVD+R/RW,它们与CD-R/RW 一样是在预刻沟槽中进行刻录。不同的是,这个沟槽通过定制频率信号的调制而成为“抖动”形,被称作抖动沟槽。它的作用就是更加精确地控制马达转速,以帮助刻录机准确掌握刻录的时机,这与CD-R/RW 刻录机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另外,虽然DVD-R/RW 和DVD+R/RW 的物理格式是一样的,但由于DVD+R/ RW刻录机使用高频抖动技术,所用的光线反射率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两种刻录机并不兼容。 DVD-RW 和DVD+RW 与CD-RW 光盘类似,在其记录层上加入了相变材料,可以通过转换其状态来达到多次擦写的目的。在进行写入操作时,激光照射强度提升至最大,使写入区域的相变材料迅速超过熔点温度,之后立即停止照射进行冷却后,该区域就变为非结晶状态。在进行数据擦除时,用中等功率的激光对非结晶状态的区域进行相对长时间的照射,当该区域超过结晶温度时就调低功率,之后该区域就恢复为结晶状态。
❺ 光盘的数据是存放在哪面的
光盘的数据,是保存在有字的那一面的。
在光滑的一面,是不能够保存数据的。螺旋型的光道,只是用来给光头烧录信息留下的痕迹而已。
❻ 光盘是什么做成的 信息靠什么存储在光盘里
光盘刻录原理
读盘原理
我们常说的CD实际上是Compactdiscs的缩写。不管其存储的是音乐(Audio)、数据(Data)还是其它多媒体视频文件(Video)等,所有数据都经过数字化处理变成"0"与"1",其所对应的就是光盘上的Pits(凹点)和Lands(平面)。
所有的Pits都有着相同的深度与长度。一个Pits大约只有半微米宽,大概就是五百粒氢原子的长度。而一张CD光盘上大约有28亿个这样的Pits。当激光映射到盘片上时,如果是照在Lands上,那么就会有70%到80%激光被反射回;如果照在Pits上,就无法反射回激光。根据反射和无反射的情况,光盘驱动器就可以解读"0"或"1"的数字编码了。
光盘结构原理
我们常说的刻录盘则是指CD-R和CD-RW两种。CD-R是CD-Recorder或CD-Recordable的缩写,是一张光盘只可以让用户写一次的光盘驱动器,其数据格式与CD-ROM相同;CD-R规格书由飞利浦公司(philips)和索尼(sony)共同制定于1990年,雅马哈公司(yamaha)在同年推出了第一部2倍速CD-R驱动器。
CD-RW是CD-ReWritable的缩写,是允许用户在同一张可擦写光盘上反复进行数据擦写*作的光盘驱动器,由ricoh公司首先推出。CD- RW采用相变技术来存储信息。相变技术是指在盘片的记录层上,某些区域是处于低反射特性的非晶体状态;数据是通过一系列的由非晶体到晶体的变迁来表示。 CD-RW 驱动器在进行记录时,通过改变激光强度来对记录层进行加热,从而导致从非晶体状态到晶体状态的变迁。
与CD-R驱动器相比,CD-RW具有明显的优势:CD-R驱动器所记录的资料是永久性的,刻成就无法改变。若刻录中途出错,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光盘;而 CD-RW驱动器一旦遭遇刻录失败或须重写,可立即通过软件下达清除数据的指令,令CD-RW光盘重获"新生",又等重新写入数据。
市场上的刻录盘片价格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刻录盘片更是在硬件结构上做文章,我们都知道CD-R刻录盘的结构应该是从上到下共有五层:
1. 印刷层
2. 保护层
3. 反射层
4. 染料层
5. 底层
CD-RW刻录盘的结构应该有七层:
1. 印刷层
2. 保护胶层
3. 反射层
4. 介电层
5. 纪录层
6. 介电层
7. 底层
但是有些廉价的刻录盘片只是有基本的3.反射层4. 染料层5. 底层,省略了保护层和印刷层,这样只要盘片的背面稍有摩擦,整张的刻录盘就报废了。所以在购买刻录盘片的时候不要只考虑盘片的价格,要知道上面的数据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虽然CD 和CD-R和CDRW只差了一两个字,但是在实现的技术上可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一个是压制出信息坑,一个则是烧制出信息坑。
压制盘片的工作流程:
1、数据检测:
光盘的内容一般来自音像制作单位或软件开发商,这些单位在节目制作完毕后,会将内容刻录在一张CD-R光盘上或录制在母带上作为"源盘"交给复制生产商。复制生产商为了保证制作出的光盘不出现质量问题,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源盘上的数据进行检测,这些检测设备的精度比我们使用的光驱或其它光盘播放设备精度高的多,并经常用标准盘进行校对以保证设备的精度。只有不存在数据问题的源盘才被转到母版制作工序。
