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支付寶被詐騙了怎樣追回款
支付寶被詐騙了想追回款建議直接報警處理,也可以嘗試找支付寶客服,從「遇到問題的賬單」列表中找到轉賬錯誤的賬戶進行選擇:此時將轉向「解決方案」界面,在此就可以根據系統提示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找回資金:其中包括「申請交易退款」和「聯系支付寶客服」來幫助解決,除了獲取電子回單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外,還可以通過「被騙舉報」方式找回損失的財產,但是要回來的可能性不大。
拓展資料
一、支付寶防詐騙技巧
1、防「中獎」詐騙:騙子會通過郵箱或其他形式推送「中獎」信息,誘騙匯「手續費」。
2、超低價格要警惕:對於出價過低的物品,可查看一下同類物品在其他網站的售價。
3、如果賣家的聯系方式只有QQ、E-mail、手機,而沒固定地址和固定電話,要提高警惕。
4、可疑的電話號碼可以利用搜索,看看有無消費者舉報。
5、盡量去大型的、知名的、有信用和安全保障的購物網站購買所需的物品。
6、不要輕易將自己的網路賬號、信用卡賬戶和密碼泄露給陌生人,不要用公用電腦進行支付。
二、支付寶安全小常識
1、密碼安全:登錄密碼本身要有足夠的復雜度,組號是數字、字母、符號的組合,不要使用門牌號,電話號碼,生日作為登錄密碼,登錄密碼不要與淘寶賬戶登錄密碼、支付寶支付密碼一樣。
2、證書安全:數字證書是更高安全等級的賬戶保護措施,保證支付寶賬戶安全,申請了數字證書後,只有安裝了個人數字證書的電腦上,才能使用個人支付寶賬戶支付,其他沒有安裝數字證書的電腦,都不可以使用支付寶賬戶。
3、簡訊校驗服務安全:回到安全設置頁面,再看下面的「簡訊校驗服務」選項,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在支付的時候,系統回給綁定的手機發送驗證碼,需要輸入正確的驗證碼才能夠完成支付,如果沒有開通簡訊校驗服務功能,可以點擊「開通按鈕」。
(操作環境:手機:榮耀9i 版本9.1.0.148;支付寶:版本10.2.38.8200)
Ⅱ 支付寶轉賬被騙怎麼追回
支付寶轉賬成功後發現被騙,不能撤銷交易,用戶需要盡快聯系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如果資金還沒有到賬,警方可以聯系銀行下達止付指令凍結交易,被騙的錢可以原路返回;如果資金已經到賬,一般很難追回。
另外,在支付寶遇到欺詐,除了報警外,還可以在支付寶頁面反饋「涉嫌欺詐舉報」,以更好地打擊不法分子。
(2)用支付寶交易被騙了怎麼辦擴展閱讀:
轉賬(transfer accounts),是指不直接使用現金,而是通過銀行將款項從付款賬戶劃轉到收款賬戶完成貨幣收付的一種銀行貨幣結算方式。
它是隨著銀行業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當結算金額大、空間距離遠時,使用轉賬結算,可以做到更安全、快速。在現代社會,絕大多數商品交易和貨幣支付都通過轉賬結算的方式進行。
2019年3月28日,轉賬將取消24小時後到賬的規定,將實行實時到賬。
手機轉賬
國內各商業銀行先後開通了自己的手機銀行,如招商銀行,開展手機銀行轉賬匯款三年免費活動。
手機銀行簽約客戶通過iPhone版、Android版、HTML網頁版手機銀行或iPad銀行辦理招行同城、招行異地、跨行同城、跨行異地轉賬匯款業務,可享受轉賬匯款手續費全免的優惠。
2016年2月25日,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舉行「加強賬戶管理,推進普惠金融」聯合發布會。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境內人民幣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以降低客戶的費用支出。
辦理原則
銀行辦理轉賬結算和在銀行辦理轉賬結算的單位應遵循錢貨兩清、維護收付雙方的正當權益、銀行不予墊款的原則。此外,關於轉賬結算還應遵循相關規定。
適用范圍
轉賬作為一種銀行結算方式,應用范圍非常廣泛。
同城與異地、單位賬戶與單位賬戶之間、單位賬戶與個人賬戶之間、個人賬戶與個人賬戶之間均可以進行轉賬結算。
延遲到賬
2016年9月23日上午,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通告》,按照《通告》,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到賬。
央行發布《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全面加強賬戶實名制管理、銀行卡業務管理和轉賬管理。明確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自助櫃員機轉賬的,在發卡行受理後24小時內,可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
Ⅲ 在支付寶被騙了錢怎麼辦還能追回來
可以追回來的。通過支付寶轉賬後如察覺可能遭遇電信詐騙,只要「延時轉賬」還未到賬,及時報警就能凍結交易,一旦警方下達止付指令,款項可原路退回——8月21日,支付寶宣布升級「延時到賬」功能。「但延時到賬並不能撤銷交易。時間一到,錢款依然會進入對方賬戶,即便發現被騙也沒法撤回。」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推出的「延時到賬2.0」試圖解決這一痛點。選擇延時到賬的用戶如在到賬期限內發現被騙,雖然無法撤回,但只要上傳報警的相關憑證,轉賬會被臨時凍結;一旦警方判斷系詐騙,款項就原路返回。
【拓展資料】一、電信詐騙(外文名:Telecommunicationsfraud)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路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電信詐騙主要意在獲取被害人的財產、銀行賬戶等隱私信息,最高可判無期徒刑。2021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對於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以及涉手機卡、信用卡犯罪等關聯犯罪,提出更加明確具體的適用法律依據,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實行全鏈條、全方位打擊。
二、從2000年以來,隨著中國金融、通信業的快速發展,虛假信息詐騙犯罪迅速在中國發展蔓延,藉助於手機、固定電話、網路等通信工具和現代的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可以說是迅速地發展蔓延,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僅2008年北京、上海、廣東、福建這四個省市因電信詐騙犯罪市民損失近6億元。電信詐騙的范圍從沿海逐漸向內地發展,不法分子已經的成為一種社會公害。電信詐騙起初是台灣不法分子跑到內地針對台灣群眾進行詐騙。隨著犯罪手法的不斷傳播,內地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也仿效其手段進行犯罪。除了福建以外,湖南、湖北、廣東、海南、河北個別市縣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詐騙隊伍。
三、隨著各地公安機關打擊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打擊力度逐漸加強,境內外詐騙團伙紛紛躲避風頭、變換手法,當前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特點:詐騙窩點向中西部和境外轉移。主要表現在大陸詐騙團伙紛紛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詐騙窩點多設在城市高檔社區商品房內。台灣詐騙團伙紛紛轉移到東南亞一帶,僱傭大陸無業人員以旅遊簽證的方式分散出境,在當地租用別墅設立窩點,從事詐騙活動。詐騙犯罪團伙呈現公司化、集團化管理。詐騙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話務組、辦卡組、轉賬組、取款組,相互獨立、相互分散;採取組長負責制,根據業績進行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