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资银行在存款业务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
1)存款门槛高。最低人民币7万或1万美金等值,都是优质客户,利于帐户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容易吸引潜在的公司客户。小额账户收取高额管理费,避免了在大量小额账户以及睡眠账户上面消耗过多成本。
2)存款产品多。从普通活期存款,到1天/7天通知存款,最后到结构性存款;根据客人不同的流动性偏好以及周一预期制定不同的个性化产品。
3)存取款便捷。到柜台存取款不需要带卡,只要报名字和身份证号或者帐号就可以。通过预留签字印鉴的核对操作存取款。我每次都去柜台直接报名字,签了字就取款。当然日取款超过2万的时候会被要求出示证件。
4)服务专业。有一次我带卡去工商银行取钱,我说先帮我看看卡上还有多少钱,工行的柜员在电脑里面操作了一下,转头用喇叭跟我喊,卡上还有3000块,你要取多少?同样的我在外资银行查帐户余额,人家柜员就用个小计算器帮我按数字,然后隔着玻璃给我看。不透露我隐私,这才叫服务专业嘛。而且外资银行都是一对一的面对面谈服务,如果你愿意去喝咖啡聊天也可以。
5)系统优秀费用低廉。我用的外资银行卡异地存取款不收手续费的,跨行转帐支取只要超过2000块也不收手续费,呵呵。而且不用烦恼如果因为银行系统原因账户上一夜之间多出来1万块、像中资银行的储户那样因为“储户有责”被判刑。
6)国际品牌。资产国际通行,熟悉国际市场,精通国际惯例;而中资银行对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信息知之较少,在竞争激烈的外币存款业务方面不如外资银行。
劣势:
1)网点少。满大街都是建行,工行,中行和农行,外资银行只有在几个重要城市有手指头都数得清的网点规模。网点少不利于个人存款业务的开展。
2)业务量少。外资银行刚刚开始做人民币业务,由于网点少,业务量就少;而且外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代理清算、结算,以及汇兑,存款业务很难说有多少发展。外资银行有很多国外资本结汇注入的人民币资本,不需要存款。
3)经验不足。外资银行管理层都是外国人,中层管理人员多少都有国外留学背景,那些从中资银行挖过来的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层的意见。因此,从部门构架和资金营运上来说都是国外构架在中国的改良,这也许是一种特色的管理方式,但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劣势。
⑵ 与外国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有什么优势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在中国有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加入WTO后,我国履行承诺,逐步放松对客户、业务和地域的限制;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和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通过非传统信贷业务增加收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大增加;三是中国鼓励外资银行向中资银行参股。伴随着这三大机遇,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具体现状如下: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 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的优势分析
第一、资金实力雄厚。这些银行巨舰的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都是国内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花旗银行的总资产就超过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总和,其税前利润超过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总和近10倍。
第二、资产质量优良,获利能力较强。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当高,大约在28%左右,这样高的不良贷款率世界罕见。
第三、具有组织管理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外资银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多年,有着丰富的经营经验,提供的金融服务花样多,能较快地适应市场需要。
第四、软硬件设备优良,产品的科技化程度高。
第五、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上缴利税方面,中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购置设备方面,中资银行费用需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需上级部门审查批堆,而外资银行却很灵活;在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可做外币投资业务。
第六、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富有生机,比较适应市场经济日益灵活多变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符合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
第七、全能银行,即一般都实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混业经营,而国内银行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不能够全面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
第八、能为客户提供品种多元的金融产品,有占优势的金融创新能力。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因为外国银行有悠久的经营历史、深厚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和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只有通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改革来逐渐弥补。
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金融业所带来的冲击和问题
不可否认,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带来了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务;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和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和引进外资,但这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但是,外国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对国内金融业造成更大的冲击,尽管国内银行业不可能溃不成军,但面临的挑战是相当大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银行业将越来越多地丧失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从而对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外国银行盯住的是那些优质客户资源。而那些优秀的客户资源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由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没有多少利润可挖,因此不是他们的重点考虑对象。最近发生的数起大企业“倒戈”转向外国银行的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外资银行吃了“肥肉”,留给国有银行只有“骨头”。
