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蜂怎麼養
馬蜂的養殖
一、主要飼養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二、飼養管理飼養馬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馬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三、病蟲害防治技術
危害馬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馬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馬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馬蜂死亡。
對巢螟的預防方法:
一是讓馬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馬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
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馬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
此外,危害馬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馬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Ⅱ 人工養殖馬蜂怎麼養
吉林永發蟾蜍養殖行業的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在國內有數百家葯企需要蟾酥或蟾衣為原材料生產成品葯,每個葯企年需求量約500公斤,保守計算中國制葯企業年需求量達50噸,國外葯企需求量約10噸,蟾衣蟾酥回收價格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Ⅲ 誰能告訴我養馬蜂的技術
這個有點多哦,只有復制給你了。希望你能採納!主要飼養設備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病蟲害防治技術 危害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產品的粗加工和應用 在幼蟲期和化蛹期,將自然界或人工飼養的胡蜂蜂房採摘下來後,將蜂房蒸一下,取出幼蟲和蛹,再曬干,不要壓碎,放置於乾燥處。然後將其切碎生用,每KG用甘草1KG,取汁和蜂房拌勻,炒至微黃入葯。蜂房形態大小不一,背面有附著在物體上的柄,正面有許多六角形空洞,質輕韌似紙,有臭氣。以大個、整齊、灰白色,輕軟有彈性、沒有死蜂和卵的為佳。將加工好的蜂房和其他中葯共用,可制牙齦出血、急性乳腺炎、乳汁不下、乳房脹痛、皮膚瘡癬、頭癬、痛瘡腫毒等疾病。收集的幼蟲、蛹,採用炸、炒、煎、煮等方法,可加工成各種風味的食品。也可製作蜂幼蟲和蜂蛹罐頭,或用於提取蛋白質及氨基酸。
Ⅳ 馬蜂養殖我想學習馬蜂養殖技術。哪裡有培訓的
雲南有德宏王國忠,網上很火,你查就知道了。一個星期培訓學費9000。個人不建議短期學,馬蜂養殖經驗很重要,了解馬蜂所有習性,整個環節哪裡出問題就得全部完蛋,說得絕對一點,沒有接觸過馬蜂的至少跟著別人三、五年,不然想都不要想,除非請人。
Ⅳ 養馬蜂的技術有嘛
這個我們這里有專業的技術,不過是不外傳的
Ⅵ 胡蜂養殖技術公開視頻 在養殖過程中如何取蜂蛹
蜂蛹營養豐富,風味香酥嫩脆,是真正的純天然美味食品。近幾年在湘西吉首、張家界等地,蜂蛹每公斤售價高達400元,成為當今山裡人饋贈親朋的又一名土特產。
蜂蛹一般為胡蜂、黃蜂、黑蜂、土蜂等野蜂的幼蟲和蛹,這些蜂都屬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等科類的昆蟲。在湘西山區1年可發展2代~5代,採摘期應掌握在高齡幼蟲至變蛹期最宜。蜂蛹系鮮活產品,除鮮炒取食外,大部分採用干製法加工,以便於貯藏、包裝。
折疊編輯本段人工取蛹
蜂房採回後用尼龍紗網將其圍裹,然蜂蛹後在煙霧中熏2分鍾~5分鍾,以驅除躲藏在蜂房內的個別蜇人成蜂。熏後解開紗網除去蜂房表面上的泥土、殘渣、樹皮等雜質。人工取蛹方法主要有2種:一種是用小夾子撤去蛹口壁膜、將蛹及幼蟲從蜂房內逐個取出;另一種是將蜂房口朝下在明火中燒1分鍾~3分鍾,使蛹口壁膜燒光並露出蛹頭,再用手輕輕振拍蓋使蛹及幼蟲從房中脫落出來,個別不能剝脫的再用小夾子夾取。蜂蛹取出後置於干凈的竹箕或盆中。
折疊編輯本段鹽水焯燙
將菜鍋洗凈,倒入適量水並投入少量食鹽,鹽水濃度為2.5%~3.3%,然後將水燒開,把剝出的蜂蛹、幼蟲放入沸水中焯3分鍾~5分鍾。如鍋小蛹多可分次進行。焯後撈出瀝干,薄攤於竹箕上。
折疊編輯本段晾乾過程
經過沸水焯後的蜂蛹要及時瀝干水分,薄攤於竹箕上置陽光下晾曬。如遇陰雨天可用火烘乾,蛹體含水量應控制在14%以下。也可在晾(烘)乾的基礎上用菜油炸二三分鍾後撈出瀝干,使蜂蛹的外觀色澤更為光滑油亮。
折疊編輯本段包裝介紹
經過干制加工後的蜂蛹,包裝前還需除去粉末及碎片,使體形完整,大小干癟一致。選用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食品袋,按500克、250克、125克的規格包裝。內袋應密封不透氣,貼上加工日期,放置乾燥處貯存或上市銷售。
蜂蛹加工按照採摘→取蛹→水焯→晾乾(烘乾)→包裝等加工工藝,能夠保證其加工質量,方法簡便,操作容易,貯藏期可達6個月以上。
Ⅶ 如何飼養馬蜂
1、採集。
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集群蜂最為適宜。夜間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
