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內有哪些期權交易員
國內有很多期權交易員。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交易員俗稱操盤手,信仿指在市場受客戶委託從事合約買賣的人,需有從業資格證,且熟悉交易法律、規章制度和金融知識。要有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迅速的反應力。期權的英文為option,也常譯為選擇權。期權實際上是一種與專門交易商簽訂的契約,規定持有者有權在一定期限內按交易雙方所商訂的協定價格,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股票。2022年8月5日,中證協發布最新一期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共有8家券商為一級交易商,36家券商為二級交易商,擁有場外期權交易商資格券商共達44家。隨著國內期權產品的增加和期權市場的逐孝坦告漸開放,期權交易人員的招聘也增多。國內有名的期權交易員:1、徐華康,期權業務專家,方正證券交易運行與期貨期權部部門董事。2、俊峰,征戰香港期權的一線交易員,國內巧明一線交易員。穩定增長、幾乎不回撤的權益曲線,讓無數人折服。曾任職於浙江天馬期貨研究中心經理,是國內少有的轉型成功交易員。
『貳』 華爾街華人交易員傳奇(一)~江平
江平是華人金融圈裡的名人。
這位前雷曼貨幣交易員與前對沖基金塞克(SAC)資本明星交易員,四十來歲,瘦削而目光炯炯,時刻處於要上火線的警覺狀態,也十分滿足「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專業,後進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讀碩士;
1989年赴美留學;
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中途轉為碩士;
1995年進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長為華爾街頂級交易員,是雷曼 歷史 上最傳奇的交易員之一;
2005年從雷曼辭職,加入全球最負盛名的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創下賽克盈利記錄,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並登上華爾街百強交易員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強迫下屬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聞而遭受指控,同時遭受涉嫌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指控。江平與賽克都否認了這些指控,起訴最終被法院駁回;
2007年在上海創立上海億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層內斗辭職離開賽克;
2008年在紐約創立對沖基金江平資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國《交易員》月刊出了一份榜單,時任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董事總經理的江平以1億至1億五千萬美元之間的年收入躋身「百位頂尖交易者」。榜單上收入過億者幾乎都是擁有巨額資本可坐享其成的對沖基金老闆,江平憑交易業績入選者,這也是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單里,第一次出現華人的名字。
彼時,紐約舉行華人金融協會年會,江平以一篇主題為「弱勢美元與全球投資的挑戰」的演講,引起華人金融圈小范圍的震動。江平說:「人民幣將逐漸崛起為一種世界性貨幣,其與美元的偉大博弈將會是我們一生中親歷的最具 歷史 意義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時,江平還有一樁更離奇的小報」丑聞「纏身:一位被解職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員起訴稱,江強迫其手下的交易員服用女性荷爾蒙激素。據紐約小報說,這是為了讓交易員做交易時更冷靜,減少「賭博」沖動。在采訪中江平否認了小報報道,稱那位被解職的交易員心存不滿,才出此無稽之談。
江平在賽克資本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黃金地段的57街,是一棟除了門牌號什麼名字也沒有的小寫字樓。與豪華的投行大廈相比,如果沒有背景介紹,絕對想像不出上億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這里的電腦終端完成的。江平神情專注地端坐在他八台顯示屏包圍的辦公桌前,身為董事總經理,上億身家的江沒有獨立辦公室,也沒有通常金融機構內常見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員和交易員坐在大間里。
談及當年在雷曼兄弟貨幣交易台如何從墨西哥比索,轉戰到美元、加元的時候,沒有一句廢話、不愛用形容詞的江平,將當年經歷的驚心動魄的「貨幣戰爭」說得頗為活靈活現。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貶值受損,信用被降級,公司的拉美外匯交易部名存實亡。剛從斯坦福大學進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術支持部門工作,並非一線交易員。一次某位客戶來雷曼詢問某個結構復雜的日元衍生品價格。一般來說公司交易員和分析師依賴系統模型、基於紐約市場普通衍生物價格計算結果。當時沒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沒有接觸過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過心算報出價格,早於模型計算結果20多分鍾,兩者誤差很小。在場的一位高級交易員當即決定邀請江平進入交易部門,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來生存機會幾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憶當時每日工作十七八個小時,不論是吃飯、睡覺、走路,時刻在琢磨對手與自己所做的交易。倉位積累多了後,江每天將交易數據列印出來,一有空就讀,硬是將十幾頁紙幾百個衍生品交易細節默記心上,對每個倉位細節瞭然於胸。
2008年他已離開賽克,正在籌資准備開始自己的對沖基金。江平說他希望創立一個新的基金,採用與華爾街不同的激勵機制,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一基金將以體制化的形式,鼓勵基金經理追求長期高回報。但當時金融危機影響初現,原先遍地皆是的資金已經開始退潮,江言詞中頗有些籌資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業人士透露,江離開塞克資本是因為與SAC 基金管理風格不合。江平交易倉位波動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資本管理層認為超出了基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強制要求江平倉,導致損失,令江憤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華爾街就是個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時刻提防」。他談了很多中國外匯儲備投資該如何避免華爾街投行們的「陷阱」的策略。
江認為,華爾街一些金融機構貌似強大,但受短期利益驅使。在資產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資者的缺乏經驗,以圈錢為目的,不停地推出 時尚 產品,迎合大眾。1993年基金經理們大肆推銷新興國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則配合華爾街券商推出各種高 科技 基金,後又大力推銷印度基金、貴金屬基金等,投資者如一味跟風則利益受損。
2007年底,江平向筆者演示過他的一個有趣的研究,是有關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對業績以及華爾街的評估 歷史 。
江稱,他從2000年開始就看好石油,特別是中國的石油股票,但某些華爾街公司卻一度表面唱空他們私下裡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勁唱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從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資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紅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調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可達23倍;反過來,如果只投最為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僅為4倍多。
江平從2000年開始買入中石油股票,如將分紅再投資計算在內,至07年底已漲了15倍,江說那是他投資生涯中所持有的漲幅最大的金融資產之一。轉眼一年過去,世界原油價格戲劇性的從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資故事又該如何改寫。
江平認為,那隻是個極端例子,並非凡事都得反著華爾街,但必須獨立分析調研。身為一個老交易員,江平寧願將華爾街看作一個為利驅使、貪婪險惡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時大舉入市,贏利後,2007年5月,江平在上證綜指四千多點時開始在A股減倉,轉而加強對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他的判斷是,大陸政策會更為開放、資產估值將上升,華爾街少數人將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價。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江平此次在與唱空「港股」的力量對峙中告負(不過就在江平清倉後不久,港股卻迎來大漲,這已是後話。)
2007年,江平迎來他交易生涯中首個虧損年頭。雖然百分比不高,但由於資本量大,損失絕對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專注與獨立。他說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邊走路邊用電話聽手下分析員匯報,從紛繁復雜的報告中拋開結論僅抽出數字來自己求證,對於數字的想像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著十多頁的交易數字記錄,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對手在做什麼,看出無聲處的驚雷。 同年,他被華爾街著名專業雜志《交易員》評為年度「百強交易員」,入賬上億美元,成為該榜單 歷史 上首位華人上榜者。
