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康美進入破產環節,負債超400億,多家銀行、券商等機構被捲入
康美葯業是A股市場非常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其巨額財務造假引發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在康美漩渦中,多家金融機構踩雷,總損失率可能達30%。
康美目前的債務申報金額高達435億元,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國民信託、中融人壽等金融機構持有康美債的金額均達數億元。有債權人代表分析,最終債轉股後、總虧損仍又可能達30%。
作為康美葯業的深度合作夥伴,廣發證券也因康美爆雷一事受罰,投行業務暴跌。近期公司剛剛度過承銷業務禁令期,所保薦的上海福貝寵物能否順利過會,是檢驗廣發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信號。
康美為迷惑審計,竟另造財務系統
最終,在康美葯業2019年自曝家醜的會計更正中,把約300億元貨幣資金調整為存貨及投資性房產,就是把易審查的貨幣資金變更為不便於審查的存貨,意圖拖延時間。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對正中珠江事務所的處罰書,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康美造假的詳細手段:為滿足財務造假和反審計的需求,康美甚至基於金蝶EAS軟體重造了一套完整的財務系統,在該系統下,使用康美提供的初始數據,無論如何測試,都能達到完美的審計效果。另外,康美還存在和供應商/客戶串通做回款,共同應付審計的惡劣行為。
整體來看,康美造假的核心邏輯依然是通過資產的調整來消化虛增的利潤。在財務造假暴雷後,康美背負的巨額債務也無從償付,以至於走到了破產的地步。今年6月,揭陽中院受理了康美破產重整一案。
康美破產,債委會成員名單出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債委會成員中還罕見的納入了虛假陳述集體訴訟投資人代表:中證中小投服中心,這一設置可謂是近些年企業破產過程中的一大創舉。
中小投服中心代表康美股民在內的5.5萬多位中小投資者、參與了債權申報,參與集體訴訟的投資者共申報債權達48.7億元!
之所以納入中證中小投服中心,是考慮到了康美股民集體訴訟以及索賠的需求。自新《證券法》出台以來,A股集體訴訟第一案就選定了康美葯業,且在8月初正式開庭,代表股民出戰的原告正是中證中小投服中心。
截至7月底,康美已有2000多家債權人,申報金額435億元。截至8月初,管理人已審計了近1300家債權,已確認債權300億元。其中,銀行占據大頭,譬如光大銀行債權約23億元,農業銀行深圳寶安支行、上海銀行深圳分行等銀行機構申報的債權都在10億元上下,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敞口規模也均排在前列。
浙商銀行、粵民投、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等被捲入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銀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輸血,以至於在這次破產重整中栽了大跟頭:浙商銀行直接申報的債權近19億元,「寶城期貨有限責任公司-浙商銀行」對應債權接近15億元,「浙商銀行專屬系列理財產品」申報金額超過6億元,合計接近40億元。
太平洋證券也有多隻產品申報。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太平洋證券是高收益債市場的活躍參與者,不少破產企業的債權人中均有太平洋證券存在。就康美來說,太平洋證券、太平洋證券-興業銀行-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集合資管計劃、太平洋證券紅珊瑚27號集合資管計劃等多隻產品的申報金額約為9億元。
觀察凈值,紅珊瑚富華1號作為一隻債基,最近3個月的凈值卻從1.2218跌至目前的0.9659,排在同類產品中的尾部。
公開信息顯示,太平洋紅珊瑚富華1號/紅珊瑚27號的基金經理均為張舒雅,其2013年後就職於太平洋證券資產管理部。張舒雅在權益投資上表現出色,紅珊瑚27號的長期收益率也跑贏滬深300指數。
民生證券也有多隻產品申報,譬如民生證券、民生證券進取1號單一資管計劃,共申報金額約5.5億元。
