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現貨交易怎麼判斷趨勢
判斷趨勢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兩種:
1、利用均線判斷趨勢。均線是判斷趨勢最簡單的辦法,但是也容易被人忽略其有效性。朝上運行的移動均線,尤其是中期均線,表明市場的趨勢是朝上的;朝下運行的移動平
均線,表明市場的趨勢是朝下的。均線的傾斜度越陡峭,說明趨勢的強度越大,均線的傾斜度較平緩,說明趨勢強度較弱。強勢上漲的合約在接近10日均線的時候,會反彈;強勢下跌的合約在接近10日均線的時候,會回落。
利用均線判斷趨勢法則:
(1)、5日線、10日線、22日線、66日線均朝同一方向運行,則大級別趨勢為該方向。如果這四條線同朝上運行,則大級別趨勢朝上;如果這四條線同朝下運行,則大級別趨勢朝下。
(2)、5日線、10日線朝下與22日線、66日線方向相反,則出現5日線、10日線的方向為中級趨勢方向,22日線和66日線為大級別趨勢方向。如果5日線、10日線朝上形成金叉,而22日線和66日線朝下運行,則目前出現的是中級別反彈,大趨勢朝下;如果
5日線、10日線朝下形成死叉,而22日線、66日線朝上運行,則目前趨勢為中級別回調,大趨勢朝上。
(3)、5日線、10日線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多次交叉,22日線呈近似水平方向運行,則當前趨勢為震盪。
2、利用布林帶判斷趨勢布林帶判斷趨勢法則:
(1)當價格在布林帶上下兩軌之間運動的時候,說明市場趨勢處於震盪行情。
(2)當布林帶上下兩軌開始收窄,說明市場正在蓄勢,收窄到一定程度後,市場將重新選擇方向。
(3)當布林帶上下兩軌拉開距離,開始擴展的時候,說明市場開始選擇方向。通常情況下,如果價格上擊上軌,進入上升通道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價格下擊下軌,那麼進入下跌通道的可能性較大。
(4)當布林帶中軌沿著某一方向持續運動時,說明目前的趨勢為該方向。布林帶中軌傾斜度越大,則趨勢越明顯。
B. 交易中怎樣判斷是趨勢性行情還是震盪行情
每波行情都有高低點,簡單的來看,一個上漲趨勢的特點:高點上移,低點上移,就是每一波上漲的高點都比上一波上漲的高點要高;每一波上漲的低點也都比上一波上漲的低點要高
震盪行情就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價格區間之內來回波動,每一波的高低點位置差不多
C. 什麼是順勢交易該如何判斷與分析趨勢
順勢交易指的就是順應市場的趨勢進行交易,這樣子就能夠讓你以市場的走勢為伍,你盈利的概率就會大大的增加。如果想要判斷後面市場的趨勢是怎麼走的,那麼你就需要了解一下這一次上漲是什麼樣的驅動因素,然後就可以知道他大概能夠走多遠。同時你還要去了解一下市場的運行規律是怎麼樣的,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加准確的進行判斷,並且及時的發現轉折信號。
一.順勢交易
順勢交易指的就是順應我們市場的走勢進行交易,比如說市場現在的走勢是在持續不斷往上的,那麼你就買入。如果說市場的趨勢是持續不斷往下的,那麼你就做空或者說是不買入。順勢交易就是不預判他後面是什麼時候轉折不做左側交易,只做右側的跟隨交易。通過這樣的方式,你就能夠提高自己盈利的概率,而且能夠放大利潤。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D. 簡單高效的趨勢交易系統
簡單高效的趨勢交易系統
1.趨勢判定:
牛市:上分形越來越高;
震盪:行情在上下分型之間震盪;
熊市:下分型越來越低;
趨勢的轉換:以牛市轉熊市為例:當行情無法再向上突破分型,轉而向下,突破趨勢線後,在突破最近一個下分型前,為震盪市。如果經過震盪做了雙頭,那麼在向下突破雙頭谷底時,為熊市起點。如果沒有做雙頭,直接突破最近的一個下分型,也作為熊市起點標志。
趨勢轉換標志:1)破原來的趨勢線下(上)軌 2)破反方向最近的一個分型 3)如果有雙頭雙底,則破谷底和波峰;
2、建倉點: 建倉點為順趨勢的第一個分形突破,止損放在買入點對應的EMA20(或者子周期的反方向第一分形下,也可以比較EMA20與此止損點之間的關系,選在靠近的)。我假設如果介入的是一波趨勢,那麼不應該突破EMA20。因為是第一次開倉點,錯誤率比較高,如果設在反向分型被突破,止損較高。導致第一倉資金過低。因此建議用EMA20作為止損點。一旦突破止損平倉,那麼等待順趨勢方向第二次破分型時建倉,或者等待趨勢反轉信號,反方向建倉;
