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正常人當不了交易員是什麼原因
在實戰中,很多短線投資者一再犯下低級錯誤,往往是因為自身交易心理的嚴重失衡,導致交易決策和實施過程處於一種非理性的狀態。
1、在交易中沒有被動收入的東西。如果你想要一些被動的東西,你最好投資一個指數基金。
2、不要用交易來償還你的債務,因為那樣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找份工作,每個月都攢錢,從而償還你的債務。
3、如果你想辭職並開啟交易生涯,請確保你在未來12個月內都擁有足夠資金來支付任何費用。這是最低的要求。
4、不要因為想要賺錢而做交易。如果你只是想賺錢,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就是開滴滴等。
5、交易本身不會給你財務自由。你需要足夠的資金,產生正收益的技能,且你的費用必須必回報要少。
6、交易不是一個快速致富的計劃,如果你想要在幾年內就翻幾倍,那麼請不要選擇交易。
7、你的交易賬戶不是ATM取款機,它可以吐錢,也可以吞噬你的錢。
②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社會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掙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供應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社會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供應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供應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掙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它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運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掙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攬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時尚,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掙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掙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愛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舒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戴舒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 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掙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掙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掙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虧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掙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③ 在北京做金融交易員這個工作怎麼樣
可以告訴你這個行業是非常好的行業。
收入超高,工作時間自由,無復雜人際關系處理,但是這一切都是對高水平的交易員而言。
