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緊隨市場節奏 「長纓在手」縛心魔
我們本應過得很簡單、很普通,但我們內心所追求的理念和信仰並不允許自己墨守陳規。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與眾不同。如果在這個市場沉浮是宿命,那麼我們理應毫不畏懼,至少也得讓自己明白,曾經為了信念選擇挺身而戰。
——「長纓在手」
「長纓在手」從事期貨交易已有5個年頭,自2010年3月加入海通期貨長期業績鑒證平台以來,其投資績效穩步上升,馬拉松累計收益率達到151.8%,曾位列2014海通期貨長期業績鑒證平台第二賽季10萬—100萬元資金組第七名,更以1.78的累計凈值榮獲第八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輕量組優勝獎。
「長纓在手」這一網名也暗喻了他的交易態度:手中有武器,心中有雄心,只待機會來臨。「交易中的『長纓』,我理解為交易系統,我對它有信心。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使用的武器,交易中,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武器是否鋒利,而是使用者的綜合素質能否過關。武俠作品中普通人即使拿絕世好劍也不能發揮威力,反而被其所累,而高手摘葉也能傷人,所以修煉自身素質最重要,武器位居第二。」「長纓在手」深有感觸地說。
期貨交易能讓交易者在短時間內嘗遍人生的酸甜苦辣,能夠使交易者快速成長和成熟,「長纓在手」深深地被期貨交易這種「科學的藝術」折服,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的交易理念並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逐步實現了穩定盈利。
廟算而後戰,謀定而後動。「長纓在手」關注基本面中商品的最基礎屬性以及最簡單的邏輯和產業結構,以利於資產配置;技術面關注成交量、持倉量、波動率、價格本身的變化等因素。他會在盤前和盤後統計交易賬戶中的各項數值和圖表,並做分析,在盤中執行時則極少干預。
當機會來臨時,「長纓在手」傾向於一次建倉,止損和回撤則依據市場本身的變化而變化,這與市場價格所處的階段以及波動率等客觀指標相關。他認為,時間和生存是交易中最重要的元素,在保證不會被毀滅的前提下,對於機遇,寧可做錯,不可放過,只要活著就永遠有機會,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你不持存在風險資產,那麼你將永遠無法取得風險收益。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冒相應的風險,我願意為獲得巨額利潤付出相應代價。只要清楚風險源於何處,你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
在「長纓在手」看來,交易的過程就是降服心魔的過程。他說:「當局勢不利時,我從不動搖信念,因為我知道系統就是我的思想,我的系統會保護我,因此我毫不恐懼。當你懂得更多,你也越強大,越不會被這種小波動影響;同時你也知道自己更渺小,未來有更多挑戰等著你,眼前的困難根本不值得一提。」
如果知道自己終將盈利,你將不害怕眼前的虧損,真正令人恐懼的是,不斷虧損導致的死亡。只要建立足夠完整的正期望系統,那麼你終將盈利,也就不害怕死亡,也能更平靜地看待風險了。我們可以做到:緊隨市場節奏,長纓在手縛心魔。
② 交易之路靠什麼邁過去
放過那些不屬於你交易系統的機會