在信託系債權人中,國民信託有20多隻產品參與了申報。其中,國民信託-融信68號債券單一資金信託、穩鑫28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雪贏1號債券單一資金信託、托穩鑫2號債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等4隻產品就申報了7億多元。
此外,對標中民投的粵民投(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債權達21億元。粵民投的籌建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定位為「全國一流的地方民營投資平台公司」,股東也是廣東龍頭民企:康美實業、美的集團、碧桂園、金發 科技 等。不料卻踩中了康美這個大雷。
中融人壽、長江證券等機構「踩雷」
多家險企也被捲入。其中,「中融人壽-分紅產品」受傷最重,債權申報金額為5.3億元。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7.65%,不足150%的監管要求,在業內排名尾部。目前來看,其失血情況還在加劇,截至今年二季末,中融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進一步下跌至126.73%。
中融人壽也是問題重重,其實控人為羅玉平,也是中天金融(000540.SZ)的實控人。中天金融曾試圖吞下「明天系」的核心資產——華夏人壽,但其後華夏人壽被接管。中天金融支付的70億元定金也有損失風險。中天金融目前飽受債務壓力,2016年以來,歸母凈利潤從30億元跌至不足6億元。而中天金融以及羅玉平也因未履約股票回購承諾、向關聯方違規提供財務資助等問題,在不久前被交易所通報批評。
「弘康人壽-萬能」也持有一定規模的康美債。此前《紅周刊》曾報道,弘康人壽的作風很激進,主打分紅險/萬能險等產品,在渠道上仍依靠滴滴金融等互金平台,而償付率在業內也排名靠後,僅去年四季報就虧損了7000多萬元,存在急切補充資本金的壓力。
除了上述金融機構,也有多家外資大鱷「上榜」。比如,DAVIDSON KEMPNER就有5隻產品,累計金額約12億元。公開信息顯示,Davidson Kempner(戴維森肯普納資本)是美國一家知名的對沖基金,成立已近40年,管理規模曾超過300億美元;另外,高盛國際申報且確認的債權也達3.1億元。
對於剩餘的暫緩確認債權中,管理人又臨時確認了包括「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在內的41家債權人,申報債權金額達47億元。具體來說,長江證券超越理財靈活配置集合資管計劃臨時確定的債權為1.3億元。長江資管交通銀行長江證券超越理財樂享1天集合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額度為7707萬元。長江資管長興農商1號定向資管計劃的確定債權5505萬元;齊魯資管0093樂山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齊魯資管0176青島農商行理財定向資管計劃,各確定的債權均超億元。
在債權申報中,也有多家醫葯行業上市公司。除了債務會中的新天葯業(002873.SZ)外,醫葯流通巨頭——九州通旗下的江西九州通葯業有限公司、遼寧九州通醫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也參與了債權申報,但未獲認可,管理人認為這些債權實質上是「銷售返利」。
罕見的可交換債違約案例
比較罕見的是,康美債務包袱中還包括可交換債。可交換債由於對發行人的償付壓力較小,因此是2016~2017年一級市場的明星品種。康美葯業的大股東康美實業在2017年發行了「17康01EB/02EB」兩只可交換債,承銷商同樣是與康美關系密切的廣發證券。兩只可交換債規模達50億元,存續期3年。
17康01EB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哪些機構呢?據《財新》報道,持有金額較大的債權人包括某國有大行。值得注意的是,與廣發證券類似,該銀行也承銷了康美葯業發行的多隻銀行間市場債券(與民生聯合為主承銷商)。相較廣發證券被證監會等監管機構處以重罰,該國有大行受康美爆雷影響卻非常輕微。
不同於債券持有人,對於可交換債的持有人來說:到底是換股後大幅虧損、再以股東身份參與集體訴訟?還是以債券持有人的身份參與破產,但現金清償可能很少?
存貨暴增後又離奇縮水205億
有債權人按30%計提虧損
在采訪中,還有債券持有人表示了自己對康美存貨離奇消失的擔憂。據康美2020年報,公司去年虧損額高達277億元,虧損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沖擊等。此外,康美還對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等進行了巨額減值,特別是對存貨的減值達205億元!
