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理解纏論中買點跟賣點,以及背馳
一.纏論的第一類買賣點:
1.第一類買點:某級別下跌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跌破最後一個走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特性:產生在下跌趨勢最後一個中樞下面,由背馳構成。
2.第一類賣點:某級別上漲趨勢中,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升破最後一個走勢中樞後形成的背馳點。特性:產生在上漲趨勢最後
一個中樞的上面,由背馳構成。
特性及成立條件:利用走勢中的背馳來確定第一類買賣點,也就是說第一類買賣點就是走勢中的背馳點。下跌趨勢中底背馳產生第一類買點,上漲趨勢中頂背馳產生第一類賣點。第一類買賣點都應當至少是出現在第二個中樞之上或之下。
二纏論的第二類買賣點:
1.第二類買點:第一類買賣點出現後,隨著第一次次級別的上漲結束,接著會有一次次級別的回調,這個回調的低點,是市場中僅次於第一類買點的較佳買入位置,這個買入位置就是第二類買點。
2.第二類賣點:在第一類賣點出現後,隨著第一次次級別的下跌結束後,接著回又一次次級別的回升,這個回升的高點,是僅次於第一類賣點的較佳賣出位置,這個賣出位置就是第二類賣點。
特性及成立條件:二類買賣點是發生在一類買賣點之後的買賣點,由次級別圖中的第一類買賣點構成。第二類買賣點可以出現在中樞的任何位置,甚至可以出現在比第一類買賣點更好的位置。
三、第三類買賣點
1.第三類買點:在第一類買點出現後,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上離開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回試,其低點不跌回中樞區間,則構成第三類買點。
2第三類賣點:在第一類賣點出現後,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下離開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回抽,其高點不升入中樞區間,則構成第三類賣點。
特性及成立條件:第三類買點只產生在中樞之上,也有可能和第二類買點重合,由於第三類買賣點不回到中樞,這樣就在中樞之上又產生新的中樞,因此第三類買賣點也稱中樞破壞點。
注意:
1、買點和賣點是有級別的,日線上的第一類買點,可能兩年才出現一次,而5分鍾上的,可能兩天就出現一次。
2、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在某級別買點買的,就在某級別的賣點賣。買了股票,就一定要從買點一直持有到至少是同級別的第一賣點。
3、 買點並不一定是一個點,一個價位,級別越大的,可以容忍的區間越大,大級別的買點
4、買入後等待較大級別賣點的出現,賣點沒出現的,就持有。賣點賣了,就等著跌出買點再進去,把中線有潛力的股票當成自選,不斷的反復操作。
纏論是對股票的本質研究最為深刻的理論。期中比較關鍵的是對背馳的判斷,背馳之後必然出現轉折,轉折之後的走勢,是可以被完全分類的。最終選擇哪一種走勢,是需要當下判斷的,如何正確進行當下判斷,是決定著能否正確操作的關鍵。
以上升走勢為例,來探究背馳。當某級別背馳的時候。必然先在次級別出現轉折。根據轉折的力度來初步判斷未來走勢。這涉及到動力學知識。力度較大,同時出現量能遞增,有可能出現下跌走勢。如果出現量能遞減,則有可能出現盤整走勢。當然這一切,還需根據走勢延伸當下確認。如果力度不大。之後的走勢出現盤整的概率較大。結合走勢類型的分解(區間套原理)就可以極大的提高判斷的准確率。
背馳的判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比較法,將相關的兩段走勢進行比較。
2、量能判斷法。
3、macd判斷法。
4、K線的角度。
5、漲跌幅度對比
本人認為凡是能判斷走勢力度出現變化的方法,都可以用來判斷背馳。
Ⅱ 纏論常用輔助技術指標——BOLL篇
相比於Macd指標,大多數人使用BOLL指標的會相對少一些,Boll指標在纏論原文也是提到相對比較多的一項技術指標,在纏論原文中對於BOLL指標與Macd指標的對比評價如下: 注意,這個輔助判斷(BOLL指標),比 MACD 那個技巧性還要高點,必須不斷看圖,自己去總結自己的經驗才會有所得。本 ID 這里只是把月亮指給各位,要把月亮變成自己的,還需要自己去努力。 纏論原文中也提到了相應的對於三類買賣點的判斷方法。這里主要介紹Boll指標對於判斷三類買賣點的使用方法。
一、 Boll 輔助判斷第一類買賣點:
纏論原文中對於BOLL帶定位第一類買賣點的描述如下: 注意,用這個指標(BOLL)有一個很好的輔助判斷第二類買賣點,有時候也可以用來判斷第一類買賣點。一般來說,從上軌上跌回其下或從下軌下漲回其上,都是從超強區域轉向一般性區域,這時候,如果再次的上漲或回跌創出新高或新低但不能重新有效回到超強區域,那麼就意味著進入中陰狀態了,也就是第一類買賣點出現了。 雖然原文中對於第一類買賣點的描述中提到第二次上漲或下跌創新高或新低但是不回到超強區域為第一類買賣點,不過根據觀察,第二次上漲或者下跌不一定需要創新高或者新低,只要不回到超強區域大概率就是進入中陰階段。這里有一個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比如當上漲趨勢形成後,當某個級別從超強區域轉向一般性區域,並且向下走出了該級別一筆,那麼此時該級別的布林帶上沿則為強壓力。以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4日的12h級別底背馳上漲趨勢為例:
10月25日12h底背馳之後的12h級別向上筆一直處於12h級別布林帶的超強區域,當12h級別從超強區域回到一般性區域並且走出一筆向下筆時,12h級別布林帶上沿就成為強壓力位,於上圖a處就形成了第一類賣點。
二、 Boll 輔助判斷第二類買賣點:
纏論原文中對於BOLL帶定位第二類買賣點的描述如下: 但更有效的是對第二買賣點的輔助判斷,一般來說,在進入中陰狀態,上軌和下軌都會滯後反應,也就是等第一次回跌或回升後再次向上或下跌時,上軌和下軌才會轉向,而這時候轉向的上軌和下軌,往往成為最大的阻力和支持,使得第二類買賣點在其下或其上被構造出來。 某級別底背馳一買出現後,往往在其次級別布林帶下沿位置為強支撐。以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4日的12h級別底背馳上漲趨勢為例:
