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什么是扁平化渠道!
跳过区域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减少流通渠道。
❷ 代理商如何规划自身发展
营销环境在变化,渠道格局在变革,终端模式在转型,超级连锁在疯狂,厂家营销在扁平,市场竞争在无序,代理商存活很劳累,但是否随着批发市场的萎缩而最终消失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今天单就代理商如何规划自身发展聊聊。 一、整合各环节,让系统发挥升值能量 代理商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先进的营销管理系统。这不仅是一支先进的营销队伍,雄厚的周转资金,妥当的运营架构,突出的公关优势、专业的物流平台、健康的企业思想等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要执行的连贯性、合理性、制度性,系统性,例如,财务部门不仅要负责资金运作,更要做好帐期管理,协助业务;商务部不仅要做好客户管理,还要做好订货管理、品项管理;仓储部不仅要做好畅销品、滞销品、残损品的库存管理,还要及时归纳反馈;物流部不仅仅是配送工作,还要懂得订单规划,合理安排单品配送、多品配送的利害关系。虽然表面上看,每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但实际工作中,必须及时沟通,相互协助,相互合作,不可出现推委现象。这样才有机会由原来中转运营商(某些流通商仅是厂家的中转站、异地库)转型为营销运营商。为制造商、下游网点提供专业服务体系,成为市场的管理者和主导者。用综合能力、系统能量加速资金运转率,扩大销售规模,节省运营成本,赢取利润空间。 二、市场联盟,增大进攻的砝码 一个成熟的商业批发市场,为了经济的长远性发展,为了避免竞争矛盾的恶化,一般都会设有这种专门的委员会,平时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勾画发展蓝图,协调内部矛盾,或关键时刻处理突发事件。而面对单一品牌代理的代理商,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相对来讲就比较薄弱一些,这时就要充分利用集体力量,合作一些没有厉害冲突的伙伴,形成各品牌之间联盟,面对事情可以规模出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处理问题。例如统一谈判进场,统一免费的配送货,统一促销活动支持,统一人员管理等结合起来互帮互助,共同扶持下游经销网点,使资源优势充分聚焦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威慑力,才能彼此更加节省资源。战争中总喜欢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术,证明着团结的力量,团队的优势。 三、”地方军团”,增强业务效率 我个人认为优秀的业务不仅要具有优秀导购的素质,能现场把产品卖出去,还要能开发市场、培训别人,管理客户,所以对于代理商的业务,不仅要充当业务的角色,还要是产品专家,营销高手,培训师,财务能手。这种人才哪里有呢?所以流通商在招聘业务时,为了节省开支,最好当地寻找业务,挖掘、培养一批愿意从事业务工作的终端优秀导购,作为终端主管或着业务人员。并且以就近原则选择区域为其负责范围,这样避免为了出差长途跋涉,为客户的服务就仅仅是看看、问问、动动了,而且出差的频率也低,造成工作的效率基本上毫无价值。所以代理商千万不要因为区域划分的不合理,把业务人员的时间都浪费在车上。只有这样,业务才能勤出差,为客户服务,成绩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 四、“傍个大款”,发挥交融优势 对于偏远区域,代理商为了节省渠道运营成本,在运作上不妨可以考虑实行“大区域代理,小区域代理”的复合渠道结构。同厂家协议,实行产品厂家统一供价,统一发货,综合返利台阶模式,让小区域代理实际回款并轨到大区代理的回款额度内,使双方代理商都能获得更大返利空间,刺激销售的积极性。这样厂家、大代商、小代理都没有多少损失,并使小区域代理商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协同发展,共同增长,避免反水、窜货。彻底发挥小区域代理商利用自身在当地的一系列管理优势、地理优势、经销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共享等优势,在销售通路上建设最核心的分销网点,做好市场维护工作,终端管理工作等,增加销售回款。