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忘掉M2吧!美聯儲祭出驚人表態!這次放水是一場30年豪賭
2021年2月2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向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了半年一次的證詞,所謂證詞其實相當於我們這里的工作報告,主要內容圍繞經濟復甦和貨幣政策。
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將繼續保持當前的資產購買進度,直至通脹恢復到2%的目標值,並且勞動力市場實現充分就業。在經濟復甦之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絕對不會動搖,加息和縮表都不會提前發生。
美聯儲目前保持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規模,量化寬松計劃已使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至近7.5萬億美元。與量化寬松匹配的是美國的赤字財政, 財政部大力發行國債,而美聯儲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債券,為財政部的印鈔機輸送彈葯。
面對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全球投資者都抱著看空做多的心態,大家都在不斷猜測,泡沫會以何種方式終結?財政赤字要如何收場?但事實上誰也沒有標准答案。
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在提及這個問題時,鮑威爾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大意是,在我們剛開始學習經濟學那會兒,M2好像和貨幣總量、經濟增長之間有一些聯系。但現在,M2數據毫無意義,我猜我們需要忘掉M2了。
鮑威爾認為,在眼下的美國,甚至更大范圍的區域,已經出現嚴重的「流動性陷阱」,錢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更多是在金融領域空轉——5萬美元一個的比特幣,暴漲的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一切都是貨幣現象。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全球經濟依靠天量的貨幣吊著一口氣。央媽保證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財政部負責向收到沖擊的企業和家庭發放補貼,保證他們能夠撐到經濟復甦。
風格切換:新經濟還是順周期?
隨著經濟的復甦,疫情受益的產業都會回到解放前嗎?答案是,不一定。有些行業是一次性受益,但也有 一些行業的中長期邏輯被疫情改變了。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響,上網課和在線辦公的人數大幅增加,拉動了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需求。直覺上,這部分增加的需求是短期的,會隨著疫苗的注射和封城的結束迅速下降。
但我們觀察到惠普的股價創了新高,而且是在美股 科技 股普跌的背景下。港股上調印花稅傳聞出來之後,騰訊、美團、阿里大幅下跌,但聯想的股價挺住了。(各位注意,所有提到的公司都是為了論述問題,不作為投資依據哦)
股價背後是強勁的業績支撐。聯想歐美業務佔比約七成,受益於歐美市場的增長,新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公司表示目前渠道庫存只有兩周左右,比上個季度低一半,公司預計2021年業績繼續向好。
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是基建狂魔,能從疫情中迅速恢復也得益於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歐美也看到了這一點。前一段時間參加MWC會議,大會開始之前有一個國際論壇,邀請到了歐洲幾個國家負責經濟的部長,以及歐洲議會的議員。
其中一位議員提到,為了刺激經濟,歐盟各國都推出了一攬子的財政政策。這些資金大約有40%會投向新能源,30%投向通信和電子政務。如果在遇到類似疫情這樣的沖擊,歐洲也希望能夠像中國一樣,可以讓政府通過互聯網管理國家,讓企業能把業務迅速轉移到線上。數字化是全世界的大趨勢, 沒有完成數字化的國家將是脆弱的,基本不具備抵抗沖擊的能力。
有了短期業績和遠期邏輯的支撐?惠普和聯想的大漲是不是很合理?
