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交易市場 > 塞內加爾可以注冊哪個交易所

塞內加爾可以注冊哪個交易所

發布時間:2022-11-22 17:18:46

Ⅰ 密西西比泡沫的背景

第一步:1716年5月約翰·勞經法國政府特許建立了一個可以發行貨幣的私人銀行,並且它發行的紙幣可以用來繳稅。約翰·勞的銀行事務經營得很成功,幣值穩定。而金銀卻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預時常貶值。於是勞氏銀行的信譽蒸蒸日上,壟斷了煙草銷售,還獨攬改鑄金幣、銀幣的權力。最終於1718年12月被國有化為皇家銀行,但仍由其擔任主管。
第二步:在法國政府的重商主義下,約翰·勞自1717年就開始日益獲得各種貿易特許權,以至於其設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擁有與密西西比河廣闊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貿易的獨一無二權力(因為當時傳說這兩個地方遍地可見金銀),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國庫券以面值購買,盡管面值500里弗爾的國庫券在市場上只能兌換160里弗爾,投機狂潮開始席捲法蘭西。時至1719年時密西西比公司又被全權授權在東印度群島、中國、南太平洋諸島以及柯爾伯建立的法國東印度公司所屬地進行貿易。壟斷性的海外貿易確實為密西西比公司帶來了不少超額利潤,此時公司又稱印度公司,新增5萬股份,勞氏保證每份500鎊的股票每年可獲得200里弗爾的紅利,而當時面值500的國庫券只抵得上100的市值了。人們紛紛無法抵制誘惑,至少有30萬人申請購買5萬的新股。
第三步:藉助此時法國公眾的普遍熱情,約翰·勞決定運用皇家銀行的紙幣發行能力和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實力實踐其刺激經濟和為攝政王解除政府國債負擔的設想。約翰·勞首先向人們展示了異常輝煌的公司前景,接著密西西比公司於1719年9月12日,9月28日,10月2日分別發行10萬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爾,用於償還15億里弗爾(相當於6000萬英鎊)的國債。
股票一上市就被搶售一空,無論是豪門顯貴還是村夫野漢,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從勞氏股票中獲得無盡的財富。股票價格漲了又漲,直線飈升。有時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上揚10到20個百分點。早上出門一貧如洗的人,晚上歸家時就可以腰纏萬貫。最狂熱的記錄是半年內股價能從500里弗爾被炒到18000里弗爾。各地的人都紛紛湧入股票交易場所,從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換更大的廣場。不僅用以償還國債的紙幣又流回股市,而且為配合股票投機對貨幣的需求,皇家銀行又發行了2.4億里弗爾紙幣(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發行的1.59里弗爾股票,1719年7月25日皇家銀行已經發行過2.4億里弗爾紙幣)。總之密西西比股票的價格越高,皇家銀行就同步發行越多的鈔票。導火線點燃於1720年初,孔蒂親王由於在要求以他自己的定價購買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時被約翰·勞拒絕,就用三輛馬車拉著自己的紙幣到勞氏銀行要求兌換硬幣。從此任何人都可以毫無困難地任意兌換硬幣,稍稍精明的股票投機者也都正確遇見到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攀升,紛紛兌換硬幣並運往國外。
隨之而來,時間一長國內的流通硬幣到了極度匱乏的境地,聞所未聞的禁止任何人擁有超過500里弗爾硬幣,違者除沒收所有硬幣外還要被處以數額很大罰款的法令也就應運而生了。同時還嚴禁任何人收購金銀首飾、器皿和珍貴的寶石。隨著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價暴跌,已經沒有什麼人還相信那個地區蘊藏著巨大財富的神話。但是,為了重新樹立公眾對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謂是使盡渾身解數。政府甚至宣布強制徵兵計劃,召集巴黎所有窮困的流浪漢,提供衣服和工具,讓他們排成隊,肩上扛著鎬和鍬,日復一日的通過巴黎街頭然後來到港口等待被裝船運往美洲,佯裝到那裡的金礦上幹活。他們之中有三分之二沒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國各地,不到三個星期他們中的一半人又出現在巴黎。為了維持9000里弗爾的股價,約翰·勞還於1720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別發行了3億,3.9億,4.38億里弗爾紙幣,使得一個多月內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據估算當時流通中的紙幣有26億里弗爾之多,而全國的硬幣加起來還不到這個數目的一半。
終於約翰·勞控制不了局面了,不得不宣布股票貶值,國務會議通過決議讓紙幣貶值50﹪,銀行則停止兌付硬幣業務。股價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爾,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爾。至此昔日的經濟繁榮泡沫徹底破滅,代之以經濟衰退、民生重創的現實。這就是以約翰·勞為主角,依據其增發紙幣——換成股票——最終可以抵消國債的理念和攝政王的賞識,藉助密西西比公司和皇家銀行為載體,聯合貿易和金融兩條戰線演繹的一場帶有濃厚政府性質的泡沫經濟。 1715年初,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駕崩,由路易十五——菲利普二世攝政。路易十四留給路易十五的是一個國庫枯竭與巨額外債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路易十四連年對外發動戰爭,對內又極度奢侈浪費,弄得法國經濟陷入極度苦難之中。