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有一副字畫想賣怎麼賣掉
線下自行交易或者找一些平台。如果還沒形成自己的風格,可以先在民間傳播傳播,賣給普通百姓,只要價格適中,人們感覺不錯,還是會買的,畢竟現在讓專業人士收藏不太現來實。最好先在網站上做做宣傳,造造勢。
其實畫這東西,好不好自是需要引導的。最近看到一個書畫——「0.618書畫網」,不妨在上注冊個店鋪,一是該網站剛剛起步,注冊是免費的,但上傳作品沒有限制,利於我輩起步。二是該網站背景深厚,志在打造全國最大的書畫交易交流市場,這樣隨百著網站名氣的擴大,度你的名氣也會隨之提高,到時你也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了。另外在該論壇上積極參與,多提高眼球注意率,也是可行的。
資料擴展:
但凡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
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
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
『貳』 書畫中的平尺怎樣計算
一平(方)尺=33.3cm×33.3cm 長×寬×9=平方尺
例:四尺整紙 1.36m*0.68m*9=8.32平方尺。依據: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以米為計算單位。
(2)書畫交易怎麼收費擴展閱讀
一平方尺,古玩行的人簡稱一平尺、一尺,計算畫的平尺就是畫的長乘寬的積除以固定平尺大小1108.89,平尺大小自然可知。具體到生宣和熟宣,不同紙廠的各檔次紙規格都有些出入。
厘米與平方尺的換算公式: (長cm × 寬cm)× 0.0009 = 平方尺。香港以平方尺做單位,內地的一平方米約等於香港的10.7平方尺。一般平方尺也叫平方英尺,是一個英制面積單位。1 平方英尺≈929.0304 平方厘米=144 平方英寸≈0.111111111 平方碼≈0.09290304 平方米。
在中國人的「書畫」交易中,首先是談價問題:多少錢一尺?這里所說的「尺」即平方尺,是用來計算書畫大小面積的。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直至今天還在沿用。書畫作品以「尺」計價的交易方式,來自宣紙的成品尺寸。規格為: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過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用途分:條、批、聯、斗方等等。
國書畫作品以「尺」論價的歷史始於何時,恐怕已無從考證。唐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法、孫尚子、閻立本、吳道子,屏風一片,值金二萬,次者售一萬五千。其楊契丹、田僧亮、鄭法輪、二僧、閻立德,一扇值金一萬,且舉俗諳悉者。」清中期,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退休回鄉作畫,也曾列出自己的收費標准。
即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是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民國時期,齊白石、張大千、吳湖帆、馮超然、陶冷月等一大批書畫家,他們也為自己制定了按「尺」的售價。
『叄』 書畫價位是由什麼標準定位的
你好!
一般來說,確定書畫藝術品的價格,由以下幾方面的因素決定。
1.書畫作品本身的質量
書畫作品本身的質量是決定其價格的主要因素。高質量的書畫作品價格相對較高,低質量的作品價格較低,有的甚至毫無價值。收藏者在通常情況下,首先應當判定它的藝術質量,即根據它在藝術上的優劣程度,將它歸屬於是這位書畫家創作的上品、中品或下品,或者還是中上品、中下品。然後可以根據這幅作品的質量檔次,以中品的價位為基準值進行評估。-如果要將同一位書畫家不同質量的作品進行換算時,通常可按中品的價格為一個計量單位,上品的價格即是其的120%—150%,而精品和發表在本人書畫專集中的作品,其價格則是中品的150%—200%,而中下品和下品則應當分別為中品的70%和50%左右計算為宜。
一件優秀的高質量作品,在未被人們所認知的情況下,雖然價格不高,但卻有著較大的升值潛力;一旦有了知名度,就會升至一定的價格。反之,一件藝術價值不高的作品,市場價格雖會被人為地抬高,但最終仍會回跌到較低的價位,這就是由作品本身的質量所決定的價格。
2.書畫家的知名度
從某種角度講,書畫家的藝術水平和藝術地位集中地表現在社會名望上。所謂名望,指的是名氣,它在字畫中的價值至關重要。名人字畫,名人在先,字畫在後,名頭越大,市場地位越高,市場價格也越高,這好比人們上街買衣服,名牌服裝總要比雜牌來得昂貴。有的書畫家作品非常成熟但是價格不高,有的並不是專業的書畫家,但他的作品卻賣價很高,就是由於其名氣在作怪。在藝術市場上,像張大千、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大家,由於他們名氣大、影響大,即使一平方尺畫或是並不代表他們水平的應酬之作也動輒數萬元,而一些小名頭的精品,盡管藝術創作有相當的水準,也難同大家的一般作品價格相比。古往今來確有不少在藝術上有造詣、有獨特風格的畫家,他們生前甘居寂寞,不善交際,在社會上既沒有一官半職,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像黃賓虹就屬此類。平心而論,他們的藝術水平確實很高,只因人們對他們不熟悉,從而導致其價位偏低。相反,有的畫家藝術水平並不很高,但其作品照樣在市場上屢屢高價成交。例如徐悲鴻,從藝術上講,徐悲鴻很難同黃賓虹、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相提並論。但是,徐悲鴻在中國畫壇的特殊地位、特殊影響支撐著其高價的走勢,並與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並駕齊驅,這恐怕同徐悲鴻名頭大有著直接的關系。還需指出的是,有的名人盡管不是書畫家,但作品照樣在拍賣場上有不俗的表現,如孫中山、蔣介石、梅蘭芳、汪精衛等名人。從中可以看出名頭大小對作品價值的影響。