交易過程需要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反復循環,以至無窮。 十項平衡術 ,以下來自於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關於市場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的好書,其交易原則我早年也都看過,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員的讀者,應將這些書全都看了。但必須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法則來。我想要強調的是兩個字:平衡。平衡這兩個字用於生活,用於交易都有好處,下面僅僅是舉些例子。這些原則說起來容易,自己也很難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無大志、不求上進固然不可,強求功名也同樣不可。投資與交易(不同於圈錢)這一職業,一方面有其驚險刺激、點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無一人子承父業,可見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戰略與戰術的平衡 戰略上要自信,要有打敗一切敵人的信心和勇氣;戰術上要謹慎,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知識與水平的局限性。准備交易時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 3.與華爾街的距離保持平衡 在華爾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難。在短線上與華爾街結盟也能賺不少錢,但要長期取得好回報,則必須獨立於華爾街之外進行思考。為華爾街做事,有時不得不向錢低頭,屬於情有可原,但絕不可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4.正與奇的平衡 初入市場當循正道,防守為上,對市場上流行的交易法則一一研究並試用。待有相當資金與經驗的積累,並確信對局部市場有獨到發現後,可以尋求機會,以奇兵出擊,獲取全勝。 5.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的平衡 長線以價值為本,短線交易以技術分析、資金流動分析為主。長線投資有了利潤,須耐心讓利潤成長,及至價值基本面改變。短線交易若有損失,必須盡快止損,不可有僥幸之心。 有熱門股票,可以少量資金順勢炒作,適可而止, 但需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做短線。對冷門資產,則當潛心分析,像科學家一樣有獨創性,找出別人沒發現的東西,找出超級價值,不戰屈人。 6.低進高出,還是高進低出? 乍一看這不成問題,當然是低進高出。然而普通投資者,包括大部分職業投資者失敗之處就在這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上。 普通投資者短線操作時喜歡自作聰明,低進高出。「掉這么多,可以進了」 ,「漲了不少,趕快賣掉」。而長線投資時,則受華爾街蒙蔽而高進低出。市場長時間大幅升值後,華爾街祭出其絕招,「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經濟騰飛,潛力無限」,怎可手中有錢而不入市? 市場上也並非沒有冷靜的聲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資者聽不進去。 一個職業交易員首先要訓練「高進低出」的直覺。一個向上漲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繼續上漲;一個向下掉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圍人都覺得高,則買進,如果覺得太低,則賣出。短線交易,要順勢而行。「逢低吸納,逢高出售」不可用於短線。 但職業交易員又容易在短線交易高進低出這一關走火入魔。高進低出,順應華爾街,對於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線技術爐火純青,也須返璞歸真,尋求價值,長線投資,低進高出,順其自然。市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得長期回報回歸平均。要找出長線價值,必須遠離華爾街 時尚 ,獨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場。 業余投資者很難學職業交易員的一套,最好遠離短線。但業余投資者可以學做分析起家的投資大師們,不做短線,耐心做長線。 7.分散風險與集中投資的平衡 價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資時,分散風險。一旦有獨創性研究發現超優價值,可以考慮集中投資,但必須少用或不用杠桿。 華爾街喜歡用「風險值」(value at risk, var) 來分析風險。這個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價值平庸的資產分散風險,再加以杠桿,「var」不高,是對沖基金最常見的做法。然而,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資產價格短期漲跌往往與基本面關系不大。同時投看似毫不相乾的資產,能夠分散經濟風險,但未必能夠分散市場風險,一旦再與杠桿相結合,則危險極大。 8.倉位大小的平衡 市場整體高估時,倉位要小,要靈活,不能眼紅別人還在掙大錢。市場整體低估時,尤其是在市場持續多年走低,價值改觀,而大部分投資者對經濟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視而不見,不願入市時,則當加大投入。 若是市場整體估值較好,但短線風險較大,則倉位須適中。平衡的關鍵在於一個贏者心態: 倉位必須足夠大,市場漲上去後不要說「我看得很准,可惜沒買」 ;倉位又不能太大,市場短期續跌後不要說「我知道還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漲是利潤,跌是機會;漲不足喜,跌不足憂。 9.簡單性與復雜性之間的平衡 好的長線投資都較簡單。復雜的多頭套利對沖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嚴格跟蹤市場流動性。 初入華爾街的人,千萬不要一發現某復雜資產價格與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點,同時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聰明人有的是,自己所發現的,多半早已有人做過。一旦確實發現套利機會,要制定周密的行動方案。 10.供與求之間的平衡 基本的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供應多,價格會下降,供應少價格會上升。金融市場上長線也是如此。但短期內價格是由華爾街操縱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業內部高管不停地將手中股票甩給華爾街經紀人。供應越來越多。為了便於出手,華爾街號召全世界投資者買進,市場幾乎日創新高,供應多反到引起價格上升。投資者應根據華爾街這一特殊的供求現象制定相應對策。 理論方面,我個人從以下幾類訓練中受益較多,六類訓練: 1.數學類: 四則運算;開根、乘方、指數、對數、復合利率;線性優化,基本統計。 2.經濟、金融類: 微觀、宏觀及國際經濟學;貨幣市場(marcia stigum 經典);衍生物(john hull經典);經濟與金融 歷史 。 3.實用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個大規模投資靠選股而打敗華爾街的投資專家。他並非名校畢業。想模仿他的人應看一看他四十歲時的照片(已白發蒼蒼),然後問問自己及家人是否也願意在40歲時變成那樣;傑克·許瓦格(jack schwager),許瓦格寫過很多書,都值得反復看。 4.其他書籍: 開卷有益,知識面越廣越好。大部分書可速讀,但也有些必須精讀,各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非專業書中,我喜歡反復看,書翻破了再買了看的,以《毛澤東選集》與《金庸全集》為首。現在沒時間看書了,靠鍛煉時間反復聽兩個評書,一個是劉蘭芳女士的《岳飛》,一個是袁闊成的先生《三國演義》。以正克邪、將計就計、以弱勝強等人生觀和交易觀,也得益於這些書籍。精讀幾十遍的故事,每次再聽,都有新的體會。 5.各類活動: 現在的教育體制,太注重讀書,甚至鼓勵讀死書。生活中自有學問。打工種地、文娛 體育 、三教九流,都應盡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參與。我小學時功課不重,學校經常組織學工學農學軍。這些經歷,對於日後以常識分析經濟運作,看穿華爾街煙幕,很有幫助。 即使有些活動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當,也會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於象棋、圍棋自不必多言。但從小學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將一直沒有停過。算牌、記牌、分析對手的習慣,在那時就已養成。麻將桌上,人人想贏怕輸,牌內牌外同時下工夫,贏了的想套現,輸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過程中與對手都很熟,不少對手身上都有當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論類: 高深理論有沒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幾乎拿了兩個博士,所學的高深東西,對找到工作有用,但並未直接對交易起到多少作用。這些理論最大的作用是,當一班華爾街總策略師、總分析師、總經濟師抖出他們的名校學位、顯赫經歷,順口引用「隨機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歸宏觀預測」等名詞,我可以冷眼旁觀其鬧劇。這些人當中有少數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並不真懂,且對投資者常懷歹意。這些理論,我當年就學得比他們好,他們騙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對手以陰毒功夫來襲,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沒學過這些理論也不要怕,華爾街宣傳機器開動時,將耳朵塞上即可。 