許多失敗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歷煉,交了那麼多的學費,為什麼依然還是虧損。嘗遍了各種方法,見識了各種虧損,積累了各種圖表,發現了各種規定,感覺快要雲開霧散時在接下來的操作中又再次失手。失敗已經是家常便飯,沒有任何的新鮮,都是在過去反反復復屢屢出現的情形,追漲殺跌不止損,直線思維不調整,心浮氣躁不沉著。不管定了多少規矩,當開始操作時,就全忘得一干二凈,反而被心魔控制,被貪婪恐懼綁架,被僥幸幻想支配,結束操作時又是追誨莫及唏噓不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一遍遍重復著悲劇,卻始終改變不了。許多人註定了一生將與交易的成功無緣,無論你付出多少,堅持多久,都不會看到成功的一天。因為有兩個字你做不到,這就是徹底。
什麼是徹底,簡單講只賺該賺的錢,不該賺的錢絕不眼紅一概放棄。問題出在,我們是做交易的,就是沖著暴富的可能而來,只要是錢,都想賺,只要是機會,都想把握,讓眼睜睜地看著一波行情過去而無動於衷,讓白花花的銀子在眼前晃來晃去而視而不見,試問,你真的能把持住嗎?許多人倒在這里,不是沒有規定,而是規定在誘惑面前常常不堪一擊。面對行情,你的僥幸、沖動、幻想往往成為主宰你的一切,至於是不是自己該賺的錢想都不想了,想得只是不要錯過眼前的機會馬上建立倉位,這樣才會心裡踏實,否則會痛苦萬分。
以均線做為交易系統為例,當你的系統規定了以均線相交為買賣的依據,那麼不相交就不能操作。可是一開盤均線就呈現為多頭排列行情繼續上漲,這時候均線並沒有相交,你要不要操作。還有盤中時你看到某一品種強勁上漲,均線也已經為多頭排列,這時候你要不要追進去。正是這里才構成了對交易人真正的考驗,邁不過去就不可能成功。而靠什麼才能邁過去,唯有徹底。既然你規定了均線相交才能建倉,那麼凡是不相交的情況就一律不得建倉,必須徹底放棄,不能再抱有半點僥幸。
你如果還是不能徹底地放過那些不屬於你交易系統的機會,還是用僥幸尋找著成功,那麼你將永遠找不到成功。而只有徹底的放棄,徹底的遵守,徹底的執行,才是你走向成功的唯一選擇!
想要追求長期贏利,必須用規則去交易
成功的交易者總是遵守紀律和原則!
遵守紀律和原則!遵守紀律和原則最重要也最難!遵守紀律和原則重於一切!紀律和原則是交易獲利的保證,
交易紀律可以在保護您的帳戶安全的情況下讓您的帳戶資金持續增長,因為虧損的最大根源就是不遵守紀律,您完全可以總結一下一下自己的交易經歷,看看情況是否如此。您應該早就知道了這些吧,但您是否交易虧損更加嚴重呢!怎麼樣?還是沒有弄明白吧?
您真的以為 控制力來自自省,自省產生忍耐思考,忍者是無敵的。交易的最高境界是無我,無欲、無喜、無憂、無恐懼。這就是您交易5年 甚至10年依然虧得一塌糊塗的原因!
交易到最後其實是人性的對決
而人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缺點,並且這些缺點隱蔽而致命。因此,我們只有清楚地認識到交易中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什麼類型的問題出現的最多,對交易成績的影響最大,才能真正地走上穩定盈利的道路。您交易中的弱點弱很早的就知道吧,但您開始穩定盈利了嗎?
成功交易者的習性:持簡近道,大道至簡!
最高層次的投資原則是發現和定義您自己的原則
只有將「知」與「行」很好的統一起來,才能達到穩定盈利的境界。
③ 家人炒股已經上癮了,怎麼才能戒掉,大家幫我想想辦法,謝謝了
愛好炒股並不是什麼惡劣的嗜好,雖然它常常帶來惡劣的後果。對這樣的行為,家人如果不贊成、不鼓勵,也不必提升到「戒」的高度。又不是吃喝嫖賭抽,戒什麼?
題主必須承認,炒股者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賺取利潤,用於包括炒股者自己、題主以及所有家庭成員的。炒股者為此出現廢寢忘食、鑽研沉迷等類似賭癮、網癮的現象以至於對家庭生活甚至前途事業造成壞影響當然比較過分,不能聽之任之。但也需因勢利導,疏為主,堵為輔,不能強迫一戒了之,以免炒股者產生怨言,甚至把炒股失敗的責任歸咎於家人,影響家庭和睦。
刀哥給題主出個主意,可以完美解決家人的所謂股癮問題。
炒股是是為了盈利,這誰也不能否認。題主可以和炒股者約法三章:炒股可以,必須達成穩定盈利才行,否則該幹嘛幹嘛去!
