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朝既無銀子也沒銀票,那唐朝人究竟是怎麼花錢的
唐朝既無銀子也沒銀票,唐朝人花錢主要還是使用通寶。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已經出現了流通的貨幣,就是一種叫做通寶的銅錢。當時的通寶都是用金屬製造的,所以攜帶並不是非常的方便。如果只是日常使用的話,每次出門只需要攜帶幾個到幾十個也沒有問題,但是萬一要經商做買賣的話,很可能需要攜帶一馬車的通寶才可以進行交易。
另外除了絹以外,市場可以流通的一些貨物都可以當作錢來使用的,比如動物的皮毛,牲畜等都是可以當錢使用的,就好比以物易物的時代,可以用一頭牛去換一件動物皮毛,其實在大唐的時候也是可以這樣做的,畢竟當時大唐貿易非常的發達,外國人也會到大唐來做生意,因此國外的一些貨物也可以用來跟國內的貨物進行交換。
畢竟西洋貨在唐朝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而大唐的貨物運到波斯等地方也可以賣到很高的價格,這樣的貿易方式可以做到真正的雙贏。
『貳』 唐朝的「鬼市」,裡面賣的是什麼東西
在一個城市待久了或者混熟了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名叫“黑市”的地方,即凌晨十二點到天明之前存在的集市,這個集市比較神秘,很多白天買不到的東西可以在這里買到,便宜不便宜另說,真貨還是假貨也另說,單只一點,這里的貨物很多是非法所得的,比如偷的、搶的或者一些不為人知的渠道所得的。
也就是說鬼市一般就是過了半夜才開始,到了天明即結束。它並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隔幾天開一次。鬼市是制度之外的產物,是違法的存在,因此算是偷偷摸摸在進行,只能選在半夜後的這段時間,管理最鬆懈的時候進行。這里的貨物很多也是來路不明並且假貨橫行,不過也還有不少奇珍異寶,當然也有一些是東西市價格太高而又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物品放在黑市賣,比如《輦下風時記》中提到的乾柴。
乾柴也就是從山上砍下來的樹木枝幹,也叫做柴火,用來生火做飯或者取暖,相當於現在在用的炭、煤氣和天然氣。到了冬天,乾柴的需求量大增,因此買賣乾柴的非常多,白天正規的東西兩市中乾柴的價格是很高的,百姓們多望而生畏。而鬼市提供了百姓購買乾柴的一個渠道,因此很多人都會在半夜爬起來跑到鬼市中去買乾柴。
『叄』 唐朝時期什麼是河西貿易主要內容
唐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貿易的轉型時期,河西貿易的主要內容是絲綢之路。
唐朝時期,河西是絲綢之路長盛不衰的主幹道,也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其涉外管理也日臻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自成體系的管理機構。凡欲留駐敦煌者,由官府制定平價與之交易,欲往洛陽者,則由官府發給過所文書,對於從敦煌返回的西域商賈,由官府派吏民護送,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從而得到了西域商人的擁戴。
唐朝時期的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是絲路交通咽喉要道,也是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樞紐要區。不僅吸引了大量西域使者和商人,促進了本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而且對於保證中原王朝涉外管理的有效運轉和絲綢之路的暢通繁榮,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肆』 大唐盛世,那時候會從國外購買什麼東西
唐朝的時候我國的國力是很強的,當時唐朝也是一個包容天下,外交繁榮的時期。唐朝主要進口國外的三樣東西:帶有異國風情的商品,例如一些珠寶香料什麼的。其次還會購買一些用於作戰的戰馬,以備不時之需。最後還會進口一些外國的特產,將那些國外的生產物資引進到國內培育。
最後的話唐朝必不可少的需要引進各地的特產,例如日本的黃金白銀,還要一些當地的茯苓鹿茸等。向韓國會引進一些牛黃和人參。總的來說唐朝的時候外交是很發達的,唐朝有很多吸引其他國家的東西,其他國家也有很多的好東西是唐朝想引進的。主要分類一下,唐朝引進的還是一些日用品和奢侈品還有戰略儲備品。
『伍』 在強盛的唐朝,為什麼還在使用實物貨幣進行交易
在貞觀之治結束前,當時的唐朝並沒有從隋末戰亂中恢復過來,當時的經濟並沒有恢復,貿易也不發達,隨著南北朝遺風的影響,當時的人們還是繼續使用布帛交換的方式進行貿易。後來,在貞觀之治之後,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人口的不斷增加,但是當時的政府卻沒有增加錢幣的發行量,於是在錢幣短缺的情況下,當時的人們依然會沿用布帛等貨物來進行交換。