其实这种操作模式,应该最符合厂家的心思,把渠道扁平化,终端精细化工程,做到了点子上,更注重了细节。(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是因为该区域的实际销售状况,让人费事费力,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拥有不如放弃) 五、“伙伴经营”,彼此共存亡 代理商要时刻想着与经销商的利益维系在一起,与网点共存亡,把自己下游网点当作自己的分支机构,或连锁分销网点进行打理、经营。代理商可以试着入股或者加盟的形式来管理你的经销网点。不管怎样的操作模式,只要拥有这种伙伴式服务意识,就极可能与经销网点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避免代理商与经销商之间明争暗斗,貌合神离,价格交易,唯利是图,有奶便是娘,互为生意上的挤榨对象。代理商对自己的强势网点,无论在人力、物力、资源上都要给于最大扶持,哪怕自己利润仅仅是年终一点返利,也要一如既往,让规模产生效益。网点活的更好,你才能活的更加出色,利润点才能更多。所以建立了坚不可摧的伙伴营销关系,对竞争对手而言,必将是一种成本最昂贵的通路壁垒,对代理商和经销商双方的交易成本而言,彼此都会降低。 毫无疑问,代理商为了生存,为了活的更好,改造客户结构,提高客户质量,彻底改变当下盛行的交易型营销的模式,走向以诚信和双赢为内涵的伙伴营销。 六、合理分类,组合产品魄力 在4P营销理论中,为什么产品是排在首要位置的,因为它的能量太强大了。运用的好,不仅可以防止价格战、窜货、维护渠道、管理市场,还可以凝聚网络的向心力、加强终端的影响力,促进客户的销售力等。所以在商家所代理的多种产品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产品间的组合。这样在销售时,能够互相拉动和促进销售,还可以利用产品之间互补力、组合力,调节商品周转速度、加速资金回笼运转,或着开发韧性地带市场,或者和当地终端形成良好关系。代理商的产品组合越周密,越能加强渠道运营能力,丰富渠道资源、把握渠道掌控力,越能产生规模效力,越能节省成本,创造利润。(至于如何组合,要看代理商在实际运营中适时、适地的操作。) 市场是人做出来的,模式也人创造出来的,愿代理商们面对市场变化,综合自我资源优势,设计适合自我企业发展方案来挑战变革,规划属于自身发展经营模式。市场的脉搏就是营销专家、高手也是无法把握的,即使美国的先进模式,也不一定适应中国的营销环境。所以代理商只要抓住市场的动向,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当时的环境,根据当地的情况把工作做深一点,做细一点,做周密一点,还是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的。
❸ 请问什么是渠道扁平化
分类: 商业/理财 >> 贸易
问题描述:
关于手机销售
解析:
我去年考虑过你的这个问题,后来总结了一下:
“渠道扁平化”,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无从考证,但综合多方朋友观点猜测这种说法最早源于台商。
有人说“渠道扁平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扁平渠道,即一种从产品提供商(厂商)到消费者的整条供应链条中没有其他的中间环节的理想销售模式。还有人认为 “渠道扁平化”就是让所有的用户看到产品实物,而不是通过广告媒介看到。其实能否实现“渠道扁平化”,关键取决于销售链渠道的中端是否成熟,也就是现在分销商部分是否成熟,现在分销商的作用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作为物流平台,二是作为资金平台(包插赊销等任务),三是作为信息流平台。将来建立了扁平的渠道,分销商的作用将会被削弱,届时分销商会仅仅作为分销产品的物流平台,这就是要求分销商这个渠道的中间组织可以非常好地协调好渠道上下关系,上可以完成销售任务,下可以拓展市场、面对消费者。一个功能两个要求,这几个因素都是必须的,缺一不可。
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各地区的分公司,即地区性产品分销平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仅作为物流平台,上可以完成厂商销售任务,但是这些分公司在下却不能直接拓展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只能依靠发展分销商、再接着发展区域代理商、销售商来实现,不能直接面对客户,这就导致他们只能通过供应产品来间接地调控市场,显然这不能算是扁平渠道。