可以給炒股者一年的期限,限定以一筆小錢(比如一萬)規定每月盈利不低於3%——5%,12個月中最多隻能有兩個月虧損,且虧損不許超過5%,月月考核,不能疊加累計。連續十二個月達標就可以繼續炒股,如果不能,那就放棄炒股,安心工作創業。
炒股者如果答應條件,那題主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九成。因為這樣的考核標准看似容易,其實九成以上的人都做不到。如果炒股者竟然做到了,那就放手讓他去炒吧,你家出了一個千中無一的炒股奇才!
股票市場七虧二平一贏,非專業人士沉迷於股市,而耽誤事業家庭確實不對,也難有好的結果。多數人還是小玩怡情好了,別把它當成可以一夜暴富的提款機,那就和賭博沒什麼兩樣了。
我是股市沉浮十八年的刀哥,歡迎交流切磋。
你這個問題,是想讓家人退出股市嗎?
炒股並不是違法的事情,而且很多人已經把股票交易作為了一項職業,炒股上癮,說明是對股票市場專注,這是好事,起碼是他喜歡這個行業。你想讓他戒掉炒股,離開股市,這種想法,我覺得是不正確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何況炒股又不是不正當的職業,只是在任何行業中,要想取得成功,只靠興趣是不行的,但是興趣能夠幫助你在這個行業中快人一步取得成功。
有興趣,還要有方法, 炒股也要講技術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買入賣出的,炒股上癮,不是每天看盤,一定要學習基礎的技術分析理論,這是炒股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固了,才能應用於實戰之中。
我想,你說家人炒股上癮,想讓他戒掉,肯定是他炒股沒有賺到錢,甚至還虧了很多吧。
的確,股市是一個風險和收益同時存在的市場,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利潤的那一面,卻忽視了市場風險的存在 ,缺乏對市場的敬畏,從而在風險來臨的時候,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應對,導致被深套虧損累累。
這應該是你想阻止他炒股的原因吧。肯定是這樣的,如果他大賺特賺,讓你生活水準節節高的話,你肯定會大力支持他的,對吧?
造成虧損的原因有很多,散戶在這個市場上,二八規則一樣存在,熊市中甚至是一九規則, 大部分人是難以賺到錢的,能夠賺錢和實現長期穩定盈利的人,總是少數中的少數,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炒股的路是很艱難曲折的 ,要想成為高手,實現長期穩定獲利,需要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在實戰中總結提升,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在不斷磨礪中克服人性的弱點,這個過程至少需要8-10年左右,能堅持下來的人非常少。
如果他願意堅持,那麼請理解他,可以讓他用少量的資金去征戰,直到實現2-3年以上的穩定盈利,再追加資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和啟發。
你的家人炒股已經上癮了,要想戒掉很難,別人勸說一般都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炒股的人一般都是自己承受不了風險了,才可能退出股市。
我家小區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看別人炒股,他也去證券公司開了個戶,證券公司的投資顧問十分熱情,跟他說:你不懂沒關系,我們都是專業人士,可以幫你推薦股票,由你自己決定買不買。投資顧問講了很多專業的知識,老頭佩服得不得了,非常信任他們,好在老頭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只拿了一部分存款投入了股市,剛開始賺了一點兒小錢,就急著賣掉跑出來了,後來又買了一隻小盤 科技 股,最後被深套,他特意找我問怎麼辦,我研究了一下那隻股票,認為以後還會漲起來,讓他先放著不用管,等以後漲起來再看,我可以幫他盯著點兒,並且勸說他股市風險太大,你自己不懂,以後別炒了。他說這只股票賣完後,就退出股票市場,再也不炒股了。
大約過了兩個多月,那隻股票真的漲到了他買的價位以上,我告訴他可以賣了,他卻告訴我說他早就割肉了,而且又在投資顧問的推薦下買了其他的股票,最後的結果就是老頭把投入股市的錢,差不多都賠光了才退出了股市。
你的家人炒股上癮,可以讓他別在股市裡投入太多的錢,用少量資金玩玩可以,要想勸他不炒,很難做到。
炒股是要戒掉的,而投資股票卻不應該戒掉。那麼「炒股」和「投資股票」有區別沒?