現為對沖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學專業,通過cuspea考試到紐約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畢業後到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之後到ubs瑞士聯合銀行負責量化交易。多年來他不僅在各大投資銀行工作,而且自己創立了多個公司,在商場沖鋒陷陣,閱歷豐富而獨特。 黎彥修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學攻讀統計學位,因對金融產生興趣,轉讀該校工商管理碩士,1991年畢業後在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後轉為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員。2003年黎彥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資金超過20億美元,還在倫敦、北京和香港等區域金融中心設有辦公室。 該報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彥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學術背景,赴美後轉行進入金融界的投資業新貴。他們傳奇的創業道路,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華裔留學生和專業人士指明了發展方向。三人也對中國和亞洲市場興趣濃厚,回國創立公司,因而也成為立志回國創業的中國留學人員的榜樣。
『叄』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導讀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 社會 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 「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賺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 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提供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 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 社會 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 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提供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賺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他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進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賺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籃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 時尚 ,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賺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賺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 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歡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鼠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袋鼠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賺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賺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賺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賠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賺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肆』 投行交易員做的是長線還是短線
長線和短線都做。短線投機和長線一樣有著嚴格的交易策略野缺迅,不是靠天賦,人不可能去做那些沒有邏輯的事情,而且做好。交易員淘汰率高頌此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摸索到交易方法。長線一樣要嚴格可行的交易策略。當然不是很容易學會的,否則誰還在這市場虧錢啊。市場中大資金是和大資金和市場干,小資金還是順著趨勢吧。一般職扮團業的要學3年才能入門。學好要一輩子。
『伍』 證券公司的職位有哪些
證券公司的職位如下:
總部:投資銀行部,保薦人,輔助發行承銷人員(主要是律師、注冊會計師等)
自營業務部,理財人員,這個要求復雜了,經驗學歷都重要哦
稽核部(或合規部),合規稽核人員,法律或財會高等學歷
經紀業務部,要求復雜,包括總部面對營業部各類對口人員。
固定收益部,同自營要求。
資產管理部,同自營部要求。
辦公室、機構銷售部、秘書處等。
營業部:前台,營銷人員,包括營銷經理、團隊長及營銷員
中台,客戶服務部,包括客戶經理和咨詢經理和投資顧問。
後台,櫃台--櫃員,電腦部---電腦經理、電腦助理,財務---財務經理、出納,辦公室。
部分公司還包括研究所(有的券商研究所是獨立公司),屬於總部,要求研究人員,基本是行業內研究院跳槽以及各大名校研究生以上畢業生。
證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狹義的證券公司是指證券經營公司,是經主管機關批准並到
證券公司的簡介:
有關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取營業執照後專門經營證券業務的機構。它具有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可以承銷發行、自營買賣或自營兼代理買賣證券。普通投資人的證券投資都要通過證券商來進行。
公司的上市要求: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陸』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社會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掙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供應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社會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供應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供應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掙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它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運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掙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攬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時尚,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掙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掙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愛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舒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戴舒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 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掙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掙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掙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虧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掙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柒』 金融職位有哪些
問題一:金融公司的工作崗位有哪些啊? 一般情況下:
1、你說的業務員是銷售部
2、售後服務部、客戶服務部
3、運營保障部
4鼎辦公室、人事勞資、公會、後勤部門
問題二:金融行業都有什麼就業職位 國內:
1經紀業務:理財顧問,客戶經理。。。低端,高中畢業即可考取從業資格,但由於就業嚴峻,現已經有不少碩士做這個。 主要拼客戶資源,工作實質銷售。家裡有資源即可。
2中後台:國有銀行坐辦公室的,211碩士起或有關系的能進去(不過先在基層呆至少兩年)。還有類似太平洋保險業里的內勤(不是查考勤那種,具體可以再網路)。風控類。
3研究性質的:各個券商研究員,資管類,自營類。基金經理。
4投行性質:考臘察CPA吧孩子。偏審計,做sell-side。涉及IPO,PE等。
此外國際一流投行還有:quant,trader。具體參看電影『魔鬼交易員』。視為行業頂尖,華爾街上的搖滾巨星。一般要求美國TOP20的金工碩士專業,或者者物理,數學的PHD。
問題三:金融行業通常有哪些工作? 金融行業的范圍很寬泛的阿
你還是學生是吧 金融的發展領域有三個 貨幣銀行 證券投資 保險
包含的崗位工作太多了阿
說不清阿
這個行業大部分崗位入門要求還是很高的
加上現在混業經營的趨勢 對人才要求就更高了