於是,1716年,法國政府特許約翰·勞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資本約600萬利弗爾(Livre)的私人銀行,這便是後來的「皇家銀行」。政府授予皇家銀行有發行鈔票的權力,以便它用所發行的鈔票來支付政府當時的開支,並幫助政府償還債務。這種鈔票在原則上可以隨意兌換成硬通貨,人們樂於接受。因此,銀行建立後,其資產總額迅速增加。1717年8月,勞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1]的貿易特許權和在加拿大的皮貨貿易壟斷權。其後,勞建立了西方公司,該公司在1718午取得了煙草專賣權。1718午11月,勞成立了塞內加爾公司,負責對非洲的貿易,1719年,勞兼並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更名為印度公司,壟斷了法國所有的對歐洲以外的貿易。勞所主持的壟斷性海外貿易為他的公司源源不斷地帶來了巨額利潤。
1719年7月25日,勞向法國政府支付了5000萬利弗爾,取得了皇家造幣廠的承包權。為了彌補這部分費用,印度公司發行了5萬股股票,每股1000利弗爾,股票價格很快上升到1800利弗爾。1719年8月,勞取得了農田間接稅的徵收權。1719年10月,勞又接管了法國的直接稅徵收事務,其股票價格突破了3000利弗爾。1719年,勞決定通過印度公司發行股票來償還15億利弗爾的國債。為此,印度公司連續三次大規模增發股票:1719年9月12日增發10萬股,每股5000利弗爾。股票一上市就被搶購—空,股票價格直線上升。1719年9月28日和10月2日,印度公司再增發10萬股,每股5000利弗爾。股票價格一漲再漲,達到了每股10000利弗爾,在半年之內漲了9倍。 密西西比泡沫原始地印證了當代關於泡沫經濟的一些一致認識:
(1)證券市場是具有不完全性質的市場,不存在一個帕累托效率的均衡點,容易出現哄抬價格的泡沫現象。這是泡沫經濟存在的本質理論原因,也解釋了密西西比股價為什麼能夠完全背離公司盈利實力而純粹受制於股票需求和股票買賣價差關系。
(2)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往往是泡沫生成的外部條件。
(3)政府對經濟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經濟的觸媒。這兩點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股票擔負起清償國債的功能,皇家銀行大發紙幣為其吶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為保住股票價格。完全混淆了公司與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4)由於泡沫或遲或早、必不可免的破滅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損失,所以宏觀經濟當局應積極設法防止泡沫經濟的生成,或者在泡沫生成後努力防止突然崩盤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這也正是一個政府的真正職責所在。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漲不落,吸引了本國大量的資余到股票市場,吸引了歐洲各國的資金的大量流入。這樣,股票買賣的投機氣氛越來越濃厚,投機活動的盛行增加了對貨幣的需求。於是,每當印度公司發行股票時,皇家銀行就跟著發行貨幣,每次發行股票都伴隨著貨幣的增發。因為勞始終堅信增發銀行紙幣,換成股票,最終可以抵消國債。1719年7月,皇家銀行發行了2.4億利弗爾鈔票,用於支付印度公司以前發行的1.59億利弗爾的股票。1719年9月10日,皇家銀行又發行了2.4億利弗爾。貨幣大量增發後,必然會引發通貨膨脹。1719年,法國的通貨膨脹率為4%,到1720年1月上升到23%。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直接動搖了民眾的信心,人們紛紛湧向銀行,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紙幣兌換成黃金,而不要印度公司的股票。1720年9月,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開始暴跌。1721年11月,股價跌到2000利弗爾;到12月2日,跌到了1000利弗爾;1721年9月,跌到500利弗爾,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破滅後,法國經濟也由此陷入蕭條,經濟和金融處於混亂狀態,多年之後還難以復甦。 在「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中,約翰·勞曾經一度成為法國政府「特聘的專家」,一手主管政府財政和皇家銀行的貨幣發行,另一手控製法國海外貿易與殖民地發展。在他背後,政府為了緩解財政虧空,大量發行紙幣,製造虛假經濟繁榮,最終引發了劇烈通貨膨脹。約翰·勞的「密西西比開發計劃」成為泡影,股票變成廢紙,法國金融體系因此崩潰。後來,約翰·勞逃離法國,1729年在威尼斯於貧病交加中死去。 金融創新源自於信用,而金融泡沫則崩潰於信用的透支。馬克思曾說,約翰·勞「既是騙子,又是預言家」,因為他的「騙術」聽上去與當代貨幣學理論頗為神似:增加貨幣供給,可以在不提高物價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業機會並增加國民產出;紙幣本位制要比貴金屬本位制更好,它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說白了,採用貴金屬本位制,發行貨幣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銀子,而金銀在世界上的儲量有限,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金銀的供給量。紙幣本位制就沒有這個限制,如果金融當局願意的話,啟動銀行的印鈔機,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金融市場的瘋狂,就在於一旦泡沫被濫發的貨幣和無限的樂觀預期所吹大,即便是強有力的政權力量也無能為力,通貨膨脹幾乎就是濫發貨幣的代名詞,相應地,貨幣貶值和政府信用喪失,必然導致資本市場甚至一國經濟的最後崩潰。