對於新人而言,難度比考研還大,因為交易是一種藝術,沒有固定的章程或者套路,每個成功的交易員都有自己的一套交易策略,新人往往無法找到交易的技巧,短時間內無法突破,自然也就沒有收入。
我公司平均招聘100個學員進來半年內能畢業4---6人,而畢業的交易員里75%月收入不到6k,20%月收入6k--10k,最後5%月收入15k以上。
所以這個行業關鍵看個人有沒有天賦,至於樓下所謂的穩定盈利方法,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方法都是老交易員在做,新手根本接觸不到,因為這些交易策略涉及到新手無法處理的交易風險以及交易技巧,能給新手的無非是基礎培訓。
④ 關於交易員這個職位,這篇文章說透了
導讀
交易員,或者交易本身,是否在給 社會 創造價值?交易員賺到的錢跟他們的貢獻是不是成正比的?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媒體圈、金融圈和知識分子界都對此展開了各種討論。
有的人認為: 「如果漲和跌都能持續地幫客戶賺錢,那這個交易員就應該賺很多的錢。」 對許多交易員來說,交易給他們帶來的更大的成就感來自這個過程,而不是金錢本身。 在這個行業,你一定要有本事。如果你很棒的話,你可以一直很棒。交易是完全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一個行業。賺多少錢,虧多少錢,都明明白白地放在那兒。
對交易員價值持正面觀點的一派認為,交易促成了股票的價值發現,並且增加了流動性,也就是說為別人買賣提供了好的進入點,讓投資人能夠廉價高效地參與到二級市場。部分期貨交易從業者認為,沒有投機交易,就沒法套保。必須要有活躍的參與者,你才能成交。他們讓市場有流動性。如果沒有這些投機者,套保的成本就很高。
不過部分基金經理認為: 交易員並未真正創造 社會 價值。買賣股票作為投資行為,不應該是一個短期行為。交易員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在交易,並且給股價造成了很 大波動。關於交易員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服務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首先股票價值是由長期的基本面決定的,不是由短期交易決定的,其次所謂提供流動性,其實只有追求短期利益的人才需要這些流動性,就好像我買房子,我做了調研,買了就住很多年,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性。
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個話題,交易者與投資者的區別。
交易員vs投資者
交易員與投資者有什麼不同?有很多人做著交易員的事,卻將自己稱為投資者,二者的界限因此而模糊了。
投資者花錢買下東西,然後耐心等待,相信某一天這些東西會升值。注意,他們買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等的是實實在在的時間。比如巴菲特,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他買公司,不買股票。股票代表了公司,但是股票是「虛」的,他要買「實」的——這個公司本身,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所有產品、市場形象。他並不在意股票市場是否凸顯這個公司的「正確」價值。實際上,他就靠這個來賺錢。同一個公司,股市上有市場的股價,巴菲特有自己的估價,當估價大於股價,巴菲特拍板買進;當股價大於估價,巴菲特甩手賣出。他總是比市場更「正確」,他賺了數不完的錢。
交易員呢,不會買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不買公司,不買糧食、原油或者金子。他們買股票、期貨或者期權。他們不關心管理團隊的能力,也不在意石油消費的趨勢,更不去管咖啡的世界產量。他們只在乎價格。因此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倒賣風險。
市場的發展史,就是風險控制的發展史。金融市場就是為風險而生的,它今天依然發揮著控制風險的作用。
