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逐漸克服交易中的人性弱點
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這一句話就說明了在股市投資只要你跟大多數人擁有不同的想法,你就能夠投資成功。
但是人性的弱點並不是非常容易剋制的,因為一個人有七情六慾,有貪婪,恐懼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變化,要逐漸的克服交易中的人性弱點是需要時間的,不是說馬上就能夠讓自己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者在進入股市投資一段時期後會出現虧損的情況,就是克服不了人性的弱點。
總之,克服人性的弱點可以用交易規則來束縛自己,避免盲目交易和過度放大貪婪和恐懼的心態也可以訓練自己降低投資慾望,每天交易改成每周交易或改成每月交易,不是為了交易而去交易,是為了賺錢而去交易。並且能夠學會在每次判斷失誤時接受虧損,就能夠慢慢的讓自己的心態轉變成一位合格的投資者,也能夠讓自己養成交易員需具備的基本品質,就能夠在投資市場長期生存下去。
B. 湖人已與火箭步行者商討過關於戈登和希爾德的交易,如何看待這筆交易
NBA進入休賽期後大部分球隊都開始進行交易補強操作,洛杉磯湖人上賽季經歷了一個失敗的賽季,在擁有詹姆斯,威少和戴維斯三大球星的情況下球隊竟然沒有進入季後賽,這個糟糕的成績引起了球隊當家球星詹姆斯的不滿,湖人管理層也決定在本賽季進行補強。
不知道各位湖人球迷更喜歡哪位球星加盟湖人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C. 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場!
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成功哲學我們該形成自己什麼樣的投資哲學呢?交易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對交易的信念是什麼?
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種關於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正統的如學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術分析派,邊緣的如混沌理論、星象理論、周易八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並也曾沉湎於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市場實戰交易者,現在我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
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資本市場?難道全部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潛意識地陶醉於人類「賭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滯留於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懼怕無聊、盲目自信、屢敗屢戰等「賭性」特徵是人性使然,而幾乎天天波動的「日間雜波」確也供應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動」可以「贏利」的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將自己的精力和熱忱放在希望能夠迅速獲利的僥幸心理上,對真正冷靜地觀察市場,對如何建立能夠確保自己穩定贏利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投資心理反而關注不多,並往往頻繁地情緒性地交易而很難耐心地等待「進退有據」的入場和出場時機。
難怪交易大師威廉姆斯說:「我對交易的藝術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最近一兩筆交易本身的興趣」。
感悟一
華爾街的大炒家傑西?利物莫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場中賭博是遲早要破產的」。多年前,就已經把這句話貼在自己用於交易的電腦上!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到哪裡去」或「能跌到哪裡去」此類的疑問,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地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在實實在在地強化著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的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也如過江之鯽,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確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維,為了探詢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自己也不時對市場的未來運行一些猜測,自己也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斗數」到「混沌理論、神經網路」、從「星相假說和周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關於預測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但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炒手更應該做的工作是「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因為,且不去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確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道氏理論就認為「日間雜波」是不可預測的),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等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
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運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掙錢。
感悟二
我常常告戒自己,一個職業炒手,在市場好的時候一定要勇猛果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一定要謹慎小心,魯莽和膽怯都不應該是性格。
預測未來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預測市場是投資人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場直覺和感受後,
我們是能夠一定程度上預測市場趨向的,但是,就我個人的市場經驗來看,要持續穩定地掙錢的話,還是要更多地講究「在不同的環境下做適當的事情」,換句話說,「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對職業炒手而言是一件比預測市場重要得多的工作。正確的投資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基本一致。很多投資人,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前者,對更本質的後者卻所思甚少!
我見到過很多成功的投資人,他們盡管風格各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每逢大事有靜氣」和「進退有據」的心理特質。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成功哲學我們該形成自己什麼樣的投資哲學呢?交易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對交易的信念是什麼?
