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微商如何维护代理
一、团队里代理这么多,到底什么样的代理怎么维护呢?
但凡是有带团队的人,可能都会遇上这种代理:在代理群里,几天都不冒泡。
为什么这些代理态度如此消极,问题出现在哪里?
曾经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原因有3种:
1. 本身做代理只是一时冲动 ,生活重心还是家庭或者本职工作,所以不会全力以赴;
2. 做代理只是冲着团队老大而来,当团队壮大了,老大不够关心自己了,就开始对代理
工作敷衍了事;
3. 只是因为产品而成为代理,所以对销售根本不重视,当然平常也是潜水了事。
其实经常不冒泡只是一个表象,但更深层的问题则是:执行力不足。
这几种代理,就算管理者费尽心力,提高了他们的动销能力,往往也不会对团队的事业发展产生太多的积极影响。
讲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各位管理者,如果你想培养代理,请优先选择那些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你一起拼搏的人。
要筛选出值得培养的对象,就请先从那些在群里经常活跃,经常热心为别人解答的人中选择。
二、代理是员工还是合作伙伴?
对于下级代理,无论她们是什么级别,都一定请记住一点:他们不是员工,他们是合作伙伴。
注意,我所强调的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在意识形态上的。也就是说,表面上你们是上下级关系,但在意识层面,你们是合作伙伴。
为什么很多微商新人刚做一周就选择放弃?因为他们的老大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很多的老大招了代理后就直接丢群里,也不教如何带领新代理进行做微商的预热。
结果代理什么也不懂,整天只会在朋友圈疯狂发硬广告,结果没两天,就全被屏蔽拉黑了。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团队是合作关系,不要觉得这些事应该是下级代理主动来找我们沟通,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
要知道,所有的团队都是由下级代理构成的,没有他们,团队肯定会崩塌,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发展微商事业。
招到代理以后,一定要多沟通、多了解,至少要针对她的事业启动,提供我们的建议。
如果我们从来都不了解代理、不主动和代理沟通,不仅会让她在微商道路上盲目走弯路,更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损失。
所以,在表面保持上下级关系,而潜在的意识里应该要以合作伙伴相处,在交流中彼此了解更适合的经营方法。
只有我们和代理始终保持同频思维,团队的关系和氛围才会越来越好,当团队的关系越来密切,我们的代理才会有动力有意愿做的更好,共同为团队的发展齐心协力。
3.是什么限制了你团队的发展?
很多人都会用团队的标准去衡量自己,限定自己,要求自己,比如补货要求是一箱,自己就会觉得只能卖一箱。
但那些成功的微商,从来没有标准,因为自己就是标准。
很多坚持不下去的人,都会质疑是不是这个产品的市场不好了,是不是我呆的团队不行了,总之一切都是团队的问题。
她们从来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机制。
真正用心思考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而影响自己,更不会因为别人不做了,自己就轻言放弃。
她们常常会怀着这种心态:我老大做不好的事,说不定我可以做得比她好。
每个团队都会有负面的人,关键就看我们用什么心态去应对、处理。
有的人带团队,遇到负能量的人直接就移除群了,啥也不说,或者一顿臭骂。
但是我们有思考过,为什么这个人会有负面情绪?他是因为什么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是因为不会卖货,还是卖货中遇到了其他问题?
