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交易市場 > 怎麼對交易的認知偏差

怎麼對交易的認知偏差

發布時間:2024-10-30 23:06:54

❶ 證券交易中存在哪些框定依賴偏差

1、首因效應:認知對象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會非常強烈地影響到我們對他整體印象的形成,這是由個體的記憶規律、認知一致化的心理傾向和文化對思維的定勢作用造成的。因此,一定要給認知對象留有表現的機會和餘地.。

2、暈輪效應:正如月暈的存在會扭曲我們對月亮正常的知覺一樣,認知對象如果具有某種突出特點,我們對他的認識就會受到這種突出特點的影響,產生「一好百好」或「一壞百壞」的改變,對人的認識要力求全面。

3、刻板印象:個體在進行社會認知的時候喜歡走一種捷徑:把當前的認知對象歸入一類人,然後用關於這一類人的某些固定的看法去推測眼前的這一個人。因為是「類」,所以可能大而化之,因為是固定的看法,所以可能已經過時。

(1)怎麼對交易的認知偏差擴展閱讀

證券交易的特點

1、證券交易是特殊的證券轉讓

根據《證券法》第30條,證券交易主要指證券買賣,即依照轉讓證券權利意思而發生的轉讓行為。

2、證券交易是反映證券流通性的基本形式

流通性是確保證券作為基本融資工具的基礎。證券發行完畢後,證券即成為投資者的投資對象和投資工具,賦予證券以流通性和變現能力,可使得證券投資者便利地進入或者退出證券市場。

不同證券的流通性存有差異,股份公司依法發行和上市的股票,除社會公眾股股票可依照證券交易所規定的交易規則自由轉讓外,公司發起人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所持股份在法定期限內不得轉讓,國家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性受到影響。

3、證券轉讓須藉助證券交易場所完成

證券交易場所是依法設立、進行證券交易的場所,包括進行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以及依照協議完成交易的無形交易場所。前者如國際上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屬於集中交易場所。

後者如美國全美證券商自動報價系統(NASTAQ)以及各國的店頭交易場所,我國場外交易場所主要包括原有的 STAQ和NET兩個交易系統

❷ 在股票期貨投資交易中,有哪些交易陷阱需要注意

01

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也被稱為證實性偏差,即大部分人往往都會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的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信息,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


存在這種認知偏差的投資者在做決策時更傾向於收集確認證據,而不是評估所有可用的信息。比如交易者准備買入某種資產,有時會早早就提出結論,之後便努力尋找能夠證明其觀點成立的信息,自然而然地忽視了那些與之觀點相悖的信息。


嚴重者,當交易出現虧損的時候依然會拒絕接受事實,而是依舊瘋狂的尋找所有可能支持自己的觀點的證據。這種認知偏差在我們日常的交易中很常見,特別是新手,比如當你非常看好並決定做多黃金的時候,你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確認偏誤在投資者持有先驗觀點時的殺傷力可能更大。如果信息不能客觀的反映交易的全貌而陷入確認偏誤,那麼它對於先驗觀點只能是強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希望信息是無偏的。

04

近期偏差


近期偏差即人們會更傾向於回憶和推斷最近發生的事件,並相信同樣的情況將無限期地持續到未來。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投資中。一般來說,人類的記憶力都很短,但在投資周期方面,記憶力尤其短。


在牛市期間,人們往往會忘記熊市。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市場應該繼續上漲,因為它最近一直在上漲。因此,投資者繼續購買股票,對它們的前景感覺良好。


投資者增加了風險承擔,可能不會考慮多元化或投資組合管理的謹慎態度。然後在熊市受到打擊,而不是盡可能地減少其投資組合的損失,投資者反而看著其凈值大幅下跌,最後硬抗到市場低迷時才賣出股票。


05

選擇性知覺偏差


選擇性知覺指的是人們傾向於忽略或快速遺忘那些讓我們感到不愉快或和我們的觀念相左的因素。用簡單粗暴一點的話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事物。