銀行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 證券有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
保險有保代證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 質量高的有什麼精算師 證券分析師阿 AFP CFP阿
說不清的
至於外語當然是越牛越好啊 最好說的溜
你看中的行業是潛力相當大的行業
所以你祥局棗付出也需要更多
沖著你的孝心我可以留下 呵呵
QQ32877267
MSN [email protected]
問題四:金融行業有哪些職位 20分 金融專業的研究生特別難考,你看看當地的錄取分數線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那?首先,從專業上來講說到底金融是與數字打交道的,而且許多金融模型都是在數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你數學必須特別好。其次,金融專業今年來比較火招的人特別多說以競爭壓力就大。所以你要考金融研究生你需要做很大的精力。兄弟現在社會需要的工作經驗,你就是考的在高沒能力照樣不行。所以在大學期間增加些社會實踐經驗,比考研究生有益的多。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高學歷你可以去投行,大型的私募公司基金公司。希望能幫到你哦!!!!
問題五:金融行業的工作有哪些? 金融行業分成「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其他金融活動」四類,在此類下分別列出其具體的職位…… 金 融 行 業
銀行業
高管 / 運營類、銀行 / 財政金融類、投資 / 融資 / 擔保 / 理財類、
CEO 、總裁、總監、合夥人、分公司、分支機構經理、銀行 / 財政 / 金融經理、風險控制 / 外匯交易、資金管理 / 交易管理、資產管理 / 資產評估、信貸管理 / 信用調查等職位。
證券業
證券 / 外匯 / 期貨類、風險 / 基金類、顧問 / 咨詢類
證券 / 外匯 / 期貨經理、證券 / 期貨 / 外匯經濟人、證券分析師、媒體分析師、產權交易類、股票 / 期貨操盤手、風險 / 基金管理、基金經理、基金產品開發、基金銷售等職位。
保險業
保險類
保險業務經理、保險代理、保險顧問、財務規劃師、保險核保、保險理賠等職務。
其他金融活動
項目管理類、金融翻譯、金融法律類、市場營銷、行政人員等。
項目總監、項目專員、項目經理、翻譯、法律顧問、律師、律師助理、法務專員、市場經理、市場專員、市場分析、調研人員、銷售、客戶代表、行政、人事、前台、助理、文職等職位。 有具體的明細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用
問題六:金融行業包括哪些職業 一、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謹拆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進入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做金融官員,對於金融研究生而言應是首選。首先,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宏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較到位;其次,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個中層以上的職位。其局限在於: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除非本人確實非常優秀。
二、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首先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畢業生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銀行駐華機構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同學起初就是投身於國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之後,紛紛跳槽,並成為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堅力量,很多成為中層管理人員,少數成為高層領導。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靈活務實、不論資排輩的幹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為其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至今這種情況仍在延續。另外,雖然國有四大行有一些遺留的官僚積習,但其穩定的收入,較輕的壓力,較高的福利水平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對於女同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對四大國有商行感興趣的朋友把專業方向集中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上。
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益處相對於行業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來說還是較弱的,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單位。不過目前這類單位的工資水平待遇等比商業銀行好,而這也成為吸引畢業生眼球的亮點所在。
四、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的,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萬。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碩士學歷,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對這些行業有興趣,可以選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如果是學財務管理、法律碩士專業(本科是金融經濟)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最近信託業重新崛起,對於金融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又添一新的選擇,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員工所創造的」。上述三家當下用人思路是積極挖角,在金融行業內人員流動性最強的當屬這三家。有志於風險管理、終日奔波、常年胃痛、居無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選擇這個行業。當然,不能否認,這個行業給你的回報與投入相比還是成正比的。建議男同學選擇此行業,應該更有發展。
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目前其設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漸消退。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當然,如果有在銀行、證券的從業經歷,進入到這個行業中應該更有作為。
六、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做上數年,有保險營銷、風險管理經驗之後,在國內股份制保險機構迅速成長、......>>
問題七:金融行業都有哪些崗位,崗位職責又是什麼 融資專員
1、尋找合適的銀行,與銀行商談並提供最佳融資方案和融資條件,能與銀行很好的溝通、協調、解決問題。
2、合理進行資金分析和調配,內部融資安排。
3、負責銀行費用收支和審核工作。
投融資項目經理
1、參與項目談判,組織項目(融資、並購、上市)的協調與執行;
2、積極尋求項目資源,負責項目進展情況的跟蹤與聯絡,制定項目可行性報告;協助起草與項目相關的報送審批文件,並負責具體辦理審批手續;
3、挖掘和引導客戶需求,通過對客戶高層的公關談判,引導客戶接受我公司的服務模式和理念。
外匯交易員
外匯市場研究分析,外匯買賣及匯率、利率相關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理財營銷經歷員
1.設計理財產品;
2.根據客戶要求為其設計理財方案,辦理理財業務;
3.開拓新客戶
信用分析與審查員
對重點行業或特定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跟蹤分析評估,撰寫信用分析報告,提交投資池調整意見
債券交易員
債券投資、詢價及交易業務
產品研發員
1、對小企業中心總經理負責;
2、調研中小企業業務市場狀況、客戶需求,探索、制定、合理調整中小企業產品研發方向;
3、提出產品開發要求,並牽頭各相關部門進行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的開發、管理和後評價;
4、編制中小企業融資產品培訓教材及相關培訓工作,部署新產品的銷售渠道及上市管理等。
保險業務員
1、規劃全行保險代理業務發展方向和具體工作計劃;
2、制定、完善全行保險代理業務管理制度並監督落實;
3、負責指導、審批和監控分行保險代理業務;
4、統計、分析全行保險代理業務數據,提出業務對策;
5、開展與其他保險公司合作的業務。
銀行保險客戶經理
1、銀行保險銷售培訓、輔導和業務推動;
2、銀行網點合作關系維護和銷售支持;
3、銀行保險客戶的售後服務。
授信制度管理員
根據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及我行業務發展與管理要求,負責起草公司授信管理辦法並參與組織實施。
授信業務管理員
1.監控分析全行公司授信業務運作及管理狀況,提出管理建議,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2.監控檢查各區域中心和分行的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參與授信條線專業人員任職資格和管理。
授信審查員
1.對分行超許可權授信業務進行盡職審查,全面揭示授信業務的主要風險,獨立提出審查意見;
2.根據內部分工,對有關行業進行跟蹤分析並提出相應授信政策,對相關分行的授信業務運行和管理工作進行監控、分析和指導。
資金營運部助理交易員
1.從事人民幣資金交易、債券交易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及其它相關業務;
2.跟蹤金融市場行情信息,分析金融市場發展變化趨勢,提出階段 *** 易業務操作建議;
3.維護客戶關系,收集客戶信息,提出對客戶授信的建議。
業務數據分析員
主要負責相關金融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資料庫管理。