是啊,就如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動著、喜愛和憎惡著一樣,投資人也都是根據各自的信念在運行交易,
並常常享受各自信念所帶來的贏利喜悅,同時也常常遭遇著各自信念所引致的失敗困惑。
感悟三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才是能夠使我們的資金在投機市場穩步增長的交易信念呢?答案當然會因人而異,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我的回答是:放棄自己的任何信念,追隨市場的信念;放棄自己的任何個人意志,追隨市場的意志;放棄任何理論、概念和技巧,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釐定分階段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
追隨市場的信念;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釐定分階段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就如我們開車,一切都是根據路況和即時的交通狀況而定,很少有主觀的成見或先驗的理論;
又如水的行為方式,或潺潺小溪,或水滴石穿,或寧靜湖泊,或奔騰江河,或遼闊大海,都根據各自的具體情形而選擇,都安詳,都自在。
亞當斯密說:「當我們身處某種範式時,就很難想像任何其他範式」,禪宗六祖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
而對於市場交易,如果想要追求穩步的資金增長,我的體會是:放棄一切主觀的成見或希冀,不想自己想要的,保持心靈和思維的彈性,
透過市場語言了解市場的狀況和市場的結構,傾聽市場所需要的,調整自己的內在結構使之與市場的內在結構相融合,
如果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棄問題而不試圖強求解決問題,如此,金錢的利益將不是唯一的報酬。
初入市場者,難免眩目於市場紛紜變化的數據和信息,歷練數年後,又會困惑於龐雜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流派。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操作經歷和困惑後,人們仍孜孜於各種方法的學習,熱衷於追逐市場的每一次可能贏利。
這一半是由於贏利可能性的驅動和誘惑,一半則是人類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使然。
當然,這無疑多少會有一些收益。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卻容易陷入思維的死胡同。
這是因為,正如人類不能探尋出世界的所有奧妙,對應於市,我們註定了不可能捕捉到市場的每一個贏利。
這是哲理的規定或「上帝」的安排。牛頓晚年探索「宇宙神學」就一無所獲,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研究也並沒有多少結果。
那麼,是否我們是要陷入不可知論而停止對市場的探索呢?是否對市場我們就一定毫無作為呢?
顯然不是。因為,人是有靈性的。我的思考是:「簡化,簡化,再簡化」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好辦法。
感悟四
絕大部分大師都是簡化的:江恩雖然建立了龐雜的測市系統,但在他最後的著作《在華爾街45年》一書中,真正推薦的只是其簡潔的十多條操作規則;
眾所周知,巴菲特簡化到放棄行情報價機,甚至宏觀分析,甚至行業分析,而只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則不過是在對市場基本因素的透徹理解和對投機心理的高超把握上披上了一件艷麗的外衣,其精髓卻是簡要的;而任何知道彼得林奇常識投資法的人,都不會不驚嘆於一代大師的簡潔。「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大音希聲」。放棄人類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認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尋市場不屬於自己的獲利機會,干自己能乾的事,「簡化,簡化,再簡化」,應該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持續地穩步掙錢!可是,當我們認真觀察投資人的交易行為時,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出現「異化」,他們已經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
人性喜愛齊全而厭惡殘缺,請試一下,信手畫一個圓而留下一點缺口不畫完,是不是沒有把那個缺口完全補上的話心中就隱隱有點不舒服的感覺。主觀上的這種「求全」意願或許構成了人們對自身目標追求動力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求缺」思維卻可能反而能夠使我們更順利地達到目標,使我們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我只是已經了解到,現實世界中,花不開月不圓是一種更經常的客觀存在。甚至,我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缺」簡直就是一種美的境界,那由「天殘地缺」而生的「女媧補天」美麗神話,那文人墨客談心論性的「求缺齋」,那中國古建築史上匠心獨運的「求缺閣」……這使我著迷,更使我了悟。「缺」簡直就是古中國性格的一個有機部分,我喜愛「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們離現實更近一點,離空想更遠一些。
而作為職業炒手,我也漸漸發現,在市場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維,放棄「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在市場頻繁交易而盲目追漲殺跌結果卻走了更遠的路呢?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賣一個最高價而遲遲不願意出手最後反還被套呢?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追求一隻更「黑」的「黑馬」而不惜去冒極大的市場風險呢?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維」,我們還可以省卻很多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煩惱,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而簡潔,
不致於被繁雜的市況引致混亂,市場交易也從此不再單純是一個牟利的工具,開始變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感悟五
真正的圓滿只存在於理念之中,人世上沒有誰真正看過圓的東西:月亮到底真正圓過嗎?