在現代市場中,一個公司常與國外供貨商簽訂期貨合約或者遠期合約,以抵抗匯率波動對生意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會跟上游企業簽訂類似合同,以防原油、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原材料價格波動,或者匯率波動,都是商業運行的巨大風險。期貨合同就是用來抵禦這種風險的。簽訂這些合同的行為,叫做套期保值(hedging)。聰明的套期保值,可以給企業省下大筆的成本,使之不懼怕油價飛漲或者原材料市場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他們對燃油價格極為敏感,受原油市場影響頗大。當油價上漲時,除非提高機票價格,否則利潤就隨之下跌。而機票漲價會減少乘客,利潤還是會下跌。這時候怎麼辦?就得在原油市場買進期貨,進行套保。西南航空公司已經套保了很多年,當油價從25美元漲到60美元時,它的成本幾乎沒有變動。事實上,它做得太好了,以致油價猛漲多年之後,它85%的用油依然能以26美元的價格拿到。
這么多年裡,西南航空公司的豐厚利潤並非偶然。它的總經理早就意識到,航空公司的主業是載客航空,而非整天擔心油價上漲。它們很好地利用了金融市場,在自己的公司門外,建了一堵原油市場防火牆。真是聰明!
那麼,是誰把期貨合同賣給了西南航空呢,是誰讓西南航空有了這堵防火牆呢?答案是交易員。
流動性風險vs價格風險
交易員,交易的是風險。世界上有很多種風險,每種風險,都對應著一類交易員。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姑且把那麼多種風險都歸入兩大類:流動性風險與價格風險。
1、流動性風險——短線操盤手
大部分交易員都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他們是短線操盤手。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當你想賣的時候,沒人買;當你想買的時候,沒人賣。就像「流動資產」中那個「流動」一樣,只有隨時能兌現的資產,才是流動資產——現金,可以;股票,差不多;土地,就不行。這種隨時脫手、隨時兌現的流動性,與流動性風險內涵一樣。如果我們很好地規避了流動性風險,那想買就能買到,想賣就賣出。
比如,你想買XYZ的股票,這支股票的最後交易價格是30塊錢。你去查XYZ的報價,會發現兩個價格:一個想買的人出的價,叫買價(bid),一個是想賣的人要的價,叫賣價(ask)。以XYZ為例,假設它的買家出價是30塊錢,賣家要價是35塊錢。這時候,如果你想買XYZ,你至少要拿出來35元;如果你想賣XYZ,你只能賺到30元。這兩個價格的差別,5塊錢,叫做「差價」(spread)。跟流動性風險打交道的交易員,就靠這個差價賺錢。他們常常被稱為「黃牛黨」,或者「做市商」。
案例:電影院阿黃的故事
這也很好理解,比如 XYZ就是「今晚的電影票」——電影票標價30元,八點開始演,小忙先生突然不想看了,七點半跑到電影院門口嚷嚷,說有沒有人要啊?阿黃溜達過來了,說給我吧,最多30,不能再多了,萬一我賣不出去呢。小忙先生說行,票出手了。阿黃這時候是買家,買家出價30。再過一會兒,七點四十五了,小閑妹妹路過電影院,特別想去看,就嚷嚷,有沒有人轉票啊?阿黃就又溜達過來了,說給你吧,不過得賣35,這時候來買票,你還想買到原價的?小閑妹妹想了想,乖乖掏錢了。阿黃這時候是賣家,賣家要價35。
電影院門口就是個市場,市場裡面全是阿黃,他們說著同樣的話——想讓我買,最多給你30,買價(bid)是30;想讓我賣,得給我35,賣價(ask)是35。小忙先生和小閑妹妹總是很難相遇,他們只能遇到常年站崗的阿黃,然後小忙先生接受30的買價(bid),小閑妹妹接受35的賣價(ask),阿黃賺取5塊錢的差價(spread)。但是,小忙和小閑都很感激阿黃的存在,不是阿黃,小忙的票就浪費了,小閑的電影就看不成了。阿黃們解決了「流動性風險」,他們就是現實版的短線交易員。
也有人把這種交易叫做「套利」。套利交易是用一個市場的流動性,換取另一個市場的流動性。套利者可能在倫敦買入大量原油,然後到紐約賣出;或者買入一籃子股票,然後做成股指期貨賣出。就像在電影院門口搶完所有的票,然後跑到大學咖啡館兜售一樣。
2、價格風險——長線交易員
