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期貨中說的纏論是什麼意思
纏論在期貨中的含義
答案:
纏論在期貨領域是一種技術分析理論,主要用於市場趨勢的判斷與交易策略的決策。它基於市場走勢中的纏繞現象,通過這些現象預測價格波動,從而幫助交易者把握市場機會。
詳細解釋:
1. 纏論概述
纏論是一種基於市場走勢的技術分析方法。其核心在於對市場走勢的精細分析,特別是在價格波動中的纏繞現象。通過識別這些纏繞模式,交易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場趨勢,並據此做出交易決策。
2. 纏論在期貨中的應用
在期貨市場中,纏論被廣泛應用於價格分析與交易策略的制定。期貨市場由於其特有的杠桿效應和24小時交易制度,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纏論通過識別價格走勢中的纏繞現象,幫助交易者判斷市場趨勢的轉折點,從而及時捕捉交易機會。
3. 纏論的核心理念
纏論的核心理念是「趨勢和節奏」。趨勢是價格的主要運行方向,而節奏則是價格波動的細微變化。通過把握這兩點,交易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從而做出更為准確的交易決策。
4. 纏論的實際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纏論結合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如K線圖、均線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統。交易者通過這套系統分析市場走勢,制定交易策略,從而實現盈利目標。
總的來說,纏論是一種有效的技術分析理論,在期貨市場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通過對市場走勢的精細分析,幫助交易者把握市場機會,從而實現盈利目標。
㈡ 用纏論如何做交易
前兩章分別給大家簡介了纏論和介紹了纏論中的名詞、定義等,本章開始,將正式開始纏論的學習。
本文會穿插纏論的定義、定理講解。
現在我們從頭開始,捋清楚纏論的思路。
一、了解纏論買點100%正確的絕對性。
三類買賣點100%正確的理論依據——走勢必完美。
走勢分為上漲、下跌和中樞。走勢必完美,就是說任何一種走勢必將終結。沒有哪種走勢是不結束的(反證法可以證明)。一種走勢結束之後,必然會轉換為另一種走勢。那麼如何保證買的票100%漲,就是買一個下跌走勢結束的票。這就是纏論買點的全部依據。
纏論的三類買點,都是在下跌過程中出現,本質都可以歸結為是第一類買點,也就是下跌趨勢結束後的那個買點,這點纏師也說到過。
如何判斷,下跌走勢結束呢?纏師用到了背馳的概念。當背馳發生時,說明下跌趨勢減弱,下跌走勢即將走完,可能轉換為中樞或者上漲。無論是哪種,必然會賺錢。這樣買點就有了100%正確性。
所以纏論的買點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兩點:確認是在下跌狀態和尋找背馳。沒錯,理論上,你只需要找到下跌並且背馳的地方,就一定是可能賺錢的!你甚至可以做個高頻交易,只要背馳點介入,拉升背馳的時候賣出,反復做一定能賺到。但是在實戰中,很難真的這樣,因為會出現背了又背的情況。比如你看到背馳的時候,如果是新手可能會考慮馬上介入,但是往往就會出現,買了以後繼續跌,或者即使反彈,但反彈幅度甚至不夠手續費的情況。
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張圖。圓圈中是下跌+背馳的點。而且從圖形來看,你在這個點買入,無論如何是不會虧錢的。因為之後確實有個高點出現了。
但是這個幅度漲的太少了,而且沒過多久,又迎來了下跌。
所以在這個點買入的話,極大的可能是,你既無法買到那個最低的點,還因為反彈的級別不夠,繼續持有,然後被動虧損出局的情況。
那麼此時唯一的方式,就是擴大操作級別。擴大操作級別,本質是對操作的優化,其實也是纏論中大部分在闡述的東西。網上有許多優化操作的方式,我看了以後,認為總結下來,精髓都是擴大操作級別,大同小異。
要擴大級別,就得先確定級別。
賣點反之。為簡便起見,下文中均以買點舉例。
二、確定操作級別。
有的人可能覺得,確認在下跌狀態,還不簡單嗎。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的確,確認下跌是可以用肉眼看出來的,纏師也對下跌有過定義,即高點更低,低點也更低。
但是,下跌這個狀態,在不同的時間級別里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在日K圖里一分鍾的下跌,放在年K圖里可能就是個盤整的狀態。所以當你用不同時間級別去看的時候,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要確認到底在什麼走勢中,必須要先確定時間級別。這個時間級別可以隨意假定,以你的操作周期為准。你可以以1分鍾為操作周期,也可以以5分鍾或者30分鍾為操作周期。
但是纏論一般不主張用1分鍾的走勢來操作,因為時間太短,一個烏龍指就足以影響走勢的結構,雖然周期越短,走勢越精細,但是結構也會越不穩定。
確定了時間級別以後,還得再確定下跌走勢中至少存在兩個中樞,因為任何完成的走勢里都至少包含兩個中樞。至少得等同級別兩個中樞出現後,才能確定完成。如果沒能等到中樞出現,下跌就結束了,那隻不過是之前級別走勢的一種拓展。放到大級別中,最多也不過就是盤整背馳。其技術含義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往往會拉回到中樞中。
如果你是奔著只操作該級別的一類買點去的,從操作上來說,這里沒有出現該級別一類買點,你就只能不操作。但在這個點做個次級別的一買操作,是完全可以的,尤其股價位置整體在低位會比較安全,並且完全可能演化為底部低點。但如果在高位,風險就比較大了。用纏師的話說,屬於刀口舔血行為。
還是以剛才那個圖為例。我們看看這個圖之後的走勢是怎麼樣的。
如果將時間周期拉長來看,之前為一買的點,現在來看甚至連類一買都不是。不過是中樞裡面的一個低點而已。這個背馳將下跌走勢,轉換為了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
可能有的人就會說了,那我事前不可能知道這個買點會擴展成一個大中樞啊,萬一就真的反彈了呢?
