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寧地區荷蘭豆的種植時間
南寧地區荷蘭豆(豌豆)的種植時間一般分春秋種植,春季為3~4月份,秋季為9~11播種,荷蘭豆忌連作,一般至少4-5年輪作。
栽培時間和溫度:
自發芽到成熟約需10℃以上的積溫1700~2800℃.種子發芽溫度在1~2℃,出苗時間長,出苗率低,8℃以上發芽較快,出苗整齊.豌豆幼苗在-4℃不受傷害,-6℃時受害.生長最適溫度20~25℃。
開花期氣溫高於28℃,將造成大量落花、落果,此溫度如果延長5~7d,頂端花芽停止分化,全株迅速乾枯,逼熱早熟,種子含糖量降低,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一般3~4月播種,7~8月收獲,為春播;9月底或10月初至11月播種,翌年4~5月收獲,為秋播區。
生物學特性:
荷蘭豆屬半耐寒性植物,喜冷涼而濕潤的氣候,較耐寒,不耐熱。
種子在4℃下能緩慢發芽,但出苗率低,時間長。
吸漲後的種子在15-18℃下僅4-6天即出苗,30℃的高溫條件不利出苗,種子易霉爛。幼苗可耐-5℃的低溫,生長期適溫為12-20℃,開花期適溫為15-18℃,莢果成熟期適溫為18-20℃;溫度超過26℃時,授粉率低,結莢少,品質差,產量低。
荷蘭豆屬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品種在延長光照時能提早開花,縮短光照時延遲開花,但是有些早熟品種對光照要求不嚴格。
一般品種在結莢期都要求較強的光照和較長時間的日照,但不宜高溫。荷蘭豆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較多的水分
。種子發芽過程中,若土壤水分不足,種子無法吸水膨脹,會大大延遲出苗期。苗期能忍受一定的乾旱氣候。開花期若遇空氣濕度過低,會引起落花落莢。
在豆莢生長期若遇高溫乾旱,會使豆莢纖維提早硬化,過早成熟而降低品質和產量。所以,在荷蘭豆整個生長期內,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能旺盛生長,莢大粒飽,保質保量。
但它又不耐澇,若水分過大,播種後易爛籽,苗期易爛根,生長期易發病。
荷蘭豆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而以疏鬆、富含有機質的中性土壤為宜,在pH6.0-7.2的土壤中生長良好。
土壤酸度低於pH5.5時,易發病害。荷蘭豆忌連作,一般至少4-5年輪作。
栽培要點:
播種前用40%鹽水選種,除去上浮不充實的或遭蟲害的種子。播種前將種子催芽,當種子露芽時,將種子故在0~2℃的低溫中處理15天後再播種。
荷蘭豆用根瘤菌拌種,是增產的有效措施。用根瘤菌拌種後,根瘤增加,莖葉生長旺盛,結莢多,產量高。拌種方法:每畝用根瘤菌10~19g,加水少許與種子拌勻後便可播種。
大田播種前施入充分腐熱的廄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鉀肥,尤其是施磷肥增產效果明顯,荷蘭豆採用點播,行距10~20cm,行內株間距5cm,每穴播2~6粒種子,土壤濕潤時覆土5~6cm。土壤乾燥時覆土稍厚些。每畝用種10~15kg。
播種後要淺鬆土數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生長,苗健壯。秋播栽培的,越冬前進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溫防凍,開春後及時鬆土除草,提高地溫。
荷蘭豆開花前,澆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長,促進分技,隨後鬆土保墒。莖部開始坐莢時,澆水量稍加大,並追磷、鉀肥。
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濕。保證果莢發育所需水分。結莢後期,豆秧封壟,減少澆水。
蔓性種植株高30cm時,開始支架。荷蘭豆分批採收,每採收1次追1次肥。
❷ 「荷蘭豆」在荷蘭到底是不是叫「中國豆」
是的。
在荷蘭,荷蘭豆被稱為中國豆。原來「荷蘭豆」較早產自中國南部,所以在荷蘭等地有「中國豆」這一名稱,在一些跨國網路交易平台上,中國產的「荷蘭豆」也大都翻譯成中國雪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