投資清算員
負責投資管理部資金管理、業務核算、交易清算
機構規劃員
負責全系統機構籌建調研、可行性分析、機構籌建規劃設計等。
風險控制員
負責投資管理部一切經營活動全過程的風險監督、管理和控制。
權益類投資經理
組織制定權益類投資計劃、投資策略、投資計劃和投資配置組合方案並負責落實實施。
債券投資經理
組織制定債券投資計劃、債券投資策略、投資計劃和投資配置組合方案並落實實施。
債券銷售交易員
參與公司承銷項目在一級市場的發行銷售和二級市場的撮合交易、自營業務,負責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詢價、談判、交易業務,以及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業務,協調各種資源開發並維護客戶。
股權融資業務客戶經理
從事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投資者客戶......>>
問題八:金融專業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金融很廣泛,覆蓋面很廣・・銀行、證券、投資性理財公司,所謂「金融專業的待遇都很高」是只高端高學歷,而且在大的金融機構裡面做事情。
但注意:不要去做操盤手,不賺錢,容易上當受騙。
還是去選擇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從業務做起。
金融業現在最好學學銀行的業務往來還是可以的,像信貸什麼的,其他的專業就要學到頭才厲害哪的10年。、。。
問題九:金融有哪些職位 金融基層流動性很大,其實缺的是有從業3年以上的人才~而且相當的缺,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罰採納,可追問,謝謝!
問題十:投行職位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根據投行的規模和業務覆蓋面來說,投行又分為Bulge Bracket(即大投行)和Boutique bank(精品投資銀行)。前者包含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銀美林(BoA Merrill Lynch)等,除了傳統投行業務外,還會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這些公司會有專門從事證券交易的部門(Capital Markets),也會為機構/個人提供相關證券的調查(sell-side research)以及投資管理等(Asset Management)。後者一般規模較小,或專注於某類金融產品、或專注於某些行業、 或專注於某些業務、或專注於某些市場,又或者平台齊全但規模相對較小。
從職位部門、職能來看,外資投行一般分為IBD、Sales&Trading、Research、PrivateBanking、quant和其他支持部門等幾塊。
IBD
投行的核心業務包括launch IPO、offer additional stock 或者是Merge & Acquisition (M&A)等為需要通過上市融資的公司提供的服務。這些都是投行里核心的也是傳統的項目,所在的division叫做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簡稱IBD。
一般IBD分為proct group以及instry/sector group。Proct group主要分為兼並(M&A)、杠桿融資(lev fin)以及重組(restructuring)三大塊。在這個group從業的人員需要有一定的產品知識,並且是各類交易的執行者。而在instry group需要cover各具體行業,並且工作更多的是進行市場活動(pitching)。行業劃分例如FIG (Financial Institution Group)、TMT (Tele, Media and Technology)以及Real Estate等。
Instry coverage group 會focus 在一個特定的instry 比如 healthcare、technology等等,並且和這個行業的公司們保持聯系以便給自己的bank帶來業務。Proct coverage group 主要是focus on financial proct比如M&A、leverage finance、equity、high-grade debt 等等,他們會配合instry group 來完成客戶的特殊需求。
從職位等級來說,IBD部門又分為 *** yst、associates、VP(Vice President)、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這幾個level。
這里需要注意三點:1、IBD里Analyst是初級職位,而部分Research里Analyst是高級職位。2、為了業務方便部分外資投行前後台採取兩套職位頭銜,有的投行會設置不同的職位名稱,也就說你結識到的某位VP,可能並不是真的VP。3、高盛最高職位級別在MD上還有一個Partner Managing Director。
Analyst
投行中的Analyst(分析員)一般都是為各大院校應屆生准備的一個2年的program,具體工作包括:
Research work:基本上就是finding and......>>
『捌』 一名優秀的操盤手每天是怎麼工作的
操盤手(或者叫交易員),只是投資團隊的一份子,一個具體執行者,工作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是淘汰率非常高,難的地方在於不折不扣地執行交易規則和靈活處理突發情況,易的地方在於不用想太多宏觀的事情。
拿我們自己設計的體系來講,投資最頂層的是投委會,投委會決定大類資產配置或者行業賽道。
接著是投資經理,這個崗位負責制定交易策略和選股模型。
往下才是操盤手,交易員分高、中、初級三檔,高級交易員(波段)一般可由投資經理兼任,中級(日內)是專職,初級是實習生。
具體分工上,高級交易員負責大周期交易(日線、周線),中級交易員負責日內交易。高級交易員決定底倉頭寸的規模,中級交易員做日內交易,每日收盤前得平掉所有本日開的所有倉位,使得總頭寸規模不變。
反正交易員的崗位非常枯燥,也沒外人想的那麼刺激,幾十億資金進進出出都是騙人的,更多地是兩三個人專門只做一支票(洗盤),大概就為了賺個兩毛錢的價差(視股票波動性而定),運氣好,可能十來分鍾完成今天的交易量,運氣不好,一天都是顆粒無收。
舉個例子,某個高級交易員A在某股票上建底倉10000股,那麼中級交易員B每天的交易量就是10000股,每次交易2000股,每天交易5次,每次至少賺兩毛錢,最多虧兩毛錢,大概一天能發出兩三次交易信號就不錯了,大約180到260個交易日可以把成本洗到0。
而日常的生活就是,投委會大多數時候神龍見首不見尾;投資經理也就定期開個會,其他時間神隱;交易員一般不打卡(不上線就會有人電話催),在家上班也可以。九點鍾坐到電腦前,泡杯茶喝著提提神,十點鍾開始點外賣,收盤吃個飯,中午小睡一會,下午一點鍾起來繼續看盤;晚上六點前提交本日交易總結,結束一天的工作。
良好的投資運轉機制,並不需要多牛的多有天賦的交易員,我們只需要少犯錯誤的交易員,穩如狗,苟到底,不犯錯,才是做二級市場的核心秘訣。
不要懷疑,操盤手每天的生活和你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很多人認為操盤手就是每天盯盤,時刻在交易,收盤後還要不斷的復盤,還需要尋找交易的股票,發現牛股等等。
其實,真正的操盤手壓根沒有那麼累。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操盤手,再來看看操盤手每天都干什麼。
很多人以為操盤手就是交易員,或者就是莊家,主力資金,或者游資什麼的。
其實不能這樣理解。
操盤手的工作,是完成交易任務,通過短期的交易,增加總體的操作收益。
怎麼理解操盤手的工作。
如果一隻股票,價格從5塊漲到10塊,盈利是5塊,那麼和操盤手其實沒太大關系,和投資經理有關,因為投資經理選對了股票。
如果股價從5塊漲到10塊,因為股價上下波動,最終盈利是8塊,那麼多出來的3塊錢,就是操盤手的功勞了,屬於超額利潤。
所以操盤手本身,是通過股票操盤交易,為資金放大利潤的交易人員。
絕大多數的操盤手,是不主動挑選股票的,一些民間操盤手除外。
操盤手本身是交易人員,不是股票研究人員,大部分交易團隊,都會有研究人員進行選股,投資經理進行確認,操盤手負責執行。
只有當需要操盤的股票,因為每日交易量過低,導致操作困難的情況下,操盤手才會與研究員和投資經理商議,是否一定要挑選這只股票進行交易。
其他絕大多數情況下,操盤手只負責股票交易策略的釐定,並不負責選股。
投資經理主要負責選股和選擇行業,研究員負責提供相關行業和個股的數據報告。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做短線不需要研究行業和企業數據,其實大錯特錯,即便是做短線,對於企業的情況,尤其是題材熱點情況,整個操盤團隊都會了解的清清楚楚。
而操盤手就負責最後的執行。
至於執行過程中,加倉減倉調倉控盤等等,那就都是操盤手的事情了。
絕大多數操盤手只操盤一隻股票,做波段的或者長線的操盤手,可能會操盤兩到三隻,不會再多了。
操盤手可以在盤內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做決策,但是如果調倉比例超過50%,或者是滿倉、清倉等,必須要向投資經理請示報備,確認後才可操作,以免出現重大的投資決策失誤。
如果說一個操盤團隊,投資經理是主腦,研究人員就是心臟,而操盤手就是讓一切股票交易順利完成的手和腳。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操盤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條龍都包辦的民間代客操盤。
民間代客操盤的操盤手,真正做的好的很少,成績優秀的最終都去做私募基金了,等於是加入團隊作戰了,而不是代客操盤。
首先,確實和大家想像的一樣,操盤手一般至少要面對三個電腦屏幕,有一些甚至要面對5-6個屏幕。
這些屏幕上最主要的是操盤個股的走勢,一般包含分時,5分鍾,30分鍾和日K。
其次,是個股的交易明細,用來捕捉大資金的異動情況,還有所在板塊的整體異動情況。
另外,會有一個主屏幕上是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及中心創指數等指數情況。
最後,一般還會有一個漲幅榜、跌幅榜、振幅榜的綜合榜單作為當天市場強弱程度的參考。
所以,操盤手要關注的市場熱點、市場動態,其實還是很多的。
一般來說,除非有突發情況,不然的話每天的交易策略是前一天晚上制定的,盤前不會再做討論。
除非外圍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波動,研究員會在8點左右發起一個簡短的市場情況分析說明,然後一切照常。
而操盤手一般都會美美的吃個早餐,九點左右到電腦面前上崗即可。
早盤可以說是操盤手最忙的時間,因為9點半-10點半是交易最頻繁的時間,大部分操作都在早盤完成。
不過在股票已經建倉後,操盤手會自己判斷有沒有盤內操作的必要,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操盤手每天都要交易,實際的交易頻率可能比普通散戶都低。
大部分時候,操盤手主要會看大盤,根據大盤的走勢決定當天是否要做一些盤內交易,如果一切符合前一日的預期,那麼看盤時間主要關注的就是操盤個股的資金異動。