對於交易者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十分危險。因為大部分交易者都懼怕由於虧損造成的痛苦,在面對虧損的時候也經常會自我辯解。這就非常容易讓交易者忽略掉自己在交易決策中所犯的錯誤,而是在找一些無關緊要的借口。


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賺錢,這時候存在選擇性知覺偏差的人就會錯把市場的風險收益當成是因為自己的能力產生的額外收益。


而當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虧損了,存在這種偏差的人卻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以為虧損僅僅是市場不好。


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責備市場、抱怨環境以及任何外部因素,交易者必須為自己的交易結果負責。

❸ 認知偏差—多看效應

揭示認知偏差:多看效應的魔力與陷阱


定義


多看效應,又稱為重復曝光效應,源自心理學的深刻洞察——人們往往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好感,這一原理在社會心理學領域里被尊稱為「熟悉定律」。這個現象廣泛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文字、藝術作品(如畫作與人像照片)到幾何形狀,再到聲音,無一不在影響我們的感知和偏好。


人際關系中的應用


在人際關系的微妙世界裡,個體的頻繁出現能觸發我們的親近感。一個人在我們視線中的出現次數越多,我們越容易對其產生偏愛,無論是朋友間的互動,還是商業廣告中的反復推薦,這種「記憶痕跡」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我們的消費決策。在投資市場,許多交易者傾向於投資熟悉的企業,即便國際市場提供了更為誘人的選擇,僅僅因為那份熟悉帶來的安心感


娛樂與政治的反差


然而,當負面情緒籠罩時,多看效應並非全然積極。在娛樂界,過度曝光可能導致群體間的敵意升級;在政治領域,候選人的高曝光度雖然可能拉票,但並不代表其政策一定會受到大眾喜愛,這體現了多看效應對個人選擇的復雜影響


思考與平衡


產生多看效應的背後,是我們對舒適區的依賴,熟悉事物帶來的安全感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在追求好感時,如追求愛情,頻繁的互動和展現自我是建立熟悉感的良方,但必須注意,過度的重復並不總是好事,例如在廣告營銷中,我們需要警惕這可能引發的思維偏差,保持理性,做出明智的消費選擇。


學習新知的策略


在學習中,面對難題,通過重復和理解加深印象,即使一段時間後再次遇到,也能增強自信,持續學習。但切勿忽視,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持續的學習和批判性思考才是提升知識的關鍵。

❹ 在外匯交易中有哪些誤區

在外匯交易中,主要有以下六個誤區:
(1)固定外匯交易的思維模式。市場是投資的最終極的導向,它有著自己的周期規律,在一定的時間內是循序漸變的,然而很多外匯投資者容易固定自己的思維模式。
(2)交易時存在認知偏差。特別對外匯交易投資的新手來說,容易對外匯交易的投資收益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又對投資市場的風險估計不足。
(3)交易時歸因不正確。很多外匯投資者常常把自己外匯交易贏賺的原因歸功於自己外匯交易的分析能力上等個人自身原因上。
(4)交易時不會適時空倉。很多外匯交易的投資者在投資有一定的盈利之後,都喜歡持倉,最終卻面臨虧損。
(5)逆向操作。在進入匯率市場後,要掌握外匯市場波動趨勢,順應這個趨勢,而不是逆向操作,造成虧損。
(6)只看基本面。投資者在分析的時候不能只看基本面分析,還要進行技術指標分析。要依靠歸過去的分析來預測未來匯率的波動趨勢,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的規避風險獲得收益。

❺ 誰能說下海龜交易法則的基本理論何如操作

海龜交易法則 大師語錄:

掌握優勢,管理風險,堅定不移,簡單明了。所有成功交易的基礎,都可以歸結為這四個核心原則。

掌握優勢:找到一個期望值為正的交易策略,因為從長期來看,它能創造正的回報。

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守住陣地,否則即使你有一個期望值為正的系統,你可能也等不到創造成果的一天。