Ⅱ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聯系

經濟是實物與實體,金融有衍生與虛擬,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和傳導,金融是經濟的基礎和先導,是為二者的本質區別,也是金融的力量所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是發展趨勢,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規律。金融國際化之於經濟全球化,從表象和正面作用看不一定明顯,而從本質和負面作用看則一定深刻。人類社會進入商品經濟時代以後,最早發生的是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廣泛而深刻的是金融事件,對經濟社會造成巨大危害的是金融問題,特別是二戰後連續爆發的多是金融危機。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無處不映襯著早期金融危機的影子,現代人類較之300多年前著實乖巧了許多,但並未吸取以往的金融危機教訓,從而變得聰明些甚或至少是顯得聰明些。金融的負面力量展示了金融國際化的強大威力,在波及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中,表明了經濟全球化的根源的動力在於金融國際化,或許是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日久和影響日深所不可多得的教益。

三大泡沫事件與資本市場危機

荷蘭鬱金香交易泡沫。荷蘭在推翻西班牙統治而獨立後不久,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迅速發展起來。當時剛剛傳入荷蘭的鬱金香,花開驚艷,培植困難,供給有限,價格昂貴。1634年,鬱金香商人組成行會,控制鬱金香市場,推出鬱金香買賣合同,買進賣出要收取交易費用。人們看好鬱金香的價格前景,紛紛購入鬱金香合同;投機商囤積居奇,推高鬱金香市價。1636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開設鬱金香交易,然而當年的鬱金香球莖收獲量不大,無法滿足購買者和投資者需求,交易所索性推出了下一年收獲季的鬱金香球莖賣盤,鬱金香遂之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期貨產品。期貨產品是競價交易,可以買空賣空,合同頻繁轉手,價格節節推高,吸引了歐洲大量資金入市,而獲利者隨時套現出局,引起鬱金香價格三次暴漲暴跌。第二年鬱金香種植季來臨,意味著交貨時間將近,合同持有者突然發現鬱金香實物並無偌大價值,而合同供貨商赫然頓悟本無那麼多鬱金香可供,加之獲利拋售者特別是獲利離場者增多,市場突然出現大量拋盤,引致股民恐慌,價格直線下降,2月4日突然崩盤。1637年4月,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絕鬱金香上市交易。一年後,荷蘭政府限定買主支付合同價款的3.5%後可中止合同,導致合同買方已付款者或合同賣方未收款者最終承擔合同價款96.5%的損失而黯然收場。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約翰·勞(John Low)出生於英國愛丁堡的一個銀行世家,精通金融業務並有專著,但在決斗中由於致人死命而亡命歐洲大陸。法國路易十四去世後,奧爾良公爵任攝政王,輔佐年幼的路易十五施政,包括設法償還累積日久的巨額債務。法國攝政王贊賞約翰·勞關於設立銀行發行紙幣償還債務的設想,特許他於1716年5月設立「通用銀行」(Banque Genarale),並開始發行紙幣,可以作為支付手段,隨時兌換硬幣,幫助政府擺脫財政困境,從此大量紙幣流入市場。1717年8月,約翰·勞獲准實施策劃已久的「密西西比計劃」,即政府債務與公司股權互換計劃。法國政府准予約翰·勞設立「密西西比公司」,並授權專營法屬北美殖民地——密西西比河流域路易斯安那州的貿易和加拿大的皮貨貿易;政府通過通用銀行發行紙幣,紙幣持有者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收回紙幣或兌換硬幣償還債務;政府支持密西西比公司發行股票,申購者要用政府債券購買股票,歐洲很多國家的股民搶購股票,股票得以若干倍的溢價發行,套回大量政府債券向銀行兌換紙幣,進而用於公司周轉和盈利。法國政府贊許約翰·勞的功績,連續授權密西西比公司在東印度群島、中國、南太平洋諸島以及法國東印度公司屬地進行貿易,兼並法國東印度公司並壟斷東南亞貿易,設立塞內加爾公司對非洲開展貿易;密西西比公司則向政府支付巨額資金,獲取了為期9年的皇家造幣權和國家稅收徵收權以及煙草專賣權等,換回源源不斷的利潤,推動公司股價不斷上漲,股票價格遠遠超過實際價值。1718年,法國政府將通用銀行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Banque Royale),約翰·勞繼續把持銀行,紙幣發行量遠遠超過實際需要量,紙幣難以兌換硬幣而貶值。密西西比公司(轄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1719年4月是每股400里弗爾,公司於當年9月和10月連續3次共發行30萬股股票,每股發行價高達5000里弗爾,用於償還15億里弗爾的國債。三次股票發行都是一搶而空,很快被炒到每股18000里弗爾。政府用以償還國債的紙幣旋即流回股市,隨後又為配合股票投機而虛增的貨幣需求繼續增發紙幣,形成紙幣發行推高股價的惡性循環和股價帶動貨幣發行的通貨膨脹。密西西比公司的業績根本不支撐天價股票,1720年9月股價暴跌,至1721年9月跌到每股500利弗爾,拖累法國經濟陷入蕭條,無數家庭一夜之間淪為赤貧。

英國南海公司泡沫。英法兩國是為世仇和死敵。然而1717年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換國債計劃,卻為英國政府彌補戰爭虧空帶來了些許啟迪,英國財政部採納了南海公司如法炮製的「南海計劃」(South Sea Scheme)。南海公司以認購政府1000萬英鎊政府債券的代價,換取英國政府給予該公司煙、酒等商品經銷永久退稅特惠,以及南美洲的貿易壟斷權。1720年2月,股票換國債的南海計劃獲得國會通過。南海公司以公司溢價股票作為交換,購入政府3160萬英鎊可贖回債券,再向政府支付760萬英鎊,政府得到了可觀的大額入賬和穩定的償債資金;政府每年向南海公司支付5%的利息,至1727年降至4%,到期回購南海公司持有的政府債券,公司獲取了股票溢價的利潤和國債穩定的入息。南海計劃實施引發了人們的狂熱,公司每股股票價格由當年年初的128英鎊飆升至7月的1000英鎊,其間公司居然以每股300英鎊的價格發行了225萬股股票,又以每股1000英鎊的價格增發了500萬股股票。然而,南海公司的特許經營和壟斷貿易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果,投機的政府和財欲的股民發現了其中的欺詐和風險。英國國會於1720年6月通過了《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倫敦保險公司法案》,即著名的「泡沫法案」,南海公司股票遭受恐慌性拋售,股價一落千丈,至年底時跌到124英鎊。南海公司垮台和天價股票泡沫破滅,很多公司被依法取締,很多股民血本無歸。然而由於爆發了南海公司弊案,卻將「泡沫」這一經典專業詞彙傳揚全球。
1992年英國英鎊危機。1990年,英國加入歐洲匯率體系(ERM)。歐洲匯率體系成員國的貨幣不與美元掛鉤,而以德國馬克為基準相互釘住,匯率要在規定的范圍內浮動。英鎊與馬克的匯率定為1:2.950,不得低於1:2.778的下限。當時英國經濟衰退,英鎊幣值高估,經濟疲弱難以維持高匯率,而本幣貶值則有違歐洲匯率體系制度。1992年,英鎊對馬克下跌,英格蘭銀行奉命干預,買入英鎊並拋售馬克。而索羅斯的對沖基金等投資者則逆向操作,拋售70億美元英鎊和5億美元英國股票,購入60億美元馬克和5億美元德國股票,此舉驟然加大了英鎊貶值壓力。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連帶幾個國家本幣貶值,英國商請德國降低利率,以使馬克相對貶值而托住英鎊但遭到拒絕,英國無奈在兩天內將短期利率從10%提高到15%。然而加息並沒有扭轉英鎊頹勢,9月15日英鎊對馬克的比價跌破下限,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隨後,義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賽塔大幅度貶值,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是年,索羅斯基金大漲67%,大賺6.5億美元;索羅斯被《經濟學家》雜志稱為「打垮英格蘭銀行者」。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墨西哥原來實行固定匯率政策。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墨西哥為實現經濟持續增長,以高利率吸引外資,年流入250億至300億美元;在比索匯率高估的情況下,要維持固定匯率制度並抑制通貨膨脹,只能使比索漸進的小幅貶值;高利率和高匯率導致國際收支惡化,不得不發行外債彌補外匯不足,1992年墨西哥外債高達1040億美元,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37%。索羅斯認為,墨西哥政府外匯儲備不足,而比索嚴重高估,比索一旦發生危機,要將墨西哥拉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美國定會出手救援,遂於1994年12月初拋售比索,買入美元。12月20日至22日,墨西哥政府投入40億美元拯救比索未果,被迫宣布比索貶值15.3%,索羅斯趁機繼續拋空,投資者恐慌性跟風拋售。墨西哥政府面對拋盤進退失據,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而改行浮動匯率制。此舉導致比索狂瀉40%,外匯儲備幾乎見底,股市暴跌70%,索羅斯趁低大量回購比索。美國於1995年1月2日實施180億美元的墨西哥救援計劃;同月又追加第二期499億美元的墨西哥救援計劃,使比索匯率企穩並逐步回升,索羅斯趁機回吐比索獲利而歸。