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曬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
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喂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回歸大自然築巢。
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
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
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置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添加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
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
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
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只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
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葯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葯用價值更高。
秋季是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馬蜂傷人事件高發期。陳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國北方的確是在秋季易發生胡蜂傷人事件。
春季胡蜂個體數量處於越冬後的恢復階段,一般數量較少;夏季胡蜂數量眾多,群勢強壯,但植被茂盛,樹木枝繁葉茂,便於其巢穴隱蔽,至少讓胡蜂感覺人類對其干擾和威脅較小,一般很少主動攻擊人。
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也較大),其護巢的戒備措施也較為鬆懈;冬季胡蜂處於越冬期,在北方會完全停止出勤活動,在外界很難發現胡蜂的蹤跡,自然也不會遭到攻擊。
秋季胡蜂處於秋季繁殖階段,外界食物較為匱乏(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下降),胡蜂的戒備加強,在加上我國北方秋季開始出現植被枯萎,樹木落葉,使胡蜂的巢穴更為暴露,這也使胡蜂會進一步加強戒備,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擊。
Ⅷ 胡蜂養殖技術及視頻
能力的提高靠的是什麼?是重復!重復觀看,重復學習。操作方法和技能就是從「重復」這種行為得到的。俗話說:熟能生巧。「熟」是什麼?就是重復,重復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熟悉,越熟悉就越能「生巧」。熟悉到一定的時候就會變成心中有數了,很多以前不懂的也會懂了,很多以前膚淺的也得到了提高。
這就是學習技術的基本方法,這種方法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並不難。
Ⅸ 怎樣飼養馬蜂
呵呵 你是哪裡人啊 ?什麼是"浪子"? 汗``:-)
好了 來回答你問題
以收取胡蜂的蜂巢和蜂毒作為葯用為目的的,或獲得蜂蛹、成蟲作為食用為目的者,需要在9月底採集胡蜂,並幫助它們築新巢,保護它安全越冬,直至第2年讓它們繁殖,需要飼養很長的時間。
以觀賞為目的的飼養,不需要飼養太長的時間,只需准備1個以木條為框架,四周上下用鐵紗網蒙成的蜂籠(要有可開啟的門),在9月底胡蜂開始脫離舊巢的時候收集10~20隻胡蜂放在籠子里,觀賞其飼養20~25天就夠了,不必保護越冬。
在這短暫的飼養期中,隔天在籠底放些熟透的蘋果、桃子(切成小片)。10月初氣溫下降至10度時,將籠子放在陽光下曬1~2小時,以增加溫度,晚上用較厚的布或毯子將籠子蓋一蓋,這樣就可以觀賞到10月底甚至11月初。
Ⅹ 馬蜂養殖技術
胡蜂養殖方法:
一、生存環境:胡蜂類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從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數量的樹木(雜樹林)都會有他們的蹤跡存在,這與它們食物的多樣性有著密切關系。在雲南已知的胡蜂種類多達20餘種,目前已知具有養殖價值的大約為8個品種。
在一定的區域內,胡蜂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植被的密度和多樣性與否,相對來講,高密度、多樣性植被的區域內胡蜂的種類和數量會相對多一些,反之則會減少。這是因為植物的多樣性會給胡蜂帶來充足的食物,同時,在一定的區域胡蜂類群體的強弱(巢穴的大小)、種類和數量的多少能揭示該區域周圍生態環境的好壞和空氣質量的優劣。
二、越冬: 所有胡蜂類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體分散,各自尋找向陽、背風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雲南地區,胡蜂越冬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時間就會延長,海拔越低,越冬的時間就會縮短,越冬時間最長的是從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約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時間最短的是從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僅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後的存活率極低,大約為萬分之三—五之間,而且只有受精後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來,這種存活下來的每一隻蜂就是當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數獲取最小的生存空間,它們只有這樣才能年復一年的生存下來。
