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律的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所謂自律,就是有意識的控制自己,有原則對待事物,能夠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人生的核心,就是自律.
人為什麼要自律呢? 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生活亦是如此.如果你總是隨心所欲,講究及時行樂,不知道努力,別人玩你也玩,別人努力你還在玩,依舊放縱自己.那麼如此不自律的你,現在看似是自由的,但你會發現自己越活越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資本.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終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量變足夠了才可能促成質變。
曾經的我是一個嚴重拖延者,懶惰並且隨心所欲,講究及時行樂,不知道努力,別人玩我也玩,別人努力我還在玩、放縱的一個人。毫無目標感可言.
現在的我是一個高度自律,別人出去玩,我獨自看書和寫作.
因為自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成功轉變喜歡,從一個職場小白在一年不到,成功轉變到管理崗位等等
接下來,我來告訴你們,分享我是如何做到高度自律的:
1.第一步:早起 早起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和成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和幫助。
那麼關鍵在於,定生物鍾,鬧鍾!
早起的一兩個小時里,可以看書和寫作,英文學習,健身等等,還有充足的時間吃早餐.
更重的是,早起讓自己的一天充滿能量,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2.第二步:目標明確,堅定執行
千萬不要想著說制定一個計劃,就能改變生活,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須要去執行,去踐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3.第三步:學習時間管理課程
游刃有餘的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時間.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
#職業職場寫作達人#
好了,我是職場達人簡兮,歡迎與你一起探討.
⑵ 辯論 誠信是靠自律還是他律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在座的老師同學們,下午好,我方的觀點是「誠信主要靠自律」。那麼,還是先讓我們來了解關於辯題的幾個概念。
誠信,指的是誠實信用,以自己的信用取信於他人,對他人給予信任。而自律則指的是一個人對社會、道德的規范,對各種法規自學的認識,是沒有處在監督下的一種自覺的行為,而「他律」指的是道德法律等對個體的約束。社會正是在這種兩種方式的結合下有效地實現誠信的,但是究竟何者起主要作用呢?標准就在於何者對誠信起到了本源性,決定性,關鍵性的作用基於此標准,我方認為誠信主要靠自律,下面就讓我來一一闡述。
其一,從誠信的本質看,自律的作用是本源性的誠信的本質是一種道德,是內在誠信觀念和外在誠信行為的統一,人外在的行為源自於內心的觀念,正所謂內因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自律直接作用於人的內心,是人對社會道德規范及各種法律法規的自覺認識——是內因。他律只是規定製約著你的在行為——外因。作為自我約束的自律恰恰是歷練良心的審判官司,無論是情感領域還是交易范圍的誠信行為,均是源自於人內心的認可,而認可體現的恰恰是自律的作用。
其二,從誠信的具體實現來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決定性的。首先,自律是對他律的肯定,任何他律形式都必須內化於心才能起到作用,而這個內化的過程恰恰是自律的作用;其次,自律的程度也制約著他律實現的程度。試問當執法者不守法如何他律?當一個國家和民族本身不自律時又如何實現他律?
其三,從誠信的缺失原因來看,自律所起的作用也是關鍵性的。對目前不誠信事實的大量存在,我們不僅僅要發出道德感慨,更要追尋其症結所在,為什麼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假冒偽劣,金融詐騙總是屢禁不止?為什麼在規范制度相對完善的今天,黑哨黑嘴,盜竊抄襲的現象仍層不窮?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他律的局限性無法改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
當然,我們也不可忽視他律的保障作用及輔助作用但保障無法取代本源泉輔助無法代替主要正本清源,我們要的是不僅僅是暫時的消痛消腫,而是國家的長治久安。因而我們說誠信觀念的深入人心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因此,我方堅持認為誠信主要靠自律。謝謝!(掌聲)
⑶ 人為什麼要自律