1997年泰國泰銖危機。泰國從1984年開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1美元兌換24.5-26.5泰銖,資本流入流出不受管制。1995年,泰國的外匯存底有很大比重的外國投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泰銖高估,建議適時調整匯率,並增加政府外匯儲備。索羅斯等投資者沽空泰銖。泰國政府發表聲明認為泰銖價值適當,以穩定輿論並爭取時機調整經濟。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資產質量惡化,流動性不足。索羅斯等投資者料定交易對手要拋出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因而開始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買入看跌的泰銖期權,以掉期等方式借入泰銖現金。泰銖原本蘊含的貶值壓力驟然釋放,致使大量外資撤離泰國,泰國外匯存底迅速減少,驅使泰銖加速貶值,5月份時最低躍至26.7銖兌1美元。泰國與新加坡聯手動用120億美元吸納泰銖,嚴禁銀行拆借泰銖,將隔夜拆息由10厘調升為1000至1500厘。6月,索羅斯等基金以出售美國國債等方式籌集資金篤定賣空泰銖,只有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難以招架,7月2日泰國政府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改為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至7月24日降至32.5:1美元。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新加坡元、韓元、日元和俄羅斯盧布等幣值和股市相繼下挫,有些國家和地區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引起歐美國家股市和匯市全面劇烈波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採取控制本幣貶值、推遲償還外債、暫停國債交易等辦法救市,有的則被迫實行本幣貶值和自由匯率制度。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堅持港幣與美元聯系匯率制度,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港幣拋盤,將匯率穩定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同時穩定港幣利率和拆息,防止利率急升影響股市和期市,取得了保衛港幣的勝利。
低息政策與房屋次級貸款。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互聯網經濟泡沫破滅,導致產業結構性失衡、產能過剩、財富縮水、大量失業和貧富兩極分化。美國為刺激經濟而加速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採取長期降息、持續減稅、增發貨幣、增加信貸、加大赤字和放任美元走軟等措施,美國房價連年上漲,積累了房產和資產價格虛高泡沫。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和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以政府信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錢,以房價持續上漲為假設條件,向沒有信用的窮人用零首付方式推銷房屋次級抵押貸款(次貸),由此帶動房地產開發商大肆推銷零首付房屋次貸,房地產市場異常興旺,大量窮人遷入新居,帶動消費市場繁榮,美國經濟先行指數向好,經濟景氣催生了樂觀情緒和投機沖動。

杠桿融資與市值定價。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運作方式與中國截然不同,債權人並不長期持有債權,而要通過資產證券化(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CDO)產品,將債權轉換為現金再作投資。方法是將缺乏流動性但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進行標准化的結構性重組,發行可在金融市場流通的證券,出售給銀行、養老金和對沖基金等客戶,其中投資銀行是大客戶。投資銀行的融資渠道按融資期限分為銀行貸款、1年期債券、9個月至3個月的商業票據,以及屬於隔夜拆借的債券回購市場等,融資杠桿率由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VAR)決定。投資銀行資產風險評估值高,則杠桿融資率低;投資銀行資產風險評估值低,則杠桿融資率高,一般的杠桿率為15倍至30倍甚至更高。投資銀行購買資產證券化產品後,要由中介機構按照市值定價(Mark to Market)會計制度,根據市場公允價值重新核定賬面資產價值,市場繁榮時市值定價則高,市場萎縮時市值定價則低,由此確定投資銀行的盈虧狀況和杠桿融資等級。

資產證券化產品與信用違約掉期合同。投資銀行為獲取杠桿融資,要購買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合約。若以資本金為1個單位,杠桿融資20倍計算:如每單位投資收益率為10%,資本回報率為200%;如每單位投資虧蝕率為10%,則要虧掉兩個單位的資本金。信用違約掉期合同買受人如果不違約,則向賣方付費,類似於保險繳費;如果違約則可獲取賣方的賠償,類似於保險賠償。信用違約掉期產品屬於融資杠桿擔保產品,杠桿融資人可以少量的付費取得杠桿融資擔保支持,杠桿融資擔保人可以忽略不計的風險擔保取得收益,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使得資產證券化產品由無人擔保代償的復雜化產品變為有人擔保代償的大眾化產品,進而使得質量不高的次級貸款經資產證券化喬裝之後,作為優質產品而銷售給全球的客戶。房屋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經銷人可能有贏家,而房屋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最終持有人可能都是輸家。