2 、制作模片:
制作模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关系光盘质量的重要过程。
首先,为了保证光盘的普遍可读性,光盘复制厂商会对母带或CD-R上的数据进行格式化,以保证这些数据符合ISO9660 CD-ROM逻辑格式的国际标准,通过格式化的数据可以在PC、Mac、Unix等*作系统中使用。转换后,设备会对格式化的数据进行逐字节的核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
❼ 如何把电脑中的数据刻录在光盘中
1.装上刻录机,刻光盘;
2.买U盘/配用硬盘/移动硬盘,资料转移;
3.极限压缩,上传到网络空间,资料上传。
4.趁电脑好的时候,拿个纸笔记下来,工程极大!
❽ 光盘数据存在哪里
光盘的数据是以浮雕形式,均匀的排列在光盘基片(塑料本体)同心轨道中的。
光盘的信息面表面并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么光滑,通过塑料注塑工艺,信息面上布满了轨道,每个轨道中存在很多凸起和凹槽。简单来讲,光驱的激光头不断发出激光射向光盘表面,射到凸起上反射为信号1,射到凹槽中反射为信号0,然后根据反射回的光学信号,经过解码芯片编为机器码,然后进一步编译为声音、图像、文字等能为人所理解的数据形式。
这种数据存储和编译有点类似盲人识别盲文——纸张上印刷好盲文(各种排列不一的点,好比光盘上的凸起和凹槽),盲人用手模读盲文(好比激光头用激光扫描光盘信息面并得到反馈信号),识别盲文理解意思(好比解码芯片解析信号)。
❾ 光盘中的数据是存在外面还是里面
从里圈到外圈
❿ 光盘的数据面在哪面
光盘的数据面在光滑的那一面(夸张点说就是可以当镜子使用的那一面)
根据光盘结构,光盘主要分为CD、DVD、蓝光光盘等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光盘,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但主要结构原理是一致的。而只读的CD光盘和可记录的CD光盘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它们主要区别在材料的应用和某些制造工序的不同,DVD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就以CD光盘为例进行讲解。
我们常见的CD光盘非常薄,它只有1.2mm厚,但却包括了很多内容。从图1中可以看出,CD光盘主要分为五层,其中包括基板、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印刷层等。现在,我们分别进行说明。
1.基板
它是各功能性结构(如沟槽等)的载体,其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冲击韧性极好、使用温度范围大、尺寸稳定性好、耐候性、无毒性。一般来说,基板是无色透明的聚碳酸酯板,在整个光盘中,它不仅是沟槽等的载体,更是整体个光盘的物理外壳。CD光盘的基板厚度为1.2mm、直径为120mm,中间有孔,呈圆形,它是光盘的外形体现。光盘之所以能够随意取放,主要取决于基板的硬度。
在读者的眼里,基板可能就是放在最底部的部分。不过,对于光盘而言,却并不相同。如果你把光盘比较光滑的一面(激光头面向的一面)面向你自己,那最表面的一面就是基板。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方面,CD、CD-R、CD-RW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2.记录层(染料层)
这是刻录时刻录信号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涂抹上专用的有机染料,以供激光记录信息。由于刻录前后的反射率不同,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通过反射率的变化形成0与1信号,借以读取信息。目前市场上存在三大类有机染料:花菁(Cyanine)、酞菁 (Phthalocyanine) 及偶氮 (AZO) 。
