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方法是什么
数据库概念构设计的任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需求说明书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方法把它们抽象为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具体机器的数据模型,即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使设计者的注意力能够从复杂的实现细节中解脱出来,而只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的组织结构和处理模式上。
⑵ ERP管理软件数据库系统的几种设计方法
1. 自增长primary key采用自增长primary key主要是性能。早期的数据库系统,经常采用某种编号,比如身份证号码,公司编号等等作为数据库表的primary key。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其中的不利之处。 比如早期的医院管理系统,用身份证号码作为病人表的primary key。然而,第一,不是每个人都有身份证;第二,对于国外来的病人,不同国家的病人的证件号码并不见得没有重复。因此,用身份证号码作为病人表的primary key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考虑到没有医生或者护士会刻意去记这些号码,使用自增长primary key是更好的设计。 公司编号采用某种特定的编码方法,这也是早期的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做法。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出现像千年虫的软件问题,因为当初设计数据库表的时候设计的位数太短,导致系统使用几年后不能满足要求,只有修改程序才能继续使用。问题在于,任何人设计系统的时候,在预计某某编号多少位可以够用的时候,都存在预计不准的风险。而采用自增长primary key 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可以去记这些号码。 使用自增长primary key另外一个原因是性能问题。略有编程常识的人都知道,数字大小比较比字符串大小比较要快得多。使用自增长primary key可以大大地提高数据查找速度。 2. 避免用复合主键 (compound primary key)这主要还是因为性能问题。数据检索是要用到大量的 primary key 值比较,只比较一个字段比比较多个字段快很多。使用单个primary key 从编程的角度也很有好处, sql 语句中 where 条件可以写更少的代码,这意味着出错的机会大大减少。 3. 双主键双主键是指数据库表有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独立成为主键,但又同时存在。 数据库系统的双主键最早用在用户管理模块。最早的来源可能是参照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 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有两个独立的主键:操作系统自己自动生成的随机 ID (Linux, windows 的 SID), login id。这两个 ID 都必须是唯一的,不同的是,删除用户 test 然后增加一个用户 test, SID 不同,login id 相同。采用双主键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删除后增加同样的 login id 造成的混乱。比如销售经理 hellen 本机共享文件给总经理 peter, 一年后总经理离开公司,进来一个普通员工 peter ,两个peter 用同样的 login id, 如果只用 login id 作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主键,则存在漏洞:普通员工 peter 可以访问原来只有总经理才能看的文件。操作系统自己自动生成的随机 ID 一般情况下面用户是看不到的。 双主键现在已经广泛用在各种数据库系统中,不限于用户管理系统。 4. 以固定的数据库、表应付变化的客户需求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考虑: ◆4.1 大型EPR系统的正常使用、维护需要软件厂商及其众多的合作伙伴共同给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包括大量的二次开发。 如果用户在软件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新的表或者数据库,将给软件厂商及其众多的合作伙伴带来难题。 ◆4.2 软件升级的需要。 没有一个软件能够让客户使用几十上百年不用升级的。软件升级往往涉及数据库表结构的改变。软件厂商会做额外的程序将早期版本软件的数据库数据升级到新的版本,但是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生成的表进行处理就比较为难。 ◆4.3 软件开发的需要。 使用固定的数据库库表从开发、二次开发来说,更加容易。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生成的表,每次查找数据时都要先查表名,再找数据,比较麻烦。 举例来说,早期的用友财务软件用Access作数据库,每年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很快,用户和用友公司都发现,跨年度数据分析很难做。因此这是一个不好的设计。在 ERP 中,很少有不同的年度数据单独分开。一般来说,所有年份的数据都在同一个表中。对于跨国公司甚至整个集团公司都用同一个 ERP 系统的时候,所有公司的数据都在一起。