3.內容與題材
美國經濟學家哥德哈伯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影響藝術品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實際上並不僅僅是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以及藝術品的存世數量,而是藝術品所能吸引的注意力。所以,藝術品所涉及的內容和題材之類的因素對藝術品價格起著決定性影響。字畫的內容和題材也是影響其價值的重要因素。
從拍賣場上看,畫的價格要明顯高於書法,這主要是畫的創作要比書法來得復雜,難度也比書法大。在傳統中國畫中,以山水最高,人物次之,花鳥第三。拿張大千和齊白石來講,張大千是一位全能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在歷年成交的作品中,他的山水畫價格屢創佳績,名列前茅,人物畫次之,花鳥畫第三,其市場作品價格層次相當清楚;齊白石作為一個花鳥大家,其花鳥成就可謂享譽海內外,他的作品在市場中仍然是以山水畫最高,且行情普遍看好,他的《山水》冊頁曾在1995年翰海秋季拍賣會上創下517萬元的紀錄,為齊氏作品的最高價,而他的人物畫價格又比他的花鳥畫價格來得高。
此外,在拍賣場上常常可以看到:兩幅作品盡管內容相同、尺寸大小相近、品相一樣,但是成交的價格卻相當懸殊,這主要是作品受題材的影響。藏家一般對吉祥、高雅、稀有題材會有極大的興趣。吉祥題材大多集中在人物花鳥上,因為許多人物花卉動物的組合具有傳統的比喻象徵含義,如鍾馗、佛像、壽星、牡丹、百合、杜鵑、荔枝、蟠桃等。高雅題材,大多集中於山水上,許多畫家在創作中為抒發自己的情感,寄情於山水,通過山水之樂,擺脫世俗事務的煩惱,怡情養性,因而也頗受藏家的青睞。稀有題材主要指畫家平時很少涉足的題材。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1997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齊白石唯一的一幅以「蒼蠅」為題材的書畫作品,雖然尺寸僅為9.7×7cm,但由於其題材特殊而成為全場的焦點,最終拍出19.8萬元的高價,被媒體稱為「最昂貴的一隻蒼蠅」。而對於不同的繪畫題材而言,同一檔次畫家的作品價位應當為:山水畫價格最高,人物畫價格次之,花鳥畫價格再次;若對於同一檔次書法家不同書體的作品價格而言:草書價格最高,行書價格次之,隸書、篆書和楷書的價格再次。此外,還有一種在名家書畫交易中會經常遇見的情況,那就是山水畫大家所畫的花鳥畫和所寫的書法作品如何定價的問題。一般說來,可以按其花鳥畫的價格是山水畫的30%—40%,而其所寫的書法作品又是其花鳥畫的價格30%—40%去估算為宜。
4.書畫作品存世量的多少
一般情況下,存世量稀缺的作品價格較高,反之,存世量較多價格較低。俗話講「物以稀為貴」,像黃賓虹等畫家作品價!格之所以還未到應有價格,與作品存世量過大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潘天壽等作品之所以能高價位成交是與其作品少分不開的。特別像李可染有「廢畫三千」之稱。有人統計李可染作品存世量在千幅以內。但有時情況也不盡然。有些書畫家存世作品極少,形不成一定的市場,收藏家也不願購買炒作,價格反而上不去。而有些作品存世量較多的書畫家,你有他有,大家一齊哄抬,價格反而炒上去了。如張大千、齊白石、林散之等一生創作了難以計數的作品,林散之被後人稱之為「林一噸」,可見其作品存世量之大。但是,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一直處於最高層次。總的來講,各家作品存世量的多少是影響其價格的一個因素。這一方面說明作品的價值與價格的確定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說明作品本身質量的高低仍是決定市場的關鍵。如果一位書畫家存世量較多的作品都是質量不高的作品,其市場價格肯定不會很高。但有一種情況是明確的,這就是每一位成就較高的書畫家,其創作題材較為冷僻的作品,其價格較他的其他題材的作品肯定會高得多。
5.欣賞時尚
大家知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往往會崇尚不同的技法和風格,在封建社會,帝王將相的喜好直接影響整個社會時尚。同時,文人雅士在社會上也有較大影響,他們的喜好也有眾多的人追隨迎合。就繪畫而言,有的喜歡山水畫,有的崇尚人物畫,有的偏好寫意繪畫,有的欣賞工細繪畫。比如,自1990年代初大陸藝術品拍賣興起後,市場一度對吳昌碩、朱紀瞻等寫意畫家作品頗為看好,而近幾年來,寫意畫家作品明顯開始走軟。相反,投資者和收藏家開始崇尚工細類的作品,特別是設色、工細而飽滿的作品價位普遍高於水墨粗放而簡略的作品,如1997年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趙少昂的《輕舟出峽》和《巫峽帆影》分別以7.4750萬港元和20.7萬港幣成交,從中可以看出工細類作品價格明顯高於粗放類作品。
