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00畝碳匯林一年能賣多少錢
100畝碳匯林一年能賣1400元。所謂碳匯,就是二氧化碳的匯集、固定,從而將其從大氣中清除,主要的手段就是種樹。因此從事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的人便擁有了碳匯指標,可以把新鮮空氣賣給需要的人。
100畝碳匯草一年能吸收2000噸的二氧化碳,一噸能賣200元人民幣呢
『貳』 碳匯怎麼交易
碳匯交易一般是由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某個具有碳減排效用的項目進行投資來達成。
碳匯交易是指發達國家出錢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標,這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
這種交易是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將多餘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這些國家的減排任務,並非真正把空氣打包運到國外。
碳匯交易是基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對各國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標的規定,創設出來的一種虛擬交易。即因為發展工業而製造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的發達國家,在無法通過技術革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對該國家規定的碳排放標準的時候,可以採用在發展中國家投資造林,以增加碳匯,抵消碳排放,從而降低發達國家本身總的碳排量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碳匯交易"。
『叄』 林業碳匯一噸相當於多少畝
據測算,一畝林如果種速生桉樹,一年可獲1噸的碳匯。
拓展資料:碳匯(carbon sink),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碳匯發展情況:
2011年8月3日,為進一步推進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中國的有序開展,促進清潔發展機制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
2020年10月28日,《自然》科學期刊上一個國際團隊的研究報告也再次表示,中國的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碳匯」,佔了中國整體陸地的35%還多一點。
『肆』 碳匯的碳匯交易
碳匯造林是指在確定了基線的土地上,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的,對造林及其林木(分)生長過程實施碳匯計量和監測而開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動。與普通的造林相比,碳匯造林突出森林的碳匯功能,具有碳匯計量與監測等特殊技術要求,強調森林的多重效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其評估報告中指出,林業具有多種效益,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是未來30年到50年增加碳匯、減少排放成本較低且經濟可行的重要措施。據相關資料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蓄積量,大約可以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我國政府曾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庄嚴承諾: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相比傳統林業,碳匯林業具備「交易」的潛質,蘊藏著巨大商機。
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相對工業,碳匯成本較低,有「綠色黃金」之稱。據預測,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將達3000億美元。
業內專家、學者對林業碳匯前景表示看好。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已確定7個碳匯試點。去年底,國家林業局在浙江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正式啟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阿里巴巴集團以18萬元購買了1萬噸林業碳匯指標,成為國內購買林業碳匯的第一筆交易。
企業和個人捐資碳匯,可以積累碳信用指標,未來國內碳交易市場成熟後,不僅能夠抵減一定量的碳排放,而且還有望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獲得「博彩」的機會。特別是對於企業,是一種長遠投資,是為企業儲存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碳匯「交易」對於創新林業發展機制,建立森林生態效益市場化的新機制也十分有利。集體林改後,農民獲得了林地和林木所有權,雖然短期內難以從中獲得經濟收益,但如果能使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化,就可以彌補森林經營周期長、短期沒有經濟收益的問題。同時,企業通過捐資碳匯幫助農民造林或者搞好森林經營,將來樹的延伸產品價值就可以歸農民所有,企業可以從中積累碳信用指標,為企業未來發展儲存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伍』 碳交易到底是怎麼回事談談全國碳交易市場,有哪些賺錢新機會
為了梳理清楚這些問題,我查了一些文獻,力求每一個觀點和看法都有據可依。
咱們先看下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市首日的情況,我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網站上查到了全國碳市場行情,跟大家簡單報一下數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萬噸碳排放配額,注意碳排放配額,我在後面會詳細解釋,成交金額21023.01萬元,開盤碳價48元一噸,一路上漲然後波動,最高達到52.80元一噸。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這些一頭霧水,別著急,下面我會一層一層幫大家盡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買賣的,並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很多人聽到碳交易覺得很新鮮,其實它不算個新鮮事物。
「排放權交易」這一概念是一個美國的經濟學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後在1997年12月通過《京都議定書》,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市場機制。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權正式確定為國際商品。到了2011年,咱們國家開始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首批試點城市一共有7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
也就是說,碳排放在咱們國家已經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個新鮮事兒,以前是各地獨立嘗試,價格機制都不一樣,現在全國統一市場。
溫室氣體過量排放造成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 健康 和發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來人類生存環境可能會加劇惡化。
什麼是溫室氣體?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們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兇手,而它們的主要來源正是各國工業排放。
既然如此,總不能眼看著問題繼續嚴重下去吧,於是各國一起開了會,在1992年5月一起簽了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意思就是大家別瞪眼看著了,控制一下溫室氣體濃度唄,發達國家排放大戶,自己去限制下,順便出點錢幫發展中國家也出點力。