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引起存款分流。如果这种存款分流超过了中国居民的心理警戒线,将不可避免地使国内储蓄者对国内银行信用构成威胁。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即使有国家信用作后盾,当居民心理防线崩溃后,也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危机。
第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会使国内银行业中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从而造成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短缺的局面。其次是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在中国争取的客户主要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专业人士指出:银行的20%的客户往往能带给银行80%的利润或市场份额。还有就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外资银行的进入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大量流失。最后是市场的竞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银团贷款市场、电子商贸市场和沿海市场等都是外资银行力争占领的市场。
第四、加大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外资银行本币和外币的业务限制放开后,将增加中央银行准确界定货币与信贷总量的难度,因为外资银行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来抵消货币政策效果,从而减弱中央银行制定与测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使货币政策效果弱化。而且外资银行的进入还会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产业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外资集中的某些产业失控。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在本国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可能增加金融体系的经营风险,如果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不善,将会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第五、为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及国际银行业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方法和手段将难以适应,许多监管真空将会出现在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可能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带来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何对这些尚不熟悉的业务实施有效监管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外,由于在华外资银行的总部注册在境外,单靠我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有时难以奏效,这就涉及到如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问题。外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营运资金不到位、将境内的资金调入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和转移利润逃避税收超范围违规经营等问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把国外的金融风险带入国内金融市场,这就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导和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防范难度。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从世界各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来看,东道主对外资银行的进入都较为慎重。但从总体上看,又都是以鼓励外资银行合法进入为主,在稳健、谨慎的原则下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监管和开放搞活。这对我国金融业也有一定的启示:
1.强化市场监管,建立业务管理监测体系,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形成对外资银行管理的一套有效监管体系和运营机制。随着外资银行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过去的一些外资银行管理法规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一些漏洞也就成了外资银行利用的工具,这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和我国金融业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应该强化市场监管,建立业务管理监测体系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规应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并与国际规则接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跨国界资金流动实施定点、定时和全程监测,增强银行监管部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相应的金融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2.完善金融监管、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为了适应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推动金融发展,应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金融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为契机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其它金融业务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对现有分散的金融监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逐步解决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等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重点加强和完善对跨国银行、对资本充足性、对金融衍生工具和对利率风险的监管。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的资金融通也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史证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监管体制既不可能在整个金融业受到冲击时能独善其身,也不会在自身危机时对其他金融部门不产生影响。因此,为解决我国在协调不同监管主体面临的诸多挑战,银行监管者必须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分工协作、适度借力,以减少监管成本、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3.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水平,维护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无论在业务范围、管理创新、经营机制,还是兼并收购,与前期调控的微观金融基础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因而就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管原则上,既要充分利用外资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外部改革动力,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又要防止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过度竞争;在监管内容上必须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分开来;在监管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