當然不可能知道。有這種思想的人,多數還是抱著預測的角度看待問題。我之前也說了,纏論不是預測,不是先驗理論,而是應對,是後驗理論。這里究竟怎麼操作,完全是看個人的習慣,如果你要奔著小級別的一買去,那麼買入以後看到背馳後發覺反彈力度不夠,就應該考慮賣掉。應該按照如下操作。
這種操作在纏論里是允許的。纏師自己也提到過:
第一類買點介入後,如果碰到的是中樞,就先在次級別第一類賣點部分退出。因為有可能碰到中樞結束後下跌的情況,為什麼不全部退出,因為之後仍然可能遇到上漲。在結果出來前,可以在中樞中做T降低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如果是小資金,甚至可以在遇到中樞後完全退出,一點時間不浪費。
纏師確實對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精確分類,並給出了相關的操作指導。
但是經驗稍微豐富點的,大概率就會因為覺得這個低點相比高點的跌幅有點少,會選擇繼續等待,等待走勢是否能夠有更深的跌幅再決定。如果沒有等到,萬一在這個小級別的點真的發生V字反轉,那這些老手也就只能選擇錯過。
這是一個選擇問題,而不是對錯問題。
纏師也表達過,熟練的人,一看圖就知道能不能搞。
打開日線圖,1 秒鍾如果還看不明白一隻股票大的走勢,那就是慢的了。基本上說,如果圖看多了,成了機械反應了,一看到可搞的圖,就如同看到可搞的面首一樣。一見鍾情,科學研究說大概不需要 1 秒,股票如同面首,如果不能 1 秒之內一見鍾情,估計這股票也和你沒什麼緣分,最多就是有緣無分空折騰了。
所以一個股票在更長的時間內能不能搞,其實是需要通過經驗判斷的。需要多看圖多總結。就像面對一個喜歡的人,就是一見鍾情,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相信寫到這里,你應該能明白,纏論跟其它的模式並無本質不同。好的機會同樣也是需要等待的。如果你想要賠率大的機會,就更得等待了。這個等待不僅僅是指為了好的機會你得等待,還說的是,即使你在一買處買入了股票,你得拿的住。等到它突破三買真正迎來主升浪的一天。當然纏師並不主張小資金這么做。
另外,一買信號出現的頻率怎麼樣,這是高度不確定的。你甚至可能等不到某個股票的一買了。好在纏論的特點就是不涉及選股,理論上你完全可以每天尋找不同的圖,總有符合要求的。股票不夠就去找期貨,甚至可以找比特幣,以及其它任何一個市場。
一個高賠率的交易機會,本就是很少的。如果你想要抓住這種機會,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降低交易頻率。當然對大多數短線交易者來說,是很難做到長期不交易的,那麼就必須要有所取捨,做到平衡。這就是每個人在操作細節上的問題了。
另外再說一個問題,如果你要把時間級別擴大,那能讓你拿的住的,究竟是什麼,不就是基本面了嗎?說到底,最後還不是又回到了同樣的問題?