次貸價值鏈崩潰與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及其關聯產品建立在經濟持續繁榮和房價持續上漲、所有產品設計合理、所有機構運營正常、所有資金鏈條接續等基礎之上,在互聯網泡沫尚未消除而房地產泡沫接續出現的情況下,很多環節可能都有問題。主要是:房屋貸款本來就有問題,債務到期後陸續出現壞賬,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形成了5.2萬億美元的問題債務,包括1.7萬億美元的無擔保債務和3.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很多投資者以高倍杠桿融資投資,獲取了難以想像的收益,但次貸壞賬不斷出現導致房價下跌,原本設計無風險的債務鏈斷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梅林、摩根和高盛等投資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值定價不斷降低,只得按照在險價值會計制度,減記公司資產甚至增記公司虧損,同時啟動去杠桿化程序,有的則要拋售公司資產償債;由此導致提供短期融資的銀行和資金市場等無法收回資金,為資產證券化產品提供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的擔保機構捲入其中,信用違約掉期規模從2000年的1萬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2萬億美元,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形成廣泛的金融連帶責任,以杠桿融資再投資的投資者遭受以融資杠桿倍數計算的賠率而紛紛倒台。2007年4月2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174億美元到期次貸無法償還而申請破產保護,導致關聯公司陷入困境,全球股市全線暴跌,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Ⅲ 2020年非洲(迦納)國際建材展

西非面積638萬平方千米, 占非洲五分之一。人口2.225億,約佔全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為蘇丹語系黑人,次為阿拉伯人。

西非經濟以農礦業為主,富鋁土、金剛石、石油、金、錳、鐵、銅、鈮、鈾礦等。農產品有油棕、蜀黍、可可、棕櫚仁、花生、咖啡、橡膠等。其中可可、花生等佔有世界重要地位。半荒漠帶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自然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發展水平在非洲居中。西非(Western Africa)指非洲西部地區。東至炸的胡,西瀕大西洋,南頻幾內亞灣,北為撒哈拉沙漠。西非通常包括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個、貝南、奈及利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

迦納位於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面積23. 95萬平方公里,人口2750萬。在西非國家中迦納經濟較為發達。近10年來迦納經濟運行勢頭良好,經濟增長強勁,屬於非洲地區特別是西非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之一。

以農業為主,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加經濟支柱,迦納以其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及配套的倉儲設施,使其經濟開放度較高,貿易活動比較活躍,素有商品和貨物集散地之稱,具有相當的市場容量和射功能。對周邊國家像奈及利亞、象牙海岸、塞內加爾、多哥等國傢具有一定的輻射作用。

迦納資源豐富,諸如黃金、鑽石、鋁礬土、猛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由於其生產黃金, 有黃金海岸之稱謂。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迦納的經濟支柱。迦納生產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

迦納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薄弱,日常生產和生活物資基本依靠進口。非石油類進口商品主要包括機械設備、食品葯品、通訊設備、紡織服裝、輕工產品、建築材料、汽車及零配件等,總額約為59.68億。

 迦納的外匯管理比較靈活寬松,外國企業以及個人對迦納出口的所得,可以通過銀行匯出。小額外匯可以到市場通過外匯兌換所自由買賣。

                    2012—2018年迦納人均GDP

中加經貿

 1960年7月5日,中國和迦納建立外交關系。建交以來兩國高層領導人多次互訪,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關系不斷發展。中方共承擔迦納國防部辦公樓、醫院、外交部辦公樓、海岸角體育場、沃爾特醫科大學等援助項目,正在實施打井供水等項目。中國與迦納間雙邊貿易規模在2015年再創新高,達到66.04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18.2%,2018年中加雙邊貿易額突破70億美元!

 中加簽有經濟技術合作協定、貿易協定和保護投資等多項協定,設有經貿聯委會,2015年3月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會議。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紡織品、鋼材,進口原油、錳礦砂、可可豆等。

2012年—2018年中國與迦納貿易額

 當前迦納正積極謀求經濟轉型,力圖實現工業化,打造出口導向型經濟。加方迫切希望引進中國資本和技術,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分享中國發展和中非關系發展紅利。兩國在農業、基建、航空、能源、投融資及產能合作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 中加合作項目

我國數十家大型央企和國企進駐迦納,先後有中水、葛洲壩、湖南建工、深圳能源、中石化、中鐵建工等企業採用兩優貸款、商業貸款和PPP投資等模式成功運作並實施了布維水電站、凱蓬供水、北部電網改造、特碼發電廠、塔科拉迪天然氣液化中心、海岸角貿易市場等一大批項目,總項目合同額20多億美元。

迦納建築建材及五金市場

 建築建材需求量大

 迦納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後,隨著迦納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及人口數量的不斷攀升,落後的基礎設施對經濟及人民公共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凸顯,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迦納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5億美元才可勉強滿足迦納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缺口仍較大。因此迦納政府採用了較為寬松和多樣化的融資政策,吸引了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大量投資者。我國數十家大型央企和國企進駐迦納,先後有中水、葛洲壩、湖南建工、深圳能源、中石化、中鐵建工等企業採用兩優貸款、商業貸款和PPP投資等模式成功運作並實施了布維水電站、凱蓬供水、北部電網改造、特碼發電廠、塔科拉迪天然氣液化中心、海岸角貿易市場等一大批項目,總項目合同額20多億美元。

 迦納城市住房緊缺, 迦納必須新建大量住房來滿足住房需求

 迦納創世紀投資公司CEO 丹尼爾說:迦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中國一樣,如今,萬千居民從農村遷移到城市,迦納正面臨著嚴重的城市化問題。在迦納首都阿克拉,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因此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也不斷擴大。

 隨著迦納經濟發展,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不斷膨脹。此時,民眾對住房的需求量也水漲船高。然而,迦納本土開發商主要著眼於利潤較為豐厚的中高檔住房開發,而忽視了廉價住房。因此,雖然民眾住房需求旺盛,然而卻買到適合廉價的房子,導致住房缺口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迦納必須提供11-14萬套新廉價住房才能瞞住實際需求。

