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碳交易怎麼交易
個人碳交易需要填寫資料提交申請,在申請通過後可以開設交易賬戶,在對交易賬戶進行個人資料的完善之後,投資者可以通過相關的手機軟體進行交易。企業碳交易需要把企業擁有的碳資產數據上報,在經過第三方交易機構檢驗後由政府分配碳額度,企業把擁有的碳額度放到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即可。
碳交易實質上是一種投資服務,利用金錢利益的購買關系,促進企業和個人運用綠色的生產方式實施減排,以達到環境友好的目的。碳交易在促進減排方面有著明顯的激勵作用和影響效果,因為其能給予實施的單位相應的收益,讓企業和個人更願意去減排,更願意去配合國家的方針和政策。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業主要來自於石油化工,鋼鐵鍛煉等利用基礎礦物資源比較多的傳統行業,這些行業未來在碳交易的市場上擁有著極大的分量。
『貳』 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7個路徑
2021年年底, 中電聯規劃發展部發布《電力行業碳達報告》,報告提出了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的7個路徑:
一是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形成低碳主導的電力供應格局;
二是發揮電網基礎平台作用,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區率先達峰;
三是大力提升電氣化水平,服務全 社會 碳減排;
四是大力實施管理創新,推動源網荷高效協同利用;
五是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為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六是強化電力安全意識,防範電力安全重大風險;
七是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適應碳達峰碳中和新要求。
內容摘要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行業既迎來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艱巨挑戰。以保障電力安全供應為基礎,以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為基本方向,重點研究了電力行業碳達峰時序、電源和電網結構以及電力供應成本。通過綜合分析電力電量平衡、低碳電源貢獻率、考慮規模化發展及技術進步的經濟性,研究提出了確保2030年前、力爭2028年電力行業實現碳達峰,並逐步過渡到穩中有降階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 一是 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形成低碳主導的電力供應格局; 二是 發揮電網基礎平台作用,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區率先達峰; 三是 大力提升電氣化水平,服務全 社會 碳減排; 四是 大力實施管理創新,推動源網荷高效協同利用; 五是 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為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六是 強化電力安全意識,防範電力安全重大風險; 七是 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適應碳達峰碳中和新要求。
內容簡介
一、發展基礎
清潔低碳轉型取得新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9.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43.4%。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從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截至2019年底,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提前完成2020年碳減排目標。
安全高效發展達到新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國建成投運「十四交十六直」30個特高壓工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79.4萬公里,變電容量45.3億千伏安。2019年,火電、水電、燃氣輪機與核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均達到90%以上,變壓器、架空線路等主要輸變電設施的可用系數均超過99%。
電力 科技 創新日新月異。核電、超超臨界發電、新能源發電等技術取得積極進展,世界上輸電電壓等級最高、距離最遠的 1100千伏准東 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運,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烏東德電站送廣東廣西工程提前投產。
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為2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7%。2016 2019年,電能替代累計新增用電量約5989億千瓦時,對全 社會 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5%。
市場機制建設積極推進。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初步建立,各類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種逐漸豐富。發電行業率先開展碳交易。截至2020年8月底,碳交易試點累計成交量約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92.8億元。