當12h級別底背馳一買(上圖中的a)出現後,當回踩至6h級別布林帶下沿時(下圖b處),為強支撐,並在此處形成二買。
三、 Boll 輔助判斷第三類買賣點:
纏論原文中對於BOLL帶定位第三類買賣點的描述如下: 不過,布林通道最有用的,還是關於中陰結束時間的預判上。一般來說,布林通道的收口,就是對中陰結束時間的最好提示。但這里有一定的技巧性,不是 1 分鍾級別就一定要看 1 分鍾的布林通道的,例如下圖,一個 5 分鍾的中陰過程,對應的是看 30 分鍾的布林通道。一般來說,某一級別的布林通道收口,就意味著比這低級別的某個中陰過程要級別擴展或結束了,一般都對應著有相應的第三類買賣點。 當某級別的趨勢形成後,在其次級別的布林帶上下沿(上漲趨勢中次級別布林帶下沿為強支撐,下跌趨勢中布林帶上沿為強壓力)往往為強支撐或者強壓力。以2019你那4月2日至2019年6月25日的3日線級別的上漲趨勢為例:
上圖中A為3日線中樞,4月2日3日線級別上漲趨勢確立後,回踩至日線布林帶下方為日線級別的第三類買點。
以上介紹的內容中有些是M根據纏論原文中描述的內容加上個人的經驗總結所得到的方法。總的來說纏論原文中對於BOLL的使用方法相關內容描述的相對較少,另外,技術指標更多的是作為輔助的判斷,更多的還是要結合各個級別的中樞進行精確的分析。
Ⅲ 如何學習纏論
纏論是一個單獨的技術分析理論體系,禪師原版博文很多地方寫的不是那麼細、內容結構有隨意性不像教程那樣告訴你明確的學習框架結構。新手直接去啃的話有些難度。慕名去纏師博客學習他的理論的人,很多都沒能堅持到看完108課。
我梳理了纏論的整體架構,按照這個脈路學習,能夠讓你更高效的學習纏論,節約一些時間。
整體纏論分為技術分析部分和理念部分,把這兩大部分內容搞懂了,就算是入門了。
一、 技術分析部分
1、 同級別分解
① 同級別分解的意義
② 同級別分解的形態
③ 同級別分解的實戰案例
2、 走勢終完美
① 走勢終完美的意義
② 走勢終完美在交易當中的指導意義
3、 頂底分型
① 頂底分型的形態識別
② 頂底分型的定義
③ 頂底分型的內在邏輯
4、 筆,線段,特徵序列
① 筆的劃分
② 線段的劃分,線段與筆的關系
③ 標准特徵序列與非標准特徵序列
5、 中樞
① 中樞的定義
② 中樞的識別
③ 中樞的意義
6、 走勢遞歸
① 小周期與大周期的關系
② 確定自己的操作級別
7、 背馳
① 背馳的意義
② 盤整背馳
③ 趨勢背馳
④ 識別背馳
8、 MACD的輔助運用
① MACD動能柱的面積
② MACD的背離與背馳
③ 大級別背離與小級別背馳
9、 K線的包含與處理
① K線之間的包含關系
② K線包含關系的意義
10、 三類買賣點
① 第一類買賣點
② 第二類買賣點
③ 第三類買賣點
11、 區間套
① 大小級別買賣點
② 大級別進場,小級別離場
二、 理念部分
1、 夏普比率與資金管理
① 夏普比率的意義
② 交易當中的利器——盈虧比
③ 倉位是根據止損來設置的
2、 止損的意義
① 不要總是讓無效止損打掉交易
② 付出止損的代價要換來有用的情報
③ 先有止損位再進場交易
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才能更高效,如果要實頻可以在阿薩社區找克服,根據這個方向能節約一些時間。
Ⅳ 轉載一篇整理纏師關於第三類買賣點的文章
纏論有1、2、3類買賣點,纏論第3類買賣點,是激進的纏中說禪操作模式,利潤最大賺錢最快,這也是分歧爭論最大一類的買賣點。
網路配圖的3類買賣點理論圖99%是錯誤的,很多人學習纏論多年,3買一直搞不太清楚,90%的纏迷對3類買賣點是錯誤的,包括許多纏論高手。
(初步文章,先看著,下月中旬前逐漸完善文稿。)
一、先上纏中說禪原始定理。
1、第三類買賣點定理:
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試,其低點不跌破 ZG,則構成了第三類買點;
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離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 ZD,則構成第三類賣點。(20 課)
( 而對於第三類買賣點,其意義就是對付中樞結束的。一個級別的中樞結束,無非面對兩種情況:
a、轉成更大的中樞;
b、上漲或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該級別中樞。
第三類買賣點就是告訴什麼時候發生這種事情的,而在第二、三買賣點的本級別走勢類型之間,都是中樞震盪,這時候,是不會有該級別的買賣點的,因此,如果參與其中的買賣,用的都是低級別的買賣點。 )(53 課))
2、走勢類型
走勢:你打開走勢圖看到的就是走勢。走勢分不同級別。 (17 課)
走勢類型:上漲、下跌、盤整。 (17 課)
趨勢:上漲、下跌。 (17 課)
對於市場走勢,有一個是「不患」的,就是走勢的三種分類:上漲、下跌、盤整。所有走勢都可以分解成這三種情況。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而這才是市場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礎。很多人往往忽視最簡單的東西,去搞那些虛頭八腦的玩意。而無論你是主力、散戶、莊家,都逃不過這三種分類所交織成的走勢。 (15課)
那麼,何謂上漲、下跌、盤整?下面給出一個定義。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所有上漲、下跌、盤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圖表上,例如在日線上的盤整,在30分鍾線上可能就是上漲或下跌,因此,一定的圖表是判斷的基礎,而圖表的選擇,與上面所說交易系統的選擇是一致的,相關於你的資金、性格、操作風格等。 (15課)
上漲: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高,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高。 (15課)
下跌: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低,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低。 (15 課)