4.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和国际市场业务。从目前我国四家国有独资银行的总收入构成来看,绝大部分的收入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中的收入所占比重非常小。但外资大银行往往非常重视这两项业务的开展。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并建立一套严格、科学、行之有效的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管理考核体系,以促进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发展。
5.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强对金融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则是留住人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宿感;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建立起较为稳定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测度和绩效评估的技术指标和科学管理体系。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供了外部激励和发展动力,外资银行的进入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额外的竞争,或许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金融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银行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它将进一步促使和加强我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市场互补,共同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的促进作用,避免和减少其对我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⑶ 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四大银行的优势是什么
错了,
四大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他们网点分布广,基础深。
1。网点广, 外资银行进来后, 由于网点的限制, 只能在大城市开办业务, 主要是对公存贷款业务,对普通老百姓来说, 没有必要坐上1小时公共汽车去存款。
2、基础深。 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在四大银行有贷款, 长期关系良好, 所以外资银行并不容易开展业务。 现在的外资银行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外资企业。
⑷ 外资银行设立条件与投资入股的条件的比较
外资银行设立的条件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银行或者合资银行,除最低注册资本额应满足3亿元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货币外(其注册资本为实缴资本),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为金融机构;
二、申请人在中国内已经设立了代表机构(独资银行设立代表机构应满二年以上);
三、申请人提出设立外资银行申请前一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100亿美元;
四、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并且申请人受到所在国家或者所在地区有关主管当局的有效监督;
五、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同意其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的申请;
六、申请人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入股中国银行业的可行投资模式分析
○ 巴曙松
投资入股中国银行业状态与特点
虽然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和合资建立新银行等形式进入中国的银行业市场,但是通过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份进入逐渐得到外资金融机构的青睐。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宣布将单个外资机构入股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15%提高到20%,合计外资投资比例低于25%,被入股机构的性质和业务范围不发生改变。
另外,还有众多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的交易已明确意向,如:济南市商业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渤海银行和渣打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集团与南充市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荷兰合作银行与杭州市农村信用社的合资等;上海农信社、光大银行、苏州商业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哈尔滨商业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的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谈判之中。
就现实状况来看,投资入股方式参与中国金融业的优势在于:
较低的进入成本。与独资和合资方式比较起来,参股方式避开了众多的法规和政策限制,绕开了各种壁垒。另外,在投资入股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时,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较小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大的权益。
在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用,能将新产品的开发、创新和中资银行的分销网络、人民币业务规模相结合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和产品领域进行渗透,扩大其在本地市场的业务份额。
在时间上避开了中国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提前全面进入国内银行市场,利用国内银行分支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推广外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外商投资中国银行的过程中,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管制的放松,外资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从一开始以财务投资者身份试探,逐渐转化成战略投资人角色;从最初仅谋求在董事会发言的权力,发展到在业务层面尝试多种合作。
