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很多人做交易超短線都走不通,這是為什麼呢
絕大部分做交易超短線的人,他們最終都會走不出來,這主要是由以下三個原因導致的。第1個原因就是股市超短線這條路,它的成才率是非常低的。可能只有1/50的人能夠做到穩定盈利。第2個原因就是這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方法,它的風險太高,很多人沒有訓練到足夠的水平,他的錢已經虧完了。第3個原因就是有一部分人不懂得總結自己的得失,不知道總結自己的虧損到底虧在哪。
超短線這一條路,可以說是股市裡面成功率最低的一條路。因為超短線它的規律極其復雜,而且人們進入到這個股市裡面,也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所以說最終他成才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可能100個人裡面只有1~2個人才能夠最終穩定盈利。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貳』 為什麼做期貨交易盈利那麼難
你好。
期貨交易是杠桿交易,因此對應的是資金管理,你必須明白資金管理的重要性,並且掌握其精髓,才有可能盈利。
期貨總是在哪裡來回波動,為何總是虧損?除了技術和盤感,就是因為你倉位管理(合理利用杠桿)和執行力問題(心態問題)。
『叄』 為什麼期貨交易那麼難,究竟難在哪兒
如果從投資者和市場的角度出發,那麼期貨交易的困難久在主客觀這兩個維度擴展了出去。
對於投資者而言,交易中需要處理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對於一筆成熟並且成功的交易而言,可能就需要參考到規模龐大的信息並且還有一定的運氣使然。這種困難的主觀含量占據了絕大部分。
對於客觀市場本身,市場構造復雜,波動頻繁,層次豐富,把握市場本身就存在了一定難度;再加之市場趨於充分競爭,因此容錯率低下。
期貨市場的困難在以上工作量巨大、市場復雜程度高和容錯率低下者三方面都有體現,但尤其困難的地方是在第三方面,即由於充分競爭所導致的低容錯率。如果做個分配的話,50%的難在第三方面,40%在第二方面,10%在第一方面。
『肆』 劉洋:期貨交易為什麼這么難
一個做了十年期貨的大客戶跟我感慨期貨之難:期貨博大精深,我押上全部身家,做了十年期貨,反復試錯,也未能真正窺得期貨的本質。太難啦!
無知妄為
期貨投機遭遇悲劇的最大根源在於交易者本身:無知妄為,知行不一,不能與時勢俱進退。對市場的運行規律缺乏深刻的認識,就難以有可行的交易方法。對期貨市場所謂風險大的本質缺乏認識,就難以有效地運行風險管理。許多人對杠桿交易原理缺乏認識,保證金交易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輕倉則是降低期貨投機風險的有效手段。
有些人拿100萬元資金來做期貨,以為50%倉位不算啥,其實30%的倉位風險就已經不低了。假設股指期貨的保證金率為10%,50萬的股指期貨市值相當於500萬市值的股票。10%的倉位(10萬期貨保證金)相當於100萬的股票持倉。
《菜根譚》說:「波浪兼天,舟中人不懼,而舟外者寒心。」看到一些投機者總恨倉位不夠大的無知妄為,我時常有如是感覺。
悟道難
「悟則滿目青山,不悟則愁雲蔽日。」想悟得期貨投機之道與術並非易事。一個老期貨在退出期貨市場時跟我感慨:「以前做不好交易一直覺得是自己書看得少,功力不夠,但十幾年後在你學習研讀了大量書籍後,你仍然還是做不好,那你就該退出了。」朋友帶著十幾年刻苦鑽研的經驗退出期貨市場,讓人感傷。
經驗有時真的不值錢。你有一堆的虧錢「經驗」,但你不一定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掙錢方法,而與經驗攜手並進,最後卻爆倉的老投機者也大有人在。有人說,值得做的事情都是難做的事。那麼,看似簡單的期貨交易到底是難做的事還是容易做的事呢?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顯然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因為沒經歷過暴漲暴跌、大牛與大熊的轉換,恐怕難以悟得真正的投機之道與術,而這一過程相當痛苦,當然運氣特別好的除外。
無常市場捉弄人
行情走勢倏忽萬端,變幻莫測,盡折磨人。就拿前期菜粕與棕櫚油的走勢來說吧。10月23日菜粕1501合約收在2222,10月31日達到最高點2372,漲幅為6.8%;隨後就開始了連續3日的下跌,其中11月4日還以4%的跌停板報收,11月5日最低點為2213,累計跌幅為6.7%。棕櫚油1505合約,4個交易日自5202漲到11月3日最高點5538,漲幅6.5%;隨後2個交易日又大跌至5238,跌幅5.4%。如此快節奏的變化,是基本面分析還是技術分析能夠准確把握的呢?