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律。\x0d\x0a\x0d\x0a從本質上講,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自動去做你必須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願做或懶於去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系。「律」既然是規范,當然是因為有行為會越出這個規范。比如,刷牙洗臉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盡,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你克服身體上的疲憊,堅持進行洗漱,這是你自律的表現。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讓自己討厭或行動受阻撓的事情,而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克服對情緒的干擾接受考驗。\x0d\x0a\x0d\x0a自律的方式,一般來說有兩種:一是去做應該做而不願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應該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堅持鍛煉身體,某一天天氣特別寒冷,你不想冒寒冷繼續堅持,但是你最終走出家門,繼續鍛煉,這就屬於前者。後者的表現也較多,你喜歡抽煙,但到了無煙室,你必須忍住內心的慾望不抽煙。\x0d\x0a\x0d\x0a一般情況下,自律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較差;意志頑強者,自律能力較強。加強自律也就是磨煉意志的過程。\x0d\x0a\x0d\x0a自律對於個人的事業來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自律有助於磨礪心志,有助於良好質量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x0d\x0a\x0d\x0a自律是在行動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動中體現,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途徑。夢想自己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就會就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嗎?靠讀幾本關於自律的書就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嗎?答案都是否定的。\x0d\x0a\x0d\x0a自律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對來自各方面的一次次對自我的挑戰,不要輕易地放縱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x0d\x0a\x0d\x0a自律,同時也需要主動,它不是受迫於環境或他人而採取的行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採取行為。前提條件是自覺自願地去做。\x0d\x0a\x0d\x0a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時你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律精神。比如,針對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點或不良習慣,限定一個時間期限,集中糾正,效果比較好。\x0d\x0a\x0d\x0a千萬不要縱容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能也因此應得更完美。
⑷ 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人生的高度,如何開啟自律的人生
自律,是一種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往往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成功,也越活越好。
那麼,什麼是自律?我認為,自律,從淺處看,可以理解為對自我的約束,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控制,從深處講,可以說是一種境界。
自律有三層境界:第一層是生活的自律,第二層是慾望的自律,第三層是心靈的自律。
自律的境界越高,就越難達到,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修煉,我們應該都可以做到生活的自律,以及慾望的自律,至於心靈的自律,則需要用一生去修行。
第一層境界:生活的自律
所謂生活自律,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規范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說話有分寸,做人有原則。
說到好好吃飯,我們應該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不貪杯,不養成吃夜宵的壞習,杜絕垃圾食品,盡量避免病從口入。
至於好好睡覺,我們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不要熬夜,因為熬夜最傷身體。
另外,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注意場合,要懂得尊重他人,不可出言傷人,盡量避免禍從口出。
最後,做人要有原則,堅守做人的道德操守和底線。
⑸ 為什麼說管理者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企業精益的深度
自律是嚴格的自我約束、自覺地遵循法度的理念,也許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思想意識層面的東西。但在現實中,絕不能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其實,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自律更是一種能力,是要通過「理念+規范」來促進企業管理的實踐、精益的實踐。
在這里,我對管理者自律的定義是:為必須達成的組織目標而對自己的要求,是職責的履行。反之,如果達不成組織目標,就是自己的問題。
01
管理者在精益實踐中不自律的主要表現