盤整: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高,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低;或者最近一個高點比前一高點低,且最近一個低點比前一低點高。 (15課)
不要把「上漲+盤整+上漲」和單純的「上漲」混淆了。前者是三個走勢類型的連接構成,而後者是一個單純的走勢類型。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43)
中樞和盤整不是一回事情。當然,因為盤整隻有一個中樞,所以很容易搞混。
3、中樞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某級別的走勢類型,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稱為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17 課)
最後不能分解的級別,其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不能用「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定義,而定義為至少三個該級別單位K 線重疊部分。 (17 課)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 : 某級別走勢類型中,被至少三個連續次級別走勢類型所重疊的部分。具體的計算以前三個連續次級別的重疊為准,嚴格的公式可以這樣表示:次級別的連續三個走勢類型A、B、C,分別的高、低點是a1\a2,b1\b2,c1\c2。則,中樞的區間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實際上用目測就可以,不用這么復雜。注意,次級別的前三個走勢類型都是完成的才構成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完成的走勢類型,在次級別圖上是很明顯的,根本就不用著再看次級別下面級別的圖了。 (18課)
纏中說禪盤整: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只包含一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盤整。 (17 課)
纏中說禪趨勢: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注意:趨勢中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之間必須絕對不存在重疊。這包括任何圍繞走勢中樞產生的任何瞬間波動之間的重疊。 (17 課)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一:在趨勢中,連接兩個同級別「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級別的走勢類型。 (18 課)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二:在盤整中,無論是離開還是返回「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走勢類型必然是次級別以下的。 (18 課)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三:某級別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破壞」,當且僅當一個次級別走勢離開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其後的次級別回抽走勢不重新回到該「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內。 (18 課)(注意,這里是走勢,並非走勢類型。)
這定理三中的兩個次級別走勢的組合只有三種:趨勢+盤整,趨勢+反趨勢,盤整+反趨勢。其中的趨勢分為上漲與下跌,分別代表從上方突破與下方跌破兩種情況。而站在實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壞,就是:趨勢+盤整。例如在上漲中,如果一個次級別走勢向上突破後以一個盤整走勢進行整理回抽,那其後的上漲往往比較有力,特別這種突破是在底部區間。這種情況太常見了,其理論依據就在這里。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中心定理一:走勢中樞的延伸等價於任意區間[dn,gn]與[ZD,ZG]有重疊。換言之,若有Zn,使得dn>ZG 或gn<ZD,則必然產生高級別的走勢中樞或趨勢及延續。其中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ZG=min(g1,g2),ZD=max(d1,d2)。 (20 課)
纏中說禪走勢中樞中心定理二:前後同級別的兩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後GG<前DD 等價於下跌及其延續;後DD>前GG 等價於上漲及其延續。後ZG<前ZD 且後GG≥前DD,或後ZD>前ZG 且後DD≤前GG,則等價於形成高級別的走勢中樞。 (20 課)
中樞和盤整不是一回事情。當然,因為盤整隻有一個中樞,所以很容易搞混。
注意這樣一個問題,中樞是以 前三個 次級別運動為準的,後面的是走勢類型的延伸,在盤整的走勢類型延伸中,其運動方式就是圍繞這中樞的運動。請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再往下分析。請繼續分析。
3、走勢分解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 的連接。(17 課)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 (17 課)
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17 課), 而是更大級別走勢類型的一部分或幾個該級別走勢類型的連接。 (43 課)
特註: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定理三和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一說明中樞的破壞的條件,同時說明第3類買賣點並非構成中樞破壞。