 近幾年迦納工商業發展速度加快,許多工廠陸續設立,辦公大樓與住宅建案增加,以及老舊建築翻新,都使建材與五金市場蓬勃發展。

 近年迦納五金市場除了建案增加,亦拜礦業與工業發展之賜,對機械五金的需求龐大。以黎巴嫩裔的建材、機械五金、手工具、電機進口暨通路商Jamal Hassan Co. Ltd.為例,雖在阿克拉僅有1個門市,但2015年進口達300貨櫃,擁有固定企業客戶200家。

 迦納有多個在建基礎設施及水電項目

 迦納有像以色列、韓國、葡萄牙、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國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司前來投資。具體項目包括恩科茹瑪立交橋、特碼港擴建、阿克拉機場擴建、中西部電網改造等項目。

 迦納政府重視對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等領域的投資建設。迦納人經商意識比較強且信譽良好,政府致力於改善中等收入,對建築建材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最近這幾年迦納加大了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很多項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如Tema-Aflao公路修復、Akatsi-Dzodze-Noepe 公路和UEMOA-Ghana 公路的擴建與升級,還有如發電廠、機場、高速公路、市政基建以及港口等項目。

 迦納政府對既有Tema港和Takoradi港的升級改造,我國中國港灣集團參與承建了Takoradi港。也有對ACCRA國際機場,TAKORADI機場,KUMASI機場,TEMALE機場的改造及升級。還有對Tema-Aflao公路修復、Akatsi-Dzodze-Noepe 公路和UEMOA-Ghana 公路的擴建與升級,還有如發電廠、機場、高速公路、市政基建以及港口等項目。

迦納工業基礎落後, 建材類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非洲大部分國家製造業落後、水平較低,有相當大的市場空白。非洲絕大多數中低消費水平的人群對歐美國家生產的高檔建材產品感到力不從心。世界發達地區的建材市場日益飽和,非洲資源豐富,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已越來越受到各國建材企業的重視,中國企業的建材產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再以低於歐美國家同類產品的價格銷售,正好滿足非洲市場的需求。

往屆部分展商名錄

沭陽捷諾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安徽宏宇鋁業

沃澤(天津)進出口有限公司        天津華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臨沂市豐宇鋁業有限公司      四川鑫佳盛鋁業有限公司     

四川廣鑫鋁業有限公司          寧波合騰線纜有限公司 

青島格邁森鋼結構有限公司      堅美鋁型材廠(集團)有限公司

溫州力馳貿易有限公司            開平市水口鎮皇瑪衛浴廠

廣州市吉鑫祥裝飾建材有限公司      友聖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 建材機械:加工設備、玻璃門窗機械、施工機械、建築工程機械、電動與手動工具、專用車、運輸設備、 工地防護用品、建築工地設施等;

 建築材料:石材(大理石、花崗石)、陶瓷、家居飾品、型磚、鋼材、有色金屬、木材、水泥、混凝土、玻璃、石膏、密封材料、地板與地毯、牆紙及牆板鑲嵌、庭院設施、園林綠化擺設等;

 建築陶瓷:各類瓷磚、瓷片、軟瓷、馬賽克、陶板、陶磚、陶瓷瓦、工業陶瓷、特種陶瓷。木材及木製品、復合板材:木材、木製品、竹製品、人造板材、建築木模板;實木地板、竹地板、復合地板、強化地板、防靜電地板;復合木材、木塑材料、防火板、PVC復合材料、抗貝特板、亞克力板、樹脂板、裝飾紙等。

 建築五金:水嘴、水暖器材、潔具五金配件、門(包括櫥櫃壁櫃門)窗及門、五金配件、閥門、緊固件、標准件、管件、釘、絲網等,各種手工具、電動工具、氣動/液壓工具及配件、絕緣工具、鑽、鋸、切類動力工具配套產品、汽保工具、磨具磨料&金剛石工具、園林工具、尼龍扎帶、油漆(刷)工具、打釘槍及工業用釘、吊索具&工業鏈條、膠輪/腳輪&手推車、勞防用品

 基礎建材:水泥、磚瓦、建築骨料、石灰及製品、混凝土製品、井蓋、樓梯、道路材料、路面工程材料、橋梁建築材料等。 其它建材:暖通製冷、空調系統、風機風咀;水處理系統、水泵閥門、管道裝置;建築結構、活動房屋、建築模板、支持系統、腳手架;

 建築裝飾材料:膠粘劑、石材、鋼材、金屬建材、五金及工具、衛浴潔具、門窗及配件、門窗機電、廚衛設施、塑料建材、復合材料、新型建材、勞保用品、建築玻璃、遮陽系統、蓬房、篷布、裝飾材料、地面鋪裝材料、地板、地毯、人造草坪、塑膠橡膠、牆紙布藝、家居軟裝。



 阿克拉是迦納首都和最大港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國境東南部,瀕幾內亞灣。非洲最靠近0°經線和0°緯線的大城市。人口229萬(2012年)。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要的可可豆、金剛石市場。公路四通八達。建有本國唯一國際航空港科托卡國際機場。

 市場廣闊:迦納地處西非要塞,輻射西非2.5億人口的大市場。

 獨有的區域優勢:迦納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

 豐富的自然資源:迦納盛產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

 穩定的政治環境:其完善的國家管理體系,安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優越的區域地理位置,以及相對良好的國民教育素質都給迦納社會經濟發展營造了較好條件。

 政府政策支持:迦納政府重視對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等領域的投資建設。 一帶一路重要的交匯點,響應中非合作夥伴新戰略 。

 多元化的經濟發展道路:與嚴重依賴石油經濟的西非第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不同,迦納的經濟發展走的是多元化道路。

 新興的投資熱土:迦納首都阿克拉是西非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在零售、金融服務、科技和建築等領域吸引了大量投資。

 未來前景廣闊:迦納在未來經濟增長率將以5%的增速繼續增長。

 超前的消費意識:雖熱迦納人均經濟GDP不是很高,但是受西方的消費理念影響,喜歡超前消費。

 西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得利於合理的經濟管理制度以及石油黃金可可對經濟的貢獻。

