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匯的碳匯交易
碳匯造林是指在確定了基線的土地上,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的,對造林及其林木(分)生長過程實施碳匯計量和監測而開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動。與普通的造林相比,碳匯造林突出森林的碳匯功能,具有碳匯計量與監測等特殊技術要求,強調森林的多重效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其評估報告中指出,林業具有多種效益,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是未來30年到50年增加碳匯、減少排放成本較低且經濟可行的重要措施。據相關資料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量,大約可以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我國政府曾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庄嚴承諾: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相比傳統林業,碳匯林業具備「交易」的潛質,蘊藏著巨大商機。
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相對工業,碳匯成本較低,有「綠色黃金」之稱。據預測,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將達3000億美元。
業內專家、學者對林業碳匯前景表示看好。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已確定7個碳匯試點。去年底,國家林業局在浙江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正式啟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阿里巴巴集團以18萬元購買了1萬噸林業碳匯指標,成為國內購買林業碳匯的第一筆交易。
企業和個人捐資碳匯,可以積累碳信用指標,未來國內碳交易市場成熟後,不僅能夠抵減一定量的碳排放,而且還有望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獲得「博彩」的機會。特別是對於企業,是一種長遠投資,是為企業儲存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碳匯「交易」對於創新林業發展機制,建立森林生態效益市場化的新機制也十分有利。集體林改後,農民獲得了林地和林木所有權,雖然短期內難以從中獲得經濟收益,但如果能使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化,就可以彌補森林經營周期長、短期沒有經濟收益的問題。同時,企業通過捐資碳匯幫助農民造林或者搞好森林經營,將來樹的延伸產品價值就可以歸農民所有,企業可以從中積累碳信用指標,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存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2. 我家是種樹的可以個人參與碳交易掙錢嗎
我國的個人碳匯交易目前還沒有開通。據了解,全國碳市場交易或在6月份開啟,其呈現的形式是95%的碳配額交易搭配5%的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的碳交易。
進一步指出,個人從碳匯交易里兌現金還較為遙遠。「一個單位或者一個主體想進入到碳排放交易或碳匯交易有一個排放量的門檻。只有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年的行業才會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而個人每年的排放量其實很少。」
5月13日,針對近期網路上部分不實傳言,螞蟻森林發表聲明稱:螞蟻森林是純公益項目,不會為螞蟻集團帶來任何資金收益。關於螞蟻森林超過。
5.5億參與者的個人碳減排,螞蟻森林負責人輕如表示:「綠色能量」是根據低碳行為設計出來的虛擬積分,不能參與碳交易。據悉,自2016年上線來,螞蟻森林已在荒漠化地區種下了超過。
2.23億棵樹,種植面積300多萬畝。所有樹木包括吸收二氧化碳產生的「碳匯」是純公益捐贈,屬於國家和社會,迄今從未參與過碳匯交易。螞蟻森林還承諾,如果未來螞蟻森林記錄的個人碳減排量能被納入碳交易體系。
產生的所有收益將屬於用戶個人,不屬於螞蟻森林。時代財經梳理發現,螞蟻森林聲明通篇圍繞碳排放個人帳戶,且明確個人帳戶並沒參與碳匯交易。
3. 多少畝林地才能碳交易
林地碳交易的畝數要求:
1、如果是新造林或再造林,建議最低在1萬畝以上,一般要求是10萬畝或者更多,因為開發成本幾乎是固定的,林子規模小了劃不來,賺不到錢。
2、如果是既有林地,規模要求更大一些,建議最低要求在5萬畝以上。
碳匯交易將成為山區農民經營森林獲取經濟收益的又一重要途徑。不管是那種林地,一般都要求產權清晰,產權不清的林地後續會帶來很多麻煩,會影響項目是否能得到批准。
林業碳匯項目開發還必須符合如下條件:
1、2005年2月16日後實施的林業碳匯項目,但是目前《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在修改,以修改後的規定為准。
2、不屬於濕地或有機土。
3、碳匯造林(含竹子造林)項目必須是在無林地上實施的造林項目,在採伐跡地、火燒跡地上的造林都不能列入碳匯造林項目。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必須是人工林。
4、項目具有額外性。通過碳匯項目的實施,產生的項目碳匯量高於基線碳匯量的情形,且這種額外的碳匯量在沒有擬議的林業碳匯項目活動時是不會產生的。
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的項目一定要產生額外的經濟價值,屬於增量部分,這部分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自己判斷;另一方面,我們的項目是否符合方法學,判斷該項目是否可開發為CCER,需要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項目審定和核證。
4. 碳匯如何交易
一、碳匯要進入交易至少應有4個環節:5. 森林碳匯的市場交易
中國已經明確把增加森林碳匯作為了一個重要的增匯的措施,而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是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2011年11月1日,經國家林業局同意,由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合作開展的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在浙江義烏正式啟動。儀式上,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為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頒發了「全國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銅牌,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10家企業簽約認購了首批14.8萬噸林業碳匯。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經國務院批准,於2010年7月19日成立,是我國第一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經浙江省政府批准,於2010年12月6日成立,是全國唯一的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主要從事林權交易、原木(木材)等大宗林產品交易、林業碳匯交易等。
以德國為例,說德國雖然目前(2010年)森林覆蓋率超過30%,但是卻沒有申請CDM的項目。原因是如果申請森林碳匯的CDM項目,就必須證明這片碳匯林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額外」種植的。並且由於樹木種類的不同,年份的不同,甚至土壤土質的不同帶來的固碳性的不同,這些都給計測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五大環節
這5大環節包括:①生產標准,②計量碳匯的標准,③認證標准(即檢查驗收的標准),④交易的規則,⑤交易的標准。關於交易的標准應由交易所來制定和執行,而認證標准則應該由生產方和交易方之外的第三方來完成。認證驗收的第三方機構,也在建立培訓中。
6. 2022年碳匯能交易嗎
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運行一年有餘,總體比較平穩,為企業減排降碳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要補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市場)已經暫停了5年,何時啟動成為當前市場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布會,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有關情況。
李高司長回答了很多當下的關切的問題。其中,對於我國今年是否會考慮重啟CCER,以滿足碳市場運行過程中對CCER的需求,李司做出回應稱:
將從頂層制度設計、開展配套制度規范的制修訂、推進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推進。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力爭盡早啟動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盡管李高司長沒有透露CCER重啟的具體時間,但一些市場頂層制度設計工作已經在加快推進,這意味著重啟越來越近了。
2017年,我國暫停了包括新的減排量簽發和新項目審批的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活動,已簽發的仍可交易和使用。
目前在國內,共有12家CCER審定機構。雖然CCER項目暫緩備案申請,但仍有不少機構進行CCER項目的開發和審定,以便在市場重啟後盡快進入市場交易。
7. 碳匯什麼時候上市
碳匯是2022年10月8日上市的。碳匯是國內個人及企業碳匯交易網路平台,為實踐低碳生活,創建低碳城市,上市時間是2022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