一塊硬幣其實也不夠圓,即使高科技工藝下做出的圓用高度顯微鏡觀測也不可能圓得完美。
難怪曾國藩如此說:「……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平?……」。
那麼,讓我們在喜愛完美的同時也開始欣賞殘缺吧,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啊!
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剎又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投機成功的最本質要求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論和汗牛充棟的投資書籍都給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經沉湎於這些理論和書籍,試圖找到上帝賦予的「金手指」,但最終得到的卻只是感到了理論的灰色和蒼白,
我也曾當面請教過某全球知名的國際性基金管理公司亞洲地區的總裁,得到的也僅僅是顧左右而言它的回答。
感謝長期實踐、磨練和洗禮,伴隨著從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續穩步掙錢的歷程轉變,我逐漸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戰略上順市場心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戰略上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抓住一些戰略性機會,使我們能夠規避一些大的風險,使我們的整體思維更加清晰,使我們交易的整體布局更加合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把握更多的交易機會,使我們的交易更加精細,使我們對市場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細微。
前者是制勝的理念和前提,後者則是將這個理念轉變為現實贏利的具體路徑,兩者相得益壯,就能夠使我們在市場處於不敗之地,並持續穩定地掙錢;
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違背的戒律,後者則要求使用者必須達到和市場融為一體「無為而制勝」的境界。
感悟六
真正的市場高手,一定不拘泥於使用什麼技巧,也不迷信什麼政策、理論、技術和消息,他們追求的是對市場群體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個體心性的全然了悟。拋開束縛,方能瀟灑自如!
由於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有的投資人就自覺不自覺地將交易行為異化為「科研」。我不止一次聽到某些「高手」吹噓他們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買在最低價賣在最高價雲雲,但當我和他們深入交流時,我發現他們陶醉的是一種研究和預測的游戲,他們或根據市場歷史的現象歸納出某些「模式」、或根據某種理論猜測市場進一步的趨勢變化,他們忘記了,如果要達到持續地穩定地掙錢這一他們來到市場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識別不同的市況,並根據不同的市況制訂不同的操作策略。因為,「模式」的有效性或「理論」的適應性是會由於市況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市況的識別和策略的制定才是永恆的。
由於忘記了自己交易的本來目標,有的投資人就自覺不自覺地將交易行為異化為「搏彩」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全然不顧的沖進去,而全然忘記了與贏利相對應的兩個字,風險!