6.年代遠近
一般講,同等名頭,其作品年代越遠,價格越高;年代越近,價格越低。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畫不易保存,俗話講「紙保一千,絹保八百」。也就是說,紙上作品能保存1000年,絹上的作品能保存800年。尤需指出的是,中國古字畫的價值顯然要高於現代字畫。如元代大名頭趙子昂,他的作品在市場上動輒數百萬、上千萬,1999年他的《歸去來辭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442萬港幣成交,為中國書法第二高價;2000年蘇富比又一次推出了趙的《蘭蕙圖》手卷。盡管該幅作品並不是趙的代表作,但仍受到海內外藏家的追捧,最後以1379.47萬港元拍出。相反,現代大名頭張大千作品的最高價為829萬港幣的《荷花》通景屏。同樣,古代一些小名頭的精品也常常在市場上拍出現代大名頭的價位。如清代焦秉貞的《五瑞圖》在2000年蘇富比香港拍賣會上以169.47萬港元成交;清代樊圻的《山水》在2001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以165萬元成交。現代小名頭畫家作品要創下百萬元卻幾乎不可能的,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7.字畫樣式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在中國名家書畫的市場交易中,都是按尺寸來談論價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為計價單位的。
例如,清代畫竹大家鄭板橋棄官後在揚州以賣,畫為生時,他就自定過這樣的賣畫潤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此外在上個世紀30年代,年屆七十高齡的著名花鳥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在他的畫室中,也曾張貼過如下的一張賣畫潤格:「花卉條幅:2、尺110元,3尺15元,4尺20元;5尺30元,6尺45元,8尺72元;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8寸內每頁6元,1尺內8元;扇面:寬2尺者10元,1尺5寸內8元,小者不畫……」
中國字茴的樣式多種多樣,有立軸、橫幅、鏡片、屏條、手卷、冊頁、對聯、扇面等,其中立軸、橫幅、鏡片、屏條、對聯主要適用於室內的裝飾,手卷、冊頁、扇頁則適用於案頭展玩,而投資者和收藏者出於各種原因,往往各有所好。一般立軸高於橫幅,紙本優於絹本,綾本最下。立軸要在5尺以內,橫披要在5尺以外,手卷以長一丈為合格,越長價格越高。冊頁、屏條為雙數,冊頁以8開才算足數,越多越好,屏條以4面為起碼數,16面為最終數。在市場上,有時同一畫家的兩幅作品效果一樣精到,且品相、技法、題材相同,那麼就要看它們尺寸大小和作品的樣式,尺寸越大,價格越高,反之亦然。字畫一般以冊頁、手卷的價格為最高,屏條次之。如傅抱石的經典之作《麗人行》手卷在1996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以1078萬元成交,創當時傅氏作品最高紀錄。吳湖帆的代表作《如此多嬌圖》12開冊頁在,1997年上海朵雲軒秋季拍賣會上,以214萬元成交,創當時吳氏作品最高紀錄。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書畫家對書畫的樣式各有所擅,有的擅畫巨幅,有的只擅小幅,像張大千就擅畫巨幅,陸儼少擅畫冊頁、手卷,林風眠擅畫鏡片,林傲之擅書立軸,於右任擅書對聯,自然他們的價格也就高。
由此可見,由於中國書畫在形制上的紛呈多樣,「形制」與「平方尺」之間又有著某種行內約定俗成的換算關系,而了解和掌握這種關系之間的換算,對投資購買名家書畫將會有較大的幫助。
8.收藏者的多少和市場承受能力
價值歸根結底是一個屬於人的范疇,它是在人對藝術作品的接受行為中實現的,因此藝術作品的價值問題與作品接受者構人員結構和在社會整體中的比例等等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當代社會,藝術作為社會中普遍流通的商品,面對的不再是極少數的王公國戚,而是廣大的民眾,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藝術作品的商品價值主要由大眾的消費趣味決定。一位書畫家創作的作品,其市場承受能力越大,收藏者越多,其價格就會較高,反之,價格必定較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繁榮,生活水平較高,書畫作品的需求量相對就會較大,這樣,作品的市場價格就較高。收藏者越多,爭相抬價,其價格肯定上揚。因此,書畫家欲想賣個好價,就必須關注市場,尊重收藏者,力求多創作一些精品佳作。
9.書畫家本身的狀況
一般來說,書畫家在世時,作品的價位不會太高,而一旦過世,其價格肯定上揚。值也有不少書畫家,過世之後價格反而越走越低。
究其原因,除了書畫家創作的高質量作品之多寡外,其價格必然和他本人的社會地位、社會名聲、獲獎情況、社會經歷,以及身體健康程度和年齡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自然,名聲越大,地位越高,獲獎越多,其價格肯定較高。年齡越大,身體健康越差,價格有時也會較高。如有位著名畫家,他即將去世的消息一傳出,畫價竟翻了一番。