从目前来看,投资入股的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
外资参股的方向出现分化。入股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中,真正有实力以大比例参股目前中资银行第一阵营的,还是以花旗、汇丰为代表的外资银行第一团队;其他银行在规模上逊色于上述银行、但中国业务特色明显的这类外资银行,则将目光盯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上;此外第三、四梯队的外资则瞄准了他们能够拿下的目标。“门当户对”原则在互补型参股的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是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下一步的热点。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得到所有外资金融机构的青睐。原因在于:
中小金融机构的现实需求。中国目前正在对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和重组,这是目前差异化程度最大的一类银行机构。除了一批较差的机构必须退出市场以外,相当一部分急需补充资本金,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引入外资是这些机构的首选。
监管当局的政策支持。随着外资参股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正面效应的凸现和监管当局监管理念和监管水平的提升,对于外资入股中小金融机构,政府已采取支持姿态,并屡屡出现“撮合”的实例。银监会2004年9月7日表示,鼓励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上市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联合与重组等项工作。
投资入股模式优势、难点与风险
从中长期来看,外资金融机构不太可能满足于仅仅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有被参股银行的少数股份,而是会尽力争取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即使暂时无法实现控股,外资银行也会通过派驻董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等方式对被参股银行施加更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其在华整体战略目标服务。从已有外资银行投资入股的策略来看,粗略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持有相对控股比例,控制董事会,实施流程再造
案例 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
新桥入主深发展的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新桥的入股比例为17.89%,成为首家外资控股中国的商业银行,而且还是控股一家上市的全国股份制银行。在深发展召开的2004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出了新的董事会成员共15人,其中10名非独立执行董事当中,来自外方投资者新桥的董事成员有5位。这 5位独立董事中,还有两位是外国银行家。很明显,新桥在新董事会中占优势。
新桥入主深发展后,已经开始了对银行的改造: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新桥掌握控制权后,即以重金请来国际咨询公司对各家分行行长进行调研,并实施了中高层的变动。在适当保留部分适用人员后,新桥很可能还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聘请职业经理人。二是强化风险决策。深发展面向全国招聘一名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4名总行风险审查委员会专职委员及若干名分行或业务线信贷执行官。招聘的核心正是建立一条从总行信贷风险执行总监,到分行或业务线高级信贷主管的授信业务垂直控制链。银行的风险控制部门将得以相对独立,新桥借此形成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和相互制约,最终建立起信贷执行官和各分行行长之间的有效制约机制。
优势分析 这是众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最为企盼的方式。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董事会和经营层的有利地位,贯彻自身的经营理念,对银行进行彻底的改造,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银行。
难点分析
a.被参股银行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被参股对象股权必须较为分散,且可能必须从不止一个股东手中购入股权,谈判成本较高。
b.必须得到政府支持。金融行业一向被认为是政府应当控制的领域,控股权的出让显然是十分谨慎的。
c.应该附加有持续经营的规定。对于不完善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投机性的短期经营行为一向不受欢迎。
d.股权的定价以及准确掌握不良资产状况等真实情况是一个挑战。
风险分析
a.可能招致中方管理层最强烈的反弹。在深发展交易的整个过程中,董事会原高管人员与转让方关系均十分紧张,导致谈判屡屡陷入僵局。
b.受到当局严格的监管。
2.入主银行的董事会谋求发言权,输出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对银行进行再造,从而增强控制力
案例 汇丰银行——上海银行
汇丰银行2001年12月以626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上海银行8%的股权,成为仅次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在此之前,IFC 已经以汇丰选择的全面进入、多层次渗透方式,给上海银行带来了实质性影响。
汇丰银行派驻一名董事进董事会(另一位参股股东IFC同样派驻一名董事),经常在董事会上投出反对票,反对银行不顾资本金的约束盲目扩大资产规模,使得上海银行较早接受了资本管理的理念,实现了稳健发展。汇丰还同上海银行在银行治理、组织架构、市场营销及服务和品牌建设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参照汇丰的做法,上海银行成立了“Call Center”(电话服务中心)。目前,上海银行正在进行组织体系及业务流程的彻底改造,将形成一个扁平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矩阵式的组织架构。总行将同时面对200多个网点,这些分支机构将成为提供一致服务及单纯销售和柜面服务的网点,同时通过成立多个营销中心和建立客户经理制来开拓业务和产品营销。 2003年底,上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0.6%,不良贷款率仅为3%。
优势分析
大多数外资金融机构入主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时,在股权上并没有取得控股地位,都采取了这种策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a.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公司施加影响,较好地贯彻自身的经营理念,使银行迅速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
b.在双方磨合良好的情况下,能对银行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控,慢慢地把自己的基因植入银行体内,利用自身在管理、技术和全球网络的优势,逐步掌握主控权, 并在适当时机通过增资扩股实现控股。
难点分析
a.要取得被参股方的充分支持与配合。虽然大多数银行在引入外商投资者时都表示希望外资金融机构带来先进经验,但当外资机构对公司实施全方位介入时,必然会受到不同阻力,这时必须要取得参股对象的充分支持与配合。