很簡單,「炒股」是會炒糊的,是會虧錢的;而「投資股票」是會賺錢的,小夥伴們一定要從根本上區別開來!
有人會說我這是玩文字 游戲 ,股票本來就是炒的,不炒股價上不去的。
那你就去炒吧,看看你的實際效果會是什麼?
炒股上癮是一種病態的,每天對著屏幕,可以不下樓、不交際,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
那麼怎麼戒掉炒股呢?
沒虧錢自然是不用戒掉的,肯定是如我所說,將股票「炒糊了」,對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才想到要戒掉的。
我們多少年的A股不爭氣,讓人開玩笑似的「遠離毒品、遠離A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賺錢效應的出現,誰捨得離開A股?都能輕松賺錢都不想去做別的工作的。
至於怎麼戒掉「炒股」?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個家庭會議,把事情的嚴重性講出來,用事實說話。
世界上沒有上了心癮著了心魔的東西,只有從根本上去找原因。
也不會是一朝一夕就能戒掉的,不妨給他一個緩沖期,不聞不問不管不顧。時間一到看實際效果就好!
我在A股16年,我花了7年的時間戒掉「炒股」,現在我是「投資股市」。我也敬畏市場,但是我大概率的知道什麼時候該「投資」,什麼時候不該「投資」!
當你的家人能明白炒股的壞處「投資股票」的好處時候,「炒股」自然就戒掉了,也就不用為之操心了的!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現代生物和心理學研究發現,世界上有三樣東西讓人快感成癮,分別是:
1、 美食 ,包括煙酒糖咖啡茶等 (70%多巴胺分泌度);
2、性 (100-200%多巴胺分泌度 );
3、毒品 (500-1000% )而行為科學研究表明!
而炒股就像是賭博,賭博是唯一可以接近毒品的,並且可以分泌大量多巴胺的一種行為。因此許多人為什麼戒不了炒股呢?
其實就像戒不了 美食 的誘惑、性的引誘、以及毒品的依賴一樣,他們不夠自律,並且享受短期帶來的那種刺激。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只能夠通過幾種方式讓他們改掉習慣:
1、傳播正能量,以及一些反面教材,讓他們知道;
2、給他們培養另一種興趣愛好,轉移他們的視線;
3、管理他們的資金,不讓他們有錢去嘗試;
但是!
我認為,如果你的家人是成年人,並且還是你駕馭不了的那種,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嘗到投機、博弈的「苦頭」。
記住,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步都少不了!南牆才是他最好的老師!!
戒不掉,只有當他認識到炒股不能賺錢時他才會考慮離開股市,在A股市場一直都是七虧一賺二平的規律在運行,很多股民之所以在虧錢之後還堅持在股市投資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堅信通過炒股能把損失的本金再賺回來,通過炒股能實現財務自由,只要他擁有這種想法,只要他認為股市還能賺錢,他就不會離開,這就不是簡單的投資可以理解了。
大多數的股民其實在進入股市虧損之後一心想著翻本就已經是把炒股當成賭博的 游戲 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股市長期都是難以賺錢卻不捨得離開的原因,反而越投資虧越多,最後越陷越深就開始上癮,對於家人炒股這種情況盡量的是去控制他的財務,避免他各種借貸行為或者越投越多引起的債務常識問題。
第一、控制他的投入,堵不如疏。