3、加倉點: 加倉點有兩種1)破分形加倉:順趨勢每個分形突破,加一倉。加倉點的止損點,均放在買入點對應的EMA20(或者子周期的反方向第一分形下,也可以比較EMA20與此止損點之間的關系,選在靠近的)。如果止損,只平新加倉。2)破子周期分型加倉:當趨勢回調,降低到持倉周期下面的一個周期。比如我習慣設定4小時的子周期為30分鍾 。 當回調到位後,不要立即介入,而是等待行情突破反方向的第一個分型或者雙頭雙底的波谷位置,再加倉。這種加倉方法的止損,放在回調趨勢的極點後方。遇到回調,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次起和震盪多次起。遇到震盪一次起,說明行情比較有力,按照2)的加倉方法幾乎遇不到什麼波折就起來了。如果遇到震盪多次起,千萬不要看到沒有順利回轉就平掉新加倉頭寸。一定要忍耐到突破調整的極點再平倉。
加倉是操作中最不好掌握的地方。利潤主要靠加倉。加得好,是暴利。加不好,連前面的利潤也要加倍失掉。我有很多次交易,都是因為加倉加不好,不是加倉太頻繁,就是加倉位置不理想,導致本來盈利最後虧損。因此,加倉點的位置不可不察,不可不細研究。第一種加倉點比較簡單,但是會少吃一部分利潤。第二種方法相對復雜一點,而且止損率較高,但是可以多吃到一部分利潤,而且加倉位置比較理想。兩種方法可以結合用。不一定只按照一種方法來。原則只有一個,如果止損,不會虧到本金裡面就行。
4、平倉點: 總倉位的止損放在反方向的分型後。只在2種情況下平總倉1)破趨勢線2)破反方向分形。其實就是按照趨勢判斷的法子,發現趨勢轉向了,
就平倉。
以上方法,適用於各種投資。不過由於不同投資的交易規則不同,風險還是不同的。股票需要T+1,因此,第一倉的風險偏大。因為後面加倉可以做T+0了。期貨喜歡跳空,導致止損位置可能偏離止損點太多。外匯倒是連續性非常好,但是由於24小時交易。使用子周期加倉點的時間可能正是後半夜你睡覺的時候,因而沒有及時開倉。所以,都有缺陷。那麼就什麼都做點吧。呵呵,相互補充一下。但是別開的太多。我現在一般股票三隻,期貨2個品種,外匯作歐元和澳元,再做一點黃金。再多的話,我也吃不消了。
最後說一句,投資的核心是資金管理。這個控制好了,就不會有大的風險
以下為本人從交易學習中總結的一些交易感悟。
系統交易的核心公式
系統交易盈利=總資金*勝率*單筆盈虧比*盈虧時倉位比*周轉率
系統交易核心理念:
截斷虧損,讓盈利奔跑;
輸縮贏沖;
試探+加倉;
系統交易的核心零部件:
進出加減的交易策略,風險控制策略,頭寸調整策略,
和紀律&心理控制,和交易計劃記錄總結,系統之外的黑天鵝應對策略。
E. 如何判斷股票趨勢的方法有哪些
1首先,在散戶選股票時要判斷對股票的趨勢有多種方案,包括用技術指標去分析股票現在所處的趨勢是上漲還是下跌中,散戶可以利用趨勢線原理來判斷股票現在處在的行情是何種趨勢。
趨勢線是把前面的兩個最低點用一根線進行連接,如若股價在這根線條之上不斷上漲,這只股票就是上漲趨勢,如果股價在這根線條之外不斷下跌,這只股票就是下跌趨勢,上漲趨勢的股票是散戶需要重點關注的,這是一種方法。
其次,也可以用成交量來判斷股票的趨勢,股票在上升趨勢出現的時成交量會有高量與低量之間在輪替出現,股票在下跌趨勢中成交量是一直低迷的柱子出現,選股時散戶要判斷對股票的趨勢可看成交量的活躍表現,成交量活躍表示資金對該只股票的認同。
但切記成交量不要一直是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的異常放量,只要是呈現圓弧的能量在變化,像一把鍋底似的成交量從高到低,從低到高的變化,股票也是在慢慢的上漲就是表示這只股票是在上升趨勢中。,一根趨勢線,突破即變勢。畫法很簡單,下降趨勢中,將幾個高點相連接,形成一根向下傾斜的直線,若股價突破該趨勢線,即視為變勢,後市看漲。反之,在上漲趨勢中,將幾個低點相連接,形成一根向上傾斜的直線。若跌破該趨勢線,也視為變勢,後市看跌。
注意要點:兩點成線,但是達到三點以上的趨勢線,才能保證一定的准確率;簡單來說,就是連接的點越多,准確率越高,才能保障將來突破或跌破的效果。
另外要注意的點是,這里的變勢並不是只有多空兩個方向,不是非此即彼。突破空頭趨勢線,代表的是震盪偏多!也就是將來要麼是震盪,要麼是上漲。反之跌破多頭趨勢線,代表的是震盪偏空!未來行情大概率要麼震盪,要麼下跌!