總之,確定書畫藝術品價格,一般是憑借過去的經驗和對今後市場發展的預測,綜合考慮上述各種因素,相對准確和較為合理地制定出一個既能反映書畫家自身特點,又能適合市場供需要求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就是市場的價格。
還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加我好友、
『肆』 名家字畫交易上海十大正規拍賣公司私下交易如何收費
『伍』 知道了平尺的計算方法,你知道為什麼書畫按平尺收費嗎
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直至今天還在沿用。其實,書畫作品以「尺」計價的交易方式,來自宣紙的成品尺寸。規格為: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過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用途分:條、批、聯、斗方等等。
為什麼要按「尺」計價賣畫呢?有人說,這是一種確定書畫家身價的方法。這大概是來自買賣商品的通俗易懂的計價方式。顯然,如果論斤兩買賣是有難度的,肯定沒有按「尺」計價買賣的合理,否則也不會沿用至今。
一,按尺論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對廣大的書畫投資者來說,這是對預期升值可能性的投資。如同散戶炒股看的是大氣候一樣,與機構資本運作的關系不大。其實,中國書畫藝術品不能按標准化來評定,畢竟藝術家不是標准化工廠里的產業工人。一般地講,按尺論價投資中國書畫需要很長的回報時間,而且對藝術家的未來成長難以把握,畢竟成大器的藝術家只是鳳毛麟角。通常的按尺論價僅僅是市場的需要,也是眾多買書畫的人對「書畫」作品用途的需要。直白地說,中國人買書畫,需要的是物美價廉的儒雅商品。
二,按質講價有助於激勵中國書畫藝術家進入市場交流。這是需要投資者具有藝術的眼光和運氣。所謂「質」無非是內在的,它與量相對。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沒有無量之質,也沒有無質之量,二者是相互並存的。真正有眼力的收藏家,他們一般不會注重作品的大小,而是看作品的構思、立意、神韻、筆墨功力是否發揮得好。其實,大作品不一定難作,小作品也不一定易作。大作品需要書畫傢具備出色的構圖,駕馭筆墨的能力和心性的豁達。而小作品需要作出大氣象和深邃的精神氣,這一點不是善畫之人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書畫傢具有高深的筆墨功力和學識修養。
『陸』 私人買賣字畫需要交稅嗎交多少
買書畫需要交稅。書畫應按財產轉讓所得征稅 轉讓財產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所得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計算納稅。 應按已付金額的20%按比例稅率繳納稅款。需要交一下稅:
1.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處理
拍賣行或者拍賣公司拍賣應稅貨物的,向買受人收取的總價和附加費,按照3%的稅率徵收增值稅。畫家委託拍賣行拍賣其創作的書畫,屬於免稅品范圍的,經拍賣行所在地縣級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免徵增值稅。拍賣人向委託人收取的手續費,應當繳納營業稅。
2.個人所得稅的處理
(1)畫家書畫拍賣適用的稅目和稅率
拍賣作者書面作品原稿或稿件取得的收入,以轉讓收入減去800元(4000元以下)或20%(4000元以上)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按「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項目適用的20%稅率繳納。
因此,拍賣書面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與拍賣其他財產不同,個人所得稅按「版稅」收入項目徵收。
(2)個人拍賣除書面作品原件、復印件以外的其他財產,以轉讓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的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拓展資料:稅收的本質
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依靠公共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獲取財政收入,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形成的特殊分配關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和稅收征管的具體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
1「稅收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2.「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是稅收」。恩格斯指出:「為了維護這一公共權力,公民需要繳納費用——稅收。」19世紀,美國法官霍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由此可見,稅收在國民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