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親戚介紹的量化交易軟體哪個好
馬丁交易策略還灶沒不錯。strong>
量化交易,顧名思義就是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計算機的超強計算能力來制定策略,且相關的技術已經在投資品種選擇、投資時機選擇、股指期貨套利、商品期貨套利、統計套利和演算法交易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與此同時,一些量化交易軟體也應運而生!
量化交易軟體主打的有馬丁交易策略和網格交易策略,市面上用的最多的馬丁交易策漏喊略,很多的玩家通過使用這個策略賺了不少錢,也減輕了自己操作負擔。但單純的馬丁交易策略有時候還是顯得有點吃力,少許玩家在波段斷崖式的時候,補倉把所有的資金都打進去了。
最近出現的馬格量化交易返辯野軟體倒是傳的沸沸揚揚,名氣慢慢起來了,很多的玩家都開始使用這個軟體,他們把馬丁交易策略和網格交易策略進行結合,很多人在裡面都賺到了一桶金。
『貳』 量化交易的第一對口專業是什麼
1金融工程學2保險專業3財會。我實際感覺任何工科+數學財會都可以做量化交易:舉個例子:小麥 玉米 豬肉之間如何量化轉換?首先你要找一個農學家算出畝產量的概率,其次你要找一個生物學家算出營養成分 消化率 產肉率,最後你要找一個財務算出最佳投入產出比。這樣一個量化交易就完成了。個人認為,跟量價相關的衍生出來的指標嚴格上來說都是技術指標。很多人簡單的把KDJ,MACD,moving average,威廉指標等指標狹義的等同於技術分析。但是如果我在這問這么幾個問題,大家也許想法就不一樣了:VAR算不算技術指標?BS算不算技術指標?GARCH,ARMA,SV這類又算不算技術指標?物理裡面的各類濾波轉化的模型又算不算技術指標?高頻裡面經典的Lee-Ready演算法又算不算技術指標?其實上面這些都能是技術指標,無非是有的簡單些,有的復雜些罷了。即便你引入各種隨機過程和非線性模型,只要是基於量價,難不成它們就不是技術指標了么?全球最大的CTA Winton和第二大的AHL發展到現在,至今他們的模型裡面技術指標仍是一塊非常重要的alpha來源。技術指標有沒有用, 這個對於不同的量化領域確實確實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首先,對於統計套利,有一類專門的alpha來自於量價分析,根據本人在world quant工作過的一個朋友的實戰經驗來看,這種alpha至今仍能在高度成熟的美國市場有一席之地;其次,對於各種套利策略,協整回歸不是技術指標么?最經典的價差SD不是技術指標么?最後,回到CTA,可以說這類策略大部分都是技術指標,當然,發展至今的CTA fund,數據源已經越來越多樣化了,包括現貨數據,宏觀數據等。但即便如此,量價策略依然占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