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做外貿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哪些,用的最多的是什麼
外貿出口主要的付款分為三種,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付款交單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其中L/C用的最多,T/T其次,D/P較少。
1、我們先來介紹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信用證是目前國際貿易付款方式最常用的一種付款方式,每個做外貿的人早晚都將會接觸到它。對不少人來說,一提起信用證,就會聯想到密密麻麻充滿術語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書。其實信用證可以說是一份由銀行擔保付款的S/C。只要你照著這份合同的事項一一遵照著去做,提供相應的單據給銀行就必須把錢付給你。所以應該說信用證從理論上來說是非常保險的付款方式。信用證一旦開具,他就是真金白銀。也正因為如此,一份可靠的信用證甚至可以作為擔保物,拿到銀行去貸款,為賣方資金周轉提供便利,也就是「信用證打包貸款」。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信用證有的時候也不是那麼保險。原因是信用證中可能會存在很難讓你做到的軟條款,造成人為的不符點。
2、第二種常見交貨方式為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
這種方式操作非常簡單,可以分為前T/T,和後T/T,
前T/T就是,合同簽訂後,先付一部分訂金,一般都是30%,生產完畢,通知付款,付清餘款,然後發貨,交付全套單證。不過前T/T比較少見一點,在歐美國家出現的比較多。因為歐美國家的客戶處在信譽很好的環境,他自己也就非常信任別人。
最為多見的是後T/T, 收到訂金,安排生產,出貨,客戶收到單證拷貝件後,付餘款;賣家收到餘款後,寄送全套單證。
T/T訂金的比率,是談判和簽訂合同的重要內容。訂金的比率最低應該是夠你把貨發出去,和拖回來。萬一客戶拒付,也就沒有什麼多大損失。
T/T與L/C比較,就是操作非常簡單,靈活性比較大,比如交期吃緊,更改包裝,等等,只要客戶同意,沒有什麼關系。如果是信用證,就相當麻煩,必須的修改信用證,否則造成不符點(discrepancy),客戶就可以拒付。T/T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成本比L/C要低。銀行扣費比較少,一般都是幾十美金。而信用證有時會多達幾百美金。所以有的工廠做T/T報價比L/C要低一點。不過一般而言,信用證如果單證做得好,比T/T要可靠,收款有銀行擔保,憑著信用證,就可以去銀行打包貸款,資金壓力很小。但是銀行信用不好,或者外匯管制很嚴格的國家,信用證風險很大,如印度。
T/T和L/C各有優缺點,T/T和L/C如果結合起來做,那就相當保險,30%T/T, The balance L/C.
3、另外還有幾種用的比較少的付款方式:
1)D/P 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是跟單托收方式下的一種交付單據的辦法,指出口方的交單是以進口方的付款為條件,即進口方付款後才能向代收銀行領取單據。
(1)分為即期交單(D/P at Sight)指出口方開具即期匯票,由代收行向進口方提示,進口方見票後即須付款,貨款付清時,進口方取得貨運單據。
(2)遠期交單(D/P after sight or after date),指出口方開具遠期匯票,由代收行向進口方提示,經進口方承兌後,於匯票到期日或匯票到期日以前,進口方付款贖單。
2)D/A 承兌交單(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是在跟單托收方式下,出口方(或代收銀行)向進口方以承兌為條件交付單據的一種辦法。
所謂「承兌」就是匯票付款人(進口方)在代收銀行提示遠期匯票時,對匯票的認可行為。承兌的手續是付款人在匯票上簽署,批註「承兌」字樣及日期,並將匯票退交持有人。不論匯票經過幾度轉讓,付款人於匯票到期日都應憑票付款。
以上除即期交單(D/P at Sight)還可以做,其他的都風險較大(相對L/C 而言),但也存在客戶因市場價格等問題而不付款贖單,如果要做,只能做信譽較好、長期交往的老客戶。
D/P付款(即:付款交單)、D/A付款(即:承兌交單)等付款方式採用得較少。主要由於這兩種付款方式屬於商業信用,即出口公司能否收到貨款,完全取決於進口商的信用。進口商能否按時、按質、按量收到貨物也取決於出口商的信用。對於信用好的進口商,一般不會出現不付貨款的現象,遇到信用差的進口商,常常發生拖欠或拒付貨款現象。因此,這兩種付款方式多用於信譽比較好的進出口商。
D/P分險很大,但是如果和T/T結合起來,也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交貨方式。因為有些國家,有些公司喜歡用D/P.那麼打個比方30%T/T in advance, 40% after shipment, the balance D/P。這比做後T/T還要保險。