堅定不移:唯有堅定不移地執行你的策略,你才能真正獲得系統的成效。

簡單明了:從長久來看,簡單的系統比復雜的系統更有生命力。

期貨交易,重要的不是交易系統,而是投資者貫徹交易系統的能力。

在交易過程中,你曾多少次感受到以下的情緒?
●希望:我當然希望我買了之後它馬上就漲。
●恐懼:我再也賠不起了,這一次我得躲得遠遠的。
●貪心:我賺翻了,我要把我的頭寸擴大一倍。
●絕望:這個交易系統不管用,我一直在賠錢。

以下是幾種對交易行為有影響的認知偏差:

●損失厭惡症:對避免損失有一種強烈的偏好-也就是說,不賠錢遠比賺錢更重要。
●沉澱成本效應:更重視已經花掉的錢,而不是未來可能要花的錢。
●處置效應:早早兌現利潤,卻讓損失持續下去。
●結果偏好:只會根據一個決策的結果來判斷它的好壞,而不去考慮決策本身的質量。
●近期偏好:更重視近期的數據或經驗,忽視早期的數據或經驗。
●錨定效應:過於依賴(或錨定)容易獲得的信息。
●潮流效應:盲目相信一件事,只因為其他許多人都相信它。
●信奉小數法則:從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沒有依據的結論。

海龜們從來不去預測市場的動向,而是會尋找市場處於某種特定狀態的指示信號。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試著預測市場下一步會怎麼樣;相反,他們會觀察指示信號,判斷市場現在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中。

事實上,我一直在有意地剋制自己,從不去試著預測市場的未來動向。

像海龜一樣思考:

1.重要的是現在:不要對過去念念不忘,也不要去預測未來。前者對你無益,後者是徒勞的。
2.從概率角度思考問題,不要預測:不要試圖做出正確的預測,唯有使用概率對你有利的方法,你才能在長期內獲得成功。
3.對你自己的交易負責:不要把你的錯誤和失敗歸咎於其他人、市場、你的經紀人等等。要對自己的錯誤負責,從錯誤中學習。喜歡推卸責任的人必敗無疑。

我認為一下幾點才是期貨交易者的主要敗因:

●沒有計劃:許多交易者的行動依據是直覺、傳聞、猜測,還有對自己的預測能力的自信。
●風險過大:許多在其他方面很出色的交易者是因為承受了過大的風險而破產的。我所說的大風險可不止比謹慎水平大50%或100%。我曾見過某些交易者的風險比我心目中的謹慎水平大5~10倍,即使對激進交易策略來說也是如此。
●不切實際的期望:許多新交易者之所以承受過大的風險,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回報水平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這也是新手們相信自己僅憑那些基礎數據就能開始交易的原因。他們相信自己足夠聰明,可以在沒受過多少訓練的情況下僅憑那一點點信息就「擊敗」市場。

遺憾的是,市場不可預測是不爭的現實,你最多隻能希望得到一種在長期內有效的方法。

在系統性交易中,決策依據是機械性的法則,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多少都是由這些法則明確規定的。

貴在堅持。這條最重要的生活箴言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交易世界中,始終如一地堅持你地策略同樣是成功的關鍵。

大多數成功的交易者都使用機械性的交易系統。這並非偶然。一個好的機械性交易系統可以自動完成整個交易過程,代替交易者做出每一個必要的決策。有了它,交易者更容易保持策略的統一性,因為系統的一整套法則已經明確而又嚴格地限定了每一個操作細節。交易技巧與交易者的主觀判斷毫無關系。

海龜交易系統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它的法則囊括了交易中的每一個環節,沒給交易者留下任何主觀思考的餘地。它有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所應該有的所有成分,涵蓋了成功交易中的每一個必要決策:
●市場:買賣什麼?
●頭寸規模:買賣多少?
●入市:什麼時候買賣?
●止損:什麼時候放棄一個虧損的頭寸?
●退出:什麼時候退出一個盈利的頭寸?
●戰術:怎麼買賣?

