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房屋遺產繼承稅和贈予稅,買賣稅哪個少 ,
我國還沒有開征繼承稅和贈與稅。
1、繼承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現金、有價證券、存款和儲款、保險金、知識產權、債權等財產和產權,繼承稅的課稅標的,為從繼承人繼承的財產中減除被繼承人的債務(包括繼承人承擔的葬禮費用、在繼承期間用於保存並管理繼承財產的費用、財產繼承有關的公證費)的余額繼承稅額,以上述余額的百分之六至三十為稅率計算。 減除被繼承人的債務時,應當經公證機關公證。 繼承財產的價格為繼承財產所在地的價格。 評估繼承財產時,應當經會計驗證機關驗證繼承稅。
2、贈與稅以贈送的財產為課稅對象,向贈與人或受贈人課征的稅。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實行的一種財產稅。徵收贈與稅,目的是防止財產所有人生前利用贈與的方式以逃避死後應納的遺產稅。通常多與遺產稅同時實行。
2. 房產過戶遺產稅一般是多少
目前我國沒有遺產稅,所以因繼承房屋所需要繳納的稅費是最基本的印花稅及工本費。另外我國雖然取消了繼承房產必須要公證的要求,但許多房產局在辦理房屋繼承時為保險起見,一般還是都會建議先去做個繼承權公證,這也是需要一筆費用的。如果達不成協議,還要起訴到法院要求分割,就需要有訴訟費和律師費。雖然我國現階段沒有遺產稅,但不排除以後會徵收遺產稅,這就需要我們事先作好准備,可以通過事先贈與的方式規避遺產稅,而且要提早冊,在被繼承人死亡五年前有效,當然也可以適當購買一些高杠桿的人壽保險來對對沖風險。這樣也可以滿足現金流的要求。因為如果遺產稅開征的話,是需要先交稅之後才能繼承遺產。參照國外的經驗,遺產稅的稅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就需要我們事先進行規劃。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3. 遺產稅和過戶費哪個高
房屋繼承稅高。但是,無償贈送的房子如果再次出售,那稅負就高了。「國稅函1036號」的通知中,國家稅務總局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徵收契稅問題做出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時,不徵收契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第一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死亡(含宣告死亡)時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境外的全部遺產,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徵收遺產稅。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外國公民、無國籍人,死亡(含宣告死亡)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遺有財產,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徵收遺產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規定應徵收遺產稅的遺產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全部財產和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贈與財產。
4. 過戶費和遺產稅費哪個更高
我國目前還沒有開始徵收所謂的遺產稅,因此也不存在遺產稅交多少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存在。
5. 遺產稅和房屋買賣稅哪個高
中國現在尚未開征遺產稅
6. 房屋遺產稅和房屋過戶費哪個費用高
當然是遺產稅高了,直系親屬之間的贈與,費用是很低的.
7. 房子的遺產稅高嗎
繼承法規定:如果房屋所有權人已經不在了,則由第1順序的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繼承;在繼承房屋的辦理過程中不用繳稅,在對外賣時需要繳納20%的個稅及其他稅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遺產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中的規定:
第七條 遺產稅的免徵額為二十萬元。
第九條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征遺產稅稅額一應征稅遺產凈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十條 遺產稅的免徵額及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標准,由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第十一條 遺產稅依照本條例所附的《遺產稅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徵收。
1、公證繼承
按照我國繼承法規定,如果房屋所有權人已經不在了,由第1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繼承,辦理房屋的繼承公證;
2、繳納公證費用2%
房屋的所有額法定繼承人都帶著身份證明、戶口本、房權證、死亡證明到公證處來辦理房產繼承公證;
公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受理後按照規定對當事人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核實調查,對所有的法定繼承人來逐一問訊筆錄,記錄在案,委託評估公司來評估、出具相應評估報告;確認沒有錯誤後,根據上述證言、證據等來出具公證書;
領取公證書,繳納公證費用2%;
3、房權變更
繼承人要帶著身份證明、房屋房權證和公證書到房管部門來申請繼承的變更申請,房管部門工作人員要受理、審批、出證;
手續費每平方1元,登記費80元,領取房權證;
4、對外售房過戶
和買方一起准備好要過戶材料,按程序來測繪、評估,繳納稅費;
5、繳納個稅及其他稅
在稅務部門的契稅窗口,申請繳納契稅,契稅按評估額1%-3%繳納,買方繳納;
在稅務部門的營業稅窗口,申請繳納(或減免)營業稅,按5.6%繳納(減免),賣方繳納;
在稅務部門的營業稅窗口,申請繳納個人所得稅,所得稅按全額20%繳納,賣方繳納;
國家按全額20%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就是所說的房屋遺產稅;
6、房管部門繳費