這個公約是1994年生效的,而隨後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也就是《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其實是引入了市場機制去解決二氧化碳減排問題,把二氧化碳排放權變成了一種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權的交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質上是控制總量的同時,讓碳排放權流動起來,比如一共10個排放權,張三和李四各得到5個,但是,張三的企業排放權用不完,李四的企業不夠用,那就買賣一下,流動起來,張三賣給李四排放權,李四花錢,張三掙錢,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錢去買,而張三希望賣出去更多,於是他倆都有積極性去想辦法減排,要麼升級更環保的設備減排,要麼盡快研發新技術減排,反正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 社會 的碳排放減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經濟的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將環境外部性問題內化為企業所應擔負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業去想辦法減排,能出來這么個機制, 我估計也是因為想要靠企業自覺去減排不現實。
前面我們說了,早在2011年就開始了碳交易試點,到現在已經有10年了,為啥現在要搞全國的呢?我覺得兩個方面吧,一個肯定是因為試點發現,碳交易對減排目標有效,另一個就是有必要全國統一市場。
先說碳交易對減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關論文里,有研究得出結論,碳交易試點大體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顯著降低了試點地區的工業碳排放水平和強度,而且有效促進了企業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引進。
道理很簡單,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既定,減排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企業沒別的選擇,只能減。
再說全國統一市場,如果各地分別建立碳交易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同一個行業不同省市碳價不同,各種機制也有差異,甚至有的試點里碳交易不活躍,不利於碳交易的發展。
先說碳交易市場里的機會,在碳交易市場有兩種東西可以買賣,一種是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一種是企業自願核證的減排量,也就是CCER。
配額好理解,就是給你一個排放額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賣了,不夠的話,自己去碳市場花錢買。
CCER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指依據《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經備案並登記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
目前,全國市場剛開始上線,所以,買賣的其實只有碳排放配額,參與主體是溫室氣體的重點排放單位,首先被納入的就是2000多家發電行業,機構和個人還不能參與。
但是根據公開的信息,未來這個市場是可以像A股市場一樣,機構和個人都可以參與買賣碳配額,有投資賺錢的機會。
另外一個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場,可以申請CCER項目,未來這部分核證的減排量,可以賣給需要的單位,只要看好你的樹別砍伐,就能相當於「賣空氣」賺錢。或者你搞一堆沼氣池,屬於甲烷利用,也有機會申請CCER,同樣可以直接拿去賣給需要排放額度的企業。
還有就是碳交易市場會帶來大量相關的新崗位,國家新增的職業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員。或未來成立第三方咨詢公司,為企業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詢服務等等。
總之,一個新的超級市場的誕生,未來一定會衍生出超多的機會,而新的賺錢邏輯也隨之誕生,當然開頭我也提到了,這可能是未來幾十年裡新機會的標志性起點,期待大家能夠在這新的機遇里抓住機會。
好了,本期內容就先聊到這里,關於碳交易相關知識其實很多,量也很大,很難一次性梳理得足夠清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關的問題,新的機會或許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經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經看到了這里,並且覺得有用的話,辛苦動動小手點個關注收藏,您舉手之勞,會讓我感激不盡。
好了,下期見。
『陸』 碳匯林項目合法嗎
【法律分析】
合法
A、碳匯林項目建設。
碳匯收入:每投入1000畝,約需要資金不超過150萬元,單位面積森林木材蓄積量最高的能達到5.8立方米年,最低0.4立方年左右,獲得的碳匯當量最高0.73-10.6噸/畝/年。根據目前行情價格15歐元噸,則1000畝碳匯價值約10950歐元-159000歐元/年,按照匯率折算:相當於碳匯1000畝碳匯年可出售收入為105120元-152.6萬元。按照碳匯樹木生長要求,一般20年左右,預計碳匯收益最低210-3052萬元,最高計算如果扣除最初生長期5年左右,也可達到1350萬元。
林木收入:按照1500元立方,20年期的木材價格大約最低1200萬元;正常的價格可達1億元左右。
林間收益:實施低碳化的種養加,能夠符合碳匯林建設要求,種養加結合每千畝收益最低年可達到80萬元,20年約為1600萬元。合計收入近4000萬元。
如果扣除租地成本、看護成本、人員工資、消防成本等,每1000畝地碳匯林至少可以獲得5000萬元以上的凈收益。如果近期碳交易價格增加到20歐元,則周期內利潤可實現7000萬元。再進一步推算,如果不計算碳匯收益和林間產業,僅僅是林業收益,而當年實現價值最少可以達到66萬元(其中林木按照最低蓄積量算)。
B、碳匯物種開發。碳匯能力強的樹種開發在碳匯林大背景下,必然有巨大市場需求量,從苗木需求到種子的需求。
C、碳匯交易所建立。把旗下的碳匯和國內各地的碳匯買家與賣家整合起來,吸納人才,建立與歐盟碳交易市場的正常連接,在必要時,將該交易所包裝上市。
D、加強與國際機構研發合作。包括項目開發,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建立仿生態的碳匯研究室。
E、協助非造林企業認購碳匯儲備。許多跨國公司或者大型企業,自己並不參與森林碳匯項目,但是希望及早做一些碳匯儲備,以降低未來執行減排時的費用,則我們將會協助他們認購碳匯林,並取得相關認證。通常收費的標准,是先計算該企業的排碳情況,然後按照每一噸4-8 歐元收取費用並且依據 10 年未收費期限(tCER 的時間為 20 年),分批逐次收取費用。
F、其他價值的開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柒』 光伏碳排放交易多少錢一噸
目前,我國每年的碳交易均價為每噸49元。據聯合國環境組織稱,碳排放的社會成本約為每噸41美元,國際碳交易價格為47美元以上。
顯然,我國碳排放交易價格過低,無法真正反映可再生能源電力對二氧化碳減排的價值,如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
當然,隨著碳指標成為強需求,我國的碳交易價格自然會上升,最近的交易顯示,我國碳交易價格一度達到87元每噸。
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會隨著碳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成熟成為最大受益者,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氫被廣泛使用之前,是能源領域最大的碳減排、碳中立主力。
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手中的碳減排指標,將成為高能企業的香餑餑。1億度的綠電可以減少近8萬噸二氧化碳,這個收益非常可觀。
碳指標交易不僅使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投資回收周期大大縮短了,同時也提高了風力光電和生物質發電的經濟性。
『捌』 碳匯林公式
森林碳匯計算公式(我有一片樹林如何換算成碳匯收益)
碳匯計算公式:
一畝成年樹林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約24.455噸。
岳林共有200萬畝,每年碳匯200*24.45=4890萬噸。
每噸按100元計算,碳匯交易價值489000萬元。即每年光碳交易就高達4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