回到正題,再說另一種風險——價格風險。價格可能大漲大跌,不少人受不了這種風險。一個農民可能受不了原油大漲,因為化肥可能跟著漲,拖拉機的柴油也可能跟著漲,然後他就用不起化肥和拖拉機了。這個農民也害怕農產品大跌,小麥啊、玉米啊、大豆啊,如果跌到賠本,就沒錢養家了。航空公司也是這樣,擔心油價漲,擔心票價降。
西南航空的那個成本「套保者」,或者說「對沖者」(hedger),就很想避免價格漲跌的風險。農民也是這樣。此時,如果他們夠聰明,就都會去找交易員,把風險轉嫁。這種交易員,叫做「長線交易員」,俗稱「投機商」。他們先買入,等價格漲了,再賣出——也就是「做多」;或者先賣出,等價格跌了,再買回來——也就是「做空」。
案例:普洱茶王小三的故事
以王老漢為例,他家在雲南,有個茶園,種普洱茶;他有個弟弟叫王二爺,家在北京,開普洱茶葉店。2008年的時候,趁著奧運的東風,喝茶又成 時尚 ,更多人買茶,更多人種茶。王老漢比較膽小,他看到自己的懶漢鄰居都開始種茶了,心裡直打鼓,他賣得比我便宜怎麼辦,普洱價錢跌了怎麼辦?王二爺也膽小,這么多人要喝茶,普洱進貨價漲了怎麼辦,老哥哥跟我多要錢怎麼辦?
王老漢和王老二都擔心的時候,遠房親戚王小三殺出來了。他覺得八月份會漲到頂,接下來價格就要跌。四月份,他先找王老漢,說把茶賣給我吧,我按去年的價格給你,50塊一斤,保證你不賠本,萬一跌了,我擔著。王老漢喜上眉梢,趕緊賣出。八月份,普洱價格大漲,王小三把茶倒手賣出,一斤100塊,賺了一筆。
這時候,王小三去找王二爺,說你看茶價都漲成這樣了,以後肯定還得漲,我去給你找點便宜貨吧,就按現在的價格,100一斤,過半年給你送到門口,萬一漲了,我擔著。王二爺喜上眉梢,趕緊簽合同,從此再也不怕漲價了,當天把錢付了。過了半年,普洱價格跌回60一斤,王小三買了一百斤送給二爺,又賺了一筆。
這裡面,王小三就是長線交易員,就是「投機商」,扛著「價格風險」賺錢。在電影院的故事中,阿黃就是短線交易員,就是「黃牛黨」,扛著「流動性風險」賺錢。他們都是交易員,他們倒賣的,不是票,不是茶,是風險。
真實的市場:不同交易者的 游戲
幾群想交易的人湊到一起,一會兒買,一會兒賣,就有了市場。其中一群人是短線交易員,像前面的黃牛黨阿黃一樣,他們只賺取買賣之中的那一點「差價」(spread),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操作,賺點錢不容易。另外一群人是長線交易員,像前面那個投機者王小三一樣,他們賺「價差」(price change),承擔著相當的風險,大賠大賺。除了這兩群人,還有一群人代表著企業,他們想對沖風險,套期保值,就像前面那個西南航空,只要對沖得好,就不再怕油漲價。每群人中,都不乏業務純熟的傢伙,也不缺剛剛出道的新手。讓我們看一套完整的交易,好明白這幾群人、這些老傢伙和新手,是怎麼互動的。
案例:戴老闆、戴舒舒、山姆大叔、鹹菜十郎的故事
很久以前,美國就有條華人街,戴老闆是偷渡過去的移民,開飯館,順便賣手工油紙傘。他的老家在蘇州鄉村,整個村子的人都會做油紙傘,削傘骨、做傘架、裝傘鍵、裱皮紙、繪傘面……戴老闆每年回一趟村裡祭祖,順便收購100把傘,每把100塊人民幣,原來匯率1:8,合12.5美元,帶回華人街賣給美國佬,每把要價20美元。
後來,人民幣要升值了,而且升值趨勢越來越猛,原來8塊錢兌1美元,眼著看就要變成6兌1了。戴老闆急了,想當年,一把傘賣20美元,成本價才12.5美元,差不多凈賺8美元呢,給兒子當零花,小孩高興得不行。現在呢?一把傘還是賣20美元,就因為人民幣升值,成本價從12.5美元,一下子變成17美元,就賺3美元,我兒子肯定不高興啊!
不過,戴老闆有個好兒子,叫戴舒舒,越大越會算賬。他說爹你別怕,咱們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買進人民幣期貨合同,你每年收購100把傘嘛,也就是1萬塊人民幣,咱們就買這么多的期貨,就按現在1:8這個匯率來買,等到明年1:6了咱們再賣,你說能賺多少,今年花1250美元就能買到1萬塊人民幣,明年把這些人民幣一出手,能有1667美元,凈賺了四五百美元呢。等明年再去買傘的時候,你原來要花12.5美元,現在要花17美元,乘上100把,多花了四五百美元。兩筆一對沖,咱們跟以前一樣。當然,實際操作的時候,交易所的人民幣可能貴點,1美元買不到8個人民幣,買7個差不多,沒關系,咱們多買點唄,明年賣掉還是能賺,一個道理。
戴老闆很高興,派戴舒舒去芝加哥鼓搗這筆買賣。戴舒舒就是那個搞對沖的,他做的事就叫套期保值。戴舒舒在芝加哥找到山姆大叔,山姆大叔是個短線交易員,也就是黃牛。戴舒舒想買,山姆大叔就賣。