4、第3買點利潤最大
纏中說禪第一利潤最大定理:對於任何固定交易品種,在確定的操作級別下,以上纏中說禪操作模式的利潤率最大。 (49 課)
( 根據當下位置與中樞的運動情況(新生,擴展,延伸)來操作,關鍵在於:
①只參與確定操作級別的盤整與上漲;
②第三類買點後持股直到新中樞出現繼續中樞震盪操作,中途不參與短差;
③中樞完成向上移動出現背馳後拋出所有籌碼。 )
纏中說禪第二利潤最大定理:對於不同交易品種交易中,在確定的操作級別下,以上激進的纏中說禪操作模式的利潤率最大。 (49 課)
( 根據當下位置與中樞的運動情況(新生,擴展,延伸)來操作,不參與中樞盪,只在第三類買點買入,一旦形成新中樞就退出,也就是在次級別走勢類型出現背馳或盤整背馳拋出所有籌碼。 )
5、轉折性趨勢
纏中說禪轉折性趨勢定律:任何非盤整性的轉折性上漲,都是在某一級別的「下跌+盤整+下跌」後形成的。下跌反之。 (16 課後)
纏中說纏的MACD 定律:第一類買點都是在0 軸之下背馳形成的,第二類買點都是第一次上0 軸後回抽確認形成的。賣點的情況就反過來。
趨勢形成定義:向上趨勢形成:就是在第一中樞後出現第三類買點並形成非背馳向上。下跌反之 (107 課)
二、纏中說禪課程和答疑涉及3類買賣點例子
例如,工商銀行在12月14日構成典型的日線級別第三類買點;北辰實業在11月14日構成典型的日線級別第三類買點;000803在1月20日構成典型的日線級別第三類賣點。注意,第三類買賣點比第一、二類要後知後覺,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費盤整的時間,比較適合短線技術較好的資金,但一定要注意,並不是任何回調回抽都是第三類買賣點,必須是第一次。而且,第三類買賣點後,並不必然是趨勢,也有進入更大級別盤整的可能,但這種買賣之所以必然贏利,就是因為即使是盤整,也會有高點出現。操作策略很簡單,一旦不能出現趨勢,一定要在盤整的高點出掉,這和第一、二類買點的策略是一樣的。
早說過了,第三類買點就是次次級別的第一類買點。
註:很多人無法看懂工商銀行和北辰實業的日線中樞在哪裡?其實這是典型的abc類型纏中說禪初期定義的上漲走勢類型而且c是未完成走勢。日線3買在abc的未完成的c中,有力度的3買,不少就是這樣的類型。而且是標準的5分鍾級別的1買。
纏中說禪: 2007-01-15 16:36:54 [匿名] 中間體 2007-01-15 16:33:07
纏姐, 第三類買點出現後什麼時候能下手, 因為下手早了有可能它還下去, ( 當然這就不夠成第三類買點), 下手晚了, 它有可能竄上去了. 這技巧很關鍵啊. (看小級別K線嗎??) 望纏姐指導!!
========
早說過了,第三類買點就可(是)次次級別的第一類買點。(23課答疑)
23課答疑提到了很多3買例子
纏中說禪: 2007-01-16 15:37:18 各位注意了
已經N次說過,現在是補漲的天下,二線、特別是低價股橫行,選好第三類買點,你會忙得不亦樂乎。本ID教你的是找吃的本事,而不是光把飯給你,各位看看今天漲停的股票,有多少是從第三類買點啟動的,就上海的,而且只說低價的,隨便說幾個:
600608[應該是600068葛洲壩]、600555、600784、600684(錯)、600300、600829、600587、600820、600884、
各位好好研究一下,就用第三類買點,目前就可以找到足夠多的飯吃。自己找到的才是真本事。關鍵是把這技術練好。
纏中說禪: 2007-01-16 16:28:44 [匿名] 插班生 2007-01-16 15:58:26 搬過來的.
1/15目前600021在周線上構成第三類買點.請樓主批閱.謝謝!
========
這個不準確,為什麼?因為如果是日線上的,那1月5日就構成了,因為只需要一個30分鍾級別的回試不回原來日線中樞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周線上的,那第三類買點必須是日線級別的回抽,也就是有三段30分鍾上的走勢類型構成,目前只有一段,現在走第二段。第三段無非就幾種構成的可能: 三角形、奔走型、之字型、平台型 。
中線該股問題不大,但站在短線角度,最快速的就是30分鍾回抽所對應的日線上的第三類買點。例如對該股,1月5日的第三類買點介入後,在5分鍾發現背馳後離開,然後就去換另外的日線第三類買點的股票,這樣資金利用率的高了。當然,如果沒有這種快速切換的熟練,就慢慢來,把操作的級別放大點。
一般按日線第三類買點進入的,只要你資金不太大,而且判斷不出問題,離開也及時,而且夠勤奮,每天都選好下一個可介入的品種,那麼,一月內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並不是太難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的資金不能太大。
纏中說禪: 2007-01-16 16:44:56 [匿名] 牛牛 2007-01-16 16:41:17 一般按日線第三類買點進入的,只要你資金不太大,而且判斷不出問題,離開也及時,而且夠勤奮,每天都選好下一個可介入的品種,那麼,一月內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並不是太難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的資金不能太大。
請問纏姐,這樣的操作模式是否以5分鍾為操作級別,選股看日線買點,進出用5分鍾買賣點嗎?
========
以 日線的第三類買點 。要找這個買點,就 看一個30分鍾的回抽 ,而該回抽低點,就 看5分鍾的背弛 。 必須三個級別共同來才可以 。
纏中說禪: 2007-01-16 16:53:57 [匿名] 新年好 2007-01-16 16:45:41 纏姐,能不能回答一下我的問題啊,很迷茫啊。
如下:
2007-01-15 21:48:02
600085日線上的1,2,3類買點分別是2006/11/14,12/11,12/29.對嗎?
===纏姐的回答
不對,在日線上,這段時間沒有第一、二類的買點,30分鍾上當然是有的。不過12月28日那一周卻是一個精確的周線上的第三類買點。這個日線上的次級別回抽有點特殊,形成一種 奔走行 的走勢,就是B段的上沖比較厲害,C段的回拉只是稍微跌破A段的高點。這種走勢以後的個股一般都會出現快速上揚。
纏中說禪: 2007-01-16 22:17:01 [匿名] 新年好 2007-01-16 22:08:13 纏姐,請問000767,000800日線上是不是形成了奔走式?