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分析比较容易做。 现在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能做到在常数时间内返回一定量的数据。比如,Oracle 数据库中,根据 primary key 在 100万条数据中取 10 条数据,与在1 亿条数据中取 10 条数据,时间相差并不多。 5. 避免一次取数据库大量数据,取大量数据一定要用分页这基本上是现在很多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守则。ERP 系统中超过 100万条数据的表很多,对于很多表中的任何一个,一次取所有的会导致数据库服务器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并且影响其它在线用户的系统响应速度。 一般来说,日常操作,在分页显示的情况下面,每次取得数据在 1-100 之间,系统响应速度足够快,客户端基本没有特别长的停顿。这是比较理想的设计。这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往往用 ODBC, ADO 等等通用的数据库联接组件而不用特定的速度较快的专用数据库联接组件的原因。因为系统瓶颈在于数据库( Database) 方面(数据量大),而不在于客户端(客户端每次只取少量数据)。 在B/S 数据库系统中,分页非常普遍。早期的数据库系统经常有客户端程序中一次性取大量数据做缓冲。现在已经不是特别需要了,主要原因有: ◆5.1 数据库本身的缓冲技术大大提高 大部分数据库都会自动将常用的数据自动放在内存中缓冲,以提高性能。 ◆5.2 数据库联接组件的缓冲技术也在提高。 包括ADO 在内的一些数据库联接组件都会自动对数据结果集(result set)进行缓冲,并且效果不错。比较新颖的数据库联接组件,比如 Hibernate 也加入了一些数据结果集缓冲功能。 当然,也有一些数据库联接组件没有对数据结果集进行缓冲,比如 JDBC Driver,不过几年之内情况应该有所改观。也有些不太成功的数据缓冲,比如 EJB 中的实体Bean,性能就不尽如人意,实体Bean数据也是放在内存中,可能是因为占用内存过多的缘故。 相对来说,今天的程序员写客户端数据缓冲,能够超过以上两个缓冲效果的,已经比较难了。
⑶ 数据库的系统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⑷ 现代设计方法有哪些
现代设计的方法有现代建筑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具体介绍如下:
1、现代建筑设计。无论在建筑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都是历史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2、现代产品设计。现代产品设计是工程技术与现代美学、材料学、计算机应用乃至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的一种现代产品设计的应用学科。
3、现代平面设计。是适应社会需求,为艺术设计领域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多渠道发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广告设计。包括广告文字、广告色彩、广告插画、广告版式、企业宣传册、海报、报纸广告、期刊广告与户外广告的基本设计原则及创意理念。
5、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⑸ 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2、概念结构分析与设计。
3、逻辑结构分析与设计。
4、物理结构分析与设计。
5、系统实施。
6、系统维护。
(5)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技巧:
1、原始文件与实体的关系
它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一般来说,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原始文档只对应于一个实体。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以是一对多或多对一关系,即一个原始文档对应于多个实体,或者多个原始文档对应于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在对应关系明确后,对输入接口的设计非常有利。
2、主键和外键
一般来说,实体不能既没有主键也没有外键。在E-R图中,叶中的实体可以定义主键或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没有子代),但它必须有外键(因为它有父项)。
主键和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后,一位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钥匙无处不在,只有钥匙。”。这是他数据库设计的经验,也体现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模型)高度抽象的理念。
因为:主键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实体。主键和外键的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基本表的属性
基本表不同于中间表和临时表,因为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字段不可分解。
原始主义。基本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基本数据)的记录。