《菜根譚》說:「霽日青天,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用這句話來形容如此大的波動行情正合適。而書中所說「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在期貨市場長久浸淫的人對這句話的體驗都應該很深刻。沒有人沒受過市場折磨,不管你最後成功與否。
會止損方能有為
有人說,振盪行情不應該止損。因為你剛止損,行情可能又沿著有利於你原來持倉的方向發展。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於是有人就真的不認真止損了,然後就難免遭遇真正的「硬傷」。行情走勢有時就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積累到一定階段就會引發質變,你怎麼知道哪次會形成突破的大行情呢。
以白銀期貨為例,自2012年見到最高點7500以後,就進入了熊市,最近更是加速下跌。從2014年10月30日開始,僅7個交易日,就下跌了近600點,滬銀1412合約從10月29日收盤的3807到11月7日最低3216,跌幅達15.5%。如此大的跌幅,不止損是會爆倉的,是會讓人告別期貨市場的。做期貨,知止方能有所為,不帶把「刀」進入期貨市場,是做不好期貨的。
對自己寬容點兒
期貨投機悟道難,要做到知行合一更難。就好比人都會出現莫名的煩躁或火氣,交易中的人犯迷糊、非理性地沖動交易也是難免的,而一旦這樣的情形發生了,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交易順手的時候,也難免因得意忘形、自以為是而犯錯。「期貨對人的要求太綜合了!」這是多年前一位投機者的深切感悟,我至今記憶猶深。
沒有幾個投機者面對自己的失敗交易不痛苦,我常想,期貨交易者要對自己寬容些。以寬容之心對待自己的投機生活,寬容自己的失誤,寬容自己一段時間的失敗。對於損失,不必過於自責,期貨投機這么難,你不是神仙,又沒有水晶球,虧錢是正常的,連續虧錢也是正常的。我們必須接受:虧錢是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投機者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忘掉過去,努力把握下一個機會,時常以一張白紙的心態去看待行情。
謹慎即大勇
做期貨,別老急著賺大錢,要先把風險考慮足,要學會居安思危。做股指期貨連續四年盈利的「股神張」,是我所欣賞的「謹慎而果斷」的人,股指期貨推出四年半來,累計收益率近600%,其持倉所佔用資金多數時候都不到十分之一。他在持倉時猶如「工兵探雷」,如果安全則持倉,一存在風險趕快跑。這是他的謹慎之處。
「股神張」交易起來,該出手時能夠果斷出手,見善不怠,時至不疑。他是「權變」高手,兼「陣地戰」與「游擊戰」,趨勢好的時候,陣地不丟,順勢的單子在手,敢於去賺大錢;發現形勢有變,則進入「游擊戰」,時多時空,因市場而變。
三十六計走為上,亦是他所擅長的,知非不處,他最怕「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所以他也特別反對不管不顧風險的「死抗」做法。有人說,「要想成功一定要有過爆倉經歷」,他不以為然。他認為爆倉是風險管理的失敗,如果爆倉了,投機的本錢就沒了,還怎麼成功。金融投機謹慎即大勇,「股神張」的謹慎即是他的大勇之處,他是步步為營、不疾而速的一個典型。
盡人事,聽天命
「滿招損,謙受益」,期貨投機需要我們對市場有敬畏之心,以輕倉開始交易,待有盈利再適當增加倉位,這樣可以樂享期貨投機生活。當然,你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切實可行的交易方法,哪怕你能一以貫之地依據20天均線去交易也行。但我們也要清楚,面對無常的市場,我們的交易隨時都可能會遭遇挫折。
「盡人事,聽天命」,當然,聽天命的前提一定是要盡人事,自己的努力要到位,然後在果上隨緣。
『伍』 為什麼很多人做超短線交易走不通呢
很多人做超短線交易行不通的真正原因有三個,不會選標的股,不會止損和止盈,沒有當機立斷這是超短線的通病。
炒股或者炒期貨做超短線交易,對於投資者最大的病根是不會選標的股票,連股票都沒有選好,即使有再強的操作能力,也是無法發揮出來,最終都是出現虧損累累。