b.要求外资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充足的管理经验。中国的银行是植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土壤而生成的,在股权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外资金融机构想通过介入从而对银行施加全方位的影响,必须要求其自身有令人信服的经验。
c.要求派驻到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个人能力往往在关键的场合体现出分量。例如,IFC派驻上海银行和南京市商业银行的董事蓝德彰就是一位中国通,从不忌讳与董事会开展激烈的辩论,所以能够给银行的高层带来较大的冲击。
风险分析
a.与参股对象在经营理念和文化上可能产生冲突。外来参股者的深度介入必然影响银行与参股对象深层次的冲突与纷争。这种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参股对象的边缘化。
b.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处理。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发展方向,地方政府的意见往往有着较大的话语权重。如果与地方政府关系处理不当,银行的发展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国内银行的重大人事任免权仍然在政府手里。
3.深度介入并控制银行某项业务,逐步延展到银行的其他层面
案例 花旗银行——浦发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2年底与花旗银行达成结为“具有排他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协议包括入股、信用卡业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在入股方面,花旗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入股5%;第二步、第三步是在2008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花旗可增持至14.9%,最终不超过24.9%。
但对花旗来说,合作的全部重心几乎都放在了信用卡业务上。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名义上设在浦发银行下,实则为按公司化运作的半独立运营中心。一旦政策允许,信用卡中心肯定会走向独立,成立合资公司。而在此之前,双方承担对等的风险、权利和义务。根据协议,花旗提供技术和管理。目前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在信用卡中心支付,计入浦发银行的成本。信用卡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和四个部门的正职均来自花旗,副职则全由浦发银行的人担任,首席执行官向一个由花旗和浦发银行各三人组成的“信用卡中心管理委员会”汇报。另外,花旗还提供了集团内最新版本的业务系统,所有的数据处理则集中到花旗在新加坡的亚太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在管理上,花旗也输出了一支比较有经验的团队。
与在信用卡方面的实质性参与不同,花旗暂时对浦发银行其他方面的合作并未投入太大力量,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援助。在花旗擅长的个人业务方面,花旗并未在产品开发方面有任何的合作和参与。
优势分析
花旗与浦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合作是外资银行参股战略考虑的一个典型案例。这种参与模式的优势在于:
a.投资者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模式直接进入某项具体业务的市场。有着技术、产品优势的外资银行,利用合资中方伙伴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如花旗集团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结合浦发银行的本土优势,双方深度合作后可以迅速在内地中资银行也刚刚起步的这个新领域取得优势地位。
b.可以在政策形势突破时迅速切换为合资公司开展业务,而无需经过过渡期。花旗虽然表面放弃了在中国内地独立发卡的地位,但花旗成功取得在浦发信用卡中心的控制地位,未来政策一旦突破后肯定会转换为合资公司。
c.避免了在公司层面与原先股东方的利益冲突。这种模式往往只是将合作与控制限定在一些刚刚起步的新领域,在这个局部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外方能够较为有利地取得控制地位,从而避免与中方股东的冲突。
难点分析
a.要求投资方在该项业务上较为权威: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必须要求外方在该业务的经验、风险控制能力、操作方式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才能让中方信服。
b.要求该项业务具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与银行的各项业务可以具有一定技术上的独立性,可以进行较为确定的区分。
风险评估
a.该项业务市场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一旦该项具体业务开展失败,则很难继续对银行实施其他进一步的渗透和控制。
b.通过控制该项业务从而渗透至整个银行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不完善,即使外资机构在该项具体业务上取得成功,也可能很难介入其他业务。
c.对于一些本地性的商业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它们存在业务的范围限制,如果选择这种方式介入则往往也受到限制。
投资入股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
1.定价分歧
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转让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每股净资产,对于银行股权转让的溢价没有成熟的参考标准,另外,诸多银行一般只按照贷款余额的1% 提取一般准备金,对不良资产的拨备远低于国际标准。
在深发展、上海银行、西安商行的入资过程中,都曾因为价格问题引起过重大分歧。如外资在西安商行入股的谈判中,由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西安商行的每股净资产大大低于1元——2003年底是0.30元,2004年底高于0.50元,但中方坚持要以每股1元的水平出售。经过曲折谈判后,最终采取“渐进式入股”,按照入股协议,外资在首次入股后4年内可将认购比例提高到24.9%——这也是外资银行入股的上限,其中丰业银行持股12.5%,IFC持股 12.4%。外方对何时行使认购权有充分的选择权,且认购价格为每股1元;直到西安商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达到1元时,外方才须认购。
2.法律管辖权
合作过程中出现纠纷后的法律管辖权问题,也是入股的争执点之一。如在花旗入股浦发的过程中,花旗坚持要适用美国的法律,中方要适用中国法律,最后决定适用注册地法律——中国法律,一旦有纠纷用第三方法律——新加坡法律。在西安商业银行与加拿大丰业银行的合资项目中也同样出现了纠纷,后者最终接受了适用中国法律的要求。
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1.短期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途径
合格的境外金融机构参股中国银行业受到积极鼓励,其主要政策目标:一是推动银行业的产权结构调整,二是寻求新的资本金补充渠道。
2003年12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境外金融机构中长期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该《办法》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按照自愿和商业的原则,参与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与改造,并对投资入股的条件与程序加以适当的规范,改变了以往外资入股需要逐个请示上报的做法,减少了个案之间的差别与不确定性。
因此,在参股、合资、独资这三项外国银行可能选择的模式中,近期以参股和合资为主最受政府认可。参股和合资可使外国银行与东道国优势互补,达到 “双赢”目的。当前,中国正在对全国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以及一批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改革,中间的机会不言而喻。