在這里插幾一句,期貨合約是有固定格式的,標准化的,它規定了具體的數量、類型、甚至產品質量。期貨合約都是整個的,你不能要1.5個合約,只能買賣整個合約,個數必須是整數。合約還規定了最小的變動價位。不過無所謂了,這些細節不深究了。
山姆大叔坐在交易所里,長著一張黃牛臉,他面前擺著個牌子:同時收購並銷售人民幣,收購價為1:8,我的1美元要換到你8個人民幣;銷售價1:7,你的1美元能換走我7個人民幣——大叔我也不容易,才賺1個人民幣啊。戴舒舒跑過來了,說給你美元,賣給我點人民幣,就按1:7來吧,雙方擊掌成交。
山姆大叔賣出去的人民幣,要從哪買的呢?是一個日本人那裡,叫鹹菜十郎,鹹菜十郎喜歡中國的鹹菜文化,長期待在中國,自以為了解中國國情。上個星期,鹹菜十郎連續三天吃到了蟲子,他有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中國食品質量太不靠譜了,這個國家太不靠譜了,人民幣要貶值,他要賣掉人民幣,換成大量的美元,等人民幣貶值夠了,再用原來這些美元買回來更多人民幣,發一筆財。
鹹菜十郎會一直持有這些美元,等著人民幣貶值,也許等十天,也許等十年。如果他判斷錯了,也許要等一輩子。
所以,迄今為止,這里有三類人了:
第一類:對沖風險的套期保值者——戴舒舒。他是戴老闆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人。他要對抗匯率波動的風險。
第二類:短線交易的黃牛黨——山姆大叔。他幫助戴舒舒轉移流動性風險,讓戴舒舒一到芝加哥,半天就能辦成事,晚上就回去,不用住賓館。山姆大叔天天坐班,想賺差價。
第三類:長線交易的投機者——鹹菜十郎。他知道華人街正在擔心人民幣升值,但是他打賭,升值的事只是一場夢,人民幣一時半會升不起來,甚至可能在金融危機中貶值。於是,抱著貶值的預期,他拋掉手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等人民幣貶值了,再用這些美元買回來一大堆人民幣,賺一筆。他有閑錢,有耐心,等得起。
故事如果這么順利,就不是故事了。要知道,期貨合約往往不需要實物交割,山姆大叔把期貨合約賣給戴鼠舒,不一定要給他人民幣現金,只用給他一個承諾而已——現在用1:7賣,明年如果掉到什麼價格,就用什麼價格買,只要芝加哥交易所不倒,承諾就有效。
所以,在山姆大叔把承諾賣給戴舒舒之後,在山姆大叔從鹹菜十郎那裡買到真貨之前,是有時間來出點亂子的。山姆大叔能不能賺到差價,可真不一定。
於是,泡菜九郎殺出來了。跟鹹菜十郎不一樣,泡菜九郎從來沒吃到過蟲子,他覺得中國特別靠譜,他覺得華人街是對的,人民幣要升值,而不是貶值。鹹菜十郎賣人民幣,而泡菜九郎要買人民幣。不過,與十郎一樣,九郎也很有錢,要說玩期貨,九郎十郎是高段位的,山姆大叔是低段位的。
九郎叼著泡菜殺進來了,裝成山姆大叔的樣子,到處找人買人民幣,買不到了就提高價格。九郎喝著清酒,慢悠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別人收人民幣,是按1:8收,你們給他8塊錢,才能撈到1美元;我可不一樣,我是1:7.6啊,不用給夠我8塊,我就給你1美元,都賣給我吧親!等1:7.6這個價位收完了,九郎說,現在我漲到1:7.3,手裡還有人民幣的,都給我吐出來吧!等1:7.3收完一批,九郎又要說話了,現在1:6吧,有多少收多少……這下子,山姆大叔要哭了,九郎這樣一哄抬價位,山姆掏出來1美元,才能收6個人民幣,剛才卻讓戴舒舒用1美元買走了7個人民幣——漲成這樣,山姆大叔要倒貼1塊錢啊!
所以,從九郎一開口,山姆大叔們就慌了,他們到處亂問,泡菜九郎到底要買多少啊?他要把買價抬到多少啊?這個高富帥,干什麼跑出來跟屌絲搶生意啊?如果你也是剛剛賣給袋鼠舒的山姆,你也要慌的,從哪能賺差價呢?差價馬上要沒有了。
市場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也許昨天的九郎還跟十郎想的一樣,今天的九郎或者醍醐灌頂,或者閑著沒事,或者得到了內幕消息,總之一下子就變臉了,他的預期改變了,他對人民幣的估值改變了。這種事情,在市場上太常見了,誰都說不清。
而且,如果九郎很有人格魅力,八郎、七郎、甚至原來的十郎,可能都跟著改變想法,都跟風去買人民幣,市場的人民幣買價會節節攀升。山姆大叔從哪裡再去買便宜的人民幣,來填補剛才那個合同?