盡量了解他目前所有的財務狀況來控制他在股市虧損之後一直投入的現象發生,大部分的股民虧損之後都會去投入資金補倉甚至是去借貸,最後嚴重虧損之後出現負債影響的生活的情況發生。
如果只是一直去干擾他炒股甚至是對他惡語相向,反而會讓他在炒股虧損之後心態也不 健康 ,與其賭不如疏,可以讓他炒股但是他投入的資金有限,不能夠再次借貸或者把剩餘的資金再投入股市。
然後在每周一到周五開盤之際可以對它進行炒股賬戶的監督,這種方式看似在鼓勵他炒股,其實也是慢慢的讓他把這種上癮的程度戒掉,因為大多數的股民炒股其實都是虧錢的,只要能讓他度過這段虧錢的時期,不去各種借貸和補倉的行為,後面隨著他的虧損越來越多就會對股市失去信心,等到他認為炒股不能賺錢時就會慢慢的開始戒掉離開股市。
第二、給予他鼓勵,恢復信心。
很多股民在投資虧損之後都會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並且長期的萎靡不振。在日常生活中既然他炒股資金已經被套了,控制他的投入之後要多給他鼓勵,讓他能把心態擺正再度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也就是說炒股已經虧損是改變不了的事實,這時候抱怨沒用,在中間盡量去鼓勵他讓他慢慢的覺得炒股並不能改變他的生活甚至給他帶來更多的影響,才能夠開始慢慢的脫離股市。
因此,炒股上癮是大部分股民都存在的現象,但是要讓股民戒掉炒股的這種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很多股民在虧錢之後就想著翻本甚至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只是要控制他的投入避免因為盲目的各種投入行為導致出現負債的情況影響到家庭和生活,然後控制他的投入之後開始多給他鼓勵,讓他回歸到正常的生活,慢慢的遠離股市,最後就會真正的戒掉。
家人炒股已經上癮了,怎麼才能戒掉,大家幫我想想辦法,謝謝了?
這個問題真的挺棘手的。我知道蠻多人做股票是虧了很多錢,還把不好的情緒帶給家人,讓人覺得已經是走火入魔的節奏了。那作為不知情的家人,確實是一種愛恨交加的心態,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覺得你們有必要在一起好好溝通一下 。比較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再不太了解的情況下,攜家裡的大部分資金去博傻,那心態已經出現問題了,建議先停下來,可能更好一些。
其次、控制股票投資的資金總額,做到不盈利絕不追加資金的約定 。 好比我剛剛入市的時候,只投了一萬元入市,先試試水,等慢慢心態,觀念慢慢正確了,再加上投入。而接下來是我的第三波投資機會,我的資金量又有了一些提升。本著總體風險可控,量力投資的理念,做中長線大概率賺錢的事情。那我投資的風險就基本可控了。
最後、也要從邏輯上去推測,家人炒股是投資還是做投機 。其實炒股的人大體上都會天天盯盤,連工作都覺得可有可無,患得患失。那我覺得應該是在投機。其實說的白一點,就是在博傻,這跟賭博沒啥不同,只是籌碼不同了。而 投資的話,一般來說都會去研究投資風險,評估風險的承受能力,極少提及收益情況,因為在他們看來,把風險控制住了,賺錢是大概率的事情,也就是賺錢只是副產品而已。
總之、股票投資是寬進嚴出的行業,無論你的家人在股市裡做了多久,先要看看他的心態如何,但凡心態平和,平常心對待炒股這件事情,我覺得他應該是有所思考的,畢竟未來資本市場是有很好的投資機會的,但很多人對資本市場又不了解,而且投入的資金又很大。這種情況,我覺得是非常不可取的 。怎麼說呢,我的理解是股票投資可以做,但沒有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之前,一定要本著學習的態度,先把財商提升了再說。等財商問題解決了,股票投資只是一個變現的過程。