因為將持續地穩步掙錢這個目的拋在腦後,所以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對自己交易的風險收益比運行認真評估。
既入市場,人們都希望贏利並有所作為,但為了更快地有所作為,人們又往往選擇了不停地行動、行動、再行動。
我隨手翻開近期的專業證券報刊,諸如「如何在調整市道中選擇強庄個股」、「調整市道投資激情個股選擇」等充滿誘惑性標題的文章不時可見;
我信手打開電視財經頻道,「拋開大盤炒個股」等看似頗有魅力的鼓噪隨處可聞。殊不知,這類想法固然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成分(因為,人們總是易於相信自己樂於相信的事情),但我們在市場更常見到的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人為了走一條捷徑,按照這種思路交易,實際上卻走上了一條更遠的路。
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可能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且不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古訓,也不說常常發生的「一動不如一靜」的真實故事,就是華爾街早期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溫·里費弗也說過:「盲目而頻繁的交易是造成華爾街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專業投資者中也是這樣。
但我必須做正確的選擇,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靜等著……」,他還說:「我賺大錢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靜靜地坐著……」。
過多的行動就是盲動,盲動耗散我們的精神、迷幻我們的心智、磨損我們的金錢。
因為盲動主要來自心理的盲區,減少盲動的辦法也就主要從調節心理盲區契入,歸納起來,大致有三:
一是調整對行動的看法,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是勤奮、行動多並不一定就能夠使我們更快地達到目標,有時,什麼也不做是一種更好的生存狀態;
二是調整對待機會的態度,人們常常認為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把握機會,但在專業炒手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卻是「只去把握自己能夠把握的機會、只去捕捉對自己贏面大的機會」;
三是要學會享受孤獨,很多行動不過是人們害怕無聊而製造出來的,「什麼也不做就有無聊感」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精神狀態。
奔騰的江河是一種美,靜靜的湖泊也是一種美,它們之間的差別是產生它們的不同環境所造就。
根據客觀環境而不是心理盲區行動,常常靜靜地感受市場而什麼也不交易是一個專業炒手的基本素質要求。
感悟七
真正的市場高手,一定不拘泥於使用什麼技巧,也不迷信什麼政策、理論、技術和消息,他們追求的是對市場群體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個體心性的全然了悟。拋開束縛,方能瀟灑自如!在投機市場,最重要、最容易被人忽視、最難以真正做到的是「交易紀律」!
為什麼「交易紀律」最重要?因為,「交易紀律」是在市場生存的基礎保證:
對於交易員,「交易紀律」就象汽車的剎車、飛行員的降落傘、海輪的救生艇,關鍵的時刻能夠使你控制風險並保住性命;對於交易員,「交易紀律」還是真實的監管者,使你嚴格執行自己的交易計劃,不至於被盤中眼花繚亂的「日間雜波」所迷惑而情緒性地運行交易。為什麼「交易紀律」最容易被人忽視?這是由於價差收入取得的表面特徵使人們產生的心理誤區所致:
價差收入取得的前提是頭寸方向和價格趨勢變化的一致性,於是,人們當然認為對未來價格趨勢的預測是交易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環節,人們也就自然地將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放在對未來價格趨勢的預測上,殊不知,預測本質上只能是一種概率的游戲,優秀的預測確實可以大大提高勝算,但我也確實見過十次交易九次預測正確卻最終虧損的交易者,其虧損原因就在於沒有「交易紀律」對虧損的那筆交易運行風險控制,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說得好做得臭」的人們,主要原因還是「交易心理」包括「交易紀律」之類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好。
為什麼「交易紀律」最難以真正做到?因為,「交易紀律」常常是和人性相矛盾的:追求個人主觀意願、依個人情感行事而不願意有所束縛是人性使然;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個人機巧的作用可以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可以做對別人是紀律的事或者對自己的交易行為總是心存僥幸等本質上的自大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做事情只考慮好的一面,對不利的一面本能地不願意承認、不願意考察的「駝鳥心理」也確實能夠使人獲得心理愉悅或心理麻醉;市場短線波動的一些隨機性特徵使「交易紀律」的執行似乎失去一些「市場機會」的表面現象也確實足以使人迷惑甚至「後悔」,殊不知,「交易紀律」才是交易員最重要的法寶。
D. 交易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有哪些交易心理是交易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嗎為什麼
交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大到國際商場,想到店鋪交易。我們每購買一次商品,都是一種交易。如果善於交易,會為我們解釋不少開支,交易也是一門技術,如果你把它做成一門藝術,相信你的人生會很很輝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需要的就是交易型人才,善於抓住交易的痛點,相信你的職業生涯會順風順水。
如果你想在一個行業中脫穎而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他需要常年積累經驗,才會有所突破。
E. 怎麼能學會做買賣步驟是什麼
怎麼學做買賣呢?