最後一點超短線必須要「當機立斷」所謂當機立斷就是按照原計劃進行,該賣的時候賣,該買的時候買,該觀望的時候要觀望,不能塗泥帶水的,猶猶豫豫的操作肯定是做不好超短線的。
超短線交易的條件是非常高的,如果不能選好標地股,不能止損止盈,還有交易當機立斷的話,恐怕是做好不超短交易的,這種投資者還是要做穩健投資者會更好,不會總想賺快錢,股市超短線交易真正能賺錢的寥寥無幾。
『陸』 為什麼感覺期貨交易越做越難
感覺期貨交易越來越難做,一方面是交易能力的問題,更加重要的是行情時機的問題,雖然在金融市場有5年左右的交易時間比較長,但是只有經歷過一輪完整的牛熊才能對各種趨勢波段有全面的了解。
交易難做有能力的問題,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時機的問題,像現貨黃金投資,不論是金價上漲還是下跌都可以交易,特別是前期黃金價格一直在上漲,這輪行情趨勢非常明顯,讓很多人都進入市場交易分一杯羹。
雖然現在金價明顯上漲的趨勢沒有了,但是金價的波動差價卻特別大,而且現貨黃金可以即買即賣,在杠桿的作用下,多次交易的盈利累計不會太差。所以趁著現貨黃金有日內波動行情時,趕快進場是明智的選擇,如果金價在後期下跌,那麼我們也能採取做空的方式,這樣的行情時機讓我們的交易變得非常簡單,不能錯過。
『柒』 為什麼感覺期貨交易越做越難怎麼解決
這完全是正常情況。
可能一開始做期貨的時候,剛好趕上行情符合自己的策略,賺錢比較容易。可之後行情一變,不再那麼符合自己的策略,自然是虧多賺少,並且連續虧損的次數可能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感覺交易越來越難做。
在這種情況下,務必要做出調整並堅決執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要麼是倉位,要麼是策略。但無論哪種方式,都會有不適應的行情存在,並且也不知道行情什麼時候開始變,什麼時候可能又變回來。
『捌』 為什麼自己做交易感覺知道的東西越多越是做不好
其實做交易知道的東西越多越做的不好,主要是干擾太多 ,而不能完全執行導致的,交易最怕的就是, 不怕你練一千種方法,就怕把一種方法練一千遍的人,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這樣說呢 ?
1.其實很多人做交易喜歡頻繁切換周期,這 會導致明顯的干擾,因為每個周期的交易信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頻繁切換周期,那麼每個周期的交易信號不一樣,那麼你平倉是根據什麼信號交易呢?所以避免干擾一定要固定周期.
2.對於技術分析系統,最 好方式該簡化的就簡化,適合自己的,練熟它,多而不精,是造成交易的大忌,而且學的越多,一直在測試之中,那麼人生有多少個10年,這個特別重要的。
3.一定要學會過濾雜波.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懂得自己怎麼去過濾掉,不屬於自己的行情,成功率不高的行情,而去做成功率高的行情,這個才是重點,不能什麼行情都去參與,有些行情看上去很好賺,但是往往我們是賺不到 的.
4.最好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
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統就不要頻繁的更改系統,如果一直更改系統,那麼對於自己的盈利是毫無幫助的,無條件的信任自己的交易系統,然後執行。減少主觀交易,要明白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任何系統都是概率,不要一直追求百分之百的交易系統,這個是致命的.
綜上所述: 以上4點可以解決交易學多了,對交易沒有幫助的方法.
.
關注:@世界黃金交易員 ,本人多年實戰經驗,技術干貨多多,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
做交易知道的東西越多越是做不好——這句話是有前提的。
一個新人,對期貨什麼都不懂,進來一樣做不好( 偶爾的盈利只是運氣,不能當作能力 ),你能說他知道的東西多嗎?
