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排放八大行業是什麼
碳排放八大行業分別是: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
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重點行業被納入到碳排放權交易的范圍,全國大力推廣碳交易,碳交易市場將逐步啟動。
國家發改委稱,未來的碳市場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體系,將循序漸進式發展,從八大行業配額分配預估來看,排放量差不多將達50億噸,是全國全口徑排放的50%,這已經是全球第一市場規模。
碳排放的危害和影響
1、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產生溫室效應。
2、還會造成極端惡劣天氣,譬如台風、高溫、暴雨、泥石流、乾旱等自然災害。
3、加快南、北兩極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逐年上升。
4、碳排放增加將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5、碳排放導致氣溫升高,部分地區出現蟲災,全球糧食生產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產量逐漸下降。
B. 碳排放八大行業是什麼
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重點行業被納入到碳排放權交易的范圍,全國將大力推廣碳交易,碳交易市場將逐步啟動。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告訴記者,未來的碳市場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體系,將循序漸進式發展,從八大行業配額分配預估來看,排放量差不多將達50億噸,是全國全口徑排放的50%,這已經是全球第一的市場規模。
在八大重點行業中,哪一個是最具競爭力的領域?
首當其沖的是高資源消耗、高排放的化工行業。為了規避風險,將逐步推出有杠桿作用的期貨產品、保值產品。
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設計,早在「十二五」時期就提出並試點。蔣兆理表示,中國把主要利益相關方,分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
從碳市場管理上來看,中國分為兩級,分別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管理制度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市場運行的效率。蔣兆理認為,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各盡所能,各司其職,互相監督,中央政府負責碳排放的企業核算標准、配額分配的基本原則。
以及相關的第三方核查機構、交易平台的監管,並且對地方政府實施監管。而地方政府應嚴格按照中央統一的規則來實施配額分配,不幹預配額規則的制定,這樣就可以確保碳交易市場在一定的規則中運行。
C.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包括
目前,全國第一階段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的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
D. 不屬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的是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八大高耗能行業餘下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電力和航空等或將全部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對於造成排放的經濟主體及消費者來說,其後果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顯現的碳排放並不會對自身造成即時、明顯的消極影響,因此減排的內在動力並不足。而通過經濟手段將碳排放量化、資產化,通過市場機制使其對生產消費成本產生直接影響,就能夠將這樣的外部性向內部轉化,成為主體主動減排的內在動因。
E.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後的指標范圍之內。
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如果實際碳排放低於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如果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並且遠高於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設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為試點區域。
在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7年12月發布了首個以發電行業為切入點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實施方案。選擇從電力部門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該部門產品單一,管理相對規范,排放數據容易獲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試點包括1700多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的總排放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佔比超過60%。
法律依據: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屬於重點溫室氣體排放單位。鑒於發電行業工藝簡單、燃煤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好等原因,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首批將發電行業納入碳交易。
F. 碳交易公司經營范圍
法律分析:第一,碳項目開發。協助評估企業的項目在國際碳市場上的潛在價值,估算項目可能獲得的收益;完成項目設計文件的編制、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函、協助DOE完成合格性審定、協助在EB獲得成功注冊、進行項目實施和監測、協助DOE完成核證、CERs簽發和資金到賬等服務;在自願減排市場,協助企業開發符合黃金標准、VCS等各種標準的自願減排額(VERs)。評估企業的項目獲得相應標准認證的可能性,並盡最大努力幫助實現該標準的認證;以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價格采購項目的認證減排量等。
第二,碳項目咨詢與服務。為工業企業提供成本有效減排方案和碳資產管理服務;為減排項目所採用的方法學和減排技術等提供顧問服務;對碳市場投資進行風險評估;協助企業制訂碳市場開發策略;協助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推動碳交易市場體系的建立等。
法律依據:《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 第三條 經營范圍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業務范圍,應當依法經企業登記機關登記。
申請人應當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選擇一種或多種小類、中類或者大類自主提出經營范圍登記申請。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規范的新興行業或者具體經營項目,可以參照政策文件、行業習慣或者專業文獻等提出申請。
企業的經營范圍應當與章程或者合夥協議規定相一致。經營范圍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章程或者合夥協議進行修訂,並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G. 央視解讀碳排放權
今天上午,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這意味著我們國家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碳排放權交易是我們國家正在推進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是國家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什麼是碳排放權,這個市場又是如何來運轉的呢?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時會排放出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碳排放權交易實際上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作商品來進行買賣,通過這種市場行為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
碳排放權交易並不是今天剛剛出現的新鮮事物,伴隨《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2005年碳排放權的商品屬性正式確立。目前,歐盟、美國、紐西蘭、韓國等地都建立了國家或地區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國也從2011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廣東、湖北等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今天,中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後,覆蓋的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誰是這個市場的主角?