一直以來,康美的存貨數據、及「存貸雙高」是財報中的兩大疑點。在2019年被證監會調查後,康美才自曝家醜:由於采購付款、工程款的確認時間存在錯誤,導致存貨少計195億元、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元。這一造假規模在A股堪稱空前。
而康美在2020年9月由廣東揭陽國資背景的易林葯業接管後,對於包括大量中葯材在內的龐大存貨的盤點,也是託管組的重要工作。康美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庫存產品、自製半成品、消耗性生物資產。據《財新》報道,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包括康美自產的人參、林下參,被認為水分最大、最難清點。
廣發證券投行收入暴跌
沖刺福貝寵物IPO檢驗整改成色
作為康美的長期合作夥伴,廣發證券也被重罰。廣東證監局去年做出決定:廣發負責康美可交債的林煥榮等人被認定為不當人選達15~20年,不得從事債券承銷工作;廣發的債券承銷業務被暫停1年,歐陽西等高管被公開譴責,多位資深保代被採取10年以的禁業處罰。
廣發證券的投行業務是受到嚴重沖擊的。其投行部門員工有多人離職,不少在手項目的發行進展也受到影響。體現在營收上,其投行原本在行業內第一梯隊,營收規模長期行業內前十,其2019年投行業務凈收入為13.65億元。但在去年的一級市場牛市行情下,廣發的投行業務凈收入卻跌至5.72億元,滑落至行業中游。在IPO項目上,去年至今,廣發保薦的IPO公司僅有8家上市,僅為2019年上市數量的一半。
不少有IPO/增發目標的企業也選擇了其他保薦券商,比如國信證券就不再聘請廣發證券擔任其150億元定增的聯席主承銷商;另外,壺化股份、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等多家IPO公司也不再聘用廣發,比如壺化股份寧願選用資歷和口碑略遜的國都證券,也不再續聘廣發證券為IPO保薦券商。
(本文已刊發於8月21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源自紅刊 財經
②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對現金流量表做了什麼手腳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對現金流量表做的手腳如下。
1、康美葯業涉嫌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91、28億元。
2、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億元。
3、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虛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共計36億元。
4、在《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中存在重大遺漏,未按規定披露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情況。
③ 康美葯業獨董承擔連帶億元賠償給獨董敲起了警鍾
我國在1999年從境外引進獨立董事制度,是希望藉助第三者角色,改變內部人控制的上市公司治理缺陷,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但是現實中絕大部分獨立董事只不過是拿錢不管事的角色,被很多業內聲音認為是花瓶角色,或者是維護大股東利益或者是管理層利益,成為一個拿高薪的無風險崗位,有的獨董是到處任職,要說保護投資者利益和推進公司治理現代化有點勉為其難,更多看中的是每個月數千到數萬的薪酬。
我國集體訴訟第一案康美葯業賠償案已經塵埃落定,給獨立董事敲響了警鍾,拿錢不保護投資者利益,是要承擔巨大風險 的。
康美葯業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葯業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91.28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41.01億元,累計多計利息收入5.1億元,同期,康美葯業還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8億元,康美葯業投資者訴訟已經有了結果,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作出一審判決,責令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因年報等虛假陳述侵權賠償證券投資者損失24.59億元, 康美葯業一審民事訴訟案中,五位獨立董事被判承擔民事賠償連帶責任:1、江鎮平、李定安、張弘作為兼職獨立董事承擔10%連帶責任(摺合2.459億元);3、郭崇慧、張平作為兼職獨立董事承擔5%連帶責任(摺合1.2295億元)。五個獨立董事職業不一,收入不一,但作為個人,盡管是行業精英或者是高收入階層,要承擔這么高額的連帶賠償責任,個人覺得是有一定壓力的。
因此獨立董事做出辯護,希望免責,認為雖然客觀上未能識別和發現康美葯業涉案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但已經盡到了勤勉盡責義務和對上市公司投資者權利合理關注審慎注意義務等原因不應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法院雖然判決了,獨立董事要不要賠錢,關鍵是看康美葯業的態度和後續的進展,康美葯業對於賠償款是抱著積極籌措而態度的,但也重申 公司將根據判決,向馬興田、許冬瑾等21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被告依法主張相關權利,因此也可能向五位獨立董事主張相關權利。
根據《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獨立董事由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並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可以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但是因為大股東或者是實際控制人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而經營高管層一般也是大股東或者是實際控制人所聘請,獨立董事一般都是根據大股東意願聘請的,實際上部分獨立董事聘請可能涉嫌一種利益輸送,也就是讓獨立董事掛一個職位,拿一點錢。盡管《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明文規定獨立董事必須具有獨立性,但是很多獨立董事並不獨立,代表的是大股東和管理層利益,會察言觀色,盡量不忤逆大股東管理層意見,甚至對大股東和管理層言聽計從,很少為中小投資者代言,曾經有獨立董事言行缺少獨立性遭遇輿論質疑批評。市場很多觀點認為獨立董事不獨,是花瓶,是大股東代言人,雖然有些觀點較為尖刻,但對於部分獨立董事而言,也是較為貼切的。