依據我對交易的理解,這句話指的是有一定的交易經驗,通過各種學習,對交易逐漸有了自己的認識,但還不能做到融會貫通,所有對市場的看法、觀點混為一談,不知道輕重層次,具體要按照哪個標准去開倉。
去偽存真,化繁為簡期貨交易中的指標就有上百種之多,這些指標有的是用來分析趨勢、有的是分析量能、還有是研究市場人氣,不同的指標之間基本上沒有關聯性,互相之間又不能起到促進作用,各自獨立都可以作為一種技術分析工具應用到市場中。
面對這么多的技術指標,即使你全部都熟悉這其中每一個的用法,如何從中選擇最有效的就是個最大的問題,這還是實際應用到交易中。
選擇出來以後,還需要每次交易的結果進行盈虧統計,正常我們分析一種指標的時候,會使用至少半年的 歷史 數據進行回測,這都需要佔用很多的時間成本。
任何一種交易規則,都只能是只適合「一種行情」。
沒有任何指標或者交易規則,既能滿足於對趨勢,又適合震盪行情,這種指標即使有,也意義不大,因為本身趨勢和真的就是兩種走勢,邏輯就是矛盾的。
交易的方法有很多種,而你只需要一種就夠了就像李小龍說的,我不怕練一萬種腿法的人,但我怕把一種腿法練一萬遍的人。當你能把一種交易方法應用到極致,無論什麼樣的市場環境,最終影響你的可能只是盈利結果而已,對於風險,你已經能夠嚴格控制住了。
期貨交易中,不是有這樣一句話「 一根均線也能打天下 」。
只要你能運用好,對指標的理解足夠深刻,即使是一條均線,也能夠做到盈利。如果你理解不了指標真正有效的地方,即使全部的指標都給你,也很難做到盈利。
掌握一種方法,初期可能效果沒有那麼好、有效性也沒那麼高,但隨著時間不斷完善,最終你一定能夠把這套方法打造稱為自己的盈利工具。
在交易中,當你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時, 那是你真正成熟的開始 。投資是一場長跑,比的是耐力、毅力、自控力和執行力。
作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 人不能掙超出自己認知范圍之外的錢 ,也就是說,沒有在你邏輯之內的錢就不要掙。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多品種、多方向、多波動等頻繁操作方式是投資的大忌,最後註定會一敗塗地,僥幸心理換來的只有賠錢的慘痛代價。
在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 真正賺錢的永遠只有少數,巴非特曾這樣告誡投資者,不要試圖弄清市場在做什麼,想要靠著市場的方向標致富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你只需弄清楚、理解好你所要投資的行業並全神貫注就夠了。
也就是說, 當你一旦認准了投資標的並建立了倉位,那就不要再去羨幕市場中的其它機會,因為當你看見時, 機會往往已變成了陷井等著你去跳。
總結:您現在處於「看山不是山」的這一境界
您好,不知您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句話,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句話出自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他指出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這句話原是指在佛家參禪中對禪的理解與頓悟,現在可泛指人們在不同階段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
這句話聽起來挺繞的哈,簡而言之, 第一層「看山是山」是單純的建構 ,以金融投資舉例,第一層就相當於系統的接受金融書本上的知識,了解供求關系的奧妙,對於投資有了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學完之後,腦海中就有了個印象了,啊,投資就是這么一回事啊~
第二層「看山不是山」是解構, 當我們開始逐漸對金融投資有了一個基礎的認識後,我們開始自己去投資,自己深入市場,然而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投資這件事情好像並不像書本上提到的那麼簡單,除了供求關系,許多突如其來的消息可能就對市場造成沖擊,這個技術指標似乎很神,這個分析似乎特別有道理,似乎要了解這世間所有的消息以及指標才不會錯失投資良機,投資似乎不是最初自己從書本上了解上到的那個東西了,變得特別復雜。
第三層「看山還是山」是重構, 只不過這一句的山跟第一句的山是有區別的,剛剛也說過了第一個的山是最初級的認識,這個山是個概念或者是個表面,而第三句的山則是一個系統。當終於度過迷茫的第二個階段之後,我們發現的確投資跟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有關,消息面的確會讓市場波動,但是大道至簡,投資的本質還是供求關系,還是價差。投資是一個大系統,但是這個系統是按照它的自有邏輯來進行運轉的,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投資大師總結出來的投資道理都理解起來都非常簡單,非常淺顯易懂。
但是如何把握自己不受影響,真正做到大道至簡是很難的很難的。要不然「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感嘆也不會被那麼多人所推崇了。昨天小糖在另一個回答里提到,小糖認識的很多做投資做的很成功的老師、師父、師兄師姐們都有提到,做投資做到一定階段之後都自然而然地去研究了哲學。可能這就是投資的必經之路叭,或許這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叭,格一物,格萬物,格自己。
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之一就是,這個「看山不是山」的過程無法跳過,我們必須去經歷,去承受失敗,才能有幸熬到頓悟的時候。 就像您說的,知道的東西的太多反而做的不好,這往往是因為內心不夠堅定,一個小消息就能晃動決定,一根大陽線就能改變信仰。股市中很多投資者都是這樣的,我們都在第二層,能夠達到第三層的人已經是老法師了:) 股海浮沉,需要耐心修煉!