演绎的。所有输出数据都可以从基本表和代码表中的数据导出。
稳定。基本表的结构比较稳定,表中的记录要长期保存。
在了解基本表的性质之后,在设计数据库时,可以将基本表与中间表和临时表区分开来。
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⑺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具体内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内容: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2、概念设计
内容: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其中诸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逻辑设计
内容: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4、物理设计
内容: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
5、验证设计
内容:收集数据并具体建立一个数据库,运行一些典型的应用任务来验证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一般,一个大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反复。当设计的某步发现问题时,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进行修改。
6、运行与维护设计
内容:在数据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与修改。除了关系型数据库已有一套较完整的数据范式理论可用来部分地指导数据库设计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实现数据库设计的自动化或交互式的半自动化设计。
(7)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重要性
1、有利于资源节约
对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加以重视不仅可减少软件后期的维修,达到节约人力与物力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软件功能的高效发挥。
2、有利于软件运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数据库设计可满足不同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于运行速度的需求,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并实现系统功能。计算机软件性能提高后,系统发出的运行指令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时也将更加快速有效,软件运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于软件故障的减少
加强数据库设计可有效减少软件故障的发生几率,推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实现。
⑻ 谁知道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有哪些
本文首先讨论了基于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的基本设计,着重论述了建立主键和索引的策略和方案,然后从数据库表的扩展设计和库表对象的放置等角度概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优化(Optimizing) 第三范式(3NF) 冗余数据(Rendant Data) 索引(Index) 数据分割(Data Partitioning) 对象放置(Object Placement)
1 引言
数据库优化的目标无非是避免磁盘I/O瓶颈、减少CPU利用率和减少资源竞争。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笔者参阅了Sybase、Informix和Oracle等大型数据库系统参考资料,基于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从基本表设计、扩展设计和数据库表对象放置等角度进行讨论,着重讨论了如何避免磁盘I/O瓶颈和减少资源竞争,相信读者会一目了然。
2 基于第三范式的基本表设计
在基于表驱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中,基本表的设计规范是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的基本特征是非主键属性只依赖于主键属性。基于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设计具有很多优点:一是消除了冗余数据,节省了磁盘存储空间;二是有良好的数据完整性限制,即基于主外键的参照完整限制和基于主键的实体完整性限制,这使得数据容易维护,也容易移植和更新;三是数据的可逆性好,在做连接(Join)查询或者合并表时不遗漏、也不重复;四是因消除了冗余数据(冗余列),在查询(Select)时每个数据页存的数据行就多,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逻辑I/O,每个Cash存的页面就多,也减少物理I/O;五是对大多数事务(Transaction)而言,运行性能好;六是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的机动性较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在基本表设计中,表的主键、外键、索引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系统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于满足用户要求,而没有从系统优化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它们。