大部分操盤手都有完善的資金流向的統計軟體來做輔助,沒有出現大單交易的情況下,都是任由散戶自行交易的。
當然在建倉過程中,低吸高拋多少是會有的。
掌握資金量比較大的操盤手一般會劃定個股當日的潛在交易區間,到區間上方就減持,下方就做一些增持,價格也會設置警報提示。
過了十點半一直到下午2點半,除非出現較大異動,比如大幅度跳水或者大幅度拉升,這段時間操盤手基本上都是休息的。
交易員的午餐一般都是極度簡單的,中午的時候一般會和投資經理一起聊聊整體市場的情況。
然後,大部分交易員會繼續休息,有一部分甚至會選擇午睡。
放棄午盤交易,是很多操盤手的原則和鐵律,至於其中原因,大家可以自己琢磨。
臨近尾盤,操盤手和投資經理會根據當天的情況,決定要不要在尾盤適當的增持一些,因為尾盤增持買入,對於次日的交易靈活度是非常高的。
而且尾盤買入價格風險也比較小,所以是常見的操盤方式之一。
盤後是3點,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復盤,所以三點半就各自回家了。
晚上8-10點,一般都是投資經理牽頭,會開一個當天的復盤會,研究員報告消息面的動向,操盤手報告盤內情況和操作情況,然後制定次日的決策。
這個會短的時候30分鍾就開完了,長的話,可能要持續1-2小時。
10點左右,操盤手休息,一天結束。
絕大多數操盤手的睡眠時間都是要得到保證的,因為白天盯盤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大部分操盤手,一周內的交易次數一般是2-3次,游資類型的除外。
所以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辛苦,可以說是一個比較「輕松」的職業,基本都是拿結果說話的。
大部分最終沒有取得超額收益,甚至收益低於股票漲幅的操盤手,都會很快下崗。
留下來的那一部分,其實都是交易老手了,不會頻繁出手,但每次出手的成功率都非常高。
抓准波段,抓准t+0,一周兩周做一次,超額利潤就出來了,操盤手的價值也就體現了。
另外,操盤手的段位,主要還跟資金的級別有關,一般操盤手控制的資金在1000-3000萬以內居多。
頂級的操盤手可以控制1個億左右的資金,不會再多了,再多的就不是操盤手能控制的了。
畢竟操盤幾只股票,太大的資金操作起來會比較麻煩,操盤手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莊家,要完全操縱股價,而只是尋求交易利潤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民間的操盤高手,會操盤一些客戶資金,那種操作方式,選股方式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會更接近於游資的操盤模式。
正常的操盤手,基礎的年薪在50-100萬,另外超額收益部分,根據約定,可以分到5-20%不等的獎金。
所以如果真的是一名優秀的職業操盤手,年收入是非常高的。
還有就是操盤手一般會簽署相關保密協議,杜絕老鼠倉的情況,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會主動去操控任何股票的漲跌,不然可能會面臨牢獄之災。
作為一個曾經的職業操盤手,能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有興趣了解的可以持續關注。
我的回答可能讓大家失望。 可能因為我不是優秀的操盤手,所以每天的生活並沒有多麼高大上,也沒有多麼緊張和高強度。只是比正常的上班時間安排稍微有些區別。
現在是周六傍晚。昨天夜裡有點小宿醉,頭疼一上午,下午喝了一些蜂蜜水才好。
工作日:
七點看盤。交易系統是固定的。分為幾步:1:確認趨勢。2:等待回調。3:回調結束等待進場形態。4:出現形態掛單進場。5:止損止盈設置。一共10個交易品種,每個品種當下處於這5步中的那一步,清晰明了。觀察結束和同事通話確認。一個人盯盤,其他人正常開始早上的生活。
九點半到辦公室。重新梳理行情走勢,看有沒有變化,設置好報警。一天工作就開始也結束了。因為一天到晚就是等報警音。如果不報警基本不需要在去看盤。下午梳理一下行情,其他照舊。會在辦公室做簡單的運動,也會讀書,喝茶聊天。
晚上留人值班到11點,11點之後沒有成交的掛單刪除。持倉的訂單因為掛有止損單和止盈單,讓它自由奔跑,它想去哪裡全不由我。
這就全部的交易生活。基本不看基本面的消息。本周的美聯儲利率決議是外匯交易中除去非農最大的事件。我們依然讓行情自己奔跑。
我們的交易思想:行情不可知,走勢不可知;行情怎麼走都合理。其實合理不合理交易者都要接受不是嗎?
本周四我還去青島出差,好友請吃大餐。
我的交易員的工作就是不斷重復簡單的交易行為。僅此而已。
把交易計劃的細節都執行到位的就是優秀的交易者。
我的交易模型是固定的,只能捕捉到走勢中符合我的交易系統的走勢。不符合模型的隨機漫步我都不去參與,那怕是再好的單邊行情我都不可惜。我不怕錯過。
有一位朋友最近經常問我:今天黃金怎麼看?這種情況屬於交易的一個初級階段,就是每天都要給某一個品種一個方向。方向是你給的,不是真的有那個方向。這樣交易就很累。跟在行情後面走。生怕錯過行情。
外匯期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玖』 傑克施瓦格:交易員的失敗與偉大
金融市場交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與沙場不同,在金融市場上活得長久的老兵們未必是有多麼英勇,至少在傑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近20年與眾多對沖基金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的訪談記錄中是這樣。
施瓦格撰寫了大量關於期貨行業和金融市場上偉大交易的著作,最廣為人知的是近20年來他采訪了那些最偉大的交易員們後所寫的暢銷書:1989年出版,2012年修訂的《金融奇才》、1992年出版的《新金融奇才》、2001年出版的《股市奇才》。他對期貨交易的基本面與技術分析的著作也堪稱教科書級別。實際上,施瓦格本人也在管理著一個期貨和外匯組合的投資管理賬戶。
施瓦格在10月27日於北京舉行的一次讀書會上和中國市場人士們分享了他的訪談經歷和對交易工作的見解。在中國金融市場加大對外開放的潮流中,交易員的國際化是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必不可少的維度。本土和境外機構在境內外金融市場上的「短兵相接」必然會越發頻繁,也有不少有過豐富海外交易經驗的人士回歸本土市場執業。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創新交易機制,豐富交易產品,市場的成熟最終也會給境內外對沖基金們供應可交易的標的。或許,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市場也會出現令全球市場肅然起敬、可供海外研習的交易員。
對於普通財經讀者來說,少數交易員橫掃市場或者對決貨幣當局的案例總是最引人入勝的,但相反,剖析偉大交易員的失敗占據了施瓦格訪談記錄中的不少篇幅,能在市場重創當中傷不致命、保持冷靜,是這些從業者更為可貴的特質。施瓦格在他的著作當中並未刻意渲染那些成功案例的傳奇色彩,從頭至尾他都在向讀者展示交易職業的高度專業性,對於從事自有資金交易的人甚至可以說這是一份危險的工作,在市場當中,相當多的時間里可能從業者需要保持的狀態並不是大殺四方,而是做足功課以避免出錯。
透過這些著作想要學到市場致勝法寶或是掙錢秘籍的讀者也可能會失望。在施瓦格看來,無論是基於基本面還是技術面的分析,在不同的場景有各自應用的合理性,適合於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從事短線套利交易或者是押注宏觀趨勢的大額杠桿交易,從盈利的角度來講也沒有孰優孰劣;金融市場價格阻力和支撐之間的轉換往往就在瞬間,如果讀者試圖依照歷史規律預測未來,最終反而會覺得困惑。施瓦格在他的訪談當中對讀者傳遞的觀點正如他當天在北京向中國市場人士們說的那樣:充分認識自己,堅持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紀律,並且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保持靈活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施瓦格書中呈現的幾乎都是買方交易員,並且可能讀者也更樂於從傳媒聽到這些故事,但現實市場當中的賣方交易員也是不可或缺的群體,而這些隱於幕後的市場流動性供應者,其高度專業化分工更顯示出現代金融市場的職業化與精細化。在筆者作為《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采訪經歷中,這樣的從業者也頗為令人尊敬,尤其是在中國不夠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交易員還時常承擔著發展金融市場、加強市場自律的責任。
交易勝負手:管理風險
施瓦格認為,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合適的風險管理。很多人想要在合適的時機入市,低買高賣,但最重要的奧秘其實在於一定要有非常嚴格的資金管理措施和紀律。交易的方法、技術很重要,但是它沒存在風險管理那樣重要。即便是最偉大的交易員,他們可能會有很多特殊的技巧和天賦,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合適的風險管理的策略,他們很可能在游戲當中出局。所以,一個交易者想要成功,必須要明白,要保證遵循市場規律,而對風險頭寸運行適當的保護,不要過於激進,就是規律之一。
在某些市場,對於普通交易者來說,或許有的風險管理工具門檻過高,對沖功能也不夠匹配,那麼,風險管理的最好辦法就是控制交易規模,並且在市場波動加大時減少不必要的交易。
「他們選擇交易時機時態度不夠慎重。市場行情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坐不住了,急於進場交易。這無異於強迫自己被動交易,而不是居於主動地位。」施瓦格曾訪問過的場內交易員湯姆·鮑德溫(Tom Baldwin)這樣形容他對於交易頻率的看法。投資者在面對虧損時往往有「割肉」的沖動,但鮑德溫提醒說,交易虧損時,別急於出場,耐心一點,多等待一會,選擇最有利的出場時機。在現實中,僅僅因為浮虧而輕易離場,不僅可能會錯失後來的機會,也可能會在下跌途中重新返回場內而背負更大虧損。歸根結底,這樣的投資者不是依據信息和邏輯來做交易決策的。
機構投資者同樣不應沖動。保羅。都鐸·瓊斯 (Paul Tudor Jones) 在訪談中也稱,「假如你無法對市場行情做出判斷或交易結果已無法控制,那就耐心等待,千萬不要貿然進場交易。」
施瓦格曾在當天提到另一個例子。有一位曾經非常成功的交易員,他與施瓦格早些年還保持著經常見面,但他也有過很失敗的經歷。這位交易員在介入一次持倉前認為,自己獲得了非常好的時機,有很大的交易機會,並且他認為自己可以不加保護地長期持有。然而,他到了中期的時候就發現s,當市場狀況沒有預料的那麼好,事實上他已經沒辦法出來了,因為他的倉位實在非常大。最終,當他完成減持的時候,60%的資金都損失了。此後他離開了交易,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在這次交易當中斷送了。
如果說風險管理措施是投資者的底線原則,那麼除此之外,成功的和失敗的交易者還有什麼關鍵的區別嗎?