題主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
我們都知道,要做交易之前,我們必須要准備很多東西,包括知識技能的儲備以及心理淬煉。但是更要緊的,做交易是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的,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就好比個人修煉。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會帶著好奇和十萬個為什麼開始試著學習操作,一切都是新鮮的,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吸取、沉澱。當達到一定時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我們就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吸收學習到的、積累的知識技能,逐步化為自己的,慢慢形成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個非常關鍵的時間,也就是到了題主所述的這個時間節點,消化、轉化的過程中,學習、懷疑、抉擇、再創造,這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過了這個關,就會是更好的自己了。
大家說呢?
有句話叫大道至簡,做交易也是一樣。你知道的技術指標越多,參考的依據也就越多,從而越容易錯失;你知道的消息越多,雜音也就越多,越容易影響你的判斷。
1、如果你是技術流派,專研一到兩個指標就可以了。通過對股票的不同周期,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特性的股票進行復盤回測。總結你的技術系統在熊市和牛市中的不同概率;機構股和游資股的不同概率。最終選擇高概率且穩定的技術指標作為你未來的交易系統。
其他的什麼鬼指標都不用去看了,化繁從簡。你每天要做的就是尋找符合你的技術系統的股票進行買入賣出。
日本技術大師本間宗久就是只靠著他的蠟燭圖賺得了巨大的財富;美國短線投資大師安得烈.布希僅僅只靠「2560戰法」四次贏得全美交易冠軍,1997年三個月就獲利45倍。
2、如果你是基本面流派,深入調查研究一到兩個行業就可以了。從這一兩個行業中挑選值得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的股票。你一年研究十個行業和你十年研究一個行業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不要嘗試什麼都懂,感覺自己跟每個行業的人能聊上幾句,就以為自己很牛逼,其實你只知道皮毛。十年研究一個行業,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哪家公司怎樣,你如數家珍。你何愁價值投資賺不到錢。
超級牛散劉元生360萬買入萬科持有26年獲利10個億,他能擁有如此傲人的收益率,靠得就是對房地產行業的深入了解與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潛力。
總而言之,投資需要減法,股道至簡,一招鮮吃遍天。
恰拾相反。
喝茶聊天侃大山的時候總能遇見這樣的人,他們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無所不知,什麼話題都能聊,但他們什麼都不懂,只能在單位混混日子。
真正專業的人,對於專業外的東西一概不知,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專業的研究上了。
很多人都知道很多東西,但卻無法精於一種成為專業人才。
做交易的時候知道的東西越多越做不好,那是因為你還不夠專業,無法分辨東西的好壞。
考慮太多,遵一而行!