想賺錢的人很多,做生意做得好的話,就會賺取很多錢,那我們怎麼做生意呢?
1、跟著前輩做,這個可以吸收前輩的想法,我們做生意的時候,會少走很多彎路。
2,看身邊人做生意失敗的案列,失敗是成功之母,每個人的失敗是各不相同的,我們可以吸取他們失敗的原因,促進自己的成功。
3、多跟做生意的人做朋友,接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多和這些人在一起,往往成功是非常快的。
4、多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看跟做生意有關的書,這些書暢銷,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很容易成功。
5、做市場考察,市場調研,這樣自己製作生意計劃會更貼近現實,你可以每天關注你所從事行業的情況,不管現實生活的店面也好,或者網上發布的內容也好。
6、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同樣一件事,你做的成功,別人未必會做的成功,反之亦然,因為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不一樣,不能千篇一律。
總結,生活中,不乏有胸懷大志的人,他們知道,僅憑給人家打工賺的錢總是有限的,不如自己開創一番事業,而事業往小里說就是做買賣,很多擁有大公司的人,都是從小買賣做起的,可是苦於沒有人教自己做買賣,那麼以上就是怎麼學做買賣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F. 很多人建立了自己的交易系統,為什麼還是不斷虧損呢
在匯市中,交易系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擁有一個良好並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好處顯而易見,它能給交易者帶來相對穩定的盈利,也能減輕交易的壓力。但很多已經擁有交易系統的交易者確有這樣的苦惱和疑惑:自己建立了交易系統,也執行了,為什麼大部分交易還是虧損?匯查查做了以下總結:
金融市場一刻不停地在發生變化,因此你的系統到下一次金融市場發生變化之時還能不能依然非常有效我們無法得知。我們沒有辦法預測市場行情,世界在不停變化,我們要在這個市場上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學會時刻與各種可能性共存。
很多交易者沒有注意到或者刻意忽略:那就是交易系統無法擺脫交易者的情緒所帶來的影響。很多交易者認為使用交易系統就能擺脫交易情緒,從而在交易中很少犯錯,使得交易者更加專業。
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交易者一直關注著自己的盈虧,不可能沒有情緒上的波動。這種情緒的波動還會傳遞到交易系統上,我們不得不說有些交易者創建的交易系統,規則就是盡量讓交易結果滿足自己的期待。
交易系統它能減少風險,這是事實,但是具體情況還是要看系統本身。
好的交易系統通常都很簡單,簡單的系統容易進行驗證,容易編程。但是,簡單的另一端是會增加風險。過於簡單,交易系統沒辦法完全模擬金融市場的復雜性,遇到突發的、不適應簡單系統的狀況可能就出現消極結果。
當風險或者不確定性增加時,比如英國脫歐事件、全球疫情爆發,就要試試關閉系統。
一個交易者創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統,但是到真實交易的時候,可能行為就偏離了。
匯市信息訊息萬變,因此世界上沒有一個絕對萬能的完美交易系統。而且多數交易系統都是失敗的。只不過有些失敗的過程是緩慢的,一點一點被淘汰。
比找到完美的交易系統更重要的是,一直在追求完美系統的路上。比起追求完美系統,找到有明顯優勢的交易系統,然後結合自己的交易技巧來加強其整體表現,才是更重要的。
交易系統不是萬能鑰匙,要不斷調整完善
總而言之,交易系統不是萬能鑰匙。 建立交易系統,然後堅決執行,其主要作用是守住交易的下限。交易系統並不會提升收益上限,想要提高收益上限,需要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
因此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想要讓交易系統活下去,交易者首先要動起來,不斷調整不斷更新,才能使自己的交易系統長久地生存在殘酷的金融市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