換句話說,突破空頭趨勢,至少可以知道未來一段時間不跌了,那麼這時候介入成功率更大,風險更小。跌破多頭趨勢,則代表未來一段時間不漲了,雖然不見得會跌到哪裡去,但是至少也能保證沒有獲利空間,這時風險大於機會!
2,60日均線,可以代表短期趨勢。具體用法與趨勢線一致,甚至很多思路也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在震盪行情中,均線無效。不過在趨勢行情中,把握性大,成功率高,實際作用值得信賴。
3,600日均線,可視為生命趨勢線。顧名思義,生命趨勢線便是,在均線之上就可以看多,在均線之下視為弱勢。但是有一個缺點是,只有上市達到600個交易日以上的公司才有效。同時這種判斷趨勢的優勢是,成功率高,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劣勢是,周期過大,不適合短期投資。
4,CCI天線判斷主升趨勢。首先將CCI指標參數修改為89日,這時候將指標200數值畫一個橫線,視為天線。天線之下,一概不考慮,視為弱勢行情。但凡股價突破天線,便視為機會,大概率發起主升行情。其中,如果第一次突破未果後,第二次成功突破,後市主升浪成功概率高達九成以上。
四個研判趨勢的方法,每一個都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就算是一個新手股民,同樣能夠快速的理解掌握。研判趨勢,是炒股的門檻,如果說能夠有效把握以及判斷,那麼才能說炒股入了門。
F. 市場運行趨勢如何研判
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趨勢研判
從7月16日上午9點30開始,首批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發電行業的2162家企業,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交易系統上,採取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和大宗協議)、單向競價或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在法定時段內對各自碳排放配額CEA進行市場交易,這就是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當前的基本運作方式。首批參與碳排權交易的企業,其排放總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分析其運轉邏輯與特徵可知,當前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的屬性還不夠完備,金融屬性尤其欠缺。對比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可以簡單研判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大致趨勢。
一、中國碳交易市場處於起步階段,金融屬性嚴格受限
首先,參與運作的企業主體目前限制在電力行業的2000多家企業,缺乏其他金融機構投資者。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力行業企業積累的相關數據比較系統、完整,滿足市場交易的相關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碳交易市場初步運行,各方面未知因素較多,試水階段有必要對參與主體實施特定的篩選;還因為參與運行的2000多家電力企業貢獻了全國40%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其為基礎運行碳交易市場對雙碳目標至關重要。根據設計,隨著碳市場的不斷完善,後期將會逐步覆蓋石油煉制、化工、有色金屬加工、建築材料、鋼鐵、紙漿和造紙以及航空等7個行業的大型企業。但鋼鐵和水泥等產品相對單一、高碳排放的行業尚未明確參與碳市場的時間表。
其次,交易手段嚴格受限。中國的碳市場目前只允許現貨交易,與歐美碳市場上已經發展出的現貨、期貨多種交易手段並存的情況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完善空間。
再次,碳交易的定價體系比較受限。除了市場上交易價格受到交易所設定的漲跌幅比例限定外,在基準定價方面,配額的產生是以各企業減少的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前提。政府部門在企業定期提供的排放量和經濟生產數據基礎上根據實際產量免費分配碳排放額度。企業單位排放越少,富餘配額越多,就越有能力在碳交易市場上轉讓配額,實現對單位排放降低的市場補貼。基於此,也可認為中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根本目標是減少單位產出的碳排量,而非直接追求總碳排量的減少。這與中國經濟社會對能源總需求的不斷攀升緊密相關,也是目前國際社會詬病中國碳排權交易體系的一個重要原因。概言之,持批評意見的人認為,基於效率的碳減排,並不能有效滿足總量碳排放的減少。