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這個理。
『玖』 為什麼期貨日內交易那麼難做
交易的前提關鍵是你能不能看懂行情,懂了自然會有反應。和打隔夜單相比,日內的功力更考驗人的心態控制和平衡能力,性格因素在日內的博弈中凸顯出重要性。無論交易結果順逆,不能得意忘形和垂頭喪氣。這顆平常心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夠掌控的,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就是自己說我把心態放平,過不了一會兒,只要交易不順很容易失態。這需要長期的實戰演練過程才能磨合。這個過程不是能夠隨便跨越,如果沒有以前做交易的基礎鋪墊,至少要一年到兩年不間斷的訓練。大量的手續費支出和初期的虧損也造成日內交易學費高額成本的原因。沒有曠日持久的磨難想在日內交易有所成就,除非是天才。性格平和的人這方面的問題少一些,天生感性之人做日內是非常容易失控。上火.賭氣.猶豫都是日內交易要嚴格杜絕的現象。如果做日內經常性發脾氣,怨這怨那,患得患失。那麼,就不適合日內交易。當磨練到了相當的程度的時候,可以說是高手階段吧,日內交易者的資金曲線圖是相當穩定的幾乎單邊向上走勢,也只有日內交易者的曲線圖才能有這種走勢特徵,這和日內可以第一時間控制虧損有很大關系。
『拾』 為什麼期貨交易這么難,到底難在哪
期貨,有人愛他,也有人恨他。愛他的人是因為在這里賺到了錢,有的人靠期貨發家致富,創造了很多期貨傳奇故事,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更多的人在這里虧了錢,有的人甚至虧得傾家盪產,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因為期貨市場本來就是95%的人虧錢,不到5%的人掙錢。那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人投入到期貨行業呢,我想這部分人可能跟買彩票人的心理一樣,都幻想著自己能成為那剩下的5%,但真正能在市場上留下來的人真的很少。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為什麼期貨交易這么難?期貨交易到底難在哪?……可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他總結一下了幾種在期貨市場里的「死法」。文章是這么說的「做趨勢的人多數死在震盪里;做盤整的人多數死在趨勢里;做短線的人多數死在暴拉里;沒方法的人多數死在亂做里;有方法的人多數死在執行里;靠主觀的人多數死在感覺里;靠消息的人多數死在新聞里;沒整死的就是勝者。」可能期貨交易就是這樣,你也說不清道不明,期貨交易到底難在哪?七禾網就此話題整理了幾位投資者的看法,希望對交易中的你有所幫助。
投資者1:我覺得可以從三個詞開始說:對錯、好壞、道德。市場是自由的地方,而我們的人類是社會化的,社會是規范的,比方說紅綠燈,大家都越好了,紅燈停,綠燈停。而市場是混沌的,是非線性的,是非理性的,是復雜系統,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習慣了的規范化的思維,不起作用。在社會中,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基本上是清晰的。你紅燈停了,就是對的,闖紅燈了,就是錯的。而過程的對錯,跟結果的好壞,基本是對應的。闖紅燈的大概率結果是死。而在交易中,我們以執行一個機械的趨勢跟蹤系統為例。即便你完全按照系統信號執行,那麼這個是遵守了規范的,而結果卻不會總是好的,還是會有虧損,甚至是很多次的虧損;反之,如果亂做,反而可能蒙對了,賺到錢,甚至是重倉下,賺到很多錢。也就是說,過程對錯,跟結果好壞,好像不相關。這就造成執行上的困難,而這種困難,可以看做,對道德的堅守。當我們做有道德的人,謙讓、善良、慈善,往往反而會遭殃;而下流無恥卑鄙,反而可能上位。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選擇道德。選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難度也在這里。雖然在單筆交易中,對錯和好壞是隨機的,但是,只要堅持的足夠久,積累的樣本數據足夠多。總體的效果才能顯示出來。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對交易非常適用,並不是說,要堅持某個特定的觀點和持倉。而是堅持自己的交易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持倉可以順應市場而變化。趨勢跟蹤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難的方法。說簡單是因為,跟高大上的高頻(其實這個我真不懂)之類相比,其交易系統構建是非常簡單的,簡單得有點白痴。而難在於,這樣簡單的方法,極少有人能堅持下來。三個門檻:止損(浮虧到了限度)、回撤(浮盈後出現反彈或回調)、縮水(資產凈值下滑)。先學習對付浮虧,再學會對付浮盈,最後這二者綜合起來,都不利的時候,造成縮水。一個交易員我感覺要3次左右從縮水裡爬出來,再創新高,才算是把這個手藝學到手。日常里的成功,是靠把事情做「好」;而交易是靠把操作做「對」。符合系統的,就是對的,止損了也是,浮盈回吐了,也是。說到底,難在自控。很多人說,我控制不了自己。這里是分裂的,我和自己,是兩個東西。所以我現在的經驗是,心理學會有幫助,修習一些禪定的技巧,加強自我覺察,當小我、劣根性、本能啟動的時候,能發現他,識破,回歸系統。推薦閱讀《交易心理分析》。