不過,山姆大叔也有兩類,一類是真的大叔,一類是小山姆。真的大叔馬上意識到,該跑了,市場風向要變了,九郎都出手了,人民幣馬上會漲價,我別管現在漲到哪裡了,趕緊先屯一點人民幣吧,一會兒漲得更高了,再賣出去,還有錢賺。
於是,老山姆也去買人民幣了,不計代價地買,能買到多少就收多少。這時候,小山姆還在左顧右盼地問呢,九郎是誰啊,他要買多少啊,買價是不是還會漲啊?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知道漲價無盡頭,該去買人民幣了,老山姆已經帶著一盆人民幣回來了。老的語重心長地對小的說,孩子,外面已經沒有人民幣賣了,我賣給你吧,你看現在漲到1:5了,我這個是1:7買的,就按1:6賣給你吧,比外頭便宜點,不過也得讓我有的賺啊。
小山姆流著眼淚買下這些人民幣。老山姆捋著胡須點頭,薑是老的辣,我在戴舒舒那虧損的單子,在小山姆這賺回來了。
這個故事裡,以老山姆為例,他賣給戴舒舒之後、買到人民幣之前,是空頭(short position);他買到人民幣之後,賣給小山姆之前,是多頭(longposition)。在空頭時,老山姆先賣後買,靠貶值賺錢;在多頭時,老山姆先買後賣,靠升值賺錢。老山姆有經驗,能迅速識別升值和貶值的趨勢,馬上變化自己空頭、多頭的位置,總有錢賺。
總結一下這場交易:
1.整場交易的起點,在於戴老闆和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一個預期升值,想買,一個預期貶值,想賣。
2.他倆都很忙,很難約好見面。於是山姆大叔來坐班,當個聯絡員,賺一點差價。
3.可是,山姆大叔不一定是先買後賣,穩穩賺到差價;也可能是先賣後買,有可能賺到差價,但也承擔著風險。
4.果真,泡菜九郎殺出來了,他與鹹菜十郎的預期不同,認為人民幣不會貶值會升值。十郎不看好人民幣,要賣;九郎看好人民幣,要買。他有著雄厚的財力,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改變買賣差價。
5.差價受到威脅時,山姆們就慌了。老山姆反應快,既然市場不穩定了,就別管剛才的差價了,迅速改變買賣策略,跟風賺錢。九郎買,老山姆也買,然後坐等價格繼續漲。現在看,老山姆在賠錢,但過不了一會兒,等小山姆反應過來了,嗷嗷叫著要人民幣,老山姆轉身一倒賣,就把賠的都賺回來了。
總的來說,有兩種人可以把交易做得很好,一種人從下至上,比別人看得細,這種人可能常年就看一個領域;另一種人從上而下,比別人看得廣。兩種思路都可以賺錢,但也可以虧錢。好的交易員都是非常謙虛、對市場充滿敬畏的人。一來就吹噓自己多厲害,或者罵罵咧咧的交易員,通常並不會賺多少錢。被市場扇了無數次耳光,最後還能留下來的,這才是真愛。
⑤ 金融交易員好做嗎,月薪能拿多少,有坑嗎
先來聊聊交易員吧,交易員是一個完全憑借自己的能力賺錢的行業,如果沒有賺錢的能力,那麼在任何公司都是無法待下去的。
而資本市場卻不會因為你的能力而決定開張或者是關閉,不管你交易如何,資本市場都會一直在那裡。
因此,交易員的前景和薪資,主要還是取決於你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有本事在市場上獲利,那麼薪資就會很高,前景也會很不錯。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就跟散戶沒有什麼區別。
而有點野心的交易員,就不會僅僅局限於只是做交易員這么簡單了,他們的想法可能就是開自己的公司,發展自己的基金,從而成就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交易員雖然聽起來不錯,但是如果長期做交易,最後你真的就是能夠是一個交易員了!
有人做了6年半的時間,19年1月份回到深圳創業,現在已經擁有了4個交易團隊和國內6個市場部,雖然還只是在創業的初期,但是已經達到了去年創業的預期效果啦。
交易,這種工作考驗的就是你的心態,它能夠讓你生,也能夠讓你死。
如果你想要一步登天,這里是很難實現夢想的;如果你想要一步一個腳印,好好努力發財,資本市場就是你的不二之選!
最後,送一句話給你,是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的。 做金融的如果不專業,那跟騙子有什麼區別?