实际上,它们与系统的运行性能密切相关。现在从系统数据库优化角度讨论这些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主键(Primary Key):主键被用于复杂的SQL语句时,频繁地在数据访问中被用到。一个表只有一个主键。主键应该有固定值(不能为Null或缺省值,要有相对稳定性),不含代码信息,易访问。把常用(众所周知)的列作为主键才有意义。短主键最佳(小于25bytes),主键的长短影响索引的大小,索引的大小影响索引页的大小,从而影响磁盘I/O。主键分为自然主键和人为主键。自然主键由实体的属性构成,自然主键可以是复合性的,在形成复合主键时,主键列不能太多,复合主键使得Join*作复杂化、也增加了外键表的大小。人为主键是,在没有合适的自然属性键、或自然属性复杂或灵敏度高时,人为形成的。人为主键一般是整型值(满足最小化要求),没有实际意义,也略微增加了表的大小;但减少了把它作为外键的表的大小。
(2)外键(Foreign Key):外键的作用是建立关系型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系(参照完整性),主键只能从独立的实体迁移到非独立的实体,成为后者的一个属性,被称为外键。
(3)索引(Index):利用索引优化系统性能是显而易见的,对所有常用于查询中的Where子句的列和所有用于排序的列创建索引,可以避免整表扫描或访问,在不改变表的物理结构的情况下,直接访问特定的数据列,这样减少数据存取时间;利用索引可以优化或排除耗时的分类*作;把数据分散到不同的页面上,就分散了插入的数据;主键自动建立了唯一索引,因此唯一索引也能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即实体完整性);索引码越小,定位就越直接;新建的索引效能最好,因此定期更新索引非常必要。索引也有代价:有空间开销,建立它也要花费时间,在进行Insert、Delete和Update*作时,也有维护代价。索引有两种:聚族索引和非聚族索引。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族索引,可有多个非聚族索引。使用聚族索引查询数据要比使用非聚族索引快。在建索引前,应利用数据库系统函数估算索引的大小。
① 聚族索引(Clustered Index):聚族索引的数据页按物理有序储存,占用空间小。选择策略是,被用于Where子句的列:包括范围查询、模糊查询或高度重复的列(连续磁盘扫描);被用于连接Join*作的列;被用于Order by和Group by子句的列。聚族索引不利于插入*作,另外没有必要用主键建聚族索引。
② 非聚族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与聚族索引相比,占用空间大,而且效率低。选择策略是,被用于Where子句的列:包括范围查询、模糊查询(在没有聚族索引时)、主键或外键列、点(指针类)或小范围(返回的结果域小于整表数据的20%)查询;被用于连接Join*作的列、主键列(范围查询);被用于Order by和Group by子句的列;需要被覆盖的列。对只读表建多个非聚族索引有利。索引也有其弊端,一是创建索引要耗费时间,二是索引要占有大量磁盘空间,三是增加了维护代价(在修改带索引的数据列时索引会减缓修改速度)。那么,在哪种情况下不建索引呢?对于小表(数据小于5页)、小到中表(不直接访问单行数据或结果集不用排序)、单值域(返回值密集)、索引列值太长(大于20bitys)、容易变化的列、高度重复的列、Null值列,对没有被用于Where子语句和Join查询的列都不能建索引。另外,对主要用于数据录入的,尽可能少建索引。当然,也要防止建立无效索引,当Where语句中多于5个条件时,维护索引的开销大于索引的效益,这时,建立临时表存储有关数据更有效。
批量导入数据时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大批量的计算(如电信话单计费)用C语言程序做,这种基于主外键关系数据计算而得的批量数据(文本文件),可利用系统的自身功能函数(如Sybase的BCP命令)快速批量导入,在导入数据库表时,可先删除相应库表的索引,这有利于加快导入速度,减少导入时间。在导入后再重建索引以便优化查询。
(4)锁:锁是并行处理的重要机制,能保持数据并发的一致性,即按事务进行处理;系统利用锁,保证数据完整性。因此,我们避免不了死锁,但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如何避免长事务,减少排它锁时间,减少在事务中与用户的交互,杜绝让用户控制事务的长短;要避免批量数据同时执行,尤其是耗时并用到相同的数据表。锁的征用:一个表同时只能有一个排它锁,一个用户用时,其它用户在等待。若用户数增加,则Server的性能下降,出现“假死”现象。如何避免死锁呢?从页级锁到行级锁,减少了锁征用;给小表增加无效记录,从页级锁到行级锁没有影响,若在同一页内竞争有影响,可选择合适的聚族索引把数据分配到不同的页面;创建冗余表;保持事务简短;同一批处理应该没有网络交互。
(5)查询优化规则:在访问数据库表的数据(Access Data)时,要尽可能避免排序(Sort)、连接(Join)和相关子查询*作。经验告诉我们,在优化查询时,必须做到:
① 尽可能少的行;
② 避免排序或为尽可能少的行排序,若要做大量数据排序,最好将相关数据放在临时表中*作;用简单的键(列)排序,如整型或短字符串排序;
③ 避免表内的相关子查询;
④ 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复杂的表达式或非起始的子字符串、用长字符串连接;