當時的鹽和茶主要出自南方,而當時的江南地區並不是唐朝布帛的主要生產地,所以當時的商人都是通過大量的交易鹽和茶,而不是使用布帛。後來因為鹽和茶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商品,而布帛也是整匹的,不方便交換,於是在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布帛交易也在唐代之後,便再沒有出現過。
『陸』 唐朝時期的民間交易有何特點
唐王朝對民間工商業者的歧視政策明確,對民間工商業進行管理操控的制度體系完整,「多管齊下」,將民間工商業掌控在手,操其盛衰榮枯之大權,反映了統治階級的統治意志和政治利益。唐王朝一方面需要民間工商業的一定發展來提高經濟活力和繁榮城市供給,滿足政治統治和生活消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決不會允許民間工商業的自由發展和高度發展。處在唐王朝政治歧視和強權操縱控制之下的民間工商業,時常遭受打擊和剝奪,不能得到真正發展,自己的命運不由自己掌握,只能在王朝政府所允許的范圍內求生存,命運多舛,甚至生死難以預期,生存發展的道路十分艱難。
唐朝民間工商業的這種發展命運,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時期民間工商業的一般命運。中國封建王朝時期,民間工商業被籠罩在帝制政權的層層管理操控之下,被「抑」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求生存,或者只能成為王朝國家禁榷壟斷經濟的附庸,形成自己獨特的艱難曲折的發展模式。中國歷代王朝對於民間工商業的歧視抑制政策和制度,一方面極強地維護了王朝政治統治,延續了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一方面極大地破壞了民間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前進發展。
『柒』 唐朝的鬼市到底賣什麼
唐朝的鬼市相當於現代的夜市,不少奇珍異寶,乾柴……
『捌』 唐朝應該沒有銀票的,那麼當時大筆金額怎麼交易
黃金多用於對外貿易,對內就是用絹、綾羅等絲綢品進行大額交易了。例如盛唐時楊國忠權傾天下,向他行賄的人自然就少不了,史書中記載「中外餉遺輻輳,積絹至三千萬匹」。在唐朝白銀多用與器具製造,並不做貨幣,一般交易使用銅錢。所以一般產銀的州府都把開採的白銀做成銀珽等上交給中央政府。
從秦朝一直到清朝,在我國民間流通的主要是金屬貨幣,銅質的,秦曰半兩,漢叫五銖,唐有通寶,明清開始,銀子才成為和銅錢並行流通的金屬貨幣。但金屬貨幣一大特點就是重量大,使用攜帶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後來才有了銀票。
『玖』 唐朝對外輸出的主要貨物是什麼
大唐對外輸出的產品主要有瓷器、絲綢、茶葉、糖、紙張、蠶絲、金銀製品、鐵器(農具、刀劍等)、鑽井技術、農業手工業產品以及其他貨物(珍珠母、樟腦、肉桂、銅、明礬、金銀、絲製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黃)
據《史記》記載,有唐一朝,對外貿易頻繁。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東起長安,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昆侖山的北麓,經過於闐(今和田)、莎東、蒲犁(今塔什庫爾干),逾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經焉耆、疏勒,逾蔥嶺,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
有史記載最遠到達過羅馬。這條路上商路的主要貿易物品分為輸出與輸入。大唐對外輸出的產品主要有瓷器、絲綢、茶葉、糖、紙張、蠶絲、金銀製品、鐵器(農具、刀劍等)、鑽井技術、農業手工業產品以及其他貨物(珍珠母、樟腦、肉桂、銅、明礬、金銀、絲製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黃)
)。而大唐經絲綢之路,也獲得了許多來自外國的產品與技術,例如,中原不產的農副產品,葡萄、核桃、奇珍異果,、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黃瓜)、大蒜、胡蘿卜等,還有玻璃、寶石以及大宛馬等等。
東部對日本高麗等國家輸出的貨物,因為高麗是山地國家,而日本則是一個島國,兩國物產不豐富,缺乏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對東部國家的貿易輸出就主要以農副產品、手工業為主。比如大量鐵器、農具、針頭線腦、糧食等等。而輸入的產品則是大唐急缺的各種礦石、金銀等物。日本自古銀賤銅貴,島上有一個大銀礦,而且又一直以天朝上國鑄造的銅錢為主要硬通貨,而大唐卻急缺銀子。
高宗大食通使 ,造紙術西傳 ,使節往來 ,醫術雜技傳入中國
絲綢瓷器運往歐洲 ,遣唐使吉備真備鑒真 ,日本出土唐幣
中國出土日本銀幣 ,大化改新教授儒學 ,仿照長安創立文字 ,留學生 崔致遠
新羅坊 新羅館 ,設立國學教授儒學
引入茶種雕版術制瓷 ,遣使唐朝
鬱金香菩提樹 ,十進位記數法
玄奘 義靜 ,互派使節
國王求援 ,開設「波斯店」
驃國歌舞團訪問 ,出訪馬來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