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
(1)碳交易助力碳減排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碳交易的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Ⅱ 啟動「碳交易」有什麼益處
時近年底,國內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再推一項新決斷。國家發改委宣布,以煤電行業為突破口,由部分省區試點4年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即刻運行。
中國是全球碳(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在中國每年的碳排放量中,煤電企業所排的碳佔到年度碳排放總量的50%還多。因此,碳排放市場交易從煤電行業這一排碳大戶率先下手,無疑抓住了中國碳減排的牛鼻子。
部分發達國家的碳排放市場啟動比中國要早,可因擔心影響選票,在核定最高碳排放量時不夠硬氣,減排效果始終不夠理想。所以,碳排放、碳市場、碳交易、碳金融等概念,不僅在中國,即使在已開設碳排放市場的發達國家,民眾也是一知半解的。
在民間層面,保衛藍天已成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之一。在政府層面,減排措施多管齊下,除了正式開啟碳交易市場,近期已公布的措施,還包括排污費改為排污稅,擴大跨區(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等等。只要保持並繼續擴大這樣的多渠道治污力度,中國人沒理由打不贏藍天保衛戰!
Ⅲ 碳交易是如何怎麼促進企業節能減排
碳交易是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方法如下:
首先,應加快開發性金融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要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對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資本金來源和數量、功能與任務、業務的具體操作流程、利潤分配等內容提供明確的規定和闡述,使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行為有法可依。
第二,充分發揮資金導向機制,促進其他金融資本流向新興產業和結構調整產業。開發性金融應在開展業務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引導其他資金進入需要發展的行業,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降低自身風險。
第三,開展信息分析和咨詢服務。開發性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政策性特質,將自身的信息優勢與市場數據相結合,對新興及低碳行業發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與支持。
其次,應關注開發性金融功效發揮中的風險防範。
第一,合理確定政策性功能的邊界。應以宏觀經濟的資金是否已經由不足轉為過剩,是否已完成低碳產業高速經濟增長時期的資本積累等量化指標為標准,合理確定政策性的金融邊界。
第二,加快金融研發和創新,滿足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藉助機制、運作模式及產品等多維度的創新,豐富投融資渠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是助推低碳企業提質增效的關鍵。
第三,完善風險預警防控體系,為開發性金融效能發揮提供保障。在開發性金融發揮引致效應的過程中,面臨著多重風險。既包括顯性的、直接影響碳市場平穩運行的制度風險、政策風險,也包括金融市場隱性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而引致機制的被動性特徵是制約其效應發揮的重要因素。在進入市場之前,開發性金融機構宜展開詳盡的調查與情景分析,同時,應針對碳金融領域特有的制度風險、項目風險,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在金融孵化和市場出口設計的過程中,開發性金融機構宜側重風險監控制度的精化和細化,積極推動成本收益轉化,提升碳金融市場對其它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減少尋租活動,降低被動風險。
最後,應積極推動碳金融交易體系的發展。
Ⅳ 碳交易的解釋是什麼
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在《京都協議書》要求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因此,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在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具備了商品屬性。
簡介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Ⅳ 碳交易是什麼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確定一定時限內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以配額或排污許可證的形式分配給個體或組織,使其有合法的碳排放權利,並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一樣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碳實際排放不超過限定的排放總量。
成本低的企業可以多減排,通過碳市場將富餘的配額賣給減排成本高的企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益最優的方式實現碳減排。碳交易市場中,交易主體可分為政府、履約企業、投資機構、非履約企業以及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等五類。不同的交易主體交易不同的標的物,會形成各種諸多交易模式。
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Ⅵ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一種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機制。工業化國家可據此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支付費用,用於減少後者的二氧化碳排放,減排的額度則可以算在付款方賬上。而各國的排放額度是經由談判,通過《京都議定書》簽訂的。
Ⅶ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指碳交易市場,簡單理解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進行買賣交易,買方通過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從而獲得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是一種應對全球變暖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是為了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機制。
碳交易市場是由包括交易主體(控排企業)、交易產品(碳排放權)、交易流程、交易活動及監管活動(政府監督)等在內的核心要素所組成的規則化體系。
國家現在嚴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國家按照份額會分配給每一個公司,但是對於不同的公司來說,情況是不同的,有些公司可能二氧化碳排放量會超標,有些公司可能綽綽有餘,此時有多餘的公司可以把權利賣給那些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標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股市中有碳中和概念股票,這類股票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關注,不過投資這樣的股票時需要對上市公司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後在股價低的位置買入,後續股價上漲後就可以賣出獲利。
Ⅷ 到底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指的是因為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一些溫室氣體排放的額度來作為交易,准確來說,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作商品來進行買賣,這樣的方式是能夠鼓勵很多企業通過優化農業結構來實現減排,同時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通過市場的方式來解決全球變暖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
最後關於碳交易也是需要相關政策和法律手段來進行維護的,這樣才能夠讓碳交易繼續長久並且健康的維持下去。
Ⅸ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碳指的是什麼
法律分析:碳排放交易,是指運用市場經濟來促進環境保護的重要機制,允許企業在碳排放交易規定的排放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這些減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業內部以及國內外的能源。碳排放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法律依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第三條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應當堅持市場導向、循序漸進、公平公開和誠實守信的原則。
第四條 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范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