康美葯業五位獨立董事,之所以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在於在年度報告上投了贊成票,被法院認定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五個獨立董事有四人是大學教授副教授,另一個人在事務所就職,屬於專業人員,有的獨董並不是長期金融會計工作,說實在話要辨認年度報告是不是有虛假記載,難度很大,對於有意財務造假上市公司而言,就是專業人員也不一定就能辨認財務造假,這就給獨立董事提了一個醒,沒有金剛鑽不來瓷器活,獨立董事高一點薪酬也就是幾十萬元,一般都是十來萬元,萬一碰到一個不講誠信的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造假和虛假陳述,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恐怕就可能改寫生活軌跡,一旦沒有能力履行法院判決,就可能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影響到工作順利開展,進而影響生活質量。
從賠償來說,因為獨立董事不參與公司具體經營,要承擔巨大連帶賠償責任,正如獨立董事發表的辯護意見那樣是值得商榷的,但是獨立董事只拿錢不為中小投資者代言也是需要改變的,要改變獨立董事是大股東管理層代言人角色,需要改變獨立董事由大股東和管理層聘請決定的現狀,可以通過設立一個獨立董事工會,上市公司需要獨立董事,就由獨立董事工會指派,至於薪酬,可以由上市公司支付,也可以由獨立董事工會向上市公司收取轉移支付。
康美葯業獨立董事因為投了年度報告贊成票被判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就給獨立董事們提了一個醒,對於財務報告沒有能力辨別真實性以後不要任意投向贊成票,但是如果到了獨立董事擔憂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選擇棄權追求免責,獨立董事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④ 深度復盤:康美葯業財務造假始末(一)
2019年4月30日, 康美葯業發布了《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 從而揭開了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 的面紗。其實,早在2018年12月28日,康美葯業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此,康美葯業的這份公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根據這份公告,康美葯業披露了經過自查之後2017年年報存在如下會計差錯:
(1)由於公司采購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公司應收賬款少計641,073,222.34元;存貨少計19,546,349,940.99元;在建工程少計631,600,108.35元;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29,944,309,821.45元。
(2)公司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時存在錯誤,造成公司營業收入多計8,898,352,337.51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129,445.53元;公司在核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存在錯誤,造成公司銷售費用少計497,164,407.18元;財務費用少計228,239,962.83元。
(3)由於公司采購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公司合並現金流量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多計10,299,860,158.51元;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少計137,667,804.27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目多計7,301,340,657.76元;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少計3,821,995,147.82元;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項目少計352,392,491.73元;收到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多計360,457,000.00元。
從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來看,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元, 增幅高達71% 。但是,通過其他科目的少計,尤其存貨少計195億元,最終總資產僅多計了34億元,增幅僅為5%。
從對利潤表的影響來看,營業收入多計89億元, 增幅高達51% ;同時多計了77億元營業成本, 增幅為71%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的變動對主營業務利潤的影響為多計12億元。同時,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少計了7億元。總體上,會計處理使得營業利潤總共多計了19億元, 增幅高達68% ;凈利潤總共多計了20億元, 增幅高達95% 。
從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來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多計了103億元, 增幅為56%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多計了73億元;這兩項軋差30億元。同時,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少計了38億元。總體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多計了66億元,調整前該科目為凈流入18億元,調整後變成凈流出48億元。
從上述影響來看,康美葯業財務造假主要目標是 增加凈利潤、美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 。
深陷「巨額財物造假」風波中的康美葯業
如何回復監管?