目前一共有兩千多家企業被納入了這個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火力發電企業。為什麼這樣選擇?後續還會有哪些行業和領域也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呢?
【拓展資料】
首批納入碳排放交易系統的2225家履約企業都是年綜合能耗在1萬噸標准煤以上的火力發電企業,基本上涵蓋了我國絕大多數的火力發電企業。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 李高:發電占我們國家(碳)排放的比例較高,從發電行業來開展這個碳排放交易,對於我們全國控制碳排放有很大的作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發電行業整體相關的管理水平比較高,那麼相關的一些技術和數據基礎比較好,通過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我們可以進一步積累相關的經驗,能夠把碳市場逐步地更加完善。
據了解,隨著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漸成熟穩定,在「十四五」期間,預計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都將逐步被納入到這個市場中,涵蓋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工業領域。碳排放權如何交易?
市場有了,企業也有了。但作為交易的主要內容,這個二氧化碳排放,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怎麼來交易呢?國家又是怎麼通過這種市場行為達到控制和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呢?其實有關部門已經設計了一套完善科學的評估和交易方式。目前我國仍然處在工業化的進程中,未來對能源的需求還會繼續增加。如何在這種前提下促進社會節能減排?
在以前,國家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對各地區各行業的碳排放量進行總體管控和約束。碳排放權交易啟動後,市場機制被引入進來。進行碳排放權交易首先需要政府部門確定一段時間內的碳排放總量目標,再將總量分割成若干特定額度,通過免費分配等方式,將這些額度分配給碳市場內需要減排的企業。一句話,碳排放權交易主要是以市場手段對企業的碳排放額度進行調配。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企業,每年的碳排放配額為1萬噸,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碳排放量減少為8000噸,那麼多餘的2000噸,就可以在碳市場上出售。
而其他企業因為擴大生產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額不夠用,就可以在市場上購買這些被出售的額度。這樣既控制了碳排放總量,又能鼓勵企業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效等手段實現減排。企業碳排放量如何核算?