与大型传统国企合作,是进入中国保险业的捷径。现有的合资保险公司绝大多数选择了中国非金融行业巨头作为合作伙伴,依托国内特大垄断企业的财务资本和市场网络,并掌控经营权。对于这些超大型国企而言,进入金融领域,并且将对外购买金融产品的支出内部化,当然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这些特大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伙伴带给外方出资人的巨额团体业务市场,难以估量。
合资基金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也会面临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强劲的市场竞争。不过,在我国资本项目管制逐渐放松后,如果允许合格的国内投资者用外汇买卖境外的投资品种,合资基金公司由于拥有熟悉境外市场的外资机构,将会很有优势。
2.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应当注意的问题
从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中最为急需的环节着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也应当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分析自身具备的业务优势是否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所急需的。例如,农业保险是世贸框架下替代直接补贴来扶持农业的通行做法,中国目前缺乏在该领域有经验的公司,因而优秀的农业保险公司自然会受到青睐。
充分发挥混业经营的体制优势。目前,中国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过程中,中国层出不穷的金融控股公司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平台。在这个方面,外资金融机构通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混业经营体制的优势,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不仅能够推动中国金融体制的转换,而且对于中国的金融创新、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拓展生存空间也有积极意义。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目前看来,外资选择的中方合作伙伴均具有三个背景:政治背景,国际背景,资本背景。外资认为选择这样的中方企业可以使合资公司在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由于具有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经验,同时这些企业在中国都是属于最具经济实力的企业,容易在管理理念上进行沟通。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时具备这三个背景的企业很少,使得外资在选择可以与其相匹配的合作伙伴上发生困难。
尽快实现人才、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本土化。由于金融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并非简单的技术产品,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和市场的土壤,必须适应于这种土壤本身特有的文化、法律、资本市场等环境。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必须要投入较长的时间来了解本地市场,收集数据,设计产品,建造产品销售网络,培训销售人员等。特别是保险公司,本土化的程度高低更是直接影响其能否在中国顺利发展的重要进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⑸ 办理“外资银行”的银行卡,有哪些好处
有很大的而且唯一的区别,花旗渣打可以拿来装逼,
因为很多人也知道花旗银行,然后在中国也就几个城市有网点,
别的城市没办法办理,这就是实力装逼。
我也申请了,我纯粹装逼!!
⑹ 外资银行相对于国有银行有啥优势具体
就我自己对外资银行的了解,该类银行较之中资银行有以下几点优势:
1、风险把握与控制的能力。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对风险的把控是最基本的要素,在这方面,外资银行的工作做的非常细致、到位,因此不良率较中资银行更低,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资本回报率;
2、工作流程。由于中资银行一般体积庞大、分支机构众多、程序复杂、繁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以及各种工作的审批时效,导致市场竞争力减弱;
3、薪酬、激励制度。在很多的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平均收入比较高,但大锅饭现象依然很严重,并不能体现出多劳多得。而反观外资银行,薪酬制度围绕一个永恒的中心:业绩。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另外,我想说的是,外资银行也有不如中资银行的地方,没有绝对好的银行,也没有绝对差的银行:)
⑺ 外资银行有什么优势
一、产品和品牌优势
1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重视产品的创新和引进在科学分析客户和细分市场基础上,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多样化产品,争做市场第一,抢占市场先机。
2重视品牌形象的建设,注重产品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产品在社会公众中的吸引力。
二、营销优势
1针对特定客户群体需要,推出银行产品包装、组合新意念,实行理念营销,更能捕捉客户的心理。如:“储蓄计划”——蓄细待发;“松柏存款”——耕耘多年植根深,松柏存款表您心。
2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在客户分析系统基础之上,根据客户贡献度不同,提供各种优惠服务,吸引留住客户,包括利率优惠、服务费用优惠、赠送礼品、减免年费、特约商户打折等。实行差异化营销,贡献越大,优惠越多。
三、服务优势
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服务,以服务质量吸引客户,逐步建立依托理财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方式
2差别化服务
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鉴别客户价值,确定重点服务的客户群体,采取各种营销方式吸引优质客户。
四、信息技术优势
外资银行普遍应用先进的电子和网络技术,大量采用电脑设备和自助终端,如ATM机、存款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无人银行、1人银行等,自助式服务占了银行服务很大的比例,使客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得到银行服务。
五、人才优势
银行产品日趋同质化,银行竞争差别体现在服务上,谁能为客户提供亲情化、个性化、一站式、全天候的理财服务,谁就将赢得市场。银行的营销走向知识化营销,同质化的理财服务竞争因素之中,人的因素摆在第一位。人力资源的培育和维系机制将成为加入WTO后国内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经营机制优势
目前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不仅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且其经营管理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各外资银行经营策略明确,管理机制灵活,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商业动机强,不存在困扰国内商业银行的各种顽疾。同时跨国银行的全球化经营方式,也为其优势资源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广阔的伸展空间。