普通投資者如何分析出現造假的財務報表,
提前規避風險 ?
敬請關注 【財務造假】 系列之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始末!
更精彩的深度分析「敬請期待」歡迎關注
⑤ 全國首例!康美葯業3年造假約300億元,會給該集團造成多大影響
康美葯業這種做法肯定會給集團帶來股市上的波動,同時也會面臨各部門之間的調查以及相應的處罰。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我們看重的不僅僅是他對社會做出的一些貢獻,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本身要具備良好的經營模式,不應該以犧牲大眾的目的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話不僅給自身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成很惡劣的社會影響,從而觸碰法律的紅線。
所以此公告一出,上交所也發出了相應的詢函,要求康美集團針對此次的減值跡象說出具體的時間,同時也要求相應的部門作出合理性的審查。
所以在此次的康美事件當中,對於那些投資者來講,損害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投資者也都紛紛撤資。
結語。
對於這樣的一起事件,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沒錯,個人覺得在康韋葯業的案例當中。
無論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都具有很深遠的意義,這也是國家資本市場的一個良好性監督,對那些違反相應規定的集團實施零容忍的態度。
不管曾經做出了哪些優秀的事件,只要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切實的保護好投資者的權益,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⑥ 如何解釋公司偽造銷售回款的方式虛增貨幣資金
虛增貨幣資金的目的就是謊報業績造成盈利的假象。
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葯業涉嫌通過仿造、變造增值稅發票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通過偽造、變造大額定期存單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將不滿足會計確認和計量條件工程項目納入報表,虛增固定資產等。同時,康美葯業涉嫌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情況。上述行為致使康美葯業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
⑦ 又一個「康美葯業」3年間虛增收入230億,7萬人要被「套牢」
還記得,前年的康美葯業嗎?
一個市值1300多億的白馬股,2年累計虛增收入300億元,虛增利潤40億元,被證監會處罰,如今市值僅剩400多億。曾經的「白馬股」突變「黑天鵝」,幾十萬投資者被套牢。
就在前天,證監會開出了虎年首張罰單。曾經的白馬股,山東肥料大王金正大,橫跨5年的財報造假水落石出。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金正大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這3年半的時間里,累計虛增收入230.73億元,虛增成本210.84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9.90億元。
證監會對金正大及其實際控制人等8位相關責任人合計罰款755萬元,同時採取市場禁入措施,時任董事長萬連步被罰10年市場禁入。
金正大的問題,要從2019年的審計報告說起。
2019年4月29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對金正大2018年的財務報表出具了非標審計報告。該審計報告指出,金正大向關聯方諾貝豐預付貨款的余額為37.14億元,截止審計報告日尚未收到貨物。
時隔一年,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再次對金正大2019年的財務報表出具了非標審計報告。此後深交所對金正大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自2020年7月1日起,變更為「*ST金正」。
在這則審計報告中,再次指出了預付款的問題。報告指出,金正大將28.45億元的款項記賬為關聯方諾貝豐的預付貨款,但金正大卻一直沒有提供相關合理性資料。
此後,金正大發布了關聯方諾貝豐以資抵債的公告。諾貝豐同意將部分資產轉讓給金正大,以抵償預付款。涉及房產、生產流水線,專利轉讓等,經評估價值10.8億元。