施瓦格認為,成功的交易員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這和前面說到的管理風險有所關聯。風險管理並不意味著要規避一切風險,因為收益和風險是相伴而生的。即便是獲取所謂的「無風險利率」,實際上規避的也只是信用風險,當市場出現流動性風險時一樣可能損失慘重,例如2016年年底的中國債券市場。
言歸正傳,施瓦格所謂的這種冒險並非是盲目冒險,而是說對市場的矛盾和風險收益能夠分清主次,在規避主要風險的同時,獲取主要收益。「你可能會有一些交易的方法跟其他人不一樣,比其他的人好,或者你就可以相信即便現在這個方法讓你虧損很多錢,但是仍然能很好地控制風險。當然,這也是因為不同的投資者會對最極端的情況有不同的接受意願。」
施瓦格用邁克爾·馬庫斯(MichaelMarcus)的例子,這也是他在書中以及很多場合經常會提到的。馬庫斯曾經收到了委託人3萬美金的基金,最終他將基金增值至8000萬美元。這當然可以說明他非常具有天分,但他的取勝因素就在於,他看一下這個市場,就知道在一百個不同的影響因素當中,哪個因素是最能左右市場的。
有趣的是,根據施瓦格所述,即便是如馬庫斯這樣善於抓住市場「痛點」的交易怪傑,最遺憾的一次交易失敗竟也來自於提前平倉而錯失後來的巨大盈利,他在那一瞬間沒有冒險。這與有人總結一下出的等額踏空的痛苦大於虧損的痛苦有些類似。
擯棄方法偏見
金融市場存在一種類似於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不同的交易員有不同類型的技能,有一些是量化的,有一些是非量化的。交易員要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辨識出自己所擅長的或者對自己來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不少市場人士會樂於給自己貼上「派別」標簽,某些時候這是市場營銷的需要,也有些時候這甚至升格為一種「政治正確」。施瓦格認為,交易當中方法不分好壞,但求合適。「從百分之百的量化到百分之百的定性描述,從百分之百做基本面分析到百分之百做數學分析,有可能是長期,有可能是短期,有不同的模式或者公式,但無論如何交易員一定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和優勢。」
在後續的交流中,施瓦格也提到了靈活性,這要求交易者對市場多空狀態沒有偏見,與對方法保持中性類似的是,市場沒有永遠的空頭或多頭,有的只是交易者善於使用哪一種工具。
這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換句話說,一個好的和不好的交易員不只是資金上的問題。施瓦格認為,對於個人來講,他自己也認同有的時候技術分析重要性要高於基本面的分析,在不同的方法之間也會有過渡的過程,從盈利角度來講就更難分優劣了。「交易員要思考找到正確的分析方式,改變自己的分析策略和方法,最後,形成支持你的信心。在良好的風險管理條件之下,它能夠展示不錯的投資回報。」
然而,尋找適合的方法幾乎不可能一蹴而就,試錯又是有成本的。當新入市的交易員開始這樣做的時候還跟小孩一樣,不知道哪個方法適合,哪個方法不適合。在尋找合適方法的過程中交易員就可能面臨出局的風險。
「我猜測80%市場人一開始都會輸錢,有些人輸的錢是非常多的。我曾跟馬克·溫斯坦(Mark Weinstein)談過,也給他做了采訪。馬克做了很多優秀案例,但我們可能60%-70%的案例都在講失敗經驗,而不是成功經驗。」傑克·施瓦格說。
試錯不等於徹底失敗。但如何避免在找到合適的方法前把所有錢都輸掉?