海龜們所使用的系統就是個完整的交易系統,這也是我們獲得成功的一大因素。這個系統使我們更容易保持行動統一性,贏面也更大,因為它不會把重要的決策留給交易者的大腦。

要控制損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入市之前就確定退出的標准。一旦價格到達了你的止損標准,你必須退出-堅定不移,無一例外。猶豫和動搖終將釀成災難。

理查德?丹尼斯的話:「我說過很多次,你可以把我的交易法則登在報紙上,但沒人會遵守它們。關鍵是統一性和紀律性。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列出一串法則,而且不比我們的那些法則差多少。但他們不能給別人信心,而唯有對法則充滿信心,你才會堅持這些法則,即使遭遇逆境

❻ 金融投資中認知與行為偏差有哪些類型,在實際的投資中有什麼意義

投資者的認知與行為偏差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過度自信的認知偏差過分自信如何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投資股票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信息,並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然而,過分自信會導致我們高估信息的准確性和我們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就會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經常表現為過分頻繁交易、冒風險和最終的投資損失。
A、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頻繁交易。他們的過分自信會使他們非常確信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加了他們交易的數量。投資者的觀點來自於他們對所獲得的信息的准確性的確信程度,以及他們分析信息的能力。一般而言,投資者會高估他們所獲得的信息的准確性,而且對信息的分析判斷也會存在偏見。,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更加強烈地相信他們自己對一種股票的價值的判斷,而不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心理學家發現,在較男性化的任務范疇(比如財務管理)方面,男性比女性會有更高程度的過分自信。』在做投資決策時,男性會比女性表現得更加過分自信一些。因此,男性投資者要比女性投資者交易得更頻繁一些。
過分自信不僅導致你交易太多而把金錢浪費在傭金上,而且還會導致你賣出好股票而買入差股票。
1、 B、過分自信還會影響投資者的冒險行為。理性的投資者會在最大化收益的
同時最小化所承擔的風險。然而,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錯誤判斷他們所承擔的風險的水平。想想看,如果一個投資者深信自己所挑選的股票會有很高的回報率,哪裡還會意識到風險呢?
過分自信的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會有較高的風險,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們傾向於買入高風險的股票,高風險的股票主要是那些小公司和新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因素就是他們沒有充分地進行分散化投資。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過度自信在牛市的頂峰達到它的最高點,而在熊市的底端達到最低點。牛市往往導致了更多的過度自信。
人們在獲得收益之後傾向於接受他們以前通常不接受的賭博,而遭受損失之後,他們會拒絕以前通常接受的賭博,這種現象稱為「賭場資金效應」(house money effect)。過長的牛市可能會引起賭場資金效應,即獲得收益者會提高賭注的願望。因為巨大收益使投資者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活動,這時變得不再迴避風險。

2、信息反應的認知偏差
①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
股市中對信息存在「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和「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兩種現象。反應不足是指人們對信息反應不準確的另一種形式,也可稱為保守主義,就是指人們的思想一般存在惰性,不願意改變個人原有的信念,即使新的信息來了,人們的反應仍是不足的。反應過度是指人們對於信息的理解會產生偏差,對於某些信息產生過激的反應。特別是最新的信息,甚至是小道消息,使得人們過分關注,在投資決策中給這些信息加上很大的權重,而忽視其他信息。
在股市中,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方向轉變,投資者會錯誤的相信公司是處於均值回歸狀態,並且會對近期的消息反應不足。如果投資者得到收益增長的信息,那麼他們會傾向於得出結論:公司正處於一種增長的狀態,並且會過度地導致過度反應的推理趨勢。這些投資者在市場上升時變得過於樂觀而在市場下降時變得過於悲觀。當預測一再失誤時,會對重要的信息反應不足,從而使市場暴漲或暴跌。
過度交易並過度反應會使長期業績受到損害。投資者對難以處理或難以獲取的信息反應不足。總之,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誇大自己對股票價值判斷的准確性;自我歸因偏差則使他們低估關於股票價值的公開信息。對個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都會導致股票回報的短期持續性和長期反轉。
②動量效應與反轉效應
動量效應(momenturn effect)是指在較短時間內表現好的股票將會持續其好的表現,而表現不好的股票也將持續其不好的表現。

