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後的指標范圍之內。
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如果實際碳排放低於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如果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並且遠高於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設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為試點區域。
在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7年12月發布了首個以發電行業為切入點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實施方案。選擇從電力部門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該部門產品單一,管理相對規范,排放數據容易獲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試點包括1700多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的總排放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佔比超過60%。
法律依據: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屬於重點溫室氣體排放單位。鑒於發電行業工藝簡單、燃煤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好等原因,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首批將發電行業納入碳交易。
❷ 已經和即將納入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耗能行業有幾個
已經和即將納入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耗能行業如下:
更低成本實現減排目標:
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程中,中國石化共州乎有21家單位被納冊握悉入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湖北、重慶6省市的碳排放權試點交易。截至2020年底,試點企業累計碳交易量1752萬噸、交易額4.4億元,分別佔全國市場交易量、交易額的4%左右。
中國石化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副總經理陳廣衛介紹,通過參與試點碳交易工作,尤其是隨著碳交易履約成本的進一步增加,企業更加關注和重視碳排放管理工作,例如,在新建或改擴建項目時,會主動考慮因碳排放產生的影響,推動了碳排放管理在企業內多部門之間的互動與協作,促進了企業碳排放管理及碳減排責任的落實。
❸ 碳中和途徑
碳中和途徑分別是控制或減少碳排放、促進和增加碳吸收、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碳中和。
碳中和衍生出三個領域的投資機會:
1、碳排放交易領域。在碳排放交易覆蓋的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鋼鐵、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行業中,具備領先節能減碳盯迅胡技術、生產效率提高、能耗下降的企業,將能夠實現碳配額的剩餘,進而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上獲得豐厚收益。
2、清潔能源領域。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能源結構未來將實現顛覆性的調整,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氫能、生物質能、凱攔地熱、海洋能等在內的清潔能源領域生產和消費領域,將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3、工業領域節能。推動工業節能的內容豐富龐雜,大體有三方面機遇:一是傳統製造業的綠色改造,推動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昌早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二是污染防治、清潔生產技術、環保監測技術等;三是再生資源利用,再製造、再利用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