還有啊,纏姐不打算告訴我們什麼相當於去年的銀行了嗎?我想是保險公司,對嗎?
========
000767在12月26日是一個標準的第三類買點,沒什麼奔走的。000800是12月22日,也沒有什麼奔走。
那麼,有沒有盤整背馳後回跌形成第三類買點的例子,其實這種例子太多了,第三類買點,有一種情況就是這樣構成的。例如,000002萬科的15分鍾圖,12月15日10點45分,構成一個盤整背馳,所以要出來,其後的次級別回跌並不重新回到前面的中樞里,就在18日9點45分構成了標準的第三類買點,這時候就該重新回補了。
教你炒股24圖 6 萬科A 15分鍾 纏中說禪原圖
三、纏論第3類買賣點再解析
纏論3類買賣點,就是本級別中樞後,次級別走勢類型離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踩,不進本級別中樞。
次級別走勢類型離開,可以是漲+盤+漲,也可以是漲,當然還可以是漲+盤+漲+……。最後最後離開那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必然是漲。而這最後的漲這種走勢類型,由次次級別3個及以上走勢類型構成。真正的最後最後離開本級別中樞的次級別那筆在次次級別多數是趨勢。
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踩,只有兩種,下跌或者盤整。不論下跌還是盤整,其最低點沒有進入那個本級別的中樞。而這回踩的次級別走勢類型,由次次級別3個及以上走勢類型構成。有可能就是次級別一筆或者多筆。
以上就是3類買賣點的內涵和外延。
纏論3買,在白話一點說:如果離開本級別中樞一筆的走勢類型是次級別的,就只能出現在本級別這離開一筆中;除非離開本級別中樞一筆的走勢類型是次級別以下(不包括次級別)的或者跳空缺口。
對照以上白話,99%的纏論3類買賣點的理論配圖就是錯誤的。
至於成功率,最好在次級別上,那最後最後離開本級別中樞的那一次級別一筆要非常強勢,沒有發生盤整背馳(就算要背馳也是次級別以下的的級別且不含次級別),如果沒有比較,就是Macd柱線面積是近期最大,柱線最高,黃白線最少在0軸以上,最好新高。
一句話,就是真正離開的最後最後的次級別那一筆勢能很強,離開幅度很大,成交量有時也會很大。走勢必完美,在這里就會發揮作用,保證再創新高是大概率。這就是3類買賣點成功的終極秘密。
四、纏迷易犯的3類買賣點錯誤
1、錯誤地把3買與中樞破壞等同起來。
2、有時找不到中樞。對於未完成的abc走勢,c出現3買,錯誤認為沒有中樞。需要好好理解纏中說禪走勢中樞的定義。要理解纏中說禪盤整走勢類型之一的abc,就是一個標準的中樞。
3、錯誤的把次級別1買當成3
五、如何提高買賣點的成功率
待續。。。。。。。。。。。。。。。。。。。。。。。。。。。。。。
盤整的高低點是如何造成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提示,用纏中說禪走勢中樞以及級別等進行分析。)
答:某級別的盤整就是該級別走勢中只有一個纏中說禪走勢中樞。根據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本級別盤整在次級別圖中至少有三個以上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而次級別的趨勢造成了本級別盤整的高低點。
說繼續寫,一直未繼續,估計還要忙幾周。
Ⅳ 纏論實戰中如何操作才是正確的
如果你完全按分筆分段,背馳點分型介入,那麼這里有個邏輯陷阱的問題:
纏論說,如果30分鍾級別出現買點時,那就在5分鍾級別上找精確的買點,但是,我們知道,走勢一般是這樣的,5分鍾的一個買點出現後,可以是反趨勢,可以是擴展,也可以是盤整,問題來了。對於一個買賣股票的人來說,當早盤介入一隻股票時,如果出現擴展或盤整,那麼,多數情況是災難性的。
如果你不糾結於到5分鍾找買點,然後介入,這說明,你學纏論依然只是形式上的學習。形式之外的東西一點都沒學懂。
這樣說吧,纏論說白了通篇都是在說,走勢都是起點開始向下或向上,然後震盪,如果一個強勢小走勢離開震盪,那麼就會形成第二次震盪,然後再次離開震盪如果沒力度,那麼,其後要麼更大級別的震盪,要麼就是本級別的反趨勢。問題就在這個轉折點上,轉折之後有三種情況,無論你如何放大操作級別,當遇到擴展和盤整時,基本上都是災難性的,因為以上兩種發生後都有可能創新低,或波動區間太小,一年下來,還賺不到幾個錢。級別太小,那就死的更慘了,多數情況是死的不能再死。
其實,最好的操作就是不要想著買到最低點,一般要求次級別以下級別第一次強勢上漲遠離震盪後介入。當然,你會問,如果介入後不漲呢?當然是止損!!!
給你一和圖,在這個圖的紅標號處就是介入點,如果看清楚了,你離成功也不遠了,看不懂,還要接著看。。。注意,博主說過,他的理論最精確的是從K線開始分析,而且看多了根本不用到小周期上看圖。好好的研究下K線,特別是分型的內在意義。分型其實就是三個走勢?