反轉效應(reversaleffect)是指在一段較長時間內,表現差的股票在其後一段時間內有強烈的趨勢經歷相當大的逆轉,而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最佳股票則傾向於在其後的時間內出現差的表現。
動量效應和反轉效應產生的根源仍然在於投資者對於信息的反應不足與過度反應。例如,當公司公布收益上升的消息後,股票價格首先在短期內表現出持續的走勢,隨後在長期又出現反轉走勢。顯然,這是由於前期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不足,過於保守,後期是由於投資者對新信息估價過高,出現過度反應。
③隔離效應
隔離效應(disjunction effect)是指人們願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作出決策的傾向,即使信息對決策並不重要,或即使他們在不考慮所披露的信息時也能做出同樣的決策。隔離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在重要的公告發布之前,出現價格窄幅波動和交易量萎縮,而在公告發布之後會出現更大的波動或交易量的上升現象。
3、損失厭惡的認知與行為偏差
人們在面對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人們並非厭惡風險,而是厭惡損失。損失總顯得比收獲更突出,感受更強烈。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指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感到損失令他們產生更大的情緒影響。人們發現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損失厭惡與稟賦效應:許多決策是在兩種方案中選擇:維持原狀,或者接受一個新的方案。現狀為參考水平,因為損失比盈利顯得更讓人難以忍受,所以決策者偏愛維持原狀。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也叫擁有效應,這是指人們不願意放棄現狀下的資產,這是因為放棄一項資產的痛苦程度大於得到一項資產的喜悅程度。稟賦效應告訴我們,同樣一個東西如果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那麼賣價會較高;如果我們本來就沒有,那麼我們願意支付的價錢會較低。
4、後悔厭惡
後悔厭惡(regret aversion)是指當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時,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痛苦。為了避免後悔,人們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為。如投資者趨向於等待一定的信息到來後,才做出決策,即便是這些信息對決策來講並不重要,沒有它們也能做出決策。人們對錯誤決定而自責的情緒就是後悔。後悔比受到損失更加痛苦,要為損失承擔責任。
避免後悔和尋求自豪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是它會怎麼樣影響投資決策呢?兩位金融經濟學家赫什?謝夫林(Hersh Shefrin)和邁爾?斯塔特曼(Meir Stat—man)用心理行為來分析投資者的行為。』他們發現害怕後悔和尋求自豪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傾向於過早賣出盈利的股票,而長時間持有虧損的股票,他們稱這種狀況為「傾向性效應」。

閱讀全文

與怎麼對交易的認知偏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犯人為什麼沒有戶口信息 瀏覽:524
配種技術有哪些 瀏覽:481
羅技滑鼠怎麼編輯程序 瀏覽:827
如何將機器數據傳到手機上 瀏覽:479
個人信息卡如何辦理 瀏覽:550
哪些技術可以實現負載均衡 瀏覽:942
經常維護備份信息的目的是什麼 瀏覽:338
led代理是什麼 瀏覽:465
畜產品成本怎麼算 瀏覽:791
怎麼取消跟蹤程序 瀏覽:497
未約定驗收期的怎麼確定產品質量 瀏覽:683
大寶產品怎麼樣 瀏覽:643
有合並的單元格怎麼讓數據更直觀 瀏覽:202
應用化工技術是干什麼的工作 瀏覽:436
什麼叫流量微商代理店長 瀏覽:150
市場上賣的冬棗有哪些品種 瀏覽:84
對市場現象不理解時怎麼辦 瀏覽:338
氧含量檢測多少數據為正常 瀏覽:804
如果手機信息不小心刪除如何找回 瀏覽:718
隨行付怎麼用小程序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