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丹參種植廣泛,丹參的栽培技術是什麼
丹參在促進血液循環和清除血塊方面的作用非常顯著,主要是因為丹參中的丹參成分改善了人體心肌的收縮力,有效地擴大了冠狀血管,中葯將丹參與五味子、葛根等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降血脂的草葯結合使用,擴張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將棗子在沸水中浸泡30分鍾。適當飲酒可導致肝臟充血,緩解失眠症狀,如煩躁不安和睡眠困難。
如果在我國北方種植丹參,最適宜的種植時間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如果在黃河流域種植丹參,最適宜的種植時間約為7月至9月。如果需要切割和定植,一般在6月至7月在北方進行,4月在南方進行。選擇強壯的樹枝進行切割和殖民。丹參可引起皮膚過敏的不良反應,甚至還會伴有胸悶氣短、畏寒頭暈等症狀,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停服,請專業醫師調理。
B. 種植丹參的人有很多,丹參如何栽培
大家好,我是小喬,中葯材種植基地。中草葯丹參是唇形科植物,有著名的血參。主要產於山東、四川、安徽、河北、河南、江蘇等省區,全國大部分省區均有種植。
第一,植物形態
幼苗在秋季枯萎或第二年結冰後,如果太小,可以在第二年收獲。首先,機械應該粉碎田地周圍的莖和葉,然後用收割機生產根。把整根挖出來,把殘梗剪掉。如果需要條帶丹參的話,0、8 cm以上的條帶可以有序排列,暴露在陽光下,不時翻轉。當條干到70%到80%時,將條直紮成小塊,然後在空氣中烘乾,包裝成「條丹參」。一般情況下,大通仙丹參可以直接從殘梗中取出,暴露在70%-80%的乾燥度下,然後堆積起來變回顏色。通風乾燥後,除去土壤和雜質,裝入袋中,成為「同治丹參」。
第五,高產措施
1.移栽幼苗丹參,應去掉尾部,根系發達,地面的莖干不要生長旺盛,以促進營養輸送到根部。
2.打芽是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促進根的營養,明顯增產。
3.二次氮鉀施肥和澆水管理也是增產措施。
C. 丹參什麼時候種植
用種子種植丹參,為保證效果一般先進行育苗。育苗在6月底或7月初,丹參種子收獲後進行,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深耕20厘米以上,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畦間開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溝。育苗每667米用種 2.5~3.5千克,將種子與2~3倍的細土混勻,均勻播撒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杴輕輕拍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後澆透墒水。每天檢查苗床,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應及時用手拔除雜草,如苗過密,以苗距5厘米左右進行間苗。移栽定植時,每667米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1300~2000千克、磷酸二銨10~17千克作底肥,深翻30~35厘米,整細耙平作壟,壟寬80厘米、高20厘米,壟間留25厘米寬溝。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株行距20~25厘米×20~25厘米定植,在壟面開穴,穴深以種苗根能伸直為宜,將種苗垂直立於穴中,培土、壓實至微露心芽,栽後視土壤墒情適量澆定根水,忌漫灌。
丹參除用種子種植外還可用蘆頭種植和種根種植。蘆頭種植:在採挖丹參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切下主根供葯用,將徑粗0.6厘米以下的細根連同根莖上的蘆頭作種栽,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挖穴或開溝,深度以細根能自然伸直為宜,將蘆頭栽入窩或溝內,覆土,覆蓋地膜。種根種植:秋季收獲丹參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0厘米粗的根條做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按行株距20厘米×25厘米挖穴或開溝,穴或溝深7~9厘米,每穴施糞肥或土雜肥0.25~0.50 千克,並與底土拌勻,將種根切成5~7厘米的小段,按原生長方向每穴直立栽入一段,蓋厚2~3厘米細土。
D. 丹參種植技術
丹參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種植丹參宜選擇甘薯、玉米及花生等作物為前茬,前茬收獲後進行整地,耕地深度應在30厘米以上,結合整地施基肥,每畝施堆肥或廄肥2000千克左右,耙細整平,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寬1.3米,畦長視地形而定。
田間管理
⑴中耕除草。一般在幼苗開始出土時,進行檢查,發現土壤板結或覆土較厚而影響出苗時,要及時將覆土扒開,促使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 3次,第1次於5月,當苗高10厘米一12厘米時進行,第2次於6月進行,第3次於8月進行。