炒股上癮無非是想賺更多的錢,或者想把虧的錢賺回落。炒股和賭博還是有根本上的區別的,炒股不是一把定輸贏更多的是時間體現價值。勸一個炒股上癮的人戒掉股癮,倒不如鼓勵他認真學習股票知識,做好投資比什麼都強。而且有時候鼓勵就是變現的勸誡,只有本人認識到錯誤的時候才能真的戒掉股癮。
鼓勵也是一種勸誡。
是炒股上癮的都是成年人,不能像責怪小孩一樣命令他停止炒股。更何況你這是家人,可能還是你的長輩,一刀切的斷掉股癮肯定是不可能的。此路不通尋求其他出路唄,炒股是一件搞技術含量的工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好的。如果你的家人著迷炒股先不要急著給他戒掉,可以鼓勵他去學習股票知識,讓他去學習別人的長處,進而改變自己。比如學習分析公司的基本信息,學習各種技術指標分析。不管以後能否戒掉股癮,學習總歸是沒有錯的,更好的認識股票,認識上市公司也能讓他減少被騙的概率。勸一個人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情難,但是鼓勵他學習熱愛的東西會更容易一些,他能辨別真偽了自然也就不會虧很多了,去炒股理財也就無可厚非了。
掏錢買教訓是避免不了的。
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是掏錢買教訓,炒股也是一樣虧錢就是交學費。但是有部分人一直在交學費但是卻始終沒有出師,我想這類人才是我們應該勸其戒掉股癮的人。對於這部分人我認為就應該讓他們花錢買教訓,因為他們沒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就是下一個巴菲特,自己就是下一個徐翔。但是巴菲特全世界就那麼一個,徐翔中國也就僅有一個,想的越多的往往最後什麼也得不到。這類人只有花錢買了教訓才能回頭,單憑你去勸根本是戒不掉的。既然是家人我們肯定不能放任不管,建議你可以縮減他投資股票的資金,就當給他交了學費,等他自己想明白了自然也就戒掉了。
炒股是個好生意,為什麼一定要戒掉呢?量化程哥想了想無非就以下原因:
第一、炒股沒賺到錢,而且虧得一塌糊塗。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還是趕緊做個了斷吧。
量化程哥一直強調,股市不是誰都能夠隨隨便便賺錢的,特別是對於一些人沒有方法又自以為是的聰明人,其實股市並不缺聰明人,很多在別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的牛人,但到了股市該虧還是照樣虧。
股市是一個人性的照妖鏡,它反映了人性的很多弱點,很多人在股市裡面追漲殺跌,流露出貪婪、不服輸、賭性、過於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這次輸錢是運氣不好,這次輸錢是我沒注意,這次輸錢是政策出了問題等等比較多把失敗歸咎於外在的因素,所以每次輸都不服氣,認為一定可以賺回來,很多人始終都沒有總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沒有反思自己多次失敗的原因,沒有抓住重點。沒有建立自己的交易模式,日復一日的在股市裡面荒廢光陰。
第二、炒股只是單純的買入賣出交易炒股嗎?你有沒有把它當作一場戰爭去對待,有沒有一定要只能贏不能輸?
很多人進入股市過於草率,一拍腦袋就進去了,一恐慌又賣了跑出來了。如果我們把炒股當作是大家在真刀真槍的拼殺,這個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只不過這個戰場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硝煙,它有的是金錢變多或變少,有的是有兩把刷子可以吃肉,否則只負責送錢給人家花,這個註定是一個足夠有吸引力把男人吸附在裡面不能自拔的戰場。如果你沒有充分准備就草率介入,這個其實就是犯兵家大忌!
第三、跟家人說清楚,開辟另外的戰場,好好賭贏?