施瓦格分享了其中一個建議,這是他自己遵從的,也是他稱為什麼自己本人能成為交易員主要的原則之一。「交易員一定要賠得起錢,在不改變生活狀態的前提下能夠輸得起,而不是為了交易去辦抵押貸款,你能夠交易的資金和整個資產相比比較小,如果你成功了這將是個良好的基礎。如果你失敗了,最後錢沒了也沒有關系,要退出來去精進知識和技巧,不要把更多的錢放在風險之下,否則一開始就可能把錢全部陪得精光。」
實際上,除非是擁有相當高穩定性和低成本的負債,同時有高度確定性收益和正息差的資產,否則,試圖依靠杠桿博取市場價差波動收益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在中國,2015年的房地產市場、2016年的債券市場,以及2017年的房地產市場,都有類似的教訓可尋。
人們或許會問,交易員怎麼樣才能確定自己的個人風格呢?「你首先要看很多的書,了解交易員要做什麼,你要做自我培訓。在你開始交易的時候你要做基本面的分析、技術層面的學習。如果你仍然不知道在市場當中哪些是對自己行之有效的做法,你可以嘗試回答一些問題,比如我是不是想要做基本面的投資?我精通於哪些技能?我是更多想要在短期還是長期運行操作?這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
在勝率游戲中分辨能力與運氣
有時候,一位普通投資者初入市,即便缺乏經驗,也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施瓦格認為這是危險的。有些人成功是因為運氣好,或者他們的投資風格正好符合市場風格,而這一風格有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比方說,你去一個書店買了本大腦外科手術的書,周末看了看這本書,第二天就能做大腦外科手術嗎?我想沒有一個正常理智的人想這樣做。但你去書店隨便拿一本金融的書看,即使你不懂裡面的專業性,你也可能會有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你為什麼不會輕易做大腦手術,卻會願意做股票交易?回到這個核心,交易據我所知是一個專業的事件,可是哪怕是一個生手都有可能有成功的比例。因為在這個市場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買進要麼賣出。可能這一個牛市買這個買那個,牛市每個都在漲。」施瓦格說。
其實,更進一步看,在市場上,專業機構投資者們往往會標榜自己能夠戰勝市場,獲得α收益,但是如果恰好這名投資者只是在某一時間段處在市場順風當中的話,那麼在市場反轉時,他表面上的α收益將會被市場β完全吞噬,醞釀巨大的失敗風險。未能識別市場的趨勢與波動,這對專業投資者來說更是致命的。長期來講,交易員的運氣歸為零。
「(中短期金融市場)交易員的賭注是基於概率所下的。例如現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我有一個朋友是在低點買進,所以他(即便面臨暫時的虧損)很有可能在以後會翻盤。所以你的賭注要下對地方。而在長期的資本市場,如果快進快出反而是很有可能被敲出局的。長期的資本市場還是不一樣,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場因素和經濟周期等。如果你不會很好管理風險,將交易風險分散,如果反復交易都在虧錢,尤其在一個好的市場情況下,就代表你這個時候有一些問題出現了。」施瓦格說。
施瓦格曾采訪了凱文·戴利(KevinDaly),並在《對沖基金奇才》一書中將他稱為「長期的短線交易員」。施瓦格看過戴利的頭寸持倉,比很多人贏的情況更多,然而他相當大比例的交易可能只是3%、5%的收益率,僅僅限制於這些比例之下。
戴利從1999年10月份開始成為對沖基金經理。這個人過去一直做長線投資,但後來改成做短線,並且在長期保持這種短線交易的風格。1999年到2003年時市場都不錯,大家知道會出現市場的泡沫,然而3月份時美國市場出現波動,當時市場下跌超過50%。在這段時間當中,他的收益是幾乎零,有的時候多掙一點錢,有的時候少掙一點錢。但到2008年的時候,他就加大幅度去操作。
施瓦格訪問戴利是在2013年。「我問他這段時間的累計收益是多少?」「900%!」
所以,怎麼能實現收益達到900%的交易,而且期間整個指數是走平的?施瓦格在訪談後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市場像2002年、2008年這種不好的狀況,戴利就不交易了。在2000年他沒有像很多人一樣虧損50%,反而還掙了百分之幾,像2008年戴利也只虧了大約8%,這顯示他在市場不好的期間能做好平衡,這就是他做得好的原因。戴利覺得市場不好的時候,就耐心等。「我們經常說因為市場不好所以虧了很多錢。但當你虧了很多錢,不代表其他人都虧了很多錢,從這個角度看,是你風控做得不好。」
施瓦格進一步認為,投資者要觀察和思考那些長期資本的動作。這種長期資本在市場狀況不好時,不會快速退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長期的資本往往附有較高的杠桿。更關鍵點是,他們會改變自己的做法,在市場不好時開始做風險可控的交易,比如說債券投資,並且做分散化的資金分配。可能當時有一些頭寸上這些長期資本會失去議價空間,收益只是百分之幾,但這是很好的對沖交易。再比如,有一些長期資本在市場動盪環境中也開始做一些歐元與美元的利差交易。
在施瓦格的書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故事有來自於集中式的投資者,但那些人最終破產了。但也有少數的贏家例外,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處呢?施瓦格認為,這首先與倉位管理相關。他隨後又進一步補充道:「也許聽起來存在風險,但對於有些人來講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當你選擇倉位時,你會發現有一定的機會,覺得很有信心。」
1992年左右,當時英格蘭央行覺得貨幣體系的發展不是他們想要的方向,索羅斯是眼光很長遠的人,他看出了其中的奧妙。英格蘭央行後面宣布了英鎊脫鉤的消息,市場有非常大的反應。那一年量子基金就在買入賣出中賺了很多錢。
在訪談中,索羅斯在量子基金的接班人,同樣是交易大師的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也說到相近的事。1989年,剛來到量子基金不久的德魯肯米勒基於德國統一的信心建立了沽空美元、做多馬克的頭寸。有一天上班時,索羅斯問他,你現在有多少倉位?德魯肯米勒說10億美元。「10億美元?你管這個叫倉位嗎?你如果有這個信心的話,為什麼只投10億美元?很多時候你有非常好的理由支持信息,那個時候看市場就會知道,就應該持有這樣的倉位。」 索羅斯鼓勵德魯肯米勒將倉位翻倍,結果收益頗豐。
「德魯肯米勒可能會說,他從索羅斯身上學到一個東西,對倉位要植入信息才會獲得好的收益。」施瓦格總結一下說。換言之,交易員有時要基於足夠可靠的信息、足夠合理的邏輯以支撐足夠高的勝率去下重注。
保持靈活
施瓦格再次提到了馬庫斯的例子,馬庫斯的創新精神也幫助了他。剛開始他接觸期權,慢慢就搞清楚了這是什麼,並將其用於套利。
施瓦格對人工智慧在投資決策當中的應用也持有積極看法,但他也表示,同時可能也需要具備一些條件。
在計算能力和演算法上面,計算機可以做大量的計算工作。世界上最頂尖的人類棋手已經被機器打敗,但投資市場顯然比下圍棋要復雜多了,它要考慮的維度和因素很多。下圍棋有很多的套路和一些可算的步數,但是講到國際貿易和交易領域,事情並不是朝哪一個方向去發展,不同的國家政治制度不同,經濟政策不同,貨幣不同、利息不同,所以它的復雜程度遠遠高於下圍棋的規則。任何的一些因素都在變化,因素多還不算,每個因素都在變化。一個因素剛分析好了,它又變了,也就是對手方的信息變了。所以投資是一種充滿不確定的環境,這是施瓦格之所以認為人類還是有機會的。「最終來講哪怕到現在,我們會有一些風險。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這種風險具體是什麼,但是我們所生活的這種世界應該是人和機器共存的。」
優秀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經歷往往是交易員普遍具備的,金融市場也是善於塑造偶像的地方。但施瓦格認為,評價一個交易員是否合格最主要也是最簡單的標准就是,「你要看一下你的投資回報和這個市場之間的關系。」
但如果要挑一個優秀交易員普遍具備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在施瓦格看來,這一特質應當是靈活性。「你必須要隨時能夠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且快速地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好的交易員,當他一旦發現犯錯的時候,可以很快地退出來。」施瓦格說。
可以說,承認失敗是避免更大失敗的辦法。
德魯肯米勒在1987年的時候就曾經歷過「黑色星期五」美股崩盤的危機。在這次危機出現之前,1987年10月份的時候,標普股票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跌得很厲害。德魯肯米勒當時手上有7隻基金,在這個位置並不僅僅是持有倉位,而且他布置了長線多頭。到了周五那一天的時候他進了辦公室,大家可能都覺得市場是一下子跌下來的,但根據此前的下跌,這實際上有一定的可預測性。然而,德魯肯米勒那個時候卻只是損失了一點點的錢,這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是首先他在這之前做多,然後他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境況,於是他把所有的長期多頭頭寸在下跌伊始就退出來,並且他在反手做空。
那麼,施瓦格是如何看待交易員在遵守紀律和保持靈活性之間平衡的呢?
紀律並不是阻止交易員創新的一些規則,施瓦格所說的有紀律就是說某種好的方法,例如遵守一些非常明晰的風險管理政策;相反,即便持倉者認為現在風險保護可能是正確的,但是你如果認為現在的風險可以承受,那麼你也可以退出(風險保護),這很靈活。「但我自己原則上不會出來,我會留下來。」施瓦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