目前,一次性记录的CD-R光盘主要采用(酞菁)有机染料,当此光盘在进行刻录时,激光就会对在基板上涂的有机染料,进行刻录,直接刻录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这样有“坑”和没有“坑”的状态就形成了‘0'和‘1'的信号,这一个接一个的“坑”是不能回复的,也就是当烧成“坑”之后,将永久性地保持现状,这也就意味着此光盘不能重复擦写。这一连串的“0”、“1”信息,就组成了二进制代码,从而表示特定的数据。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可重复擦写的CD-RW而言,所涂抹的就不是有机染料,而是某种碳性物质,当激光在刻录时,就不是烧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而是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通过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来形成特定的“0”、“1”代码序列。这种碳性物质的极性是可以重复改变的,这也就表示此光盘可以重复擦写。
3.反射层
这是光盘的第三层,它是反射光驱激光光束的区域,借反射的激光光束读取光盘片中的资料。其材料为纯度为99.99%的纯银金属。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它就如同我们经常用到的镜子一样,此层就代表镜子的银反射层,光线到达此层,就会反射回去。一般来说,我们的光盘可以当作镜子用,就是因为有这一层的缘故。
4.保护层
它是用来保护光盘中的反射层及染料层防止信号被破坏。材料为光固化丙烯酸类物质。另外现在市场使用的DVD+/-R系列还需在以上的工艺上加入胶合部份。
5.印刷层
印刷盘片的客户标识、容量等相关资讯的地方,这就是光盘的背面。其实,它不仅可以标明信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光盘的作用。
光盘为何如此薄?
从主要结构来讲,CD、DVD光盘的结构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的厚度和用料有所不同。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提到CD光盘的厚度为1.2mm,这个厚度是否可以改变?回答是否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读取和刻录CD、DVD、蓝光光盘的激光是不同的。大家都知道,CD的容量只有700MB左右,而DVD则可以达到4.7GB,而蓝光光盘更是可以达到25GB。它们之间的容量差别,同其相关的激光光束的波长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光盘片的记录密度受限于读出的光点大小,即光学的绕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 ,其中包括激光波长λ,物镜的数值孔径NA。所以传统光盘技术要提高记录密度,一般可使用短波长激光或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使光点缩小,例如CD(780nm,NA:0.45)提升至DVD(650nm,NA:0.6),再到Blu-ray Disc盘片(405nm,NA:0.85).
对于CD光盘,其激光波长为780nm,物镜的数值孔径NA为0.45,激光束会集到一点的距离需要1.2mm,这就决定了CD光盘基板的厚度为1.2mm。不管是CD光盘的基板过厚,还是过薄,激光束都不能会集到一点,从而严重影响数据的刻录和读取。
DVD光盘的激光波长为650nm,物镜的数值孔径NA为0.6,而激光束会集到一点的距离只需要0.6mm,这决定DVD光盘基板的厚度为0.6mm。不过,0.6mm的厚度太薄,其制造出来的光盘也会因为太薄而容易折断。因此,在DVD的实际制造过程中,会把两片0.6mm厚的基板迭合在一起,共同组成1.2mm的厚度。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片基板在记录数据,而另一片基板则完全起保护的作用。
光盘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容量存储(如去年开始面世的DVD+R DL产品),业界的技术研发也以此为导向。
现在,已经出现了单面双层的DVD盘片。单面双层盘片(DVD+R Double Layer)是利用激光(Laser beam)聚焦的位置不同,在同一面上制作两层记录层,单面双层盘片在第一层及第二层的激光功率(Writing Power)相同(激光功率为<30mW),反射率(Reflectivity)也相同(反射率为18%~30%),刻录时,可从第一层连续刻录到第二层,实现资料刻录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