当初紫光认定2004年将会是紫光的发展年,在联想宣布改制之前就已经改为事业部垂直管理体制。事业部制减少市场环节,直接面对市场,各地区事业平台成为一个集服务、信息和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物流平台。
去年联想结构改革,在渠道方面的调整增设了“电话销售部门”,据联想负责人称是负责行业、企业大客户的订制,这也就意味着联想今年要在渠道方面试控性地直接接触客户,而非过去通去各地区区域性代理负责客户标单的渠道模式。联想伸出一只脚试探性地进半垂直渠道管理体制的尝试,对中国IT厂商影响必定会再加上联想在中国的规模使之放大,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地思考一下。
“渠道扁平化”呼声日高,大所一番未来渠道均为扁平渠道的感觉,现在未成只是时机未到,不出三年渠道必扁平化,可是真的会如此吗?发展绝不会如此理想化。
市场变化对渠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厂家对扁平化的期望过高,二是市场的需求能否拉动扁平化销售。与手机等快速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拉力不同,电脑的市场拉力并不强劲,没有需求就不值得去做,所以至少在短期内中西部市场无法形成较短销售链扁平化以至直销。
我认为渠道的模式是由产品性质决定的,例如数码相机、笔记本这种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解决方案,消费者购买之后可以直接用,所以它的渠道在理论上是可以扁平化的,性质上允许,关键还要看厂商的流平台能否对市场收发调控自如,也就能否直接面对市场;相对来说DIY产品则不同,它一般是由十三样不同品牌的产品组成,这十三种零件要由销售商汇集作为一个集中平台,提供解决方案。这不可能由某一个厂商的物流平台来提供,最多也只能做到一定程度。虽然DIY市场份额大不如前,但可能占到PC市场的三成到四成,这一块儿没有办法实现扁平化,那么扁平化即无法取得战略上的全面胜利。
另外,渠道并不是厂商可以根据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成本的需要可以随意地延长或缩短,它的任何变化都要取决于市场和渠道的成熟程度。任何一个渠道发展到成熟阶段最应该做的就是两点,一是换脑,二是卖服务,让人家替你打理,而不是要试图用一种模式去处理所有的业务。
任何渠道在最开始都是厂商直接面对消费者,最扁平的,后来市场扩大,厂商无法管理就增加总代理,接着是区域分销商、区域代理商和销售商,渠道随着市场变化和厂商期望的变化一点点的延长,这就造成了现在的传统渠道的局面。后来经过戴尔直销模式对传统渠模式的冲击,大家发现这样做渠道成本太高,而且厂商距离市场较远,无法及时有效地收到市场信息,并调节措施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这就使得渠道的最上游萌生一种扁平化的思想。
注意:这里面渠道“短——长——短”的过程中,是由产品特性、市场对产品的期望值、产品提供商对市场的期望值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渠道的模式。虽然厂商对“渠道扁平化”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但由产品特性决定,“渠道扁平化”只会在数码产品、笔记本、整机等方向实施,在DIY等销售商提供解决方案的市场无法深入;市场分布的不均匀决定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对消费品的拉力不同,导致中西部的渠道至今还没有走向成熟,也就不适用渠道扁平化。就短期看来,渠道扁平化只适用于东部沿海市场拉力较强劲的地区。
❹ 求白话解释“渠道扁平化”
渠道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状,比扮消芹如,从最顶端的厂家,向下面一个层级的区域总代理,再下一个层级的分销商,再往下二级分销商等,到最底层的终端经销商。这样下来是桥历一个很高的金字塔,产品在渠道中层层加价厅毕,渠道成本很高。
渠道扁平化就是指把这个金字塔的扁平化,减少层级,减少从厂家到终端的流通环节,目地是降低渠道成本。
可以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