⑥ 交易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他和操盤手有區別嗎
一、交易員簡介:
證券交易員俗稱紅馬甲,是在證券交易所大廳,通過大廳電腦,在交易主機上從事證券代理交易、自營業務的專業人員。他們一般都是證券公司派駐的代表。
一個好的交易員的要求是眼明手快,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交易任務,即在接到客戶的委託交易後盡快處理該筆交易。「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是這個職業的著名格言。
在證券交易所大廳,通過大廳電腦,在交易主機上進行證券交易的人員,一般他們都是證券公司派駐的代表。由於證券交易所大多是會員制,只有取得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才可以在大廳擁有自己的交易席位。
二、交易員和操盤手的具體區別就是主觀性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交易員而言一般是被動作業,而作為操盤手通常是主動作業。
交易員就是聽候命令給下單的,在市場上只管買的人,他聽命於他的東家機械工作。交易員一般是一些投機者,他們一般都是從數據分析員慢慢走出來的。他們一般不會操縱一支或多支股票,但是能夠根據預期走勢,高賣低買,或者低買高賣,賺取之間的差價。
操盤手就不一樣了,他是要靠自己的分析 然後在去執行操作。擁有一些自主權,越是能力高超的操盤手所擁有的自主權越大。操盤手一般是某一支(或多支)股票的調控員,屬於高層面機構的控制方,他們一般都是一些優秀的交易員出生。他要操控這支股票的一天基本價位,防止暴跌暴漲。
交易員工作內容:
1、根據客戶投資指令迅速有效的執行交易,進行風險控制;
2、研究、分析市場信息和走勢,即時向客戶反饋投資目標的市場信息,為客戶調整投資策略提供依據;
3、協助清算數據處理,提供交易分析報告及投資組合;
4、證券交易資金交付辦理及其他工作;
5、參與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交易,管理業務設計。
操盤手工作內容:
操盤手主要是為大戶(投資機構)服務的,他們往往是交易員出身,對盤面把握得很好,能夠根據客戶的要求掌握開倉平倉的時機,熟練把握建立和拋出籌碼的技巧,利用資金優勢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盤面的發展,他們能發現盤面上每個細微的變化,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
⑦ 股票交易員有什麼危險
沒有危險,
1、股票交易員是證券公司中專門負責按照指令下單從事股票交易的人。股票交易員不需要很專業的知識,但是必須對數字有很強的敏感性,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有良好的市場分析和預測能力。股票交易員分一般股票交易員和資深股票交易員。經濟市場中,每個行業都有適合這個行業的人存在。大家只有找對適合自己的行業,並努力地工作,人生回報才會最大化。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那麼股票交易員具有工作內容是什麼,需要什麼能力做到呢?
2、從工作內容來看:一、基本面分析。在直接購買公司股票之前,你需要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並決定是否值得投資。基礎分析包括分析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甚至留存收益表。股票交易員關注利潤率、速動比率和應收賬款等財務指標。任何能夠讓股票交易員洞察一家公司是否表現良好的東西,都會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得到深入研究和分析。二、技術分析。這種類型的分析包括統計數據、平均值、過去的數據、容量等等。
3、投資者用於技術分析的一些常用工具是相關性、回歸、市場間和市場內價格。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工具被用來幫助投資者預測在給定歷史數據和活動的情況下,一隻股票可能會做什麼。
4、影響股票交易員風險:一、監管風險。監管風險源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政府不斷地通過法律和法規,對個別公司或整個股票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沒過政府對投資和金融服務業的監管大幅擴張,影響了所有金融市場。據估計,僅僅是為了遵守2010年全面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小型社區銀行的資產回報率(ROA)就下降了14個基點。簡而言之,監管風險就是一個或多個政府監管可能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二、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利率上升的可能性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由於許多公司背負著數百萬美元的債務,即使利率有一個小小的變化,也會對公司的現金流和償債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由於幾乎所有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債務融資,利率風險幾乎是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除了對公司管理自身債務的能力構成風險外,利率上升還會通過加息對消費者的影響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面對與個人債務相關的較高利率,消費者可能會削減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即停止購買那麼多的消費品。這可能會對整個經濟產生消極影響,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風險,比如繼續盈利,甚至只是財務上有償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