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國碳交易大幕即將開啟,業內預測多個相關產業受益
位於武漢市青魚嘴的碳匯大廈,這些天正在抓緊裝修。過段日子,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金融機構將正式進駐。
根據安排,設在這里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下稱「中碳登」)負責為首批2225家電力企業辦理開戶手續,並將於6月底上線交易。這也意味著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投運。與此同時,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也正在抓緊進行全國碳交易系統的聯調測試。
本月19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宣布,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武漢、上海正全力沖刺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調研碳市場建設工作時強調,全國碳市場是落實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權交易、碳金融產品與服務、低碳產業投融資和碳資產管理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和 探索 ,推出的促進碳市場有效性、流動性、連續性的『六維理論』屬全國首創。」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在該中心官網上說。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湖北碳市場納入373家企業,全部為年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工業企業,總排放量達到2.73億噸,約占湖北全省碳排放量的45%。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16個行業,占該省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的70%。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計成交量達3.47億噸,成交額81.39億元。交易規模、引進 社會 資金量、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居全國首位。
2017年12月,「中碳登」落戶湖北武漢,這里成為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承擔著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重要業務和管理職能。
湖北省武漢市城市景觀。攝影/章軻
今年5月19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武漢調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建設進展以及全國碳市場交易啟動籌備工作情況時表示,全國碳市場交易啟動是一次大考。
李高說,注冊登記系統是全國碳市場的核心支撐系統,直接關繫到交易的順利啟動和後續的平穩運行,要「全力沖刺做好系統建設」。
5月20日,李高一行赴上海對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調研,並同參加測試的企業進行了現場交流。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的企業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連續七年保持百分百履約紀錄。
碳交易將讓多方受益
公開資料預測,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
全國碳市場的交易產品其實為碳排放配額。比如,某企業經審核獲得了一年3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如果該企業實際排放了35萬噸二氧化碳,那就要花錢向別的企業購買超標的5萬噸指標;相反,若該企業預計當年只排放10萬噸二氧化碳,那麼多餘的20萬噸指標,就可以賣給別的企業。
目前二氧化碳交易價格約為22元/噸 32元/噸。《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規定,碳排放配額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0.01元人民幣。
根據配額分配方法,對2019年至2020年配額實行全部免費分配,並採用基準法核算重點排放單位所擁有機組的配額量。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量為其所擁有各類機組配額量的總和。
電力企業將成為首批參與碳交易的企業。攝影/章軻
據「武漢發布」報道,湖北碳交易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北經濟學院教授孫永平日前表示,「中碳登」落戶湖北武漢,將會進一步發揮金融集聚效應,吸引資金、技術和綠色金融機構以及各類金融要素向長江中游城市群靠攏。以碳市場為橋梁,打通中西部地區發展通道,實現碳市場和其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近日也公開表示,武漢市完全可以憑借「中碳登」落戶的先發優勢,搶佔全國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進而以市場、金融和技術「三引擎」驅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抓住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兩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機遇期,為武漢市再造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劉漢武在上述官網上表示,碳市場直接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間接帶動新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催生新業態,將會催生出一大批碳資產管理機構、咨詢機構、第三方核查機構和綠色認證機構等綠色低碳服務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業內專家近日也預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營後,參股的地方交易所將直接受益,納入的行業也可以通過交易配額和自願減排量(CCER)受益,此外,涉及碳排放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將受益。
『貳』 如何看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這意味著什麼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意味著從市場方面開始著重的進一步提倡節能減排通過,減少碳排放量,加強環境保護,為以後的環保工作做好准備,這是一個很好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對於這個碳排放市場來說,也意味著國家需要付出更多的監管機構和力量來監測這個機構,更能通過這個碳交易市場來帶動更多人就業。
『叄』 碳交易市場目前情況怎麼樣
——2021年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全國碳市場價格具備上升空間【廳亮組圖】
全球碳排放主要交易所:歐盟碳市場、美國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韓國、紐西蘭、中國碳市場