之前有個客戶跟我介紹了經驗,剛剛開始他老婆也是非常反對他炒股,但是作為工作輕松的他來說炒股已經成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剛剛開始他炒股也是輸多贏少,但天天晚上研究股票很晚不休息,他老婆火氣來了還砸過一次電腦,後來他跟他老婆約法:(相當於立了軍令狀)
1.晚上11點前休息,但早上不能幹預他早起。
2.只用他自己的資金炒股而且盈利部分貢獻一半給老婆,隨便她花,原始資金200萬開始,如果有一天帳戶只剩100萬了就永遠退出股市。
3.有問題平和解決,不能砸東西,為了防沉迷,營銷他的其他工作,可以善意提醒3次,3次不改鎖帳戶,直到認錯才能解開帳戶。
這個約法其實還是挺有效的,這個客戶後來贏利能力不斷提高,炒股收入有時候一年下來比他工作賺得還多,自然他老婆也高興,能有錢花又能讓老公有自信聽話當然高興。
其實從上面的例子來看的話,其實有時候一個好的解決方法要比胡搞好得多,解決問題才是根本。
④ 戰勝市場就是戰勝自己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要想戰勝股市,首先要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的主要途徑是獨立思考和行動。歸根到底,與股市博弈就是與自己博弈,因為股市是由無數個「自己」組成的。也就是說,投資者只有認識到自己可能會犯哪些錯誤,才會盡可能地保持理性思維和理性行為,避免發生類似錯誤,最終戰勝股市。
巴菲特認為,一個人要挑戰股市心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作為一名投資學家,他深深知道,僅僅告訴某個人要怎麼做是遠遠不夠的。就好比說,大多數人都知道要節食、多做運動、戒煙等才能提高生活品質,可是僅僅「知道」這樣做還無法讓他們產生「行動」。要跳出在股市中失敗的心理和情緒陷阱,就必須了解一般人是怎樣墜入這種心理陷阱的,然後再學習克服之道。新興的行為金融學研究表明:虧損的投資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經常出現行為認知偏差的人。他們在股票投資決策時,常常會因為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出現大量的認知、行為偏差。通俗地說,這些人炒股票可以稱之為「聰明人辦傻事」。
平心而論,每一位投資者的理性都是相對的、有限的,所以出現這種認知、行為偏差不足為怪。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投資者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也就是說,他們買賣股票時非常容易受股市波動的影響。從這一點看,股市中投資者虧損比例過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行為金融學研究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中的常見愚蠢錯誤有以下幾種:
第一,過度自信。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總是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幾乎是人類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徵之一。在投資行為中,投資者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機會,認為自己能夠「把握」市場,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運氣和外部環境的作用。研究還表明,各領域內的專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趨向於過度自信,金融專業人士也是如此。過度自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學基礎,證券市場的巨大不確定性,使投資者無法做出適當的權衡,非常容易出現行為認知偏差。過度自信是行為金融學中研究最多的認知偏差,市場上的很多非理性行為都是由投資者過度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資者行為是過度交易,推高成交量,導致高昂的交易成本,從而對投資者的財富造成損失。
第二,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自歸因指的是人們總是將過去的成果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將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的心理特性。這樣,投資者的自信心將隨著公開信息與自有信息的一致而不斷加強;但一旦公開信息與自有信息相反時,其自信心並不等量地削弱。
第三,從眾行為。從眾行為指與大多數人一樣思考、感覺、行動,與大多數人在一起,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這個概念被金融學家借用來描述金融市場中的一種非理性行為,指投資者趨向於忽略自己有價值的私有信息,而跟從市場中大多數人的決策方式。從眾行為表現為在某個時期,大量投資者採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或者對於特定的資產產生相同的偏好。
第四,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過度反應是指投資者對最近的公司信息賦予過多的權重,導致對近期趨勢的推斷過度偏離長期平均值。投資者過於重視新出現的信息,而忽略長期的歷史信息,而後者更具有長期趨勢的代表意義。因此,投資者經常在壞消息下過度悲觀而導致證券價格下跌過度,在好消息下經常過度樂觀而導致證券價格上升過度。