代理出现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人是情绪动物,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导致心态崩盘,再加上经验不足,就更加难以调整、重建健康心态。
如果他的上家不主动沟通、调整代理的心态,就会导致误会不断加深、代理流失、团队业绩下降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一定要多方位的分析、分解,我相信没有哪个代理拿了货不想赚钱的。
只可能是他卖不动了或者不知道怎么前进了,所以我们应该给他方向和实际可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甚至直接放弃他。
B. 代理记账怎样拉客户维护发展
代理记账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解决方案和社会性服务项目,正被越来越多经营者所接受,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观。那么代理记账要如何拉客户呢?接下来请欣赏我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代理记账怎样拉客户。
代理记账拉客户的 方法
1、电话营销
这是目前代记账公司的主流销售手段,通过购买一些公开的企业黄页、名录等,挨个挨个的进行“电话骚扰”,属于典型的广种薄收的业务模式。电话营销要保证成功率,名单的准确性十分重要,除了传统的电信黄页,还有一些专业的名单销售公司,他们的数据来源各种各样,要仔细鉴别,如果数据来源不合法的话,可能会有潜在的法律风险,自己去把握吧。
2、扫街和上门陌生 拜访
如果电话营销的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扫街和陌生拜访的形式进行客户开发,针对一些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批发市场、写字楼、工业区、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器等进行上门拜访,上门拜访优点是一般都能找到关键负责人,能有具体的效果,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比较低。
3、报纸 广告
在当地的晚报、商报等报纸刊登豆腐块广告,价格也不是很贵,在过去互联网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效果很好,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后,基本很少有人去看报纸了,报纸广告的效果也越爱越差。
4、传单、小广告
在工商局附近发传单,也是常用的业务开发手法,因为有些客户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会自己去工商局排队办理,优点是这些客户相对精准,缺点是在工商局附近发传单和小广告的竞争对手特别多,不只是你一个人在那里发。
5、网络推广
网络推广在未来会占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做网络推广你通常需要有一个网站对你的业务做一些基本介绍(如果公司预算充足,可以花钱专门定制一个好一点的模板,提高转化率),然后通过SEO、网络竞价等方法来让客户主动找你。不过这些常规的推广手段,也面临竞争日益加大的困难,而且投入也越来越大。
如果对于初创型的代记账公司或刚入门的业务人员,自己去做网站和网络竞价都不太现实,投入太大,但可以选择一些门槛低的方法。比如去一些分类信息网站发布推广信息,不需要有自己的网站,然后花几十元一天的费用做置顶,这样就能以极小的成本把业务开展起来,当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后,再去设计自己的网站做SEO、网络竞价、开通分类信息网站的年费会员等把业务做大做强。
代理记账推行的 措施
1.继续宣传代理记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新修订的《会计法》目前正处于推广宣传阶段,我们应当借《会计法》宣传的东风,大力宣传代理记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突出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增强人们,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对代理记账的认识,努力开创代理记账新局面。
2.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代理记账的实施。关于代理记账的推动及实施,我们认为除了有关部门单位大力宣传以外,应当由税务部门牵头推动其实施。一是税务部门同规模较小的单位组织,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经营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联系紧密,推广工作力度大;二是税务部门本身有这方面的 经验 ,一方面,税务部门在建制建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前几年税务部门曾进行过组织、督促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建制建账工作,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再有就是现有的税务师事务所可以马上开展这项业务。当然,代理记账仅仅靠税务部门一家是不够的,其他符合法律要求的中介组织和机构,也应当积极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为代理记账创造必要的条件。
3.尽快明确在代理记账过程中受托人的法律地位问题。我们认为,代理记账本身只是一项单纯的账务处理工作,受托代理记账人员既非委托人内部会计人员,也不是财务会计 报告 的审计人员,因此,受托代理人不应当同时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或审计职能。他们所能负责的只是对原始凭证进行形式上的审核,而非实质上的审核,当然也不可能深入实地去进行账实核对工作,否则,就有可能超出代
理记账的范围。那么,由于委托人提供原始会计资料而生成的有关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出现虚假或不实,自然就应当由委托人承担相关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当然,如果这种虚假或不实是由于受托人的过失所造成,那么,他不仅要承担相关责任,而且还要负责赔偿因此而给受托人造成的损失。
专业人员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避免因信息不畅,精力所限理解不准确,而多交错交税费,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本公司提供的税务咨询税务筹划等业务使企业达到合理税负的目的。本公司专业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出管理建议及财务监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经营效益受损,达到效益最大的目的。
代理记账所需资料
1.新接客户应提供公司的证件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等复印件)
2.现金单据(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员工工资、办公费、房租费、通讯费、运输费等)
3.银行单据(提现、转帐、贷记凭证、电汇、进帐单、借款单等)
4.发票(本月1日---31日开具的所有发票记帐联)
5.公司员工的月工资额,身份证号码,性别,名字,地址,邮政编码
代理记账的主要条件
一个单位是否选择“代理记账”取决于该单位是否具备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条件,这应该由各单位根据自身会计业务的需要自主决定。一般而言,单位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程度、经营管理的要求等,是决定单位是否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主要因素。单位规模大、经济业务多、财务收支量大、在经营管理上要求高的单位,一般应该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以便及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由此可见,代理记账的委托单位应该且必须是小型的经济组织和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至于什么是小型的经济组织,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一般可以根据注册资本、销售额、从业人员及资产总额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而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则是指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而且没有免除建账义务的个体工商户。这可以在国家税务总局于1997年6月19日颁发的《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中找到依据。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一个单位是否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应该由单位自行决定,但建账则是强制性的要求,是否建账的最终核定权归行政主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