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改朝換代後前朝的銅錢還能用嗎
簡單來說,在信用貨幣(紙幣為代表)誕生前大多數王朝使用的都是金屬貨幣,這些貨幣基本代表了金屬本身的價值,是一種真實的價值,所以在古代,私鑄的銅錢都可以當代貨幣使用。而古代改朝換代時對於前朝貨幣的處理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繼續流通,任其慢慢退出市場。如漢代的五銖錢,一直到唐代初期還在流通使用,唐代的通寶,在宋代依然是常常用來做支付工具。由於明代實際鑄造銅錢數量很少,因而在實際流通中仍然大量使用宋錢,有學者統計過,明代所使用的銅錢中,約有80%是宋錢或唐錢。(事實上,宋錢的地位相當高,除了元代、明代之外,在高麗、日本、交趾三國,宋錢都是主要流通貨幣,而是在東南亞、阿拉伯和非洲,宋錢也是等同於如今美元地位的國際結算貨幣。)
一種是直接回收,兌換新錢。如唐代高祖年間開始進行貨幣改革,詔令廢五銖錢,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本是想讓五銖錢自然地退下舞台,但是有些百姓仍不願意,政府就強行規定禁用,並可以折值兌換。
如天寶年間,國家以30 萬貫銅錢兌換京城百姓的惡錢,一般惡錢所謂錢指盜鑄的摻雜錢、薄錢、小錢 和大孔錢等,以及被刮薄、裁邊和挖孔的銅錢,但詔書上明確寫了「鐵錫、 銅沙、穿穴、古文」。
期限一個月,一個月後仍有惡錢者,依法論處。「宜令所司即出錢三數十萬貫,分於兩市,百姓閑應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官為換取,仍限一月日內使荊庶單貧無患,商旅必通。其過限輒敢違犯者,一事以上,並作條件處分」。
而明朝對元朝又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元朝採用紙鈔制度,在元末經濟崩潰時,幾乎就已經自行退出了歷史舞台(各地「起義軍」都鑄造銅錢,明顯更有吸引力)而明朝上台後更禁令使用元代寶鈔。而清對明更是如此,在清軍剛入關時,充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但古錢可以回收兌換。比如有文史記載,在兩廣偏遠地區的市面上還有大量唐代的開元通寶流,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寶兌換。但在清朝期間,各代皇帝之間發行的貨幣是通行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時候,古代的銅錢,貨幣都不是惟一的交易工具,在唐宋以前,布帛穀物都是一種代行貨幣的,如唐朝曾經有令旨,規定市面交易不得專用銅錢,應雜用絹、布、縑、綺、羅、雜貨。
公元743年規定,交易1貫以上,必須錢絹雜用,並對布帛貨幣進行了規定。(絹以4丈為一匹,布以5丈為一端,幅寬不得小於1尺8寸)「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就是很好的實證。而金銀更是一種主要的保值手段,銅錢只是作為小額交易的一種輔助貨幣而已。所以在戰亂時期,很多時候財產的保全都是採用實物性質,而銅錢對於社會的影響力並不算特別大——相應的例子是,明朝初年,朝廷為了穩定貨幣政策,制寶鈔,禁金銀流行,但在當時寫成的小說戲曲中,銀子仍是主要的(實物)貨幣工具。
Ⅱ 為什麼股票要叫牛和熊
牛發狂的時候是低著頭,角朝天一路狂奔,古代用牛氣沖天來形容這種陣勢.當大多數買家對股市看好而又有大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那麼股市就會一路上揚,氣勢如虹。K線圖向牛低頭一路狂奔的樣子,一路上揚。所以叫牛市。
而熊走路總是慢騰騰的,而且還有長達幾個月的冬眠.當對股市出現太多利空消息時,如利率上調,大批買家看跌,大量資金抽出股市,這時股市就在一個水平線上上下波動,幾乎不上漲或上漲很慢,就像熊走路和冬眠一樣,所以這種局面叫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