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9年底,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境外投資金額57.9億美元。中國主要電網企業建成10條跨國輸電線路,12回110千伏及以上與周邊國家相聯的線路走廊,能源互聯網理念得到廣泛認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行業既迎來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艱巨挑戰。歐盟等發達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達峰,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50 70年過渡期。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體量大,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任務更為艱巨。能源電力減排是我國的主戰場,能源燃燒佔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電力行業排放占約41%。電力行業不僅要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行業自身的碳減排,還要助力全 社會 能源消費方式升級,支撐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滿足全 社會 實現更高水平電氣化要求。
二、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研究
(一)電力行業碳排放現狀
碳排放量增長有效減緩。以2005年為基準年,全國非化石能源裝機、發電量分別累計提升19、16個百分點,火電供電煤耗累計下降61.5克/千瓦時;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60億噸。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2019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838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20%;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577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2.7%。電力碳排放佔全 社會 四成左右。2019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102億噸,電力行業、交通行業、建築和工業碳排放佔比分別為41%、28%和31%,火力發電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42億噸。
(二)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研究
我國電力需求還處在較長時間的增長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帶動用電持續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用電行業增速下降,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用電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推動電力需求剛性增長。能源轉型發展呈現明顯的電氣化趨勢,電能替代潛力巨大。綜合考慮節能意識和能效水平提升等因素,預計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全 社會 用電量分別為9.5萬億、11.3萬億、12.6萬億千瓦時,「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間年均增速分別為4.8%、3.6%、2.2%。預計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最大負荷分別為16.3億、20.1億、22.6億千瓦,「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間年均增速分別為5.1%、4.3%、2.4%。
研究對「十四五」及中長期電源發展設置了新能源、核電不同發展節奏的三種情景,情景一是新能源加速發展,2030年電力行業碳排放達峰,投資最省。情景二是核電+新能源加速發展,2028年電力行業碳達峰,投資比情景一高0.6萬億元。情景三新能源跨越式發展,2025年電力行業碳達峰,投資比情景一高1.6萬億元,但「十四五」期間主要依賴電化學儲能技術成熟度,具有不確定性。綜合分析,推薦情景二, 2030年前、力爭2028年電力行業碳達峰,峰值規模47億噸左右。
「十四五」期間,為保障電力供應安全,需要新增一定規模煤電項目。水電、核電項目建設工期長,一般需要5年左右時間,「十四五」期間新投產規模比較確定,預計到2025年水電達到4.7億千瓦(含抽水蓄能0.8億千瓦),核電0.8億千瓦。新能源按照年均新增0.7億千瓦考慮,到2025年風電達到4.0億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5.0億千瓦。由於新能源可參與電力平衡的容量僅為10 15%,為保障電力供應安全,滿足電力實時平衡要求,「十四五」期間,需新增煤電1.9億千瓦。考慮退役情況,到2025年煤電裝機達到12.5億千瓦。
「十五五」中後期,電力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峰,並逐步過渡到穩中有降階段。「十五五」期間,按照新能源年均新增1.2億千瓦,核電年均增加8 10台機組。預計2030年左右煤電裝機達峰,電力行業碳排放於2028年達峰。「十六五」期間,電動 汽車 廣泛參與系統調節,進一步支撐更大規模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年均新增2.0億千瓦,核電發展節奏不變。新能源、核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發電低碳貢獻率分別為58%、20%、22%,電力行業碳排放進入穩中有降階段。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將推高發電成本。考慮規模化發展及技術進步,核電、新能源及儲能設施的建設成本呈加速下降趨勢。但由於新能源屬於低能量密度電源,為滿足電力供應,需要建設更大規模的新能源裝機,導致電源和儲能設施年度投資水平大幅上升,據測算,「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間,電源年度投資分別為6340億、7360億、8300億元(「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電源年度總投資分別為3588億、3831億、3524億元)。相比2020年,2025年發電成本提高14.6%,2030年提高24.0%,2035年提高46.6%。
重大技術創新助力電力行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諸如碳中性氣體、液體燃料取得重大突破,包括氫、氨和烴類等載體可以長期儲存電力或用於發電, 將大范圍替代火電機組,增加系統轉動慣量,保障大電網穩定運行,電力生產進入低碳、零碳階段,並輔以碳捕集、林業碳匯,實現電力行業碳中和。實現碳中和,將以新型電力系統為基礎平台,特高壓輸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長周期新型儲能技術、氫能利用技術、碳捕集技術等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創新為依託,共同推進目標實現。