Ⅱ 客戶要求我工廠轉廠交易是什麼意思
我們之前沒聽說過什麼是轉廠,也沒做過,問題就懸在這里了。我們只是國內的一般貿易企業,之前都是開票交易的,現在我們很想拿下這個大客戶,但是怎樣才能有轉廠資格呢?專家解答:在之前沒接觸過保稅業務的朋友,不知道客戶是要干什麼,直接交貨不就完了,何必多此一舉呢。實際上,這樣就說明客戶是外企,必須通過轉廠來提貨,但不一定要進保稅倉庫,因為轉廠一日游,一天就搞定了,不需要倉庫的。為什麼客戶要轉廠呢?一般情況下都是外資企業。實際上,轉廠無非兩種模式:第一種:深加工結轉,此種模式適用於加工貿易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之間的有加工貿易手冊的交易。他們每次轉廠交貨都需到各自的海關去申請登記的,流程復雜。第二種: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報關公司來操作,即保稅區轉廠。此種模式適用於任何性質企業,尤其是國內的一般貿易企業。正常情況下是加工貿易企業要求國內的工廠轉廠交貨,然後國內的工廠不管有沒有進出口權都可以通過第三方服務商來做保稅區轉廠達到客戶的轉廠要求,對於有進出口權的廠家還可以得到退稅。加工貿易企業:是指從國外進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土地,加工成成品後復出口的企業。加工貿易又稱三來一補企業:包括最常見的進料加工企業、來料加工企業。特點:加工貿易企業的原材料必需從國外進口,成品必需復出口,進口多少料件就要對應出口多少成品,一進一出必需平衡,報關方式是手冊報關(說白了就是用本手冊登記進出貨物),當加工貿易企業的成品出口時就是所謂的核銷。外商的目的只是利用本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土地,我國的目的是引進外商投資和技術,所以國家實施了這樣一個政策:加工貿易企業進口原材料免交17個點的增值稅,他們的產品最終必需出口核銷,因此加貿企業不能在國內直接采購和銷售,除了以轉廠的方式,所以轉廠就開始存在了它的意義。那我做保稅區需要提供什麼資料,做保稅區轉廠的前期工作首先,你先要找到一家好的保稅區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幫你做代理,以我們深圳市雄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pengtao-group為例,然後你把備案資料(如海關編碼,品名,型號,功能,材質……)提供到我們,然後我們會去深圳出口加工區海關備案登記(證明你這個貨物可以在這個海關進出口了),這個時間一般是在1-3天左右。備好案後,一切只待出貨咯!保稅區轉廠出貨流程,說白了,你和你客戶所需要費工夫的只是提供裝箱單、合同、發-票、報關委託書、加工貿易手冊復印件給我們,其他的去海關報關啊什麼的我們統統幫你們搞定。出貨前一天提供裝箱單合同發-票的電子檔給到我們或者直接把正本裝箱單合同發-票報關委託書(蓋好你跟你客戶各自的公章),我們先幫你錄單打單,第二天貨到出口加工區後,我們發送報關單,進出口一起申報,海關審單,報關員現場放行,放行後即可送貨到客戶工廠。這過程大約在1個小時左右,至此,保稅區轉廠一日游貨物流程結束。
Ⅲ 廠房股權轉讓交易方式有什麼
法律分析:1、資產買賣。該方式的優點在於安全性高,交易雙方交割清楚後不存在其他債權債務糾紛,特別是受讓方在交割後無需對轉讓方公司之前的債務承擔責任。2、股權收購。該方式的優點在於辦理費用低,因為股權收購不涉及目標公司主體變更,故無需繳納營業稅等交易稅;同時辦理時間較短,因為僅需要辦理工商變更登記。3、公司合並。該方式的優點是規模效益比較明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Ⅳ 傳統企業的交易模式是
傳統的商業模式是廠家——代理商——零售商——客戶。十一、因為售後信息各廠家只知道自己的情況,商家也只知道佔有的品牌的情況,沒有進行詳細的統計(制度、技術手段、人員配備不具備),廠家不易找出自身的差距完善產品質量,改進售後服務水平,因而沒有競爭壓力。
十二、老百姓不易知道某一品牌全面的質量及售後服務水平,更難知曉眾多品牌的對比信息,只能以廣告、熟人介紹,以及現場氛圍,導購引導來取捨購物,但是耐用消費品(特別是家電),最核心的評價應該是產品的功能質量,或者說產品的性價比,即產品的正常使用功能發揮的年限值,把耐用消費品當成藝術品,時尚用品一定是少數。
十三、因各種原因,使假冒偽劣、品質低下的產品充斥市場,好產品價高沒有銷量,好產品與劣質品功能、外觀效果有時看似接近,但品質極不穩定,讓顧客煩惱不已,但商家是不會承認這是普遍現象,也不會告之顧客。顧客之間信息不暢,更增加這種可能。
Ⅳ 商品交易模式都有哪些
期貨,現貨,衍生品交易,也有場內和場外的交易,還有是保證金交易和非保證金交易之分。
Ⅵ 什麼交易會用EXW
工廠交易。
EXW貿易術語的英文是exworks,意為工廠交貨,客戶承擔工廠至目的港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和FOBCIF常用貿易術語的區別為費用承擔風險劃分租船訂艙的不同。其他並無差別。