⑵施肥,生育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一3次,每畝用腐熟糞肥1000千克-2000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15千克或餅肥25千克-50千克。
⑶排灌。雨季注意排水。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乾旱,要及時灌水或澆水。
⑷摘蕾。除留做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長。
採收加工
丹參生長次年即可採集葯材。採收時間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發前採挖。先將地上莖葉除去,在畦一端開一深溝使參根露出。順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條,防止挖斷。挖出後,剪去殘莖。如需條丹參,可將直徑0.8厘米以上的根條在母根處切下,順條理齊,曝曬,不時翻動,七八成干時,紮成小把,再曝曬至干,裝箱即成「條丹參」。如不分粗細。曬干去雜後裝入麻袋則稱統丹參。
E. 紫丹參種植技術
丹參人工栽培
繁殖方法
(一)種子育苗:
1.種子處理。用30~35℃溫水浸泡種子10~12h。然後撈出稍晾一下。放入極少量食用鹼進行揉搓。再用清水沖洗干凈裝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放在溫度25~30℃和濕度95%以上的環境中催芽,每天翻動2~3次.經過5~6天有40%~60%的種子顯露胚根後即可播種。
2.播種。播種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苗距3cm×3cm,8m 床畦可育成8800株丹參種苗,供667m 土地移栽使用。播種前按每8m 苗床備高效固氮抗病組合菌0.5 kg,腐熟干牛糞或營養細土5 kg配製成生物菌肥,均勻撒施畦面,然後把種子均勻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最後在種子上面覆蓋1cm的過篩細土或細沙。
(三)種植方法:
1、分根繁殖 四川產區多採用分根繁殖。作種栽用的丹參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種時隨挖隨栽。選擇直徑0.3厘米左右,粗壯色紅,無病蟲害的一年生側根於2-3月栽種。也可在11月收獲時選種栽植。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栽,穴深3-4厘米,施豬糞尿,每畝1500-2000公斤。栽時將選好的根條折成4-6厘米長的根段,邊折邊栽,根條向上,每穴栽1-2段。栽後隨即覆土,一般厚度為1.5厘米左右。據生產實踐,用根的頭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遲,因此,要分別栽種,便於田間管理。木質化的母根作種栽,萌發力差,產量低,不宜採用。分根栽種要注意防凍,可蓋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華北、江浙地區多採用扦插繁殖。一般華北於6-7月,江、浙於4-5月,取丹參地上莖,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葉片,上部葉片剪去1/2,隨剪隨插。在已作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開淺溝,然後將插條順溝斜插,插條埋土6厘米。扦插後要進行澆水、遮蔭。待再生根長至3厘米左右,即可移植於田間。也有的將劈下帶根的株條直接栽種,注意澆水,也能成活。 3、種子繁植 ⑴育苗移植:北京地區於3月,進行條播,覆土0.3厘米,播後澆水,加蓋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左右出苗;江浙地區於6月種子成熟時,採收後立即播種,復土以蓋上種子為度,播後蓋草保濕,10月移植於大田。⑵直播:華北地區於4月中旬播種,條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法,每穴播種子5-10粒;條播溝深1厘米左右,覆土0.6-1厘米,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如遇乾旱。播前先澆透水再播種。播後半月出苗。苗高6厘米時進行間苗定苗。
苗期管理
1、中耕除草 分根繁殖地,因覆土稍厚,出苗慢。一般在4月幼苗開始出土時,要進行查苗,發現土板結或復土較厚,影響出苗時,要及時將穴的復土扒開,促其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於5月,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第2次於6月進行,第3次於8月進行。 2、施肥 生育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畝用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餅肥25-50公斤均可。 3、排灌 兩季注意排水,防止水澇。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乾旱,及時灌水或澆水。 4、摘蕾 除留做種子的植株外,必須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長。
整地施肥