投資者2:說白了很簡單,期貨是一個不能容忍錯誤的地方,這就是期貨多明星(其實相對基數而言並不多)少壽星的原因。補充說一下,虧錢並不算是錯誤,偏離自己的交易習慣和性格才算是。更具迷惑性的是:錯誤在一定的時間內並不導致虧損。幸運的人在死掉之前醒悟,更多的人就死了。
投資者3:思維方式的不同,在這個市場里,你必須把自己看成整體,而不是一個個體我來以我的認知角度來詮釋下,提問: 為什麼人類會天生對毛絨絨的昆蟲,火,高處感到畏懼?你作為一個存在的個體是承澤了上百代先祖的經驗,他們把這些趨利避害的本能刻在你的基因里。難道沒有天生不怕的?有的,他們在漫長的歲月里死掉了,基因沒法延續下來。事實上你的每個本能選擇都是有之前的千百次錯誤來篩選出的大概率正確的選擇。然而你選擇來到了期貨市場,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市場里,你是第一代人類,你血脈里的經驗在這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里根本派不上用場,你如果仍然延續原來的經驗來活,你是個體的方式活著,你無所畏懼,你自由瀟灑,你做出了選擇,然後你死掉了,就像某個膽大的嘗試和黑寡婦蜘蛛親吻的祖先一樣。要活下去,你得把自己當一個族群那樣活下去,你的一部分個體可以消失,你的族群數量可以增減,但你本身得活下去。作為個體肆意瀟灑的活了這么多年,忽然要把自己思維方式改變,真的挺難,其實和軍事一樣,把自己當統帥,錢就是兵,對每個兵是不可能的負責,就像總有虧錢的時候,你只要戰爭勝利就好了。
投資者4:生活中,能堅持自己原則的人,一定能做好期貨。知道自己的原則,但是卻不堅定,容易妥協的人,是絕對不能做期貨的。
投資者5:第一難:使用杠杠,杠杠放大的其實是你性格、天賦和技能上的弱點,同時相應縮小你這三個方面的優點;第二難:雙向交易。如果只能做多,理論上你每次交易將有50%的概率盈利。現在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只剩25%。(外行不要質疑這一點,相信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有在某一個品種上反復做多做空被連續止損的經歷);第三難:永遠矛盾。有時候你要相信自己直到最後,有時候你要立即認錯服輸。沒有經驗是不行的,經驗太多是有害的。第四難:一直進化。過去盈利的方法,未來必然失效,而且從有效到失效,時間越來越短。過去虧損的方法,卻一直有效。
投資者6:杠桿把人性和風險壓縮到了一個很短的時間框架內。即使你是對、小波動都能極大的影響一筆交易的資金情況、再加上人性的抉擇、很難。
投資者7:貪婪和恐懼。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我炒期貨有5年了,如果算上股票的經歷,投機生涯已經超過10年。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期貨難點在於: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長期有效的。任何策略都有適用階段,比如低波動率環境,高波動率環境,單邊行情,震盪行情。甚至於一種策略,對於不同年份的最適合的參數也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參數太敏感,有時候太遲鈍。壽星就是暴利,但是這個市場很難有壽星,也就是這個市場幾乎不可能有暴利。你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人和買彩票中獎的人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倖存者效應。
投資者8:第一難:把期貨交易想得太容易。沒有幾個人會在交易前先去學習一定的金融證券知識,對商品的供應需求鏈條更是毫不了解。而在網路上的所謂勤奮學習(包括瀏覽所有期論壇的精貨貼),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統的。很多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對手是一些具備特定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士。第二難:杠桿效應放大了交易錯誤。在現實生活中想借錢做生意,把市價100萬的房子抵壓,能在銀行貸100萬就很不錯了。但是在期貨交易市場,有100萬就可以做1000萬的交易。