⑤ 在Where子句中多使用“与”(And)连接,少使用“或”(Or)连接;
⑥ 利用临时数据库。在查询多表、有多个连接、查询复杂、数据要过滤时,可以建临时表(索引)以减少I/O。但缺点是增加了空间开销。
除非每个列都有索引支持,否则在有连接的查询时分别找出两个动态索引,放在工作表中重新排序。
3 基本表扩展设计
基于第三范式设计的库表虽然有其优越性(见本文第一部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不利于系统运行性能的优化:如需要部分数据时而要扫描整表,许多过程同时竞争同一数据,反复用相同行计算相同的结果,过程从多表获取数据时引发大量的连接*作,当数据来源于多表时的连接*作;这都消耗了磁盘I/O和CPU时间。
尤其在遇到下列情形时,我们要对基本表进行扩展设计:许多过程要频繁访问一个表、子集数据访问、重复计算和冗余数据,有时用户要求一些过程优先或低的响应时间。
如何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呢?根据访问的频繁程度对相关表进行分割处理、存储冗余数据、存储衍生列、合并相关表处理,这些都是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和优化系统运行的有效途径。
3.1 分割表或储存冗余数据
分割表分为水平分割表和垂直分割表两种。分割表增加了维护数据完整性的代价。
水平分割表:一种是当多个过程频繁访问数据表的不同行时,水平分割表,并消除新表中的冗余数据列;若个别过程要访问整个数据,则要用连接*作,这也无妨分割表;典型案例是电信话单按月分割存放。另一种是当主要过程要重复访问部分行时,最好将被重复访问的这些行单独形成子集表(冗余储存),这在不考虑磁盘空间开销时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分割表以后,增加了维护难度,要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存储过程或应用代码批量更新,这也会增加额外的磁盘I/O开销。
垂直分割表(不破坏第三范式),一种是当多个过程频繁访问表的不同列时,可将表垂直分成几个表,减少磁盘I/O(每行的数据列少,每页存的数据行就多,相应占用的页就少),更新时不必考虑锁,没有冗余数据。缺点是要在插入或删除数据时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用存储过程维护。另一种是当主要过程反复访问部分列时,最好将这部分被频繁访问的列数据单独存为一个子集表(冗余储存),这在不考虑磁盘空间开销时显得十分重要;但这增加了重叠列的维护难度,要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存储过程或应用代码批量更新,这也会增加额外的磁盘I/O开销。垂直分割表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Cache的目的。
总之,为主要过程分割表的方法适用于:各个过程需要表的不联结的子集,各个过程需要表的子集,访问频率高的主要过程不需要整表。在主要的、频繁访问的主表需要表的子集而其它主要频繁访问的过程需要整表时则产生冗余子集表。
注意,在分割表以后,要考虑重新建立索引。
3.2 存储衍生数据
对一些要做大量重复性计算的过程而言,若重复计算过程得到的结果相同(源列数据稳定,因此计算结果也不变),或计算牵扯多行数据需额外的磁盘I/O开销,或计算复杂需要大量的CPU时间,就考虑存储计算结果(冗余储存)。现予以分类说明:
若在一行内重复计算,就在表内增加列存储结果。但若参与计算的列被更新时,必须要用触发器更新这个新列。
若对表按类进行重复计算,就增加新表(一般而言,存放类和结果两列就可以了)存储相关结果。但若参与计算的列被更新时,就必须要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存储过程或应用代码批量更新这个新表。
若对多行进行重复性计算(如排名次),就在表内增加列存储结果。但若参与计算的列被更新时,必须要用触发器或存储过程更新这个新列。
总之,存储冗余数据有利于加快访问速度;但违反了第三范式,这会增加维护数据完整性的代价,必须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存储过程或应用代码批量更新,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3.3 消除昂贵结合
对于频繁同时访问多表的一些主要过程,考虑在主表内存储冗余数据,即存储冗余列或衍生列(它不依赖于主键),但破坏了第三范式,也增加了维护难度。在源表的相关列发生变化时,必须要用触发器或存储过程更新这个冗余列。当主要过程总同时访问两个表时可以合并表,这样可以减少磁盘I/O*作,但破坏了第三范式,也增加了维护难度。对父子表和1:1关系表合并方法不同:合并父子表后,产生冗余表;合并1:1关系表后,在表内产生冗余数据。
4 数据库对象的放置策略
数据库对象的放置策略是均匀地把数据分布在系统的磁盘中,平衡I/O访问,避免I/O瓶颈。
⑴ 访问分散到不同的磁盘,即使用户数据尽可能跨越多个设备,多个I/O运转,避免I/O竞争,克服访问瓶颈;分别放置随机访问和连续访问数据。
⑵ 分离系统数据库I/O和应用数据库I/O。把系统审计表和临时库表放在不忙的磁盘上。
⑶ 把事务日志放在单独的磁盘上,减少磁盘I/O开销,这还有利于在障碍后恢复,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⑷ 把频繁访问的“活性”表放在不同的磁盘上;把频繁用的表、频繁做Join*作的表分别放在单独的磁盘上,甚至把把频繁访问的表的字段放在不同的磁盘上,把访问分散到不同的磁盘上,避免I/O争夺;
⑸ 利用段分离频繁访问的表及其索引(非聚族的)、分离文本和图像数据。段的目的是平衡I/O,避免瓶颈,增加吞吐量,实现并行扫描,提高并发度,最大化磁盘的吞吐量。利用逻辑段功能,分别放置“活性”表及其非聚族索引以平衡I/O。当然最好利用系统的默认段。另外,利用段可以使备份和恢复数据更加灵活,使系统授权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