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毒上面的鞋子是真的嗎
不一定,但大部分都是真的,現在買鞋,沒有百分之一百的靠譜,更別說是以毒第三方擔保的形式來賣鞋,買鞋主要還是要認准平台,有完善的售後,才能算得上是有保障.
毒是虎撲論壇旗下的產品,作為最早的球鞋體育論壇之一,虎撲積累了大量的名氣和用戶。
隨著球鞋造假技術日益增進,上當受騙的朋友們越來越多,由於球鞋鑒定的過程比較繁瑣,所以一般的買家很難自行判斷真偽,而又沒有官方的鑒定機構。
於是虎撲憑借著無償鑒定的方式,攬獲了大量的用戶和口碑,於是當體量達到一定人數的時候,虎撲就自然而然的創辦了毒APP(識貨、毒、虎撲同為一家公司),開始進行引流,進行有償收費。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把毒和虎撲的鑒定奉為鑒定的最高標准,不少賣家也開始打出了旗號,支持虎撲(毒)的鑒定,來宣傳自己的鞋子絕對保真。
毒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球鞋鑒定。雖然說毒的鑒定結果並不是百分百准確,但是作為市面上為數不多的鑒定機構之一,毒的鑒定結果一直都是買家判定真假的重要依據。
後來毒又憑借這自己的龐大用戶群體,做起了買賣,毒的在商城裡扮演的角色不是賣家,而是中間擔保的第三方。
在毒上買鞋的流程是這樣的:
買家下單-賣家寄貨到毒-毒鑒定和質檢之後-發貨給買家-買家確認收貨-毒扣取手續費,打錢給賣家。
這就是為什麼在毒上鞋子的價格會低於官方售價的原因,在毒上鞋子的價格會隨著市場供需而發生變化,而官網則不會。
盡管毒還有一道鑒定程序,但是誰都沒有辦法保證,每次鑒定都是正確的。
所以在毒上買鞋也不一定穩妥,雖然毒算的上一個比較大知名度高的一個平台,但是在售後制度上以及貨源審核還是仍有欠缺!
(1)炒鞋交易平台有哪些擴展閱讀:
毒反對炒鞋市場
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炒鞋市場的出現與品牌的限量發售策略和明星示範效應不無關系。一些運動品牌屢屢製造營銷噱頭,並通過限量、抽簽發售等方式來刺激球鞋市場「繁榮」。在商家的飢餓營銷下,一些鞋販子為追求利益排隊搶限量鞋,再炒上高價拋售。據炒鞋人士介紹,目前這已成為他們賺錢的主要手段。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炒鞋者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官方渠道搶鞋,並在市場售賣賺利差的散戶;另一類是通過大量掃貨、提拉價格等方式左右市場價格的莊家。在莊家眼裡,炒鞋的核心是為了加劇供求不平衡。
炒鞋市場的畸形發展同時滋生出了很多亂象,假鞋便是其中之一。有消費者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花高價買的某限量球鞋就被專櫃認定為是假貨,但賣家卻「死不承認」,自己只能吃啞巴虧。
炒鞋亂象讓普通消費者很受傷,同時也給鞋販子們埋下風險,需要引起行業重視。尤其對交易平台來說,更有責任和義務採取動作,規范行業發展。
據了解,近日毒App發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提出「球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據毒App介紹,這也是全球首家公開對「炒鞋現象」表態的球鞋交易平台。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毒APP發布行業自律公告繼續倡議「鞋穿不炒」
⑵ 得物已經將69999元球鞋下架處理,炒鞋之風何時休
得物將原價1599元的球鞋炒到69999元,面對這樣的天價球鞋不少網友感覺非常震驚,隨後得物將這雙AJ1閃電倒鉤球鞋做了下架處理。並且做出了解釋,說這雙球鞋的價格是賣家設置的價格,不是得物官方設置的價格,而且這雙球鞋也並沒有買家成交。但由此可見,炒鞋現狀的嚴重程度,一件商品在短期內上漲幾十倍,這已經不是正常現象。
針對炒鞋這一現象,其實大家細想球鞋不過是工業品,而不是大師的手工製作,球鞋是不具有藝術價值的,所謂的球鞋文化只是炒鞋者炒作的一個概念,買高價球鞋只是一些消費心理不成熟的人的攀比行為。而且現在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國產球鞋也越做越好,鞋原本是用來穿的,炒鞋的價值空間已經很小了,所以還是提醒大家要理智消費!
⑶ 為何國內的炒鞋市場會愈演愈烈
過去炒房,炒股票,如今,連穿在腳上的鞋,也成了炒家們發財的道具,原本原價1000元的球鞋,經過炒鞋人士的刻意炒作,最後的價格能夠達到5000到1萬元,鞋到底是穿的,還是炒的?某些商家推波助瀾,比如他們預測某種產品市場上的需求,然後控制進貨量,進行飢餓營銷,他們的做法,推高球鞋二手市場價格。
為了私利,什麼都不顧了,有關部門應該出來管一管,穿在腳上的鞋子,有必要炒的這么高價格嗎?最後上當受騙的,還不是老百姓,因為鞋子是普通消費品,穿在腳上不可缺少的,不買是不行的,所以這幫商人,就看中了這一點,拚命炒高價格,人為製造缺貨。
使一些人產生錯覺,誤以為,買雙鞋子也能發財,結果買回家,想賣出去,誰還買?幾年就一文不值了,這種套路,千萬不要上當,每個人不去買不去賣,看他還怎麼炒,國家有關部門不該如此溫柔。普通的鞋子,是不應該如此炒作的,到底誰他們的底氣,連小小的鞋子也敢這么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