栽培丹參一般選擇2年以上沒有施用過化學肥料、農葯和沒有殘留有害物質的地塊進行栽種。整地前每畝用土壤活化素150g和腐殖酸100g進行噴灑後,深耕25~30cm,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降解殘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農葯和有害物質。同時於犁地前每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4000kg、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100kg,然後耕耙平整做畦。平畦適用於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畦150cm,栽種丹參4行。高畦適用於中厚土層地塊,畦面寬140cm,栽種丹參4行,溝寬20cm,垂直高度25cm左右。起壟適用於土層較淺的山崗薄地和水漬地,壟面寬60cm,種植丹參2行,垂直高度20cm以上。
移栽定植
春季可於清明節前定植大田,夏季育出的苗可在9~10月定植大田。丹參一般每畝 定植7000~8800株,定植方法分為溝植和穴植。做畦整地的多採用開溝定植,行距36~40cm,溝深應根據苗根的深淺確定,一般在10cm左右。開溝後,溝內均勻施入摻拌了高效固氮抗病組合菌、硅酸鹽菌(生物鉀)的牛糞末。施入量為每畝 固氮菌5 kg、生物鉀3 kg、干牛糞末50 kg,然後栽苗。移栽時,要把壯苗、弱苗分級,淘汰病苗和劣苗,保證田間整齊度。栽苗時要使秧苗直立。根垂直向下,栽苗深度以培土接近子葉為宜,並壓實苗周圍土壤。防止澆水時倒苗。移栽定植丹參要做到隨栽隨澆。栽一畦澆一畦,3~4天後再澆1次緩苗水,以保證迅速緩苗。起壟的要進行穴栽。
田間管理
補苗寧早勿晚,使其盡快趕上已成活的苗。達到生長一致。中耕除草每年需要進行3~4次。除草方法可用人工鋤草或拔草,或機械除
F. 知道的說一說怎麼種植丹參
丹參用途廣、療效高,全國需求量增長很快,有些年份供不應求,因此丹參的身價倍增。只有很好的掌握了丹參的種植技術,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來,這樣才能讓農民朋友真正受益。下面介紹丹參種植新法。
一、種子處理:選優良品種並用新高脂膜稀釋液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二、田間管理:
1、選好田地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在種植時,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
2、中耕除草
丹參前期生長緩慢,為了避免丹參和雜草爭奪養分的矛盾,一般要進行鬆土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5cm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在幼苗出土時,查看有無因板結或蓋土厚而幼苗頂不出的情況,結合鬆土使苗易長出土面。
3、做好排灌水工作
在天旱時要及時澆水,同時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在旱災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噴灑「新高脂膜」,能起到抗旱保濕、保墒的功效;遇到連陰雨天氣,如果不及時排水,不僅影響丹參正常生長,還會導致腐爛病等病害的發生,因此田間排水工作也很重要。
4、合理施肥
丹參是一種需肥量很大的植物,應該在不同時期及時追肥。
播種時施足基肥,為丹參茁壯成長積累能量,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如堆肥、圈肥、作物秸稈、綠肥等。另外,生長期也要根據丹參生長情況合理追肥,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促進丹參對肥料的充分吸收利用。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為主;以後可用腐熟糞肥,配合過磷酸鈣、硝酸鉀各15kg;最後1次在8月上旬,可以多施些,以促進根部生長,為來年豐收積攢力量。
三、生長期: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體中加入葯材根大靈膠囊1粒,攪拌溶解後葉面噴施,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增產豐收的願望。
四、病蟲害防治
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噴施護樹將軍稀釋液。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5%的新高脂膜稀釋液按1:10拌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G. 丹參的種植方法,都有哪些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以及這些人丹參有很多葯用,甚至是它們也有很多的葯用價值。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單身,因為單身它是一種中葯,並且他有很多的功效,但是有很多人對於單身的種植方法都不了解,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丹參的種植方法究竟有哪些?