精益實踐在各行各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有不少的企業管理者學習了許多的精益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不佳,有的轟轟烈烈、雷聲滾滾開始,一段時間後冷冷清清、悄無聲息收場,恢復了原樣,反反復復不見效果,團隊怨聲載道;
有的使用了幾個精益工具,自認為是精益企業了,整體效益無法體現,就開始懷疑精益管理對於企業的發展中作用,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視乎原因很多,實則不然。
出現上述現象,就是我們的管理者的履行職責的缺失,不自律所導致的企業決策的隨意、管理實踐的隨意。
管理者在精益實踐上不自律的主要體現在:
1、急功近利
精益效果呈現需要時間的積累。精益實踐一定要符合企業實際,要符合實踐規律(一面需要打基礎,一面需要出效果,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需要企業管理者要處理好、平衡好關系),如果企業在沒有理念導入、沒有觀念支撐、沒有精益基礎夯實的情況下,一開始就做管理看板、做單元建設、做精益項目……,這種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做法必然導致精益的失敗,以致於懷疑精益的效果。
2、虎頭蛇尾
精益工作需要持續性、需要的是持之以恆。不論是被動抓精益,還是主動抓精益,都要把精益工作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按照公司的管理戰略始終如一抓,契而不舍地抓。
我曾經工作的企業,自企業創建22年間,先後有6次經營、管理團隊的變更,但每一次都始終如一地把精益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管理提升的平台與載體,矢志不渝,企業精益管理一直處於行業的領先水平;
我工作的另外一家企業,原來企業管理的水平非常落後,但是,變更後的經營、管理團隊咬定青山不放鬆,5年間,把一個管理落後的企業,打造成為了行業的精益管理先進企業。
實踐證明,精益需要企業戰略支撐,需要管理技能、知識、效果的沉澱,需要持之以恆、持續改善,只有這樣才能有期待的效果。
3、不守規矩
精益工作強調幹部員工對於企業制度與管理流程、標準的敬畏、尊重。在管理變革與精益活動中,我們的制度、流程與標准執行的對象不僅僅是我們的普通員工,管理者的率先垂範作用更為重要。大量事實證明,我們一些企業「規矩」的最後失效,往往都是管理者的不遵守所導致。
4、表面功夫
精益工作需要腳踏實地、務求實效。精益實踐是企業管理觀念的轉變、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隨著精益管理的深入,必將觸及人員利益的調整、企業的組織的變革。
大凡不是主動於精益變革的企業,管理者缺乏責任感、職業精神,大都好大喜功、表演作秀、做表面文章,把精益管理工作看做是錦上添花的事,甚至是把精益管理看成是企業的負擔,於是乎就開始了華而不實的工作,什麼模型、什麼體系、什麼平台啊,殊不知,沒有落地這些套路都是「浪費」。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承擔著組織賦予的管理變革的責任、使命與義務,肩負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責任,在精益的路上不得有虛而不實的思想、不得有違背精益實踐的觀念與做法。
02
管理者的自律體現在精益活動的系統共振中
企業管理自律體現在經營、管理團隊的自我約束力、體現在經營、管理團隊的智慧與實踐力,更是企業文化的體現。
我最近在網路上看見一篇關於精益成功的實踐性文章,描述的是精益成功的方程式,我很贊成這一觀點。
⑹ 《自律的交易者》讀書筆記(一)正確理解市場
【正確理解市場】
大部分交易者都不知道我們從小到大的文化環境和交易環境是有差別的,然後他們就開始(貿然)交易。如果不知道這些差別,他們就不會意識到很多在社會中有效的信念會成為交易的障礙,想成為成功的交易者就超級困難。要想達到成功交易者的水平,他們需要改變很多對市場行為的看法。
和社會環境不同,交易競技場有很多特點,這些特點要求交易者必須有高度的自控和自信。因為我們從小就受到大人們的控制,他們要求我們的行為必須和社會的期望一致,所以大部分交易者缺少這種自控。
社會用獎懲制度規范我們的行為。如果社會環境要獎賞我們,我們就可以自由地用特定的方式表達自己;如果社會環境要懲罰我們,我們就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會產生情緒痛苦,或者是受到體罰,引起肉體上的痛楚。比我們更有力量的人通過這種獎懲制度教會了我們唯一的行為控制方法,否則就會遭受情緒痛苦或肉體痛楚。因為別人剝奪了我們的力量(尤其是我們學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方法),所以我們以為我們要依靠別人才能成功。同理,我們以為自己必須獲得控制力量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你必須明白一點:你在生活中學到的方法在交易環境中無效。你的能力再強,你也無法控制市場。在社會中,你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市場環境不會控制人的行為。市場絕對不會控制你,也不會理你,更不會關心你的福利。
如果說你無法控制市場,市場也絕對不會控制你,那麼你的認知和你的行為都是由你控制的,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作為交易者,你要麼賺錢給自己,要麼送錢給別人。
有幾個心理因素會決定你的具體方式,但這些心理因素和市場幾乎沒有什麼關系。當你學會了一些新技術並學會了如何適應市場環境後,你就能賺錢了。要想在市場環境中成功操作,你必須學會你並不熟悉的自控方法。無論你想怎麼做,要想在市場中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你就要學會認識到有各種可能性存在。只有極少數交易者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全責,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該怎麼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在無拘無束的環鏡下操作。