 B2B買家賣家配對:2017、2018年和2019年迦納貿易周實行的是B2B買家賣家精準配對模式,確保每家參展企業都能有至少5家優質的采購商。2020年迦納貿易周我們仍會實行B2B買家買家配對的模式。

 低成本接觸客戶:公司要接觸到合格的客戶,參加展會是最有效的方式。根據調查顯示,利用展會接觸客戶的平均成本僅為其他方式接觸客戶成本的40%

 結識大量潛在客戶:研究顯示,以一家展商攤位上的平均訪問量為基數,只有12%的人在展前12個月內接到該公司銷售人員的電話;88%為新的潛在客戶,而且展會還為參展商帶來高層次的新客戶。對於參展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來說,展會上49%的訪問者正計劃購買那些產品和服務。

 節省時間—事半功倍:在三天的時間里,參展商接觸到的潛在意向客戶比其6個月甚至1年裡能接觸到的客戶數量還要多;更重要的是,面對面地與潛在客戶交流是快速建立穩定的客戶關系的重要手段。

 手把手教客戶使用產品或感受服務:企業銷售人員攜帶產品上門進行演示的機會恐怕不對,展覽會是參展商為潛在客戶集中演示產品或感受服務的最好時機和最佳場所。

 認清自我,認清行業發展趨勢,認清顧客需求變化: 展會中,企業通過與專業觀展顧客的交流中,也可以獲悉顧客對產品改進的期望和對新產品的需求。

 擴大企業影響:我們所舉辦的每一屆貿易周都會邀請當地眾多媒體參加。

 展品類型齊全:展會涵蓋的行業較廣,使廠商都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所需的行業,所有買家也有適合需要的交易場所,特別可滿足國際廠商和專業人士的需要。

 較高的國際性和專業性:參與本次貿易周的都是行業內最具專業的買家,市場決策者,商業家所參加。

 現場活動推廣:展會期間會舉辦各種互動環節,提升參與附加值,提高宣傳效益,提供更多商業機遇。

Ⅳ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的估值,孫興慜的轉會身價高達8,000萬歐元,韓國媒體更是指出孫興慜價值1.2億歐元的轉會費。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1

在馬內越來越接近離開利物浦的前提下,克洛普的球隊盯上了孫興慜。不過,利物浦想得到孫興慜,代價巨大,轉會費預計在1.5億英鎊,如果轉會成真,孫興慜將成為英超史上最貴引援。

韓媒報道稱,「馬內離隊進入倒計時,這對利物浦是巨大打擊,因此,他們准備挖角孫興慜。利物浦若想得到孫興慜,需要野心,只要開價1.5億英鎊,才能贏得熱刺的心!」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孫興慜第一次和其他豪門傳出緋聞,在齊達內還在執教皇馬時,就曝出齊祖欣賞孫興慜,皇馬希望挖角孫興慜,替代狀態不佳的阿扎爾。不過,熱刺標價8000萬英鎊,皇馬打了退堂鼓。此前同樣對孫興慜感興趣的,還有意甲豪門尤文圖斯。

如今,孫興慜今非昔比,他是英超金靴,不滿30歲的孫興慜是世界級球星。孫興慜與熱刺還有3年的合同,想讓孫興慜離開熱刺,不容易!

客觀來說,孫興慜今夏離開熱刺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熱刺不差錢。另一方面,熱刺上賽季拿到了英超第4,斬獲了歐冠資格,加上主帥孔蒂也是信心滿滿,准備在下賽季大展拳腳,因此,熱刺很難放走孫興慜。

但對於孫興慜來說,熱刺把他標價1.5億英鎊,這已經是對他的巨大肯定。

英超史上最貴轉會是曼城製造的,他們去年夏天引進格拉利什,轉會費1億英鎊。

韓媒很自豪,「孫興慜如果轉會,轉會費將是目前英超史上最貴轉會的1.5倍。」

北京時間6月2日19點,韓國隊將在主場對陣巴西隊,對於孫興慜來說,這又是一場證明之戰。在熱刺,孫興慜身邊有凱恩這樣的巨星隊友。但在韓國隊,孫興慜是唯一的巨星,他的發揮對於韓國隊來說至關重要。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2

利物浦本賽季沖擊四冠王夢碎,僅奪得2個「安慰杯」聯賽杯和足總杯,另外2項最重要的錦標英超聯賽和歐冠聯賽都是失之交臂,屈居亞軍。

英國當地媒體《利物浦回聲報》爆料的消息,利物浦為了提升實力,下賽季准備卷土重來,現在計劃出手挖角熱刺的韓國球星孫興慜,據悉利物浦甚至願意用3位前鋒馬內、若塔、菲爾米諾三人其中的一人,作為這筆轉會的交換條件,甚至再加部分現金收購孫興慜。

利物浦前鋒馬內很大機會今年夏天離隊,轉投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加上薩拉赫續約問題仍然沒有實質進展,主教練克洛普有必要簽下前鋒,克洛普非常欣賞孫興慜,這位韓國國腳本賽季英超和薩拉赫以23球平分英超金靴殊榮,以孫興慜的能力足以代替馬內在場上的作用。

根據德國《轉會市場》的估值,孫興慜的轉會身價高達8,000萬歐元,韓國媒體更是指出孫興慜價值1.2億歐元的轉會費。因此利物浦希望以球員交換的方式完成這筆轉會交易,減少財務支出,其中一個方案就是直接將馬內送去熱刺,交換孫興慜,但這位塞內加爾國腳和拜仁慕尼黑談的也是差不多七七八八,未必就願意轉投英超的熱刺。

第二個方案就是用菲爾米諾加現金的方式,但這位30歲的巴西國腳上場次數和進球數字偏低,近三個賽季英超進球都是單位數,加上位置和哈利凱恩有位置重疊之嫌,熱刺未必就願意接受,除非利物浦增加現金轉會費數額。