七、风险评估和内控优势
作为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各外资银行拥有成熟,完整,高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机制,并能确保各外资银行在高风险和信息化的经营环境中,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实现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目标。加上长期市场风雨的冲击和悠久的跨国经营历史,为其高层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经验。
八、创新能力优势
混业经营是当代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潮流,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同时可大大提高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在中国开业经营的外资银行中,大部分不仅具有混业经营的经验和专门技术,同时也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和化解混业经营而引发之潜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此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意识强,在有效防止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并将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必然会提高其在华分支机构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
⑻ 银行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代理行或者类似业务关系应当经什么批准
银行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代理行或者类似业务关系应当经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细则》明确,外国银行分行应当按照规定持有一定比例的生息资产,是指外国银行分行应按不低于公众负债额的5%持有银保监会指定的生息资产。
所谓公众负债,指的是外国银行分行的各项存款、同业存放(不含境外金融机构存放)、同业拆入(不含从境外金融机构拆入),以及银保监会指定的其他负债。
当外国银行分行持有的银保监会指定的生息资产余额达到营运资金的30%时可以不再增持,但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外国银行分行风险状况另有要求的除外。
其实,银保监会上述规定是为了统一内外资银行的监管规则。在此之前,银保监会要求外国银行分行把运营资金的30%以国务院认可的高质量资产方式来保有,其实是对外国银行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监管要求。
(8)与外资银行建立代理关系有哪些优势扩展阅读
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1、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
2、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3、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4、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资全资设立或参股货币经纪公司。
6、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
8、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
⑼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国有银行最大的冲击力是占领高端消费市场,形象点说,只为富人服务。
⑽ 外资银行有哪些优势
国内现在主要有以下几家外资银行: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中国上海,开立了在华的第一家分行,也是花旗银行开始在亚洲营运的第一家海外分行。今天,花旗银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面向最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多样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东亚银行
东亚银行自从1918年以来,一直致力服务于香港客户,并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七间内地分行获准为外国人、内地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民币银行服务。
·恒生银行
1985年,恒生银行在深圳设立首间代表处。1997年香港回归,恒生是首家获批将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香港银行。1998年底,恒生在北京成立代表处。2004年5月,恒生银行取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恒生拥有丰富经验和财务实力,加上优质的专业服务,是你进军内地市场的理想顾问。
·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间分行,近150年来从未间断营业。今天,渣打银行中国区总部座落上海,下辖十家分行,一家支行,四家代表处和770多名员工。渣打银行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并致力于更强有力的发展。
·美国银行
美国银行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广东银行,由华籍商人创办。1998年,美国银行集团与众国银行集团合并成为新的美国银行。现在,本行在香港及澳门共有十六间分行。内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广泛的商业及个人银行服务,包括人民币及外币存款、人民币、港币及美元房地产抵押贷款、财富管理、电子银行、商业信贷及融资等服务。
·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汇丰将其中国业务总部移至上海的浦东,成立“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目前, 我们在中国内地的10间分行设于: 北京、大连、广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和厦门,在北京、广州和上海设有四间支行,在成都和重庆设有代表处。作为在中国内地最大的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通过其不断扩展的业务网络为中国内地提供广泛的银行和金融服务。
·华侨银行
自1925年在厦门成立分行以来,成为首家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其中国大陆经营网络目前包括四个分行、1个支行和2个代表处,分别位于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天津和厦门。华侨银行提供度身定制的一整套人民币和外币产品,我们广泛的全球网络遍及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10家以上的分行和代表处。
·满地可银行
BMO满地可银行是加拿大的第一家特许银行,于1817年11月3日开业。BMO满地可银行为加拿大提供了首批健全而充裕的流通货币,并在加拿大的发展中不断担当重要角色。BMO满地可银行是首间在海外开设分行的加拿大银行,而且一直活跃在欧洲、拉美、东亚以及美国等市场。今天,BMO满地可银行继续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卓越的财务机构之一,而且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银行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开设分行及与国内银行进行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