相比順周期,新經濟是更長遠的賭注。但順周期的股票必然也會漲,比如以郵輪為代表的 旅遊 業,郵輪公司在去年跌了80%以上,到今年漲了三四倍,但股價只回去了一半。 疫情必然會結束, 旅遊 業必然會回歸常態,買入這些資產是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唯一不確定的是時間。
新經濟和順周期,其實並非水火不容,重要的還是公司自身的趨勢。 所以大家沒有必要為近期的風格切換太過糾結。在牛市的下半場,這兩者都不會缺席。
押注新經濟
我們前面提到一些行業的中長期邏輯被疫情改變了,惠普和聯想屬於中期受益。長期受益的行業則是新能源、雲服務、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葯。政府和企業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抗沖擊能力,必須擁抱 科技 。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可以說是未來三十年世界經濟的希望所在。每個產業的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新能源、雲服務、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葯生逢其時,恰巧都處於成長期或者成熟期,到了擔當大任的時候。
新技術的發展可以創造新的需求。從工業革命到電氣時代,再到互聯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技術的突破。
把各國近兩年的刺激方案梳理一下,我們會發現: 所有主要經濟體都想把錢投向新能源、5G、人工智慧、生物醫葯這些 科技 行業,而不是繼續修路造橋。
歐洲計劃將70%的財政刺激分配給新能源和數字化。拜登上台後美國重回巴黎氣候公約,將會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國更是從2020年年初就定調發展新基建。
眼下的情形,像極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大蕭條前後,經濟上,主要國家都陷入了增長困境。政治上,新興的日德和老牌強國之間矛盾重重。
經濟問題最後通過經濟以外的方式解決了。隨後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毀掉了整個世界,但同時也用暴力的方式解決了所有的矛盾。世界格局重新劃分,不服氣的國家都被打服了。戰爭還推動了 科技 的發展,計算機、核能、 汽車 、飛機、無線電等等,上世紀所有的偉大發明幾乎都跟二戰脫不了關系。
二戰後的幾十年,是人類 社會 發展最快的階段,而回報最豐厚的是當時的新興產業。所謂否極泰來,不破不立。
為什麼說現在的情況和當時類似?在疫情之前,全球經濟明顯失速,大型互聯網公司漲了十年,但新的技術創新在哪裡?哪個大型經濟體能夠接棒中國,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潛能呢?
在疫情之前,嶄露頭角的是5G、雲服務、人工智慧,這些技術在抗疫過程中出盡了風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健康 碼,無人機送餐,機器人巡邏,人工智慧診療服務,mRNA疫苗,2020年對於 科技 來說是一次快進,加速了新技術的落地,讓全世界的政府、企業和民眾都認識到了一點: 在未來,不擁抱 科技 就有可能徹底喪失競爭力。 以非洲為例,沒有新基建,也沒有疫苗的國家,什麼時候能走出疫情的陰霾呢?
要讓不同的國家達成共識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就連戴不戴口罩這種小事,東方和西方都無法達成一致,但在新能源和數字化方面,大家卻達成了共識。
押注新經濟是全球大國的集體豪賭。反正都要印錢,不然把錢交給創新者去賭一把,賭贏了,全球經濟未來30年有了新的引擎。投向老基建註定失敗,那為什麼不下注新經濟呢? 歷史 的車輪只能向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
為什麼說30年?因為從產業的角度講,30年差不多是一個創新周期。從 社會 變革的角度講:1919年新文化運動中國開始擁抱西方文明,1949年新中國成立,1978年改革開放,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每個里程碑之間相隔差不多都是三十年。
2020年還有一個現象,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非盈利公司集體暴漲,特斯拉納入標普500,機構空頭徹底投降。在大機構的投資體系裡,配置資產要從勝率和賠率兩個角度考慮。非盈利公司的暴漲意味著在大機構的眼裡,投資這些公司的勝率大幅提高了。原因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翻譯成股市常用的話就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同時向好的方向發展。
跑贏印鈔機?
對於個人來說,最關心的問題當然是如何在這場放水裡跑贏印鈔機,或者說不要輸的太慘。
天量的貨幣需要有回報的資產,需要蓄水的池子:黃金、大宗商品、房地產、比特幣、消費藍籌、新興 科技 公司是六類最主要的資產。弄清楚這六類資產的邏輯,做好配置,其餘的只能交給時間和命運。
鮑威爾的發言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兩大疑問之一:現代貨幣政策會把我們帶向何方?而另一個疑問是關於 科技 ,下一代技術革命什麼時候到來。 過去的2020年是轉折性的一年,帶著這兩個疑問,人類 社會 告別過往,駛向未知。
未來幾年的劇情大致會是這樣:疫情在反復中走向終結,在這個過程中,這六類資產都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多數資產的走勢會是向上的(比特幣不做評論)。
遠期來看,結果取決於各國在新經濟上的賭注回報如何,如果以新能源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的未來技術表現不佳,全球經濟將繼續在泥潭裡掙扎,甚至出現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新經濟成為新引擎,未來三十年將會是比互聯網更偉大的時代。
-- END --
行情正陷入「極端主義」
不是巨賺 就是巨虧
該如何應對2021極端變化
又該如何抓住機遇
答案盡在
《檀談之牛熊交易所2021》
主講人:葉檀
僅售: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