三、食物來源;胡蜂的食物結構由四類組成;即含糖樹脂類、昆蟲類、漿果類和花蜜類。
含糖樹脂類:能分泌含糖樹脂的植物有;殼斗科屬植物麻櫟、白櫟、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櫟樹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質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薔薇科植物梨樹、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蟲類:其種類比較復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的昆蟲胡蜂不會捕食;
1、有毒類或具有特殊氣味的昆蟲,
2、身體重量數倍於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較堅硬甲殼的昆蟲,
3、生長發育期的毛蟲,但是在交配產卵期(飛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歡捕食的對象。
漿果類:胡蜂主要是從熟透、具有蟲洞或即將破皮的水果咬開果皮後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農認為胡蜂對水果的危害較大,事實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蟲害或破損、開裂的水果,與蟲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絕對是利大於弊。因為它們的存在一是會使蟲害大幅度減少,二是間接將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從而使產量增加。常見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頭果等。
花蜜類:常見的有桉樹、香蕉、芭蕉、黨參、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約有0.1%的雲南松的松針上面也會分泌糖類,也是胡蜂喜歡採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類之外,它們對所有動物的鮮肉也會品嘗,特別是對禽類的鮮肉情有獨鍾,在食物比較短缺的情況下,它們也會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顯小於自己、不是同種的其他胡蜂種類。
三、生活習性和特點;胡蜂類屬雜食類昆蟲,除了有著相同的食譜外,還有著以下共同的習性和特點;
築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樹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葉經過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築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內部咬下一層,外部補充一層,所以,大多數胡蜂巢穴的形狀無論大小,看起來都是在不斷增大的圓形。巢礎均為圓型多層,由若干個平行六邊形狀組成,也就是說;它們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築材料來獲得最大的空間。巢穴外殼由3—5層不規則的鎧甲片狀連接構成,層與層之間有2—4厘米的間距,這樣的外殼結構既可使巢內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內溫度過高。
護巢和護食:所有胡蜂類都會對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動物發起攻擊,尤其是對移動著的目標攻擊更為強烈,因此,當你意外受到胡蜂攻擊時,你最好的選擇方法就是藉助草木的掩護立即卧倒裝死,待其在你周圍盤旋數十秒鍾後再尋找機會離開。否則,你有可能會被更多的胡蜂攻擊。
護食情況多見於大型胡蜂類,當其正在進食(吸取含糖樹脂、花蜜或在切割獵物時)期間突然受到干擾時也會向干擾者發起攻擊。所以,當你需要觀察和接近養殖胡蜂時,你應該緩慢靠近,以免胡蜂誤會而向你發起攻擊。
四、繁殖:胡蜂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產入巢礎,48小時後自然發育成幼蟲初期,此時的幼蟲大小與卵區別不大,用40—60倍放大鏡可以看到頭、口、螯形成開始蠕動,此時成年蜂開始飼其汁類食物。幼蟲期;從開始進食發育到蛹期大約需要兩周左右,第一周以汁類為主食,第二周以固體(昆蟲)食為主。蛹期;從卵到蛹大約為10—15天,此時幼蟲發育成熟停止進食,自己作繭於頂部封閉,並開始發育羽化為成蟲,同時它一次性將糞排便於巢礎底部。成蟲期;從蛹期發育為成蟲破繭而出時大約為10天左右,出繭3天後即會自動外出覓食。胡蜂從卵到成蟲大約需要25天左右,但是,適宜的氣溫、濕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類別的質量等都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