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香菇怎麼養殖技術

香菇怎麼養殖技術

發布時間:2022-01-31 12:00:47

⑴ 香菇菌種怎樣培養出來的

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許多細菌、放射菌、黴菌等生活在一起的。所謂菌種分離,就是把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雜菌分離出來,通過培養,獲得純的優良菌種。菌種分母種、原種、栽培種。
(一)母種的分離培養
食用菌母種的分離,可分為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以及基內菌絲分離等。
1.孢子分離法
孢子分離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無性孢子萌發成菌絲,培養成菌種的方法。這種菌種生活力較強,但孢子個體之間有差異,且自然分化現象較嚴重,變異大,需經出菇試驗才能在生產上應用。
(l)單孢分離法:是每次或每支試管只取一個擔孢子,
讓它萌發成菌絲體來獲得純菌種的方法。蘑菇和草菇用單孢分離得到的菌絲,有結實能力,可採用此法分離生產純菌種。單孢分離生產上較少採用,而且技術復雜,一般採用多孢分離法。
(2)多孢分離法:就是把許多孢子接種在同一培養基上,讓它們萌發、自由交配來獲得食用菌純菌種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種菇孢子彈射法:選擇個體健壯、朵形圓正,無病蟲害、出菇均勻、高產穩產,適應性強的八九分成熟的種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無菌水沖洗數遍後再用已滅菌的紗布或脫脂棉、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在接種箱或無菌室內,把種菇的菌褶朝下用鐵絲倒掛在玻璃漏斗下面,漏鬥倒蓋在培養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培養皿放在一個鋪有紗布的搪瓷盤上,靜置12~20小時,菌褶上的孢子就會散落在培養皿內。形成一層粉末狀孢子印(平菇極淡紫色,蘑菇、草菇
為褐色,香菇、金針菇孢子印白色)。用接種針沾取少量孢子在試管中的瓊脂外面或培養皿上劃線接種。待孢子萌發,生成菌落時,選孢子萌發早、長勢好的菌落進行試管培養。
還可用孢子採集器收集孢子。方法是選好種菇後,按上述程序,輕輕掀開玻璃鍾罩,將種菇柄朝下插在孢子採收器的鋼絲架上,放在培養皿正中央。隨即蓋好玻璃罩,用紗布將鍾掌周圍塞好。並在紗布上倒少許升汞或無菌水。移入
20℃左右恆溫箱培養。
②褶上塗抹法:按無菌操作分離時;應選擇成熟的種菇,用接種針直接插入褶片之間,輕輕抹取褶片表面子實體尚未彈射的孢子,再在培養基上劃線接種。
③鉤懸法:取成熟菌蓋的幾片菌褶或一小塊耳片(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用無菌不銹鋼絲(或鐵絲、棉線等其他懸掛材料)懸掛於三角瓶內的培養基的上方,勿使接觸到培養基或四周瓶壁。置適宜溫度下培養、轉接即可。
④貼附法:按無菌操作將成熟的菌褶或耳片取一小塊,
用溶化的瓊脂培養基或阿拉伯膠、漿糊等貼附在配管斜面培養基正上方的試管壁上。經6~12小時的培養,待孢子落在斜面上,立即把孢子連同部分瓊脂培養基移植到新的試管中培養即可。
孢子分離得到的母種、必須進一步提純復壯,當母種定植一星期左右,菌絲布滿斜面時,選擇菌絲健壯、生長旺盛無老化、無感染雜茵的母種試管,進而轉管擴大,一般到栽培種,轉管不宜超過5次。