三、實施路徑
(一)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
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並舉,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以西南地區主要河流為重點,有序推進流域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布局適度發展氣電。按照「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的原則,發揮煤電托底保供作用,適度安排煤電新增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推進分布式能源發展。
(二)發揮電網基礎平台作用
優化電網主網架建設,新增一批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建設先進智能配電網,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支持部分地區率先達峰。
(三)大力提升電氣化水平
深入實施工業領域電氣化升級,大力提升交通領域電氣化水平,積極推動建築領域電氣化發展,加快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建設。
(四)推動源網荷高效協同利用
多措並舉提高系統調節能力,提升電力需求側響應水平。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推進電力系統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五)大力推動技術創新
推動抽水蓄能、儲氫、電池儲能、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金屬空氣等新型儲能技術跨越式發展。促進低碳化發電技術廣泛應用與智能電網技術迭代升級,加大前瞻性降碳脫碳技術創新力度。
(六)強化電力安全意識
強化新能源發電出力的隨機性和間歇性給電力供應安全、電力電子設備的廣泛接入給大電網安全運行、技術創新存在不確定性等帶來的風險識別。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防範電力安全重大風險。
(七)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
積極發揮碳市場低成本減碳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持續深化電力市場建設。推動全國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協同發展。
四、保障措施
制定電力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開展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問題研究、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投入支持力度、推動形成科學合理的電價機制、實施財稅金融投資政策引導、推動「雙碳」目標電力行業任務落地實施。
『叄』 碳交易怎麼交易
個人碳交易需要填寫資料提交申請,在申請通過後可以開設交易賬戶,在對交易賬戶進行個人資料的完善之後,投資者可以通過相關的手機軟體進行交易。企業碳交易需要把企業擁有的碳資產數據上報,在經過第三方交易機構檢驗後由政府分配碳額度,企業把擁有的碳額度放到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即可。
拓展資料:
1、碳排放交易,是指運用市場經濟來促進環境保護的重要機制,允許企業在碳排放交易規定的排放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這些減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業內部以及國內外的能源。《京都議定書》第17主題規定,碳排放交易是一個可交易的配額制度,以議定書附件B所列承諾的減排和限排承諾計算的配額為基礎。例如,全球限定100單位的碳排放量,A國獲得15單位的指標,B國獲得10單位的指標,其他國家則獲得其餘75單位的指標。如果A國只排放了10個單位,而B國排放了12個單位,那麼B國就可以從A國購買2個單位的碳排放量。在推動碳排放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氣體排放。
2、中國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和重慶碳排放權交易所。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尚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的情況下,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動自願減排。其中深圳排放權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啟動了交易,並產生了1300多萬的交易量,同時設立了個人會員和公益會員。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各交易所均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更是藉助世博會召開之機,推出「世博自願減排」活動。
『肆』 什麼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麼交易的
國家集體層面來講,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有利於全國碳價格的形成。一方面,全國市場覆蓋規模較大,約40億噸碳排放,佔全國40%的碳排放量被納入交易;另一方面,覆蓋地理范圍較廣,對形成公允的全國碳價格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的碳價格信號將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那麼不難看出,碳交易即將成為我國未來的一大新市場,碳交易市場也將是普通人最有機會參與到碳中和的一個項目。「碳交易」,顧名思義,是指碳排放交易。那什麼是碳交易市場呢?其實碳交易市場也不難理解,它就相當於是證券交易市場,通過申請、登記、開戶、託管等一系列操作來賺取利潤,類似於開設股票賬戶。未來碳排放交易市場很有可能成為股票,基金等方式外的新的理財渠道。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現在入局碳交易意味著什麼?現在入局碳交易就相當於在90年代入局證券市場做股票交易。買入價格低,成長空間大,大家都明白「早起的鳥兒有食吃」,同理早入場的玩家也總是能吃到很多福利!而且,我們的「碳」價格遠低於西方國家市場的價格,這個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面對即將起飛的「碳金融」,有投資理財傾向和能力的朋友們還應該早做准備、提前布局!