在交易環境中,你要自己制定規則,自己遵守規則。我們都適應了墨守成規的事,但價格像流水一樣波動,大部分人不適應。在市場環境中,因為價格一直在波動,所以我們隨時要做決定。你不但要決定如何進場,你還要決定何時進場、持有多久、何時出場。市場環境中沒有開始,沒有中間過程,也沒有結束——只有你的想法。
除了做決定時的負面心理暗示,你在做交易時,哪怕每筆只做一份合約,潛在的利潤是無限的,潛在的虧損也是無限的。從心理的角度來說,這筆交易有可能讓你實現財務自由,也有可能讓你徹底破產。價格一直在波動,你很容易忽略風險並認為這次可以例外,不必遵守自己的規則。
在市場環境里,你可以完全自由地表達自己,同時市場環境有無限的可能性和無限的風險。如果你沒有注意到無限的可能性和無限的風險,那麼就會爆倉並感到痛苦。
這個殘酷的現狀說明了為何只有少數人能交易賺錢,大部分人低估了困難,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期望值過高。因此大部分人都會遭受心理創傷。「心理創傷」指可能會產生恐懼感。
⑺ 交易成功的根本是什麼
只看帶均線的K線圖就可以穩定盈利,無須其他。一個舊聞:一位大媽炒股,不會炒,只買煤炭股。買賣標準是摸自己家的暖氣片,熱了就買,涼了就賣。多年堅持下來,大媽賺了不少。簡單嗎?為什麼這么簡單的套路都能賺錢?正因為簡單,所以便於執行。熱了就是熱了,不存在別的可能;涼了就是涼了,不存在別的可能。
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交易中特別不靠譜。做生意再厲害的老闆,為何到了交易市場虧損累累。因為,方法不同了,這里是概率的世界,不是主觀能動性的世界。開啟「如果……就……」模式。如果到位就動手,否則就不動手。物來順應,得機而擊,規則自己的思維,規范自己的行為。
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在你的計劃之內,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的范圍就會越來越小,直至成了一種確定性行為,而這種從可能到確定的所有過程都在你的計劃之內。你只是根據價格變化而變化。它變,你才變,它不變,你則靜觀其變。
持續一致性的規則
交易應當是快樂的,始終處在「坐等錢變多」的狀態,而且是越來越多。怎麼會焦慮、苦惱呢?焦慮是因為你不懂「如果……就……」,苦惱是因為你不懂靜觀其變。一切皆是「自我障礙」。
關於開倉,如果你有了規則,開單就是了,不要怕錯。怕錯是心理問題,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你輸不起,那麼你也永遠賺不到」。這里特別強調一下一致性。不管盈虧,都得堅持做,按同一個套路做,才能賺到。做一單換一個套路,結果就是止損白白止損,沒有任何長進。止損就是做生意的開支,做生意不可能只有利潤沒有開支的。
某一單對錯不重要,要長期來看,總賬盈利即可,越擔心越不敢開,越不敢開越怕,惡性循環。解決之道是多培養大局觀。有一個交易者說過一句話,我覺得挺好:「關鍵不是開單子,而是開完之後處理單子的能力」。
所謂處理單子,就是你需要有「持續一致性的規則」來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錯了怎麼辦?二是,對了怎麼辦?開倉後只有兩條路,虧損就轉向止損系統,盈利就轉向止盈系統,就這么簡單。
新手一般是沒有系統的,很容易走歪路,去追求100%的勝率,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提高開倉成功率上,甚至天真地認為只有每次都做對才叫高手,這也是那些以技術秘籍為誘餌進行收費的欺騙現象---騙子們是不允許失敗的,要抹殺所有判斷不正確的記錄,要把自己打造成神,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無知的新人和痴迷的技術者。
華爾街某知名交易員說過,他的操作80%都是失敗的,最後卻能穩定盈利,利潤來自於20%的成功。這個例子雖然極端了點,但道理是一樣的。在一個人的交易之路上,早期的失敗是成長必需的,後期的失誤是概率允許范圍內必然存在的,要接受失敗、喜愛止損,不要去追求過度的完美,前進一大步、後退一小步就如天地間自然規律一般不可違抗。
開倉和止損是一心同體,加上止盈就是三位一體,少了任何一個,都無法成功。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當年,柳生拜師宮本。學藝時,問宮本:「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宮本答:「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說:「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宮本答:「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宮本答:「那你必死無疑,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為什麼?」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永遠保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盯著劍客的招牌,哪裡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終成一代名劍客。
大家看完這個小故事聯想到交易會想到什麼?一切的一切源於你的「得失心」。
我記得吳秀波主演的諜戰劇《劍諜》中,當慕容無暇問方滔在執行任務時害怕嗎,方滔說:「不怕」。慕容無暇問為什麼不怕,方滔說:「怕有用嗎?」在執行任務時想的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要清楚任務計劃的每一個步驟,然後去執行。交易難道不是如此嗎?如果想成為一名頂尖的交易者,就必須放下自己的得失心,得失心越重,敗得越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