投資者9:了解市場了解自己學習如何和市場相處這些都是需要勤奮和智慧並逐漸改善的過程。肯承認自己笨並踏實努力的人太少,每天被市場罰錯又能契而不舍的人更少。不光是期貨,其他行業這樣的人也少。不過是期貨市場高杠桿、高效率,獎罰比其他行業更快更分明而已。
投資者10:以前做不好交易一直覺得是自己書看得少,功力不夠,但十幾年後在你學習研讀了大量書籍後,你仍然還是做不好,那你就該退出了。
投資者11:期貨投機悟道難,要做到知行合一更難。就好比人都會出現莫名的煩躁或火氣,交易中的人犯迷糊、非理性地沖動交易也是難免的,而一旦這樣的情形發生了,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交易順手的時候,也難免因得意忘形、自以為是而犯錯。
投資者12:沒有幾個投機者面對自己的失敗交易不痛苦,我常想,期貨交易者要對自己寬容些。以寬容之心對待自己的投機生活,寬容自己的失誤,寬容自己一段時間的失敗。對於損失,不必過於自責,期貨投機這么難,你不是神仙,又沒有水晶球,虧錢是正常的,連續虧錢也是正常的。我們必須接受:虧錢是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投機者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忘掉過去,努力把握下一個機會,時常以一張白紙的心態去看待行情。
投資者13:因為正確的方法也至少有20%的交易是虧損的。如果你想避開那20%的虧損交易,那麼你就離開了正確的方法。因為錯誤的方法也至少有20%的交易是盈利的。如果你不離開這20%的盈利交易,那麼你必將繼續虧損。追求完美是人類有史以來,難於割捨的本性,任何人都想更好,更美,更有成就。總想畫一個很圓的圈。卻不知大成若缺。
投資者14:期貨聽起來並不復雜,可是做起來要難得多。比如說時機的問題,將一根上漲的斜線劃分為前中末三端,這只是事後的說法,談的是過去。而期市真正要解決的都是未來的問題。在行情演進的過程中是否會出現這一根我們認為的上漲斜線是未知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會不會有前中末三端的劃分你並不知道,如果都知道了盡管放心建倉好了,初端建倉,末端平倉,穩賺。可你想想,都這樣想,你想建倉,都想建倉,那對手盤又在哪裡,沒有對手盤又哪來的成交呢?期市之難,恰恰就在這里。盤後說起來個個頭頭是道,其實在盤中,在運行式中你並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投資者15:記得剛剛入市的時候一個老鳥對我說:「來吧,小夥子,這里(期市)是男人的春葯,一旦你享用過它,你會感覺自己是地球上最牛B的人,但你將永遠無法擺脫它了。直到你會腐爛在這里」。
投資者16:有人說散戶是孤獨的,我看搞期貨的全體都是孤獨的,買了股票可以到處去問,會不會漲,會不會漲?直到有個人對自己說:會漲的!這樣回家才能睡著。我想,做期貨的人沒有有這樣症狀的傢伙吧。股版里大批的人在猜,今天下午,明天,後天,下星期,下周,下個月,甚至還有猜明年大盤高低的,股指期貨一出來,這樣的發言就太可笑了吧?但我想這樣的人還是會有的,動不動就滿倉,動不動就空倉,幼稚可笑,對這樣的人,我往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來和他們解釋無論漲跌都是不重要的。只要你站對了方向,金錢會滾滾而來,若你不幸站錯了方向,趕緊換過來就好了。還有人總是問,看什麼好書能學習做期貨。這樣的人我通常會說,這個傢伙有時間寫一本這樣厚的書,期貨做的一定很失敗,哈——放進去一手麥子錢,再留出10%的風險金,3000塊,讓我們去搏一把,好象角鬥士,贏了,有數不盡的榮耀,輸了,放心,不會拿你去喂獅子的,這個經驗就是做期貨的過程。
投資者17:期貨里任何因素都很重要,因為它們都很金錢掛鉤,但是無論常態還是異態,都只有兩個結果,盈利或損失,所以說結果最重要,若是損失了,就是再重要的東西都變得不重要了。震盪後必然突破價格均值,均值出現偏離的時候必然出現震盪,這個就是重要的。你剛剛說的亂買高低不分,若是這樣的人來做期貨,我認為他很快就會消失,這就像裸體站在火線上,是愚蠢的。還有輕倉對重倉錯的問題,那是明確倉位和停損可以解決的,這都屬於基本交易原則范疇,屬於首先需要明確的基本問題,突破買進,輕倉試探,反轉停損,偏離加倉,變盤平倉,這在期貨里屬於和吃飯要用嘴的一樣的原則,都不是主要問題。我的意思是首先要做對,如果做錯了必須馬上停下來,不要繼續往錯的方向跑下去,這個是一切問題的最高原則,只有這個最重要,剩下的就是虧多少或賺多少的問題了,都好解決。
投資者18:只要我們活的夠久,我們會犯遍一切錯誤,只要我們一直做下去,我們早晚會輸掉一切。
投資者19:中國的股指期貨是博士後計劃,太困難了,我用一個朋友的賬戶感受過幾天,他給了我5%的限度,說實話,我以為自己手藝還行,掙扎了4個交易日,損失37000塊,雖然遠沒到限度,但實在不好意思繼續了,老臉發燙,放棄後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