Ⅵ 如何學習纏論
雖然沒有人可以給出最准確的答案,但是過來之人還是可以分享一下學習的經驗,如果你學術不高,也就是裡面很多專業的東西不懂話,就需要先多讀纏論,熟讀纏論,然後再通過市場操作經驗來集合纏論運用,下一步就是理解纏論裡面重要理論能夠在市場上得到驗證運用,當你學完裡面所有理論而且懂得運用其實你只是走了一小步,最關鍵的一步是在市場上鍛煉自己的眼腦手同步,像纏所說的一樣手起刀落,這速度不能有半點怠慢,市場是不是死的,下面面對的就是成功在像你招手,很顯然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就像你懂1+1就當自己是數學家一樣能行嗎。一二三類買賣點是纏論所說的股票裡面最基本的構造,這三類買賣點要先搞明白,然後就是均線中樞線段結合起來運用(威力確實很大,而且是學無止境)最後再說句就是想急發財做暴發戶,這樣一個形態就已經宣告你註定會走向死亡一面,因為這和你發不發財一點關系都沒有(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在纏說的0風險應該是0成本假如市場從現在開始下跌十年發財的心態足以回了你一生,所以在技術沒有絕對把握前都應該多練少投資,投進去的錢要不能傷骨的,皮外傷可以治的),技術在裡面絕對是可靠的,不能有懷疑,事在人為,特級教師教出來學生不一定都是高材生學生,這裡面學到的不一定就是股票,也許你還能領悟到更多東西
Ⅶ 纏論中關於9段升級後中樞的買賣點問題
可以通過重新組合出新的擴展中樞來找買賣點。
紅線,把前兩段組合進擴展中樞,那麼後三段就是次級別離開,還沒有擴展三買,紅線內部有1分鍾三買。
綠線同理。
藍線標准次級別離開,次級別回抽,第六段末端是擴展三買。
Ⅷ 纏論第三類買賣點的問題
要說清楚得先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即線段離開和線段回拉能否構成3買。這個原文里有一課的圖解里(懶得找了,肯定有)纏說得很清楚,這種情況不是最標準的3買,但可以這么用。在另外一課隨手畫了兩個圖讓大家分析,之後總結中有「嚴格意義上說,把線段當成最小級別走勢類型的次級別是不對的,當然,在不嚴格的意義上,可以類似地這樣認為,但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兩個圖就區分出兩者的區別來了。」
再來說這個c裡面的問題。3買按照定義是必須次級別離開+次級別返回的,因此必須至少兩個次級別中樞。當纏說: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式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時,其實是把這個趨勢割裂成了一個盤整離開+一個盤整返回了。而纏不是強調盤整+盤整並不能構成3買么?這里看似矛盾,但其實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而已,且必須滿足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這第二個中樞的構成形式必須在高級別圖上構成標准線段的形式,即後下低於前下。這樣從5分鍾圖上看,這里就是一個線段離開+一個線段返回,不嚴格的情況下是可以當成3買來對待的。如果滿足不了這個條件,那第二個次級別中樞是不能當成3買的,只能認為仍然在次級別離開過程中。
把一個1分鍾級別走勢硬割裂成兩個1分鍾級別連接的例子在原文內還有,不過很多人照樣很糊塗看不明白,比如第70課里,把17-38當成一個標準的1分鍾級別上漲,可裡面明明已經能組合出5分鍾中樞了,為啥纏非說是1分鍾級別上漲呢?這里牽涉的東西很多,你能明白17-38的同級別分解組合么?其實就是硬割裂成了5段1分鍾級別的連接。多義性分解和同級別分解的觀察角度和級別是不同的,這個必須熟練了才能真明白。
Ⅸ 用纏論如何做交易
前兩章分別給大家簡介了纏論和介紹了纏論中的名詞、定義等,本章開始,將正式開始纏論的學習。
本文會穿插纏論的定義、定理講解。
現在我們從頭開始,捋清楚纏論的思路。
一、了解纏論買點100%正確的絕對性。
三類買賣點100%正確的理論依據——走勢必完美。
走勢分為上漲、下跌和中樞。走勢必完美,就是說任何一種走勢必將終結。沒有哪種走勢是不結束的(反證法可以證明)。一種走勢結束之後,必然會轉換為另一種走勢。那麼如何保證買的票100%漲,就是買一個下跌走勢結束的票。這就是纏論買點的全部依據。
纏論的三類買點,都是在下跌過程中出現,本質都可以歸結為是第一類買點,也就是下跌趨勢結束後的那個買點,這點纏師也說到過。
如何判斷,下跌走勢結束呢?纏師用到了背馳的概念。當背馳發生時,說明下跌趨勢減弱,下跌走勢即將走完,可能轉換為中樞或者上漲。無論是哪種,必然會賺錢。這樣買點就有了100%正確性。
所以纏論的買點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兩點:確認是在下跌狀態和尋找背馳。沒錯,理論上,你只需要找到下跌並且背馳的地方,就一定是可能賺錢的!你甚至可以做個高頻交易,只要背馳點介入,拉升背馳的時候賣出,反復做一定能賺到。但是在實戰中,很難真的這樣,因為會出現背了又背的情況。比如你看到背馳的時候,如果是新手可能會考慮馬上介入,但是往往就會出現,買了以後繼續跌,或者即使反彈,但反彈幅度甚至不夠手續費的情況。
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張圖。圓圈中是下跌+背馳的點。而且從圖形來看,你在這個點買入,無論如何是不會虧錢的。因為之後確實有個高點出現了。