所以,該貿易方式肯定是可以出口退稅的。通常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准備的車輛或辦理通關手續,買方承擔自賣方所在地將貨物運至預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費用和風險。在EXW成交方式下出口貨物,買方承擔自賣方的所在地將貨物運至預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費用和風險。
也就是說,賣方是不需承擔裝運、運輸和出口報關責任。若雙方約定在起運時賣方負責裝載貨物並承擔裝載貨物的全部費用和風險時,則須在銷售合同中明確寫明;使用EXW時,賣方事前需要溝通確認買方是否具備辦理出口報關的能力,若買方實際上無法辦理報關,就不能使用EXW術語,而需要使用FCA貿易術語(賣方只要將貨物在指定的地點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並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即完成交貨)。
Ⅶ 工廠供貨給加工貿易企業時要求轉廠交貨是什麼意思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碰到很多內資企業在市場拓展時遇到供貨給加工貿易企業或外商時,要求其做轉廠交易。然而,在內資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對於交貨方式大多集中在開票交易,面對客戶指定的轉廠交易要求時,茫然不知所措。
為了協助內資企業更好的滿足外商的商務要求,同時,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使外商采購能夠直面內外資工廠供應商,使采購料件或零配件的可選擇空間更大,采購性價比更高。
一、前提性條件明確(一)內資企業類型
隨著華東、華南、華北部門地區的經濟不斷發展,內資企業(民營企業或稱私營企業)根據發展需求,大致擁有兩種類型:有進出口經營權內資企業;無進出口經營權內資企業。(二)轉廠交易類型1、深加工結轉
傳統觀點認識下的狹義轉廠(也是目前海關官方的說法),叫做手冊與手冊之間的交易——深加工結轉,做法是通過辦理關封拆關等操作手續進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企業採取先交貨後處理手續,由於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保持手冊間平衡,目前在外企工廠之間操作較多,有少數大中型內資企業與外商之間也存在此操作。2、經香港轉廠(或稱香港一日游)
目前,在華東和華南區域,內外資企業之間的交易有相當一部分業務是通過此方式進行的。業界稱之為香港一日游,由於香港作為**貿易區,在物流、資金流方面有著內地不能匹敵的相對性優勢,加之很多大型外企或跨國公司將訂單管理設置在香港,故此,大陸很多供應商工廠,尤其是在華南區的大部分工廠被指定FOB香港交倉,所以中港運輸的發展越發紅火,這與區位、貿易模式、國家政策等等各方面因素都存在關聯。3、經保稅(物流園)區轉廠(或稱保稅區一日游)
保稅(物流園)區是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香港的經濟腹地和輻射范圍有限,國家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更多的減輕企業在財務和物流成本壓力,在大陸部分有條件的區域設立的特殊政策區域,其本質是分解了香港的部分物流和資金上的優勢。通過保稅(物流園)區的一日游業務,同樣滿足了內外資企業之間的交易需求。
二、買賣雙方的需求定位買方——現階段經濟背景下,買方通常是外商(美、歐盟、台、新、港、日、韓)在大陸設立的工廠,這些企業擁有保稅功能的手冊(書面語是加工貿易登記合同)。利用這個手冊,實現料件免稅備案進口,產成品完全核銷出口時,整個生產過程不存在繳納關稅的問題。
為了達到保稅生產的目的,遵循兩頭在外的國家貿易政策,所以外企采購料件時對供應商提出轉廠的要求。這是轉廠發展的最根本也是普遍存在的因素之一。
外商買方需求點撥:實現手冊保稅備案進口料件或配件或美金結算化解匯率風險。賣方——目前民營經濟發展整體尚薄弱,作為大中型外商企業的供應商,只能按照實力雄厚的外資客戶要求行事,這是目前市場經濟下的交易現實。所以,賣方集中在民營企業。
民營賣方需求點撥:實現與外商的交易或拿到國家退稅。
三、轉廠基本操作流程
轉廠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單據)和資金流。
商流是指買賣雙方簽署合同及其相關交貨貿易條款。
物流是指貨物的儲存、運輸、裝卸、加工、檢測等流動。
信息流是指相關的文件、單據以及基礎數據通過口頭、書面或系統的溝通交流。
資金流是指貨款的結付、匯率的轉換、賬期等。
根據四流合一的特點,轉廠基本操作流程是由出口再進口構成,涉及運輸、報關、報檢、倉儲協調等環節,現實操作中為了避免信息對接上的失真與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大多選擇獨立外包,由一家3PL進行處理,以保障服務質量、安全性和及時性。