不過纏師也提到了,一般而言,在第二個中樞之後發生背馳的行為,特別在日線級別上的,佔了90%以上。4、5個中樞後才出現背馳的,非常罕見。
所以要確定下跌結束,就是要解決中樞的問題,這也是纏論的核心問題。確定中樞的意義在於確定自己的位置,中樞就像一個參照系,至少讓你知道自己在中樞的哪個位置,從而可以確定自己的操作原則。
三、畫線——處理數據的方式。
剛提到了,想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得擴大級別。首先你得確定一個級別更高的中樞才可以。這個時候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那些分析纏論的人用到的畫線了。
畫線的目的是為了用纏論處理復雜的數據,簡化圖形,確定中樞的位置。
處理數據需要用到頂分型、筆、線段的概念。這些在第二篇學習筆記中有提到。這里就不再對這些基礎概念進行復述了,正是因為概念過於龐雜,所以才專門用了一章對這些概念進行梳理。
頂分型、筆和線段的概念,類似於修房子時的一磚一瓦,你得有這些一磚一瓦,才能蓋起大樓。
確定了線段以後,就可以確定中樞了。3根有重疊的線段就可以構成一個中樞。中樞級別越大,你的觀察級別也就越高,機會的醞釀也就越大。
四、尋找背馳。
確定了下跌和相應的級別,那現在就得去找背馳了。關於背馳的判斷標准和定義,這里不再贅述。簡單來說,背馳表示的意思就是,趨勢還在,但是力度變小了。如果拿物理學的概念來表示,就是說,速度在變小,加速度變為負,但是距離s還在變大。
在理論中,利用區間套的原理,是可以精確的找到下跌中的最後一筆交易的。但是在操作中我們不可能做到這么精確,也無需做到這么精確。
纏論對背馳是有精確定義的,就是長短均線的相交面積。如果面積相比上個面積變小,那麼就是背馳。但是這個方法有個缺點,那就是要等長短均線相交以後才能確定,此時背馳已經發生了。
有幾種其它的方法可以替代:
1、在次級別走勢中,找到背馳點來判斷。如你的操作級別是5分鍾的,如果5分鍾要背馳,必先發生1分鍾背馳,在1分鍾背馳處買入就行。這種方法和真正的低點沒有太大的距離。但是缺點是,最後很容易會把5分鍾交易成1分鍾級別,從而失去了大級別的利潤。
2、用趨勢平均力度去抓住背馳。因為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 即將形成,然後再根據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一旦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低部馬上形成。按這種方法,真正的轉折點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時地抓住。缺陷是,風險稍微大點,且需要的技巧要高點,對市場的感覺要好點 。
3、於是纏師用了一個簡單的纏中說纏的 MACD 定律:第一類買點都是在 0 軸之下背馳形成的,第二類買點都是第一次上 0 軸後回抽確認形成的。賣點的情況就反過來。
當然這個定律應用是有條件的。而且我認為這個條件還比較嚴格。
用 MACD 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 A、B、C 段。
用 MACD 判斷背馳的前提是, A、 B、 C 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 A 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 B 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 MACD 的黃白線(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軸附近。而 C 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 MACD 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 A 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這里要注意:
1、B 的中樞級別比 A、C 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 A、B、C 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
2、A 段之前,一定是和 B 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 A 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其實背馳的確定方式有很多種,在纏論中,纏師用到的是價格和時間的關系。在現實中,很多人用到的是價和量的關系。這些都無所謂,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每個人就不一樣了。
確定了下跌、確定了背馳,還確定了相關的原則。相信你已經明白纏論的基本操作思路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精進了。
以三買為例,用一幅圖,可以說明所有問題。
剩下的,就是不斷優化自己的操作,和不斷精進的問題了。這世界上模式非常的多,纏論只是其中一個。打板這種模式,光是一個打首板,就有無數多的東西值得你深究。可以是打圖形,可以是打題材,可以打龍頭,可以打跟風。看分時、看壓力位、看基本面,各種都有。想要賺錢,而且還要穩定賺錢,就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五、關於止損。
這個也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最後提一下優化操作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止損。誠然,在纏論里,是沒有止損這個概念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不止損。
其實纏論中,纏師雖沒有直接說止損的問題,但是還是隱晦的承認了應該止損。他用的是另一個詞,就是退出。其實也暗含了止損的意思。用纏師的話來說,就是只有能搞和不能搞,不能搞的票,你就只能退,跟成本無關。並且在文中提到,某些票等到第三類賣點就晚了,市場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賣點了。實則也還是包含了止損的思想。
我們還是以最初的圖形為例,將走勢拉長一點。如果你是在第1個圓圈處,奔著一買的目的去,在2處你沒跑,從這個小級別來說,你已經錯過了該級別的買點2了。此時市場給了你一個機會3,但是你還是沒跑,你想等3買,這也是沒錯的。但是3之後的走勢,破了中樞,3買構建失敗,證明繼續持有的目的已經不在了,那就應該走了。至於是虧是贏,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本已經發生,這就不是考慮在內的了,而應該考慮,你已經該走了。
下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得多耐心等待,小機會要懂得忍住不動。除非你有技術之外的因素來確定反彈力度。比如基本面、比如你知道某個大資金要買,等等。這樣可以加大成功概率。
寫到這里,也比較累了。我相信真正有耐心看完的必然是少數。纏論的原理並不復雜。我之所以想用一篇篇的文章來闡述,是因為我想用這種方式逼自己把纏論捋順,某種意義上,也是「利己」的成分更多。我在寫文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什麼邏輯和概念不清晰的地方,我會弄清楚再繼續往下寫。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我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確實把很多東西都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