但諾貝豐的經營情況不佳,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還有14.07億元,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已大幅下滑至3.6億元,凈利潤虧損9846.63 萬元。經營不善,還有幾十億的預付款未還,但金正大卻對諾貝豐「情有獨鍾」,此後與諾貝豐發生多次關聯交易。
截止2022年1月18日,金正大財務造假終於水落石出,累計虛增收入230.73億元,虛增成本210.84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9.90億元。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萬連步以及7位相關責任人處以罰款合計605萬元。
此外,根據市場禁入決定書,董事長萬連步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李計國採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財務部經理、財務中心總監唐勇採取3年市場禁入措施。
目前,金正大的市值僅剩91億,從2019年的高點,到現在業績跌去了60%+,7萬多股東欲哭無淚。
有專業人士稱,在2016年3月29日至2020年6月29日期間買入ST金正或2020年6月30日至2020年9月14日期間買入ST金正,且在對應區間截止日收盤仍有持股的受損投資者, 可維權索賠 。
金正大曾在國內復合肥市場佔有重要地位,復合肥產銷量一度位居國內第一。
目前,金正大的財務狀況 正在好轉。根據1月26日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公司大幅減虧,今年業績有望好轉 。
⑧ 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對財務造假案例的 具體內容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具體是,公司聘請的財務審計機構沒有嚴格做到財務排查審核導致,康美連續三年多虛增利潤百億之多。可以說在A股市場前所未有的。
⑨ 康美股票還能買嗎
目前ST康美主要考慮還是由於財務造假影響的,整體風險比較大,退市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資金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後期在想上市的機會也比較小,而且目前科創板開市在即很多未上市企業多了上市融資的機會,所以對於後期【借殼上市】的情況也比較小的,所以不太建議買進。
買st股票最大的風險是暫停上市和退市風險。暫停上市之後,投資者是不能交易的。後面的結果要不是能恢復上市,要不就是退市。風險是很大的。
【拓展資料】
康美葯業會不會退市?
一、證券法規定需要退市。按照證券法第63條相關規定,康美葯業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並且還存在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造假和操縱股票已經做實,除了ST之後,相關責任人都要面臨重罰,並且追究責任,不僅僅是會不會退市,按照證券法規定,退市後還要賠償投資者損失,畢竟股民不可能為此行為買單。這種地雷大多數人是防不勝防,沒有專業的財務分析能力,一不小心都會踩雷,畢竟藍籌和白馬股是讓股民最信任的價值投資標的,一旦出現雷,很多人是始料不及的。
二、康得新強制退市後才到康美。目前康得新因為四年虛增凈利潤119億被監管調查後已經做出了處罰,康得新被處以60萬元罰款,董事長鍾玉被處以90萬元罰款並終身證券市場禁入,在頂格處罰面前讓這些造假人士不敢猖獗,知道法不容情,也讓他們了解到敢伸出罪惡之手,就要被重罰。而康得新一旦強制退市,預計接著就是對康美葯業的審判之日,也會走康得新的退市之路。退市股的增多,ST股今年增加了40多隻,市場的風險正在急劇升溫,此時ST板塊在注冊制落地前已經一片狼藉,資金瘋狂出逃,加大了該板塊股票退市的概率。
三、投資者謹防風險。雖然康美葯業作為國內500強企業很有實力,但是在資本市場造假,就要面臨相關的處罰,如果都因為是好公司,500強企業就不用退市,那如何讓股市健康和穩定發展,如何保住股市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此時股民就要很理智的不參與炒作,不盲目投機,避免和它一起退市。投機最終的終點就是虧損,這是一條不歸路,價值投資雖然周期太長,但是證明是成功的,不過康美這種價值投資,僅僅是個例,踩雷的股民也只能是訴訟賠償。總之:康美葯業退市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這只股票目前已經在ST的路上越走越遠,造假和操縱股票已經被坐實,那麼等待它的就是公正和公平的審批,在大部分造假股票退市的當下,沒有所謂的既往不咎,就算曾經是千億市值的大白馬,就算是中葯龍頭,它也要為自己犯的錯承擔,踩雷的股民加緊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