孢子分離得到的母種,必須通過出菇試驗,鑒定為優質菌種後,才可供生產使用。
一般菌類如蘑菇、平菇、鳳尾菇、香菇、冬菇和草菇等,都可用多孢分離法獲得母種。
現就銀耳孢子分離略述於下:
按無菌操作獲取種耳後,懸掛種耳的三角瓶經12小時培養後,瓶底培養基表面就有"孢子印"。取出種耳,置
20℃—25℃溫箱培養2~3天,培養基表面會出現乳白色透明的糊狀小菌落,就是銀耳的酵母狀分生孢子形成的少量銀耳菌絲。此時移接入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待長滿斜面後,再移接入營養豐富,且表面比較乾燥的培養基上。經30天左右,菌落長出白色菌絲。
銀耳的酵母狀分生孢子、菌絲只有與羽毛狀菌絲的子囊菌(香灰菌絲)混合培養時,由後者幫助分解木材及其他一些纖維物質,提供營養,才能利於銀耳孢子萌發,菌絲的定植和子實體的形成。
在兩種菌絲交會時,先選出兩種純菌絲。
羽毛狀菌絲要純化選育,一般要選取生長迅速,爬壁力強的試管斜面或種瓶,取先端菌絲,轉管移接,置25℃—28℃上培養,重復轉管幾次即可得到優良純種。
銀耳菌絲的特點,菌絲生長緩慢,擔孢子也不易萌發。在進行兩菌混合時,先取經8~IO天培養的銀耳菌絲斜面,按無菌操作方法在該斜面上距銀耳菌絲約0.5厘米處接入一
小塊羽毛狀菌絲。置25℃下培養1周即得到混合好的銀耳母種。
2.組織分離培養法
利用子實體內部組織,進行無性繁殖而獲得母種的簡便方法,即組織分離。該法操作簡便,菌絲生長發育快,品種特性易保存下來,特別是雜交育種後,優良菌株用組織分離法能使遺傳特性穩定下來。常採用以下分離方法。
(l)子實體分離:種菇要選朵大蓋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優良品種。切去菇兩基部,在無菌箱內以0.1%的升汞水浸幾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並揩乾或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蓋與菌柄2次,進行表面消毒。接種時,只要將種菇撕開,在萌蓋和菌柄交界處或菌褶處,挑取一小塊組織;移接
到PDA培養基上。置25℃左右溫度下培養3-5天,就可以看到組織上產生白色絨毛狀菌絲,轉管擴大即得到菌種。如香菇、平菇等可以用此方法。
(2)菌核分離:茯苓、豬苓、雷丸等菌的子實體不易採集。而常見的是它貯藏營養的菌核。用菌核分離,同樣可以獲得菌種。方法是將菌核表面洗凈,用酒精或升汞消毒後,切開菌核,取中間組織一小塊,約黃豆大小,接種在PDA
培養基斜面上,保溫培養。應注意的是,菌核是貯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類物質,只含有少量的菌絲,因此挑取的組織塊要大一些,如果組織塊過小,則不易分出菌種。
(3)菌素分離:有一部分子實體不易找到,也沒有菌核,可以用菌素進行分離。如蜜環菌、假蜜環菌。其操作方法是先用酒精或升汞將菌素表面黑色皮層輕輕擦拭2~3次,
然後去掉黑色外皮層(菌鞘),抽出白色菌髓部分;用無菌剪刀將菌髓剪一小段,接種在培養基上,保溫培養,即得該菌菌種。
菌素分離要注意:因菌素比較細小,分離素也比較細小,分離時極易污染雜菌,所以要嚴格操作。
3.基內菌絲分離培養法
利用食用菌生育的基質作為分離材料,來得到純菌種的一種方法,叫基內菌絲分離法。
此種分離方法是適宜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才出現,而且是朝生暮死,不易採得的子實體。基內分離法與組織分離法不同之點是,乾燥的菇木或耳木中的菌絲常呈休眠狀態。接種後有時並不立刻恢復生長。因此,有必要保留較長的時間(約1個月),以斷定菌絲是否能成活。基內菌絲分離法又可分為,材中菌絲分離(即菇木或耳木分離法)及土中菌絲分離法等。