根據過度反應的內涵不難看出,在過度反應現象下市場上會出現以下兩種等價現象:第一,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將會伴隨隨後的價格反方向運動,即超漲的股票在修正中補跌,而同時超跌的股票則會補漲;第二,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幅度越大,在以後的反向修正中其調整幅度也越大。這兩點已被許多實證結果所證實。同時,也是驗證過度反應是否存在的依據。
反應不足則是指投資者對新的信息了解不足,尤其是證券分析師等專業投資者,他們往往對曾經處於困境的公司抱有成見,不能根據公司最近出現的增長對原來的贏利預期進行足夠的修正,導致低估其價值,而錯過大好投資機會。這兩種現象的存在對市場有效性理論提出了挑戰,它意味著在不同的市場中,專業的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現象獲取超額利潤,卻並不承擔額外風險。
第五,損失厭惡。損失厭惡是指面對同樣數量的贏利和損失時,損失比贏利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情緒影響。研究發現,同等數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是同等數量的贏利帶來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導致投資者放棄一項資產的厭惡程度大於得到一項資產的喜悅程度,使決策者更願意維持現狀而不願意放棄現狀下的資產,在投資中表現為買價與賣價的不合理價差。損失厭惡還會導致投資者過於強調短期的投資虧損,而不願長期持有股票,更願意投向穩定的債券,使其錯失長期的巨大贏利機會。
⑤ 保險銷售之神原一平:克服心魔,人人都可以成為銷售英雄
銷售恐懼是每位銷售人員的挑戰,它能阻礙客戶接觸和交易的成功。但只要積極面對內心恐懼,採取行動,就能提升銷售成功的可能性。原一平,一位從零銷售到連續15年日本銷售冠軍,他以4年0單到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的驚人轉變,證明了銷售成功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學習和掌握的技能。
面對銷售恐懼,原一平通過改變自我認知和利用幽默推銷術,克服了身材矮小帶來的心理障礙。他意識到,以表情和幽默取勝,能拉近與客戶的距離,促成交易。他的故事激勵著所有銷售人員,無論遇到何種挑戰,都要積極面對,尋找克服恐懼的方法。
電話銷售中,恐懼被拒絕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原一平的四字秘訣:多、快、好、省,為電話銷售提供了實用的策略。了解客戶現狀、簡潔明快的交流、保持良好心態以及高效利用電話資源,這些技巧能幫助銷售人員提升通話成功率,掃除恐懼。
陌生拜訪恐懼症是銷售人員的另一大挑戰。通過正視拒絕、抱持助人之心、轉換概念,銷售人員可以更好地應對初次接觸客戶時的不安。了解拒絕的普遍性,將邀約看作是尋找有需求客戶的機遇,有助於緩解焦慮,保持積極心態。
競品對比是銷售過程中的常見難題。關鍵在於找到自家產品與競品的差異化優勢,而非貶低對手。通過突出自身產品的獨特價值,利用專業表達技巧,如FBA優勢表達術、PRRM表達結構,銷售人員能有效回應客戶質疑,增加交易機會。
克服銷售心魔,面對障礙,銷售人員需培養堅強和倔強的心態。原一平的故事證明,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任何人都能成為銷售英雄。面對恐懼,積極尋找解決之道,不斷突破自我,就能在銷售領域乘風破浪,與同行拉開差距,最終贏得成功。
⑥ 專家分析期貨交易員怎麼調整心理壓力
想要提高自身的交易水平,自律.執行.目標必不可少,膽量和勇氣的前提是自信,只有100%信任和執行自己的交易系統,那樣才能果斷有膽量。造成膽子小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倉位問題,我倉位一般都是首倉30%,加倉1次30-50%,每次進場必須按照計劃執行,不能盲目,必須有固定的止損點,加倉只是為了拉均價到最好的進場點位。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磨練,交易員基本都會有至少一個可以賺錢的圖形,然後就是最重要的3點。自律:只做計劃內的交易,只做自己掌握的圖形,形成一種習慣,交易水平就會不斷提高。每天一定要堅持復盤1個品種,推薦螺紋鋼,把他的走勢分析透徹,這樣你才能學到很多東西,不斷提升。但是記住,交易絕對不能貪心,學很多的那是知識,做的時候要找精華的去做,我把他叫做固定圖形,固定圖形必須有固定止損。執行:做交易一定要果斷,是自己的圖形就果斷去做,止損一定要有,錯沒事,但是絕對不能大虧和頻繁止損。執行就是執行自己的交易計劃內的圖形,嚴格按照圖形結構(進場.止損.止盈)去執行交易目標:每天你要賺多少錢,一定要給自己定下一個能完成的任務,比如我半倉今天要抓10%的利潤,用什麼方式去完成。重要的一點是,絕對不能貪,只做1-2個品種就行,專注=成功。一天半倉賺10%,一年穩健復利利潤驚人。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交易你的計劃,完成你的計劃,堅持你的計劃,一定會成功。
同時進場之前要「三思」而後行
1、是否是自己交易系統內的圖形。
2、利潤空間盈虧比是否合適,參考波浪理論和日線判斷。
3、是否順勢,最佳的操作方式是順勢波段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