但是這個幅度漲的太少了,而且沒過多久,又迎來了下跌。
所以在這個點買入的話,極大的可能是,你既無法買到那個最低的點,還因為反彈的級別不夠,繼續持有,然後被動虧損出局的情況。
那麼此時唯一的方式,就是擴大操作級別。擴大操作級別,本質是對操作的優化,其實也是纏論中大部分在闡述的東西。網上有許多優化操作的方式,我看了以後,認為總結下來,精髓都是擴大操作級別,大同小異。
要擴大級別,就得先確定級別。
賣點反之。為簡便起見,下文中均以買點舉例。
二、確定操作級別。
有的人可能覺得,確認在下跌狀態,還不簡單嗎。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的確,確認下跌是可以用肉眼看出來的,纏師也對下跌有過定義,即高點更低,低點也更低。
但是,下跌這個狀態,在不同的時間級別里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在日K圖里一分鍾的下跌,放在年K圖里可能就是個盤整的狀態。所以當你用不同時間級別去看的時候,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要確認到底在什麼走勢中,必須要先確定時間級別。這個時間級別可以隨意假定,以你的操作周期為准。你可以以1分鍾為操作周期,也可以以5分鍾或者30分鍾為操作周期。
但是纏論一般不主張用1分鍾的走勢來操作,因為時間太短,一個烏龍指就足以影響走勢的結構,雖然周期越短,走勢越精細,但是結構也會越不穩定。
確定了時間級別以後,還得再確定下跌走勢中至少存在兩個中樞,因為任何完成的走勢里都至少包含兩個中樞。至少得等同級別兩個中樞出現後,才能確定完成。如果沒能等到中樞出現,下跌就結束了,那隻不過是之前級別走勢的一種拓展。放到大級別中,最多也不過就是盤整背馳。其技術含義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往往會拉回到中樞中。
如果你是奔著只操作該級別的一類買點去的,從操作上來說,這里沒有出現該級別一類買點,你就只能不操作。但在這個點做個次級別的一買操作,是完全可以的,尤其股價位置整體在低位會比較安全,並且完全可能演化為底部低點。但如果在高位,風險就比較大了。用纏師的話說,屬於刀口舔血行為。
還是以剛才那個圖為例。我們看看這個圖之後的走勢是怎麼樣的。
如果將時間周期拉長來看,之前為一買的點,現在來看甚至連類一買都不是。不過是中樞裡面的一個低點而已。這個背馳將下跌走勢,轉換為了一個更大級別的中樞。
可能有的人就會說了,那我事前不可能知道這個買點會擴展成一個大中樞啊,萬一就真的反彈了呢?
當然不可能知道。有這種思想的人,多數還是抱著預測的角度看待問題。我之前也說了,纏論不是預測,不是先驗理論,而是應對,是後驗理論。這里究竟怎麼操作,完全是看個人的習慣,如果你要奔著小級別的一買去,那麼買入以後看到背馳後發覺反彈力度不夠,就應該考慮賣掉。應該按照如下操作。
這種操作在纏論里是允許的。纏師自己也提到過:
第一類買點介入後,如果碰到的是中樞,就先在次級別第一類賣點部分退出。因為有可能碰到中樞結束後下跌的情況,為什麼不全部退出,因為之後仍然可能遇到上漲。在結果出來前,可以在中樞中做T降低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如果是小資金,甚至可以在遇到中樞後完全退出,一點時間不浪費。
纏師確實對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都進行了精確分類,並給出了相關的操作指導。
但是經驗稍微豐富點的,大概率就會因為覺得這個低點相比高點的跌幅有點少,會選擇繼續等待,等待走勢是否能夠有更深的跌幅再決定。如果沒有等到,萬一在這個小級別的點真的發生V字反轉,那這些老手也就只能選擇錯過。
這是一個選擇問題,而不是對錯問題。
纏師也表達過,熟練的人,一看圖就知道能不能搞。
打開日線圖,1 秒鍾如果還看不明白一隻股票大的走勢,那就是慢的了。基本上說,如果圖看多了,成了機械反應了,一看到可搞的圖,就如同看到可搞的面首一樣。一見鍾情,科學研究說大概不需要 1 秒,股票如同面首,如果不能 1 秒之內一見鍾情,估計這股票也和你沒什麼緣分,最多就是有緣無分空折騰了。
所以一個股票在更長的時間內能不能搞,其實是需要通過經驗判斷的。需要多看圖多總結。就像面對一個喜歡的人,就是一見鍾情,不需要太多大道理。
相信寫到這里,你應該能明白,纏論跟其它的模式並無本質不同。好的機會同樣也是需要等待的。如果你想要賠率大的機會,就更得等待了。這個等待不僅僅是指為了好的機會你得等待,還說的是,即使你在一買處買入了股票,你得拿的住。等到它突破三買真正迎來主升浪的一天。當然纏師並不主張小資金這么做。
另外,一買信號出現的頻率怎麼樣,這是高度不確定的。你甚至可能等不到某個股票的一買了。好在纏論的特點就是不涉及選股,理論上你完全可以每天尋找不同的圖,總有符合要求的。股票不夠就去找期貨,甚至可以找比特幣,以及其它任何一個市場。
一個高賠率的交易機會,本就是很少的。如果你想要抓住這種機會,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降低交易頻率。當然對大多數短線交易者來說,是很難做到長期不交易的,那麼就必須要有所取捨,做到平衡。這就是每個人在操作細節上的問題了。
另外再說一個問題,如果你要把時間級別擴大,那能讓你拿的住的,究竟是什麼,不就是基本面了嗎?說到底,最後還不是又回到了同樣的問題?
