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一種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機制。工業化國家可據此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支付費用,用於減少後者的二氧化碳排放,減排的額度則可以算在付款方賬上。而各國的排放額度是經由談判,通過《京都議定書》簽訂的。
B. 碳交易到底是怎麼回事談談全國碳交易市場,有哪些賺錢新機會
為了梳理清楚這些問題,我查了一些文獻,力求每一個觀點和看法都有據可依。
咱們先看下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市首日的情況,我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網站上查到了全國碳市場行情,跟大家簡單報一下數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萬噸碳排放配額,注意碳排放配額,我在後面會詳細解釋,成交金額21023.01萬元,開盤碳價48元一噸,一路上漲然後波動,最高達到52.80元一噸。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這些一頭霧水,別著急,下面我會一層一層幫大家盡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買賣的,並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很多人聽到碳交易覺得很新鮮,其實它不算個新鮮事物。
「排放權交易」這一概念是一個美國的經濟學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後在1997年12月通過《京都議定書》,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市場機制。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權正式確定為國際商品。到了2011年,咱們國家開始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首批試點城市一共有7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
也就是說,碳排放在咱們國家已經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個新鮮事兒,以前是各地獨立嘗試,價格機制都不一樣,現在全國統一市場。
溫室氣體過量排放造成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 健康 和發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來人類生存環境可能會加劇惡化。
什麼是溫室氣體?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們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兇手,而它們的主要來源正是各國工業排放。
既然如此,總不能眼看著問題繼續嚴重下去吧,於是各國一起開了會,在1992年5月一起簽了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意思就是大家別瞪眼看著了,控制一下溫室氣體濃度唄,發達國家排放大戶,自己去限制下,順便出點錢幫發展中國家也出點力。
這個公約是1994年生效的,而隨後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也就是《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其實是引入了市場機制去解決二氧化碳減排問題,把二氧化碳排放權變成了一種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權的交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質上是控制總量的同時,讓碳排放權流動起來,比如一共10個排放權,張三和李四各得到5個,但是,張三的企業排放權用不完,李四的企業不夠用,那就買賣一下,流動起來,張三賣給李四排放權,李四花錢,張三掙錢,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錢去買,而張三希望賣出去更多,於是他倆都有積極性去想辦法減排,要麼升級更環保的設備減排,要麼盡快研發新技術減排,反正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 社會 的碳排放減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經濟的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將環境外部性問題內化為企業所應擔負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業去想辦法減排,能出來這么個機制, 我估計也是因為想要靠企業自覺去減排不現實。
前面我們說了,早在2011年就開始了碳交易試點,到現在已經有10年了,為啥現在要搞全國的呢?我覺得兩個方面吧,一個肯定是因為試點發現,碳交易對減排目標有效,另一個就是有必要全國統一市場。
先說碳交易對減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關論文里,有研究得出結論,碳交易試點大體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顯著降低了試點地區的工業碳排放水平和強度,而且有效促進了企業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引進。
道理很簡單,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既定,減排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企業沒別的選擇,只能減。
再說全國統一市場,如果各地分別建立碳交易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同一個行業不同省市碳價不同,各種機制也有差異,甚至有的試點里碳交易不活躍,不利於碳交易的發展。
先說碳交易市場里的機會,在碳交易市場有兩種東西可以買賣,一種是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一種是企業自願核證的減排量,也就是CCER。
配額好理解,就是給你一個排放額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賣了,不夠的話,自己去碳市場花錢買。
CCER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指依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經備案並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
目前,全國市場剛開始上線,所以,買賣的其實只有碳排放配額,參與主體是溫室氣體的重點排放單位,首先被納入的就是2000多家發電行業,機構和個人還不能參與。
但是根據公開的信息,未來這個市場是可以像A股市場一樣,機構和個人都可以參與買賣碳配額,有投資賺錢的機會。
另外一個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場,可以申請CCER項目,未來這部分核證的減排量,可以賣給需要的單位,只要看好你的樹別砍伐,就能相當於「賣空氣」賺錢。或者你搞一堆沼氣池,屬於甲烷利用,也有機會申請CCER,同樣可以直接拿去賣給需要排放額度的企業。
還有就是碳交易市場會帶來大量相關的新崗位,國家新增的職業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員。或未來成立第三方咨詢公司,為企業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詢服務等等。
總之,一個新的超級市場的誕生,未來一定會衍生出超多的機會,而新的賺錢邏輯也隨之誕生,當然開頭我也提到了,這可能是未來幾十年裡新機會的標志性起點,期待大家能夠在這新的機遇里抓住機會。
好了,本期內容就先聊到這里,關於碳交易相關知識其實很多,量也很大,很難一次性梳理得足夠清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關的問題,新的機會或許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經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經看到了這里,並且覺得有用的話,辛苦動動小手點個關注收藏,您舉手之勞,會讓我感激不盡。
好了,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