(1)材中菌絲分離法:就是菇木或耳木分離法,為了減少雜菌的感染,菇(耳)木在分離之前,必須進行無菌處理。可以把菇(耳)水表面用酒精燈火焰輕輕燒過,以燒死黴菌的孢子,或再用0.1%的升汞水浸孢幾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沖洗後用無菌濾紙吸干。接種塊切取時應注意。接種塊必須在該菌菌絲分布的范圍內切取。所以,菌絲生長緩慢的種類應淺取;菌種生長快的種類可以深取。同時。還應根據菇菌的種類、木材質地、菇(耳)木粗細、發育時間的長短來確定菌絲分布的范圍。然後用一把利刀進行切取。接種塊應盡量小些,以減少雜菌感染機會,提離菌種的純度。接種塊移到培養基上,就應該放到適合菌絲生長的22℃~26℃
的溫室或溫箱中培養,使菌絲恢復生長。
(2)土中菌絲分離:食用菌種類很多,許多土生的食用菌;孢子不易萌發。組織分離也不易成功,用土中菌絲分離獲得純種的方法,叫土中菌絲分離。
土中菌絲分離時要注意,由於土中菌絲體的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土壤微生物,因此分離時必須盡可能避開這些微生物的干擾,盡可能批取清潔菌絲素的尖端、不帶雜物的菌絲接種,反復用無菌水沖洗,在培養基中加入一些抑制細菌
生長的葯物,如
40微克/升的鏈黴素或金黴素。如發現感染細菌,可以把菌落邊緣的菌絲挑出來,接種到木屑培養基中。因細菌沒有分解木質素的能力,因此在木屑培養基中不易擴展;只局限於接種處。待菌絲長出感染區後,就可以再進行擴大提純了。
(3)子實體基部分離:從瓶栽、袋栽或大床栽培的子實體基部分離出新菌絲的方法,叫子實體基部分離,現以袋栽銀耳為例說明:
從出耳早、出耳率離、無病蟲害的栽培室中;選擇生活力最強的幼耳5袋,移到氣候溫和,有散射光的野外場所進行後期培養,以增強菌絲體的生活力。經培養7~10天後,待子實體直徑達4~5厘米時便可取回,作為分離的母體。再從中篩選最理想的一朵,用利刀割掉銀耳子實體,放置於
0℃的冰箱或有敵敵畏的容器中過夜,以便殺死瓶中的害蟲。然後用75%酒精或升汞擦洗耳基和袋子外邊的雜質,連同接種工具、接種培養基等移進無菌室。經滅菌後,用接種刀把袋口上部約15毫米厚的老菌根挖除,並進行培養。待袋口露出白色菌絲時,用接種針挑取一塊半粒米大的白色菌結體,迅速移入母種試管培養基的中央,輕輕地脫去接種針,
塞上棉塞。
為了能夠獲得較多的母種,一次接種量要有100—200支試管,以便從中選擇。分離後應及時移入22℃—24℃恆溫箱或溫室中培養。由於培養基內水分較多,菌絲恢復要比耳木分離得快。經2-3天後,分離物的邊緣就可看
到白色菌絲。每天要至少觀察兩次,以便提純。觀察、提純方法與耳木分離法擔同。經適溫培養10-15天後,當接種塊扭結團出現紅、黃色水珠時,即可擴大原種。
(二)原種和栽培種的接種培養
母種獲得以後,為了滿足菌種生產的需要。應選出優良、純度高的母種進一步擴大為原種。
原種培養基一般採用棉籽殼、木屑、草類等培養基。
瓶裝或袋裝的原種培養基滅菌後,可送入滅過菌的接種箱內,待瓶中的培養基冷至30℃以下,可按照無菌操作程序進行接種。
菌種瓶(袋)放入培養室時,要經常進行檢查,一經發現雜菌污染,立即取出。培養成的原種,菌絲體必須健壯有力,緊貼瓶壁而不幹縮,顏色純正,具有一定清香味,生活力強,擴製成栽培種時吃料快。
栽培種就是將原種進一步擴大培養成三級種,它和原種的接種及培養相同。一般香菇、平菇、冬菇、猴頭、木耳、銀耳的栽培種多用鋸木、棉皮作培養基。蘑菇多用糞草做培養料。