作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標的,碳排放權是如何核算的呢?如何確保企業核算數據的准確呢?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 庄貴陽:現在全國有很多這種碳排放量的這種核查機構,這些機構都需要在國家的主管部門和地方的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它有資質了才能進行核查。
任何企業生產都離不開燃燒化石能源或使用電能。核查機構會對企業內所有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直接碳排放,和用電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進行核算,得出一個接近於企業實際碳排放量的數據。
與污染物排放不同,碳排放目前很難在線監測,所以核算數據的准確性尤為重要。如何杜絕企業或核查機構為了利益而造假的行為,還需要採取制度上的措施。 配額和碳價 促進節能減排的兩個殺手鐧
既然這個碳排放權可以購買了,企業如果核算發現自己碳排放超標了,直接到市場上購買不就行了?這是否就減弱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動力呢?專家介紹,其實通過碳排放配額和碳價的調控,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碳排放權交易,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帶有金融性質的政策性工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它並不鼓勵企業花錢買配額完成任務,而是通過市場手段來促使企業逐步降低碳排放強度。
在企業進入市場之初,碳排放配額就像一個緊箍咒一直制約著企業的碳排放行為。碳排放配額的分配主要是靠行政手段分配。每年根據宏觀經濟的發展、節能減排技術的進步,以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發展,對分配給各企業的碳排放配額進行調整,促使企業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除了配額的約束作用,碳價的變化也是促使企業不斷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因素。 促進企業節能改造 加大清潔能源投入
為了籌備加入這個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很多發電企業從幾年前就開始了准備,這些企業目前的准備情況怎麼樣呢?內蒙古呼倫貝爾的伊敏電廠年發電量165億千瓦時。2018年國家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籌備工作,電廠委託第三方碳資產公司對碳排放強度進行核算,發現如果要達到國家分配的配額,需要把碳排放量控制在現有量的85%。
如果不進行節能改造,碳市場啟動後,企業每年都需要花巨資購買碳排放配額。於是從2018年開始,伊敏電廠投資8500萬元,先後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改造,每年可節約標煤5萬噸。在浙江玉環,華能浙江玉環電廠100兆瓦海上光伏發電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作為傳統的火電廠,華能浙江玉環電廠從2011年起就十分重視節能減排改造,到國家碳排放權交易籌備工作啟動時,企業的碳排放量已經比國家分配的配額標准低了一百多萬噸,這些節省下來的配額都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出售。按照國家政策,發電企業發展清潔能源,可以獲得「綠色電力證書」,降低的碳排放量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碳排放額度。
玉環電廠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從傳統的煤炭發電為主轉變為「水、火、風、光」一體化的綠色電網。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約1.4億度,每年將節約標煤約4.43萬噸,為企業增加11萬噸的碳排放配額。市場不是萬能的 還需政策手段綜合發力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僅靠碳排放權交易這一種市場手段顯然並不能有效解決所有問題。專家認為,目前還需要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共同發力,從供需兩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碳市場正處於一個初步的發展階段,參與的行業和企業比較有限,主體不夠豐富,對於節能減排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還不是很明顯,未來國家還應該採取財政、金融、稅收等手段,與市場手段形成合力,約束企業的碳排放行為。
H. 碳排放交易有哪些產品如何參與碳排放交易
現貨產品I. 碳交易是誰和誰交易
碳交易市場中,交易主體可分為政府、履約企業、投資機構、非履約企業以及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等五類。不同的交易主體交易不同的標的物,會形成各種諸多交易模式。碳交易所一般實行會員制,碳交易所的交易主體主要包括了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規定的其他機構與個人。
1.買方企業排放高於配額,就需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
2.賣方企業通過採用節能減排技術,最終碳排放低於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多餘配額。雙方將通過碳排放交易所進行交易。在初期,全國碳市場首批以發電行業起步,共向首批參與交易的電力行業發放了兩年的配額,電力行業年度碳排放量約40億噸。參與首批開戶的電力企業共計2225家。這些企業將成為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主體,其他機構和個人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
碳交易市場,就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達到控制碳排放總量的目的。通俗來講,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餘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
1.詳細舉例某企業每年的碳排放總配額為1萬噸,若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碳排放量減少到8000噸,而多餘的2000噸,就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出售。而其他企業因擴大生產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額不夠用,就可以在市場上購買這些被出售的額度。這樣既控制了碳排放總量,又能鼓勵企業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效等手段實現減排。
2.總體架構總體而言,碳交易市場可以簡單地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滿足其減排;自願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願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
J. 碳排放包括哪些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
碳排放的危害有哪些
碳排放的危害:
1、全球變暖,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2、冰川和凍土消融帶來的主要影響首先是,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導致海平面升高;
3、海平面上升海平面隨著海洋盆地的容積或海洋中海因此,水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海平面可升高或降低,在全球范圍內有不同的侵蝕基準面。在這里將基準面定義為在該面之上沉積物只能暫時存在並且遭受剝蝕的面;
4、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全球氣候升溫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將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直接誘因。
【法律依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三條
碳排放權交易實行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促進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與其他相關政策目標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