到房管部門受理窗口申請房權證交易過戶,房管部門工作人員受理、審批、出證,繳納交易費、登記費(工本費)、工本印花稅5元,領取房權證。
8. 房屋遺產時遺產稅高還是轉贈稅高呢
我國還沒有開征房屋遺產稅。
直系贈與要繳納3%契稅,很不劃算。
9. 房屋是贈送費稅高還是繼承稅高啊
房屋繼承稅高。但是,無償贈送的房子如果再次出售,那稅負就高了。
「國稅函20041036號」的通知中,國家稅務總局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徵收契稅問題做出規定,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土地、房屋權屬時,不徵收契稅。
而稅總同時明確,按 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對於非法定繼承人根據遺囑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房屋權屬的,則屬於贈與行為,應徵收契稅。
被繼承認擁有所有權,並與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共同居住、不可分割、價值不超過五十萬元的住房。價值超過五十萬的,只允許扣除五十萬元。
遺產稅的免徵額為二十萬元。
遺產稅的計算公式為:應征遺產稅稅額=應征稅遺產凈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遺產稅的免徵額及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標准,由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適時進行調整。遺產稅依照本條例所附的《遺產稅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表》計算徵收。
與房產的繼承過戶不同,房產的贈與需要繳納一筆契稅。其中具體的手續和費用是這樣的:
首先房產贈與人與受贈人之間需要訂立一份房產所有權的贈與書面合同,也就是贈與書。然後贈與人和受贈人帶著這份贈與書和房屋的產權證同時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證處進行房屋產權贈與的公證。
其次需要交納兩筆費用:一筆費用是公證費,房屋贈與的公證費收取和繼承權公證一樣,收取標准為受益總額的2%,但不低於200元。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需要有房屋贈與的承諾書、贈與人和受贈人的身份證件、原來房地產產權證、贈與書的公證材料以及繳納的契稅收據。
需要繳納的費用還有包括100元的登記費、5元的權證印花稅、房屋評估價0.05%的合同印花稅。
國家稅務總局明確,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不動產後,再次轉讓該項不動產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
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9)房屋遺產稅和交易稅哪個高擴展閱讀:
遺產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征稅,國外有時稱為「死亡稅」。徵收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的調節,防止貧富過分懸殊。
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後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徵收的稅。
理論上講,遺產稅如果徵收得當,對於調節社會成員的財富分配、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財力有一定的意義。遺產稅常和贈與稅聯系在一起設立和徵收。
但是,為了吸引投資和資金流入,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故意不設立遺產稅或者廢除遺產稅。
2016年12月19日,中國社科院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召開。藍皮書呼籲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積極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措施。
主要分類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征了遺產稅,但是各國具體執行的遺產稅制度有較大差別。總體來看,遺產稅制度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總遺產稅制
總遺產稅是對財產所有人死亡後遺留的財產總額綜合進行課征。其納稅人是遺囑的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規定有起征點,一般採用超額累進稅率,不考慮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親疏關系和繼承的個人情況。
其在表現形式上是」先稅後分「。美國、英國、紐西蘭、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實行該遺產稅制,香港也曾使用過該稅制。
分遺產稅制
又稱繼承稅制,是對各個繼承人分得的遺產份額分別進行課征的稅制,其納稅人為遺產繼承人,形式上表現為」先分後稅「,多採用超額累進稅率,日本、法國、德國、韓國、波蘭等國家實行分遺產稅制
總分遺產稅
總分遺產稅,也稱混合遺產稅,是將前面兩種稅制相結合的一種遺產稅制,是對被繼承人的遺產先徵收總遺產稅,再對繼承人所得的繼承份額徵收分遺產稅,表現形式是是「先總稅後分再稅」,兩稅合征,互補長短。
兼蓄了總遺產稅和分遺產稅兩種遺產稅的優點,先對遺產總額征稅,使國家稅收收入有了基本的保證。再視不同情況,有區別地對各繼承人征稅,使稅收公平得到落實。但總分遺產稅也存在缺點是,對同一遺產徵收兩次稅收,有重復征稅之嫌,使遺產稅制復雜化。
主要問題
中國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還存在以下一些困難:
一是稅源上。中國尚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雖然出現了一部分較富裕的人,但總體來講還是少,稅源不容樂觀,而且這部分人財產的情況比較分散隱蔽,很難掌握他們的真實財產情況;
二是很多人對遺產稅的意識還較淡薄,沒有真正理解遺產稅;
三是在徵收上拿到的錢有限,還容易得罪人,在征管力量不夠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稅務人員的工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