至於第三個方案用若塔交換孫興慜,這位25歲葡萄牙國腳本賽季英超已經有15球進帳,僅比馬內少1球,而且若塔要比孫興慜年輕4歲半,能力上還有進步的空間,對於熱刺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最有機會達成這筆轉會交易方案。

英國媒體分析指出,雖然孫興慜在熱刺隊內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並不是絕對的「非賣品」,事實上這支倫敦球隊以前就有出售莫德里奇、加里斯貝爾、貝爾巴托夫等絕對主力套 現的歷史,加上孫興慜將在今年7月進入30歲,職業生涯高峰期有限,熱刺可能會趁機高價出售他或者換取最大利益也是情理之中的盤算。

利物浦開價1.2億,孫興慜或將被熱刺交易3

利物浦的馬內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利物浦,他們將在轉會市場重新尋找一名合適的替代者,利物浦主教練克洛普對熱刺孫興慜非常感興趣,他希望下賽季能將熱刺天王帶到他的球隊之中,不過以熱刺老闆的性格,他不會輕易放走孫興慜,所以利物浦決定拿出1.2億歐元的轉會費送到熱刺老闆的辦公桌上,看來他們對孫興慜志在必得。

據悉,利物浦引進開始開始接觸熱刺,孫興慜的身價在轉會市場上高達8000萬歐元,再加上他拿到了聯賽的最佳射手,這也為他加了不少分,利物浦想用這個價格是很難讓熱刺放人的,紅軍打算將價格直接提到1.2億歐元,這也是他們最終報價,相信這個價格絕對會讓列維滿意,下個賽季很有可能會出現在安菲爾德球場。

在這個賽季孫興慜在聯賽中為熱刺打進了23粒進球,更難得的是全部來自運動戰破門,要不是熱刺主教練刻意打壓孫興慜,否則他將獨享聯賽金靴,薩拉赫也不會有機會去一起分享這個榮譽。

熱刺在最後階段獲得了2粒點球,但是球隊的哈里-凱恩完全沒有意思讓給孫興慜主罰,當然後者並沒有在意,他一直是一個謙遜低調的人,讓他生氣的是熱刺主帥在他狀態火熱的時候偏偏把他換下了,這讓孫興慜有點接受不了,他在替補席上抹眼淚的畫面讓人心疼。

利物浦的馬內已經確定要離隊了,所以球隊在「渣叔」的建議下已經開始和熱刺在接觸,對孫興慜來說加盟利物浦會對他的職業生涯會一次新的挑戰,不過以他的實力應該能接替塞內加爾人留下來的位置,利物浦得到孫興慜後會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前場進攻能力。

現在利物浦已經直接拿出1.2億歐元的轉會費,對熱刺來說,球隊從來都沒有非賣品,只要價格夠高,比如先後出售了加雷斯-貝爾、莫德里奇,「瀟灑哥」貝爾巴托夫和里奧-費迪南德等等眾多巨星,連現在的英格蘭鋒霸在去年也差點給交易到藍月亮軍團,只不過熱刺一而再,再而三的漲價這才讓對方放棄引進熱刺前鋒的計劃。

孫興慜作為亞洲足壇最強的球員,一旦他真的轉會到利物浦的話,將會讓這家百年豪門徹底在亞洲足壇打開市場,這筆交易不僅可以讓他們的球隊實力更上一層樓,而且在亞洲市場可以讓利物浦賺得盆滿缽滿,當然對孫興慜來說,加盟利物浦是他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在這個平台可以有更多機會獲得獎杯,雙方各取所需,可以說雙贏吧。

利物浦在這個賽季有又一次跌倒咋黎明前的黑暗中,聯賽僅以一分之差屈居瓜迪奧拉率領的曼城之下,而對陣皇馬全場佔有絕對優勢後,卻被對手一次反擊從而錯失了大耳朵杯,只能說利物浦太不走運了。

Ⅳ 比特幣為什麼遭遇多國監管高壓

近日,德國財政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和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在巴黎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在今年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中聯合推動全球對比特幣的監管,將警告這一世界最流行的加密貨幣正在被非法團體利用。

比特幣的監管問題很有可能成為今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新議題。勒梅爾就多次表示,他將提議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討論比特幣的問題,對於投機風險,成員國都需要一起討論管理比特幣的規制。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日前也表示,他將與二十國集團合作,防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成為匿名瑞士銀行賬戶的數字等價物。

專家建議,二十國集團和一些國際性的金融機構應加快制定相關原則和准則,為各國建立相協調的監管政策提供案例和遵循。同時在監管方面實現全球協同,共同打擊非法的加密貨幣交易和犯罪。

Ⅵ 塞內加爾的30元本地錢,能換人民幣多少錢

貨幣兌換
塞內加爾幣兌人民幣 1 塞內加爾幣 = 0.012 人民幣

30 塞內加爾幣 = 0.3598 人民幣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21-02-22 10:44

閱讀全文

與塞內加爾可以注冊哪個交易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易貓代充折扣多少錢 瀏覽:218
大數據基因排序實際應用於哪些 瀏覽:960
技術工作經歷怎麼填 瀏覽:628
中鋁環保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
怎麼讓導出的數據不出現e 瀏覽:68
什麼版本能收到你的信息 瀏覽:866
什麼是碳轉移碳交易 瀏覽:310
今日衡水市場西紅柿價錢多少 瀏覽:532
幫人加工產品怎麼入賬 瀏覽:63
產品責任險怎麼投保 瀏覽:577
代理記賬怎麼樣 瀏覽:87
用什麼地方可以查到房產信息 瀏覽:377
網上的兼職代理是怎麼做的 瀏覽:319
奢侈品是怎麼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瀏覽:173
首套房交易多少稅 瀏覽:797
商丘哪裡有小家電批發市場 瀏覽:873
資料庫如何計算負數 瀏覽:61
開車技術不行怎麼考科三 瀏覽:950
拍產品圖片攝影棚怎麼調節 瀏覽:115
美團風控怎麼檢測異常數據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