此外,在碳市場的金融創新方面,目前仍處於醞釀與探索階段,影響力還比較小。過去一直推行的碳金融試點工作,由於缺乏機構投資者和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參與,而被認為「不能真正體現碳配額的市場價值」。試點中探索的一些金融產品,例如北京的行業排放控制因子,廣東、上海、深圳的拍賣價格儲備機制等,均未被納入目前全國碳交易的體系之中。
因此,交易主體的嚴格受限、交易手段的單一、定價機制的單一等特殊性,決定了中國目前的碳交易市場體系金融屬性極其有限。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種對降低單位碳排放企業的市場化補貼機制。
二、對比國際碳交易市場,中國碳交易市場的金融屬性必將會越來越突出
國際上,目前歐洲碳交易市場運行機制相對完善,國際影響較大,走在行業的前列。對比中國碳市場,歐洲碳市場有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減排覆蓋范圍逐步拓展。首個履約周期納入了電力與能源密集型工業(石油冶煉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玻璃行業等),此後,航空行業,道路運輸和建築業、海運行業等隨後依次被納入,覆蓋范圍不斷拓展。
二是碳排量的配額分配方式動態調整,市場化交易比例不斷上升。歐盟碳市場最初約95%的配額為免費發放,後來逐漸下降至90%左右;交易方式上,除了供求雙方通過碳市場自動成交外,拍賣佔比逐年上升,從最初的不足5%升至目前的40%,成為最主要的碳配額分配方式。
三是建立了嚴厲的違約懲罰機制。歐盟針對碳排放違約的企業,做出的處罰不斷加大,罰款額從最初占配額比重的70%上升至目前的150%。
四是充分保障市場在碳價格調整和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歐盟碳價格主要受供需影響,政府較少直接干預。針對由於需求的異常波動如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影響等導致的碳價格大幅跳水現象,歐盟一方面通過削減碳配額、延遲碳交易等技術性手段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創建了市場穩定儲備機制(MSR),向需求方傳遞出配額遞減與稀缺的信號,對微觀企業參與碳交易形成倒逼,同時製造出碳價上漲的預期。
五是交易主體與金融手段異常豐富。參與歐洲碳市場的交易主體,除了相關行業的企業外,專業投資機構、基金公司等,均可參與交易。在交易手段方面,除了企業間直接交易、拍賣交易外,還允許專業機構開展碳期貨交易、碳融資業務等。根據歐盟發布的《歐洲綠色協議投資計劃》,未來10年內將動員至少1萬億歐元的可持續投資進入碳中和和綠色經濟領域。
對標歐洲碳市場,中國的碳市場顯然在市場化和金融化方面還存在長足的發展空間。
三、預測未來中國碳市場發展的3個趨勢
一是在擴大行業覆蓋的同時有選擇地擴大參與主體,符合一定條件的專業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將會被允許進入。考慮到綠色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國際合作和博弈的重要場域,我國或許會在碳市場的對外開放方面超出預期,首先是已經納入碳交易市場的行業中的外資企業,其次是著名的跨國碳服務機構、綠色基金等,將會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上被允許參與碳市場交易。
二是碳市場價格體系將會不斷得到完善,但將表現為市場調節為主、政府調控為輔的特徵,基本不會實現完全市場化、自由化。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碳交易市場體系,包括充分發揮市場對碳價格的發現機制,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學界、業界和政府需要大力探索的內容。
三是圍繞碳產品、業務、服務的金融化產品會逐漸增多,但出於脫虛向實的考慮,勢必會有較多的發展限制。綠色債券、基金、碳資產託管、碳信貸等業務均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制度、監管、人才、觀念方面的不足,將成為重要的制約因素。風險防控顯得尤其關鍵。
專家介紹
苗中泉,博士,國網能源院能源互聯網研究所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能源地緣政治經濟、國際能源治理、能源電力改革、電量數據經濟政策價值挖掘等領域研究。近年來負責和參與「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我國油氣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修昔底德陷阱研究》、國家能源局委託課題《重大突發地緣政治事件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研究》《東北亞能源合作》以及多項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戰略課題。公開發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