四、無經營權內資企業與外商之間通過轉廠交易注意事項1、報關
方法一:直接委託進出口公司辦理,缺點費用過高;
方法二:通過第三方解決無出口報關單問題,而後操作,目前市場上較為普遍;
方法三:申辦進出口經營權,增強話語權,減少交易成本,而後指定第三方做運輸和保管。2、運輸
在經保稅(物流園)區或香港做轉廠時,在某些情況下(如購買方不在深圳等)需要用到中港車、監管車或一般車輛,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判斷再選擇優化方案。對供應商的選擇很重要。3、手續
由於不同保稅區之間的政策存在差異,不同地區的海關辦事效率也不一樣,所以在不同的區域保稅區運作下,時間、單據和操作上會有部分差異。秉承區位、政策、供應商操作熟練程度等因素加以選擇需要謹慎待之。
五、有進出口經營權內資企業與外商之間通過轉廠交易注意事項
和第四大致相同,唯一區別在於進出口經營權已具備。
六、外商存在的轉廠交易形式
外商之間同樣存在經保稅(物流園)區或香港的轉廠交易方式,一般存在兩個方面的需求。1、外商手冊之間的備案HS商品編碼不一致。2、作為供應商存在的外商工廠需要退稅。
從目前經濟發展和國內關於保稅區設立、加工貿易企業升級換代等形勢觀察,轉廠的交易方式會越來越普遍,加工貿易的發展勢頭會呈現螺旋式上升,期間伴隨著的是民營企業的不斷壯大。
Ⅷ 貿易方式分為幾種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是什麼意思
貿易方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和租賃貿易。補償貿易(Compensation Trade)又稱產品返銷,指交易的一方在對方提供信用的基礎上,進口設備技術,然後以該設備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分期抵付進口設備技術的價款及利息。
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按一般貿易交易方式進出口的貨物即為一般貿易貨物。
一般貿易貨物在進口時可以按一般進出口監管制度辦理海關手續,這時它就是一般進出口貨物;也可以享受特定減免稅優惠,按特定減免稅監管制度辦理海關手續,這時它就是特定減免稅貨物;也可以經海關批準保稅,按保稅監管制度辦理海關手續,這時它就是保稅貨物。
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以下簡稱料件),經加工或裝配後,將製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
加工貿易是以加工為特徵的再出口業務,按照所承接的業務特點不同,常見的加工貿易方式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裝配業務和協作生產。
(8)工廠的交易方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般貿易出口的流程大體可分為:交易前的准備、交易磋商和履行合同階段。交易磋商前的准備階段是交易磋商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也是履行合同的基礎,而交易磋商是能否達成協議和確定雙方權利、義務與責任的關鍵階段;履行合同則是買賣雙方按照合同條款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交易前的准備主要包括:國際市場調查研究;制定經營方案;選擇市場和客戶,組織和落實貨源;開展廣告宣傳等。
交易磋商和訂立合同:主要是根據方針政策、國際規則和企業的經營意圖,按照經營方案,運用國際市場通用做法,與國外客戶就所經營的貨物及其交易條件進行磋商,通過發盤、還盤、和接受的程序達成協議。
根據我國法律,對外貿易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買賣雙方當事人履行各自義務和處理爭議要以書面合同為依據。
履行合同:履行合同即買賣雙方當事人根據合同規定各自履行自己的義務。任何一方違反合同的規定,並使對方遭受損失時,距應依法承擔賠償對方損失的責任。出口業務的程序主要包括催證、審證、備貨、托運、報關、發運、制單結匯等環節。
一般貿易出口退稅申報流程包括:採集退稅申報單證和數據、預申報、正式申報。
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不同。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實行「先征後退」;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管理。
Ⅸ 交易方式是什麼意思
交易方式是指交易過程中雙方採用的各種具體做法,是交易雙方聯系的手段和方式。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在自願讓渡的基礎上,對相互提供給對方的商品或貨款,在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