最後,再簡單的說一下碳金融:碳金融是一個比碳交易更大的市場,碳金融除了現貨市場的碳交易之外,它還包括期貨產品、綠色債券、保險以及以碳排放權為抵押物的各種抵押、質押、其他投融資產品等。
『伍』 什麼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麼交易的具體如何操作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碳交易的基本原則是合同一方向另一方支付溫室氣體減排的費用,買方可以利用購買的減排來緩解溫室效應,實現自己的減排目標。在需要減少排放的六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CO2)是最大的,所以這種交易是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為單位計算的,所以俗稱「碳交易」。這個市場被稱為碳市場。規則是碳市場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些規則是強制性的。例如,議定書是碳市場最重要的強制性規則之一。
議定書規定了公約附件一國家(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量化減排目標。2008年至2012年間,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平均減少了5.2%。議定書衍生出的其他規則,如歐盟到2012年的集體減排目標是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歐盟以此重新分配給成員國,以及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於2005年建立以建立交易規則。當然,有些規定是自願的,沒有國際或國家政策或法律的強制性約束,由地區、企業或個人自願發起履行環境責任。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全球碳市場迅猛發展。碳交易量從2006年的16億噸增加到2007年的27億噸,增長了68.75%。營業額的增長甚至更快。2007年全球碳市場規模為400億歐元,比2006年的220億歐元增長了81.8%,2008年上半年甚至與2007年全年持平。
從交易規則來看,交易時間和股市一致,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0.01元人民幣。
具體操作來看,交易分買入和賣出,和買賣股票基本一致。碳配額買賣的申報,被交易系統接受後即刻生效,並在當日交易時間內有效,相應的資金和交易產品即被鎖定,未成交的買賣申報可以撤銷。買賣申報在交易系統成交後,交易即告成立,已買入的交易產品,當日內不得再次賣出,而賣出的資金可用於當天的交易。
據了解,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陸』 請問: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交易的
碳排放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將國家或本單位多餘的碳排放配額出售給其它有需要的國家或企業,從中獲取利益。例如:發達國家通過將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傳授給發展中國家換取發展中國家節省出來的碳排放量,又或是企業因為減能或其他原因,將本單位多餘的碳排放配額拿出來賣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從而換取經濟效益。這類交易都稱為碳排放交易。
如何在碳市場進行交易
_
碳市場交易分三個部分:前期開發、碳資產開發及碳資產項目管理:
1、前期開發:對整個項目進行全方位測算與評估,例如碳排放量測算方式的確定,碳排放量的預估,市場的走勢判斷以及風險預判等;
2、碳資產開發:其包括項目的設計、買賣雙方的政府審批、購碳合同的簽訂、第三方認證及聯合國注冊等手續;
3、碳資產項目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對企業運營進行監管,獲取重要信息。根據企業的具體減排量,開具實際檢測報告後,通過專業第三方機構對減排量進行認證,最終在聯合國登記,進行碳資產交割。
拓展資料: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2002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2005年。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
『柒』 碳匯如何交易
一、碳匯要進入交易至少應有4個環節:『捌』 碳交易方式有很多,碳交易有什麼方式
從交易規則來看,交易時間與股市一致,從周一到周五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0到15:00。「每噸二氧化碳的價格」銷售申報量的最小變化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化計量為0.01元人民幣。具體來說,交易分為交易,與股票基本一致。碳配額交易的申報在交易系統接受後立即生效,並在當日交易時間內有效。相應的資金和交易產品被鎖定,未交易的交易申報可以撤銷。交易系統交易後,交易成立。購買的交易產品當天不得出售,出售的資金可用於當日交易。
據了解,發電行業已成為第一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第一個納入225個重點排放單位。中國的碳市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市場。碳交易市場是通過碳排放交易來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排放作為商品出售,需要減排的企業將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銷售額外配額,超額排放應在碳市場購買配額。碳交易市場有兩種基本產品,一種是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種是驗證自願減排(CCER)。
『玖』 碳交易方式有哪些
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據了解,從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積累經驗。2021年7月15日,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全國碳市場建設採用「雙城」模式,即:上海負責交易系統建設,湖北武漢負責登記結算系統建設。
碳排放量的測量方法
各個行業的碳排放量測量方法略有不同,但是中心思想大體分為兩種,下面以電力企業為例:
1、直接測量:把在線監測的儀器放在電廠煙氣的出口測量氣體排放量,目前國內沒有採用,主要因為這項技術還沒有成熟。
2、分部計算:首先測算消耗化石燃料產生的排放,用了多少化石燃料、多少煤、多少的燃油等,根據一些經驗或實測得到元素的含碳量,最後再把二者相乘就得到直接排放量。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今日開市!碳交易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