預防病蟲害其次就是我們還需要預防一些病蟲害,因為這些病蟲害非常影響丹參的生長,很有可能會使丹參出現一些大規模的死亡。那麼像這種情況就會給農民伯伯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我們在雨季的時候應該使用一些多菌靈來預防一些病蟲害。
H. 丹參如何種植
網路上搜一下活到書店買些相關書籍吧
I. 丹參的種植技術與周期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乾燥根,又名血參、赤參、紅根等,為常用中葯,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養血安神功能。主產於四川、安徽、江蘇等省,我國大部分省區有分布和栽培。 一、生長習性 丹參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喜陽光充足、暖和濕潤環境,耐寒、耐旱,野生多見於山坡草叢,溝邊、林緣等陽光充足、較濕潤的地方,春季地溫10℃時開始返青,20-26℃相對濕度80%時生長旺盛,秋季氣溫降至10℃以下時,地上部分開始枯萎,根在-15℃的情況下,可安全越冬。 種子在18-22℃時,15天左右即可出苗,陳種發芽率極低,根段在地溫15-17℃時開始萌生不定芽,根段上部發芽,發根均較下部早。 二、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丹參為深根性植物,根系發達,深可達60-80厘米,故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土最利於根系生長,粘土和鹽鹼地均不宜生長。忌連作,一般待秋作物收獲後整地,每667m2施農家肥3000千克作基肥,深耕、耙平,作成1.3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主要為分根或扦插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1)分根繁殖於秋季收獲時,留出部分地塊不挖,到第2年2-3月間起挖,選擇直徑為0.7-1厘米,健壯,無病蟲害,皮色紅的根作種根,取根條中上段萌發能力強的部分和新生根條,剪成長5厘米左右的節段,按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開穴,穴深5-7厘米,每穴放入根段1-2段,斜放,使上端保持向上,注意應隨挖隨剪隨栽,栽後覆土約3厘米,每667m2用種根50-60千克。 (2)扦插繁殖於4-5月植株生長旺期,取丹參地上莖,剪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剪除下部葉片,上部葉片剪去1/2,然後在做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6厘米×10厘米,斜插入土1/2-1/3,做到隨剪隨插,插後澆水遮蔭保濕,待根長至3厘米左右時即可移栽大田,此法一般較少用。 在無種根的情況下,亦可用種子繁殖,方法是用當年收的種子秋播,每667m2用種子1千克左右。但此法因生長期長,產品質量又差,故應少用。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分根繁殖者,常因蓋土太厚,妨礙出苗,因此5月幼苗出土時要進行查苗,如發現因蓋土太厚或表土板結的,應將穴土挖開。苗高6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淺,避免傷根。第二次在6月,第三次在7-8月進行,封壟後停止中耕。 (2)追肥。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為主,以後配施磷鉀肥,最後一次要重施,以促進根部生長。 (3)排灌。出苗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長。雨季要及時排水,以免爛根。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6-11月發生,尤在高溫高雨季節嚴重,為害根部,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輪作,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 (2)中國菟絲子。生長期及時鏟除病株;清除菟絲子種子。 (3)銀紋夜蛾。幼蟲咬食葉片,夏秋多發,可在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施。 三、採收與加工 春栽於當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發前採挖。先將地上莖葉除去,在畦一端開一深溝,使參根露出,順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條,防止挖斷。挖出後,剪去殘莖。如需條丹參,可將直徑0.8厘米以上的根條在母根處切下,順條理齊,曝曬,不時翻動,7-8成干時,紮成小把,再曝曬至干,裝箱即成「條丹參」,如不分粗細,曬干去雜後裝入麻袋者稱「統丹參」,有些產區在加工過程中有堆起「發汗」的習慣,但此法會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不宜採用。丹參種植技術大全找助農驛站項目園
J. 怎樣種植丹參
1、整地與施肥
盡量選擇排灌良好,ph值接近中性,微酸或微鹼性的土地種植,每畝施圈肥或土雜肥1.5-2萬公斤,將肥料搗細後撒於地內,深耕30-40cm,耙細要整平,做90cm寬的平畦,畦埂寬24cm左右,播種時如果土壤較為乾旱,則要先澆水灌畦等到水滲下後再開始種植。
2、繁殖方法
常見的繁殖方法有種子、扦插、分株和根段等方法,一般以根段繁殖產量較高,而生產上主要以根段育苗移栽和分株繁殖為主。
3、田間管理
蹲苗:丹參幼苗返青之後,需要經常鬆土淺鋤,一般不澆水以利根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長,少出細側根和纖維根,以利於提高丹參的質量。
排灌:丹參移植後到緩苗前應保持畦地濕潤,確保成活率,成活後一般不澆水,分株根段繁殖的地塊,若在春季收刨,需要澆好封凍水。雨季一定要及時排水,以防爛根,追肥後要適量澆水。
施肥:一般在開始現蕾雨季封壟之前,可結合中耕,每畝追尿素30公斤和復合肥1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丹參根段繁殖的應重施基肥,促使後期的豐產豐收。
摘蕾:每年6-7月間,除留種子外,及時摘去花蕾。
4、收獲加工
採用種子繁殖方式一般2-3年才能收獲,而採用分株方式一般1年至2年即可收刨,只要整個種植過程管理得當,1年就可收獲。根段育苗移栽一年就能收刨,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間或春季發芽之前。在畦的一端順行深刨,防止刨斷。將根刨出後,洗凈泥土再曬干去凈須根和附土,就可用來作為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