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公開市場業務買賣的是什麼
是,財政部發行國債,這叫作國債的一級市場。國債還有二級市場,這是會有其他主體相互交易其手中的國債,與股票的二級市場類似。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對象主要是二級市場的國債。再補充一點,央票是中國的創新,像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央行不能發行央票,他們公開市場操作,其實就是交易國債。
② 什麼是公開市場業務,經濟蕭條時期,中央銀行如何進行公開市場操作(10分)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經濟蕭條時,為刺激經濟,央行應買進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是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贖回,從而收迴流動性,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反向操作即為逆回購。二是現券交易,分為買斷和賣斷,現券買斷為央行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從而投放基礎貨幣,反之為現券賣斷。三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央票是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從而調節基準利率。央行發行票據為回籠基礎貨幣,央票到期則為投放基礎貨幣。
經濟衰退期央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幫助經濟復甦,就公開市場操作而言,主要是逆回購、現券買斷、贖回央行票據等等。不過在經濟低迷時可能利率很低,消費和投資對利率不敏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效力效用較小,同時央行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幣值穩定,故此經濟衰退中往往通過財政政策刺激來拉動經濟。
中央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政策影響和調節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的基本方式是:
中央銀行憑借自己的資金實力,在公開市場買進或賣出各種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和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以達到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的目的,這種活動有防禦型和進攻型兩種方式。防禦型的公開市場活動,是指中央銀行買進和賣出證券,其目的在於緩和或消除在發行通貨或代收票據過程中,由於季節性或偶然性因素給商業銀行准備金和市場利率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是一種消極活動。進攻型的公開市場活動,是指中央銀行買進和賣出證券,作為積極活動,其目的在於預先控制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和市場利率,以維持金融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③ 「財投學堂」一文理清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那些事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其通過與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的交易,調節基礎貨幣供給量,調控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實現貨幣政策調控效果,起到對沖通脹、通縮對市場的影響。
從實現手段來說,公開市場操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
人民幣操作方面,有 現券交易和回購,它們都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一部分。
現券交易 分為買斷和賣斷兩種 。
前者是央行花錢從二級市場買進有價證券;
後者是央行直接賣出有價證券。
回購同樣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前者就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債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天贖回有價證券(回購回來),後者則是央行花錢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天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過程與正回購相反,故名逆回購。
本質上來說,現券買入與逆回購都起到了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的作用,現券賣出與正回購目的則正好相反起到了從市場回籠基礎貨幣的效果。
現券交易與回購的區別就在於,現券交易是一次性買賣,而回購更多地類似抵押式貸款,涉及後續還本付息贖回的環節。
央行票據,全稱中央銀行票據,是央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
央行票據由中國人民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發行對象是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成員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央行票據發行後,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交易。並且由於央行票據發行不設分銷,其它投資者只能在二級市場投資。
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另外,國際上普遍採用短期國債收益率衡量一國的基準利率。我國短期國債市場存量極少,由央行發行票據,利用其「短期」特性,可以完善市場利率結構,形成市場基準利率。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民幣操作方式,還有沒有其他的公開市場操作呢?答案是肯定的,外匯公開市場操作。為了理解為什麼要有外匯市場操作,我們舉例說明:
假設你開了一家外貿服裝公司,向國外出口唐裝,正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在外國賣東西,肯定收的也是外國貨幣。可是這些錢國內不通用,不能直接拿來給員工發工資。員工一聽不幹了,紛紛表示不需要高大上的外幣,強烈要求人民幣!眼看爭吵越來越激烈,這時候央行出來做和事佬了,一邊接收國內無法通用的外幣,一邊印發人民幣給企業發工資,從而圓滿地解決了問題。至於那些外幣最後也就變成了我們熟知的「外匯儲備」了。
還是舉一個例子(例子只為說明,並不嚴謹),假設當前美元/人民幣(元)匯率為1/7,外貿交易流入中國1億美元可兌換7億元,現在又有1億美元流入,央行本該再次發行7億元以保持匯率不變,結果只發行5億元,那就成了2 : (7+6) ,匯率就成了6.5了。產生的影響是什麼?自然是人民幣升值了,1美元可以兌換6.5元人民幣了。
試想如果美元外匯湧入加劇,人民幣升值也會成為常態,直到符合市場本身價值時為止。這樣一來不僅使外匯儲備價值減小(國家資產縮水),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不利於出口,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換成美元後比以前貴了,但有利於進口,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換成人民幣後比以前便宜了)。央媽此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增發人民幣維持匯率;或者發行少一點,使人命幣小幅升值,但無論如何,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升值,同時,國內貨幣容易流動性過剩引發通脹。本篇為 微信公眾號「數據夕拾」 財投學堂系列專講,喜歡請關注吧~
④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哪幾種
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拓展資料:
公開市場是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主要有國庫券、其他聯邦政府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和銀行承兌匯票等的市場。參與公開市場的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證券商。中央銀行根據貨幣供應量的預期目標和金融市場上銀根松緊情況開展公開市場業務,當市場銀根緊時,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則貨幣供應增加,利率趨降,銀根放鬆;當市場銀根松時,就拋售有價證券,貨幣回籠使供應量減少,利率趨升,銀根抽緊。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也會使銀行系統的准備金增減。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是公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聯儲的公開市場業務與存款准備金和再貼現政策一起並稱「中央銀行的三大法寶」,是控制一般商業銀行信貸活動,收放銀根的重要工具,而公開市場業務是最經常、最靈活、最有效的工具。公開市場上有三種方式,(1)直接買賣有價證券,(2)再購回合同交易,(3)邊售邊購交易。參見公開市場業務。
⑤ 中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包括哪些是如何操作的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⑥ 公開市場操作 指的是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以來,在不同的時期曾經使用過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當年第六號《公開市場業務公告》,決定自4月29日起暫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購操作,此後將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債券發行系統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招標發行央行票據。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⑦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具體數據要怎麼看到新聞中說的「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多少多少億的數據來源是哪裡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情況
希財君查看了央行官網本周的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從6月19日到6月22日連續四天開展了公開市場操作,具體情況如下:
6月19日:人民銀行於2017年6月19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
6月20日:人民銀行於2017年6月20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6月21日:人民銀行於2017年6月21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400億元逆回購操作。
6月22日:人民銀行於2017年6月22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0億元逆回購操作。
6月23日: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後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較高水平,6月23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什麼意思?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通俗的講就是央行覺得貨幣市場流動性低了,資金面緊張,就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貨幣提高流動性,緩解資金緊張;反之,就回籠資金降低貨幣流動性。
公開市場操作業務一般在市場上公開操作,對所有交易者一視同仁,而不是直接向發行人購買。
根據央行的動機,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分為主動性公開市場操作和防禦性公開市場操作兩種,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主動性公開市場操作:指央行改變銀行准備金總水平,而主動買賣有價證券;
防禦性公開市場操作:指央行為消除它不能控制的因素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而進行的業務操作行為。
⑧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是什麼意思百科上的太難了看不懂,有誰能通俗地解釋下嗎
我自己的理解,
假如市場有「3」個「錢」,有「12」個「物品」。
那麼「一個」錢可以購買「4」個「物品」。
這時如果央行覺得物品太貴了,就「正回購」一個錢,那就只省2個錢和12個貨物,那一個錢,就可以購買6個物品。
反之,如果央行覺得物品太便宜了,就「逆回購」一個錢,那就有4個錢和12個物品,那一個錢,就只能購買3個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