不過纏師也提到了,一般而言,在第二個中樞之後發生背馳的行為,特別在日線級別上的,佔了90%以上。4、5個中樞後才出現背馳的,非常罕見。
所以要確定下跌結束,就是要解決中樞的問題,這也是纏論的核心問題。確定中樞的意義在於確定自己的位置,中樞就像一個參照系,至少讓你知道自己在中樞的哪個位置,從而可以確定自己的操作原則。
三、畫線——處理數據的方式。
剛提到了,想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得擴大級別。首先你得確定一個級別更高的中樞才可以。這個時候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那些分析纏論的人用到的畫線了。
畫線的目的是為了用纏論處理復雜的數據,簡化圖形,確定中樞的位置。
處理數據需要用到頂分型、筆、線段的概念。這些在第二篇學習筆記中有提到。這里就不再對這些基礎概念進行復述了,正是因為概念過於龐雜,所以才專門用了一章對這些概念進行梳理。
頂分型、筆和線段的概念,類似於修房子時的一磚一瓦,你得有這些一磚一瓦,才能蓋起大樓。
確定了線段以後,就可以確定中樞了。3根有重疊的線段就可以構成一個中樞。中樞級別越大,你的觀察級別也就越高,機會的醞釀也就越大。
四、尋找背馳。
確定了下跌和相應的級別,那現在就得去找背馳了。關於背馳的判斷標准和定義,這里不再贅述。簡單來說,背馳表示的意思就是,趨勢還在,但是力度變小了。如果拿物理學的概念來表示,就是說,速度在變小,加速度變為負,但是距離s還在變大。
在理論中,利用區間套的原理,是可以精確的找到下跌中的最後一筆交易的。但是在操作中我們不可能做到這么精確,也無需做到這么精確。
纏論對背馳是有精確定義的,就是長短均線的相交面積。如果面積相比上個面積變小,那麼就是背馳。但是這個方法有個缺點,那就是要等長短均線相交以後才能確定,此時背馳已經發生了。
有幾種其它的方法可以替代:
1、在次級別走勢中,找到背馳點來判斷。如你的操作級別是5分鍾的,如果5分鍾要背馳,必先發生1分鍾背馳,在1分鍾背馳處買入就行。這種方法和真正的低點沒有太大的距離。但是缺點是,最後很容易會把5分鍾交易成1分鍾級別,從而失去了大級別的利潤。
2、用趨勢平均力度去抓住背馳。因為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 即將形成,然後再根據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一旦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低部馬上形成。按這種方法,真正的轉折點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時地抓住。缺陷是,風險稍微大點,且需要的技巧要高點,對市場的感覺要好點 。
3、於是纏師用了一個簡單的纏中說纏的 MACD 定律:第一類買點都是在 0 軸之下背馳形成的,第二類買點都是第一次上 0 軸後回抽確認形成的。賣點的情況就反過來。
當然這個定律應用是有條件的。而且我認為這個條件還比較嚴格。
用 MACD 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 A、B、C 段。
用 MACD 判斷背馳的前提是, A、 B、 C 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 A 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 B 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 MACD 的黃白線(也就是 DIFF 和 DEA)回拉到 0 軸附近。而 C 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 MACD 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 A 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這里要注意:
1、B 的中樞級別比 A、C 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 A、B、C 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
2、A 段之前,一定是和 B 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 A 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其實背馳的確定方式有很多種,在纏論中,纏師用到的是價格和時間的關系。在現實中,很多人用到的是價和量的關系。這些都無所謂,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每個人就不一樣了。
確定了下跌、確定了背馳,還確定了相關的原則。相信你已經明白纏論的基本操作思路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精進了。
以三買為例,用一幅圖,可以說明所有問題。
剩下的,就是不斷優化自己的操作,和不斷精進的問題了。這世界上模式非常的多,纏論只是其中一個。打板這種模式,光是一個打首板,就有無數多的東西值得你深究。可以是打圖形,可以是打題材,可以打龍頭,可以打跟風。看分時、看壓力位、看基本面,各種都有。想要賺錢,而且還要穩定賺錢,就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五、關於止損。
這個也屬於優化操作的問題。最後提一下優化操作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止損。誠然,在纏論里,是沒有止損這個概念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不止損。
其實纏論中,纏師雖沒有直接說止損的問題,但是還是隱晦的承認了應該止損。他用的是另一個詞,就是退出。其實也暗含了止損的意思。用纏師的話來說,就是只有能搞和不能搞,不能搞的票,你就只能退,跟成本無關。並且在文中提到,某些票等到第三類賣點就晚了,市場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賣點了。實則也還是包含了止損的思想。
我們還是以最初的圖形為例,將走勢拉長一點。如果你是在第1個圓圈處,奔著一買的目的去,在2處你沒跑,從這個小級別來說,你已經錯過了該級別的買點2了。此時市場給了你一個機會3,但是你還是沒跑,你想等3買,這也是沒錯的。但是3之後的走勢,破了中樞,3買構建失敗,證明繼續持有的目的已經不在了,那就應該走了。至於是虧是贏,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本已經發生,這就不是考慮在內的了,而應該考慮,你已經該走了。
下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得多耐心等待,小機會要懂得忍住不動。除非你有技術之外的因素來確定反彈力度。比如基本面、比如你知道某個大資金要買,等等。這樣可以加大成功概率。
寫到這里,也比較累了。我相信真正有耐心看完的必然是少數。纏論的原理並不復雜。我之所以想用一篇篇的文章來闡述,是因為我想用這種方式逼自己把纏論捋順,某種意義上,也是「利己」的成分更多。我在寫文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什麼邏輯和概念不清晰的地方,我會弄清楚再繼續往下寫。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我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確實把很多東西都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