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冰雕 沙雕 雪雕的特點 和製作工藝是什麼啊
冰雕的特點;透明度高,它既有其他材質如鑄銅的實體,同時要求透明度好,整個作品從里到外必須完美無缺,沒有一點瑕疵。表現方法上冰雕講究通透、驚險。
雪雕,又稱雪塑,是把用雪製成的雪坯.壓縮的雪坯有硬度,可以雕刻,加上雪有黏度,又可堆塑,使雪塑既有石雕的粗獷敦厚風格,又有牙雕的細膩圓潤特點,形式.
沙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堆起來的沙子來雕刻,將沙堆雕刻成為藝術品。
從沙雕創作的製作工藝上談,先期的准備工作可謂龐大而繁重。
就拿寧夏沙湖這次沙雕大賽來說,事先有很多十分費工費力的准備工作要做,而這准備工作其實就是一項工程。先說這堆沙堆。第一步是准備好固定散沙的鐵板圍圈。這次寧夏沙湖大賽是統一用高80公分,長、寬各為7米?8米的鐵板圍成一個長方形沙雕堆基。第二步就是推土機向里填倒沙子,記者在現場看了一下,一個圍框內,推土機要兩大鏟斗的沙子才能填平一層。第三步,接下來是向沙基堆里澆水,大體上水和沙的比例要相當,也就是說,填入多少沙就要澆多少水。而要使一盤散沙始終保持著沙堆的可塑性,必須不斷給它們"喂水",走在沙雕大賽的賽場上,你隨時會看到長長的水管和四處灑水的管護人員。其工程量可想而知。但這遠不是全部。第四步是用機夯從每一個點上不停地輪回夯打,使沙子和水柔和在一起,這樣一來,沙堆向下"陷了"好多,推土機再向里續填沙子。接下來重復此前的一、二、三、四步。大體經過三遍,底層的沙基算固定好了,這就需要向上發展。而此時就要看沙子的質量了。寧夏沙湖的沙質雖說不錯,但沙雕用沙的不是以細膩論質,而是要看有無凝聚力。據參加過雲南陸良沙雕大賽的選手講,那裡的沙雖不如寧夏沙湖的沙細膩,但有一種沙土質感,其凝結力當然比細沙要好,當然也有利於沙雕作品的雕刻和保存。帶有沙土質的沙就有在方形底基上向上發展的空間。而寧夏沙湖的沙卻不行,因為細膩而純碎,所以只能是一層比一層要小一圈地向上發展,這就是各位從網上看到的,為什麼20個沙雕作品"一水兒"全都是"金字塔"形的原因所在。
在沙基底基夯實基礎上一層層、一遍遍重復上述一、二、三、四幾個步驟的工作,一直要加固到七層,如此夯實的沙堆就可用來沙雕創作了。此次寧夏沙湖沙雕大賽的作品為高5.2米。無庸贅言,上面"金字塔"頂的一層最尖,但卻是留有可供雕刻的空間的。沙雕是國際公認的環保藝術,原材料取之於自然,通過藝術家的加工使沒有生命力的散沙能夠為自然界為人類帶來美。除了極少量定型用的水融性膠以外,沙雕只用沙和水兩種材料。但這水又多不得,太多了也壞事。北京來的女選手陳健鴻,她在參賽的第三天遇到了麻煩,她所創作的"天山明珠"--艾提尕爾清真寺,因有一部分是雕空的,其作品有一定難度,"屋漏偏逢下雨天",開賽第二、第三天的霏霏小雨給她的創作真就帶來小小的麻煩,作品的一部分受雨水所浸塌去了一部分,這明擺著是增加了她工作的難度。難度更大的還在於沙雕作品的保護。談到對沙雕作品的保護問題,一直是仁智有見,各說紛紜。一件沙雕作品如果保存得當(千萬別有颶風暴雨冰雹和人為破壞)能保留一年左右時間。目前世界上保留時間最長的沙雕作品也有十幾年的。除去上面所說"不可抗力因素",這里決定的因素還是看沙質。
美國選手丹.波迪對沙雕作品的保留持有異議。他認為,沙雕作品美的創造感染力在於它是即時性的美的創造。把記憶留在人們的腦海里把不是更能激發起人們對美的遐想?!
無論人們對沙雕的保留持何種議論,寧夏沙湖擬將所有20座沙雕作品開辟為主題公園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回到沙雕藝術的參與性、表現力與邊緣大眾藝術的顯著特徵上來了。說沙雕是現代藝術與旅遊產品的完美結合體,從寧夏沙湖沙雕作品主題公園的開辟可見一斑。兩次浙江舟山沙雕大賽、兩次雲南陸良沙雕大賽、上海松山沙雕大賽等都取得了文化和經濟的雙豐收。我們期待著西部開發中的寧夏沙湖沙雕大賽也能取得兩個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