本文核心數據: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全國碳排放交易成交價格、歐盟碳市場交易成交價格、美國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交易成交價格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首日成交價上漲6.73%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個省市入選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區域。2013年6月,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2016年,四川、福建開啟碳排放交易體系試點。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發布。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出台。2021年,《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相繼出台,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提速。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市場上線交易,地方試點市場與全國碳市場並存。在全國碳排放交易機構成立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中心位於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武漢。企業在湖北注冊登記賬戶,在上海進行交易,兩者共同承擔全國碳交易體系的支柱作用。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
2021年7月15日,上海環交所發布《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滬環境交[2021] 34號)》,全國碳交易的交易方式採用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截至2021年6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4103953噸(摺合超410萬噸),成交額210230053.25元(摺合超2.1億元),收盤價51.23元/噸,較開盤價上漲6.73%。
2020年,疫情沖擊對碳市場具有負向作用,但由於各碳市場逐步收緊了碳配額發放,並且各國制定了更高的自願減排貢獻目標,「碳減排」、「碳中和」處於較高戰略地位,碳價逐步攀升。2019-2020年,由於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規則的收緊預期以及碳免費配額的減少,ETS碳價格從平均每噸25歐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噸50歐元左右。
2020-2021年,美國RGGI碳市場價格呈上升趨勢。RGGI碳市場的初始配額發放以拍賣為主,每個季度舉行一次拍賣。2021年第二季度,美國RGGI拍賣成交均價為7.97美元,較上一季度漲幅為4.9%,總成交量為2299萬噸。
理論上來說,當碳配額價格高於減排邊際成本的碳價,才能有效發揮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職能。目前,全國碳市場採用相對總量控制機制:以納入重點排放單位的企業發電總量為基準值,計算出每家企業的配額量。考慮到在全國碳排放交易的初始階段不會為企業添加太多成本負擔,目前碳排放配額取決於發電總量。
從最新的各地碳交易試點市場的交易價格來看,交易價格處於9-51元/噸的區間內,結合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51.23元/噸的收盤價,隨著配額的逐步收緊,全國碳市場價格具備上升空間。
根據中國碳論壇、ICF國際咨詢以及北京中創碳投共同發布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初期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約為49元/噸,2030年有望達到93元/噸,並於本世紀中葉超過167元/噸。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林業碳匯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肆』 碳達峰碳中和最受益的行業
碳匯交易平台、電力、鋼鐵、有色等高能耗行業、節能減排及清潔發電設備設計、製造及施工企業、林工程企業和擁有林業資源的企業。
首先是碳匯交易平台,類似於證券交易所,只要一個中間商,你交易他們就有收益,以目前股票市場來看,國檢集團持股湖北碳交中心9%,深圳能源持股深圳碳交所12.5%,長源電力持股湖北碳交中心9%、國網旗下唯一從事碳資產經營的國網英大等公司持股碳交易機構股權或直接從事碳資產交易。但根據上海證券報消息,6月底前將上線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其中,交易中心將落地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將設在湖北武漢,如此一說,原有涉及碳資產交易的公司必然能有湯喝。
電力、鋼鐵、有色等高能耗行業「碳達峰」「碳中和」下電力、鋼鐵、有色等板塊大漲,為什麼,很多人不明白大漲的邏輯,其實很簡單,「碳達峰」就是要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讓溫室氣體排放率逐漸降低,行業體量在快速增大,溫室氣體排放增速要遠小於產業體量的增長,這也就隱形提高產業門檻,提高產業集中度,這個無疑是極大利好現有高能耗行業的存量企業,但這種利好是一個緩慢釋放的過程,偏中長期利好,但效果不明顯,主要利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生物發電等清潔發電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節能減排及清潔發電設備設計、製造及施工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大環境下必然加大碳捕獲設備及風電、水電、光伏、核能、生物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開發發電設備的使用佔比,這樣可以大幅降低自身因生產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而大幅增加的成本,風電如中材科技,金風科技等,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水電工程葛洲壩、安徽水利等,核能設備東方電氣、保變電氣等,所以這些設備製造商和技術提供商及施工企業是未來的最直接受益者。
園林工程企業和擁有林業資源的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大環境下,園林工程必然有所增加,但園林工程多為景觀工程,影響相對有限。
『伍』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碳交易市場開市有何深遠意義
7月16日9:30,全國首個碳交易撮合成功,成交價格為52.78元/噸。共成交碳16萬噸,成交金額790萬元。據報道,首批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162家,這些企業的碳排放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碳市場。
7月16日,完成交易60餘筆,成交25萬噸,成交1278萬元。未來全國碳市場工作,我們將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嚴格數據質量管理,確保任務的落實。雖然未來2000多家電力企業的碳排放權將在全國市場交易,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減少排放的動力將會減少,因為“用錢買配額”不是碳市場的方向。事實上,根據節能減排技術的進步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制定,工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分配的碳排放配額是企業不能亂排放的“約束”;碳價格是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技術水平的又一法寶。
『陸』 碳中和大動作,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在即,會對市場上產生哪些影響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浪費了一點點的時間去了解了一些可靠資料,事實上,根據目前的電力分配計劃來分析,可能大多數公司會存在有盈餘的現象吧。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個人表示分析說道,正常情況來說,國家的配額初始分配早就已經足夠了,所以,現在目前來說,大部分企業的業績壓力並不是很大的,那麼壓力大的企業只是在自說自演而已。
一、市場上可能會變活躍目前,在市場機製得到充分驗證之前,國家可能不會逐步引入碳排放配額指標,其次活躍可能會以收緊為前提,因為如果配額下放那麼必然會達到峰值,因為大家都知道它將朝著碳中和的速度邁進,從當前國家碳市場的當前運行狀況來看,國家的交易量並不活躍,其次,發電公司在未來上的經濟壓力也不會太大,雖然現在得出這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減少排放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