栽培種要求料塊不脫水干縮。菌絲體健壯有力、顏色純正,有清香味,無老化現象,無雜菌污染,有的種許可有少量原基,接入栽培料後,發菌快,長勢好,生活力強。
原種在接栽培種時,原種瓶口的一層菌絲體應挖去不用。
(三)液體種的簡單培養
目前,用液體深層發酵法生產菌種,具有生產量大、周期短、菌齡整齊、成本低廉、接種方便等特點,是實現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目標。現將液體種培育過程簡述於後,供參考。
簡言之就是將純正優良的菌種,接入液體培養基(固體培養基不加凝固劑),使菌絲繁殖形成大量小菌球,然後將這種培養基拌入木屑或棉籽皮料內,製成菌塊、培養其形成子實體。還可用於制原種、栽培種。
培養液體菌種,可將培養液裝入三角瓶中,約占空瓶的五分之一重量。用搖瓶機(也稱搖床)來培養。搖瓶機有旋轉式和往復式兩種,一般多用往復式。液體培養基可用馬鈴薯汁(加糖),麥芽汁配製,也可用玉米粉、豆餅粉、糖、無機鹽等配製。可以混合培養基,因適用於多種食用菌和葯用菌的培養,均有好效果。組分:豆餅粉2%,玉米粉1%,
葡萄糖3%,酵母粉0.5%,磷酸二氫鉀0.1%,碳酸鈣 0.2%, pH自然, 12℃滅菌半小時。然後接種培養。
如果生產量較大,在三角瓶的基礎上,再逐級擴大種子缸,發酵罐中進行液體深層通氣發酵,產生大量菌種。但由於生產中要求設備繁多,技術性強,我們還應創造條件;實現食用菌栽培的現代化。
(四)菌種質量的鑒定
菌種質量鑒定最好的方法是,做出菇試驗。但是時間比較長。在購置菌種時,或在菌種生產中,如何能知菌絲生長情況,快速判斷菌種質量?我們介紹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優良菌種菌絲濃白,絨狀,粗壯密集,生長整齊,速度快,香味濃厚。
2.優良菌種標准可歸納為:"純、香、正、壯、潤"五個字。檢查時,打開瓶塞,從菌種瓶中部取出小塊菌絲體,觀察色澤,聞其氣味,手捏料塊檢查其含水量,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標准。
3.顯微鏡檢查:挑取少量菌絲,置顯微鏡上觀察其形態,菌絲分枝,分隔情況,鎖狀聯合,細胞膜的厚薄。
培養觀察:從菌種瓶中挑取小塊菌絲體,接種斜面試管培養基上,置23℃~25℃恆溫中培養,經五周後檢查菌種生活力。如果菌絲生長快,旺盛純一,健壯濃厚,長且整齊,則表示菌種的生活力強。
4.分塊法:在桌上放一張白紙,把菌齡相同的菌種從瓶內取出一大塊,用手分成2塊,再把2塊分成4塊,4塊
分成8塊,依次進行。優良菌種整塊多,碎渣少。劣次菌整塊少,碎渣多。
5.液體菌種鑒別:當三角瓶或發酵缸培養3-7天後,如液面出現氣泡,產生"油皮"、混濁等現象,說明菌種本
身帶有雜菌。如菌塊上浮,或遲遲長出很薄的菌絲層,則說明菌種生活力弱。白塊四周的菌絲生長快、濃白、棉絮狀,表明菌種生命力強。
(五)菌種生產過程中的雜茵防治
在生產菌種時,要時刻注意雜菌污染,以防為主,一旦發生,根治很不容易。所以整個制種過程都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箱及所有分離、接種的用具、器皿,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工作人員的雙手要用消毒劑清洗,並穿戴消過毒的工作服、帽和口罩,動作要敏捷、准確,盡量不要講話走動,以防空氣中的雜菌感染。
分離母種時,選擇出菇早、生活力強,第一潮菇是關鍵,因它生活力強,接種後迅速佔領陣地,無雜菌侵入的機會。
被污染的菌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是滅菌不徹底所致,或因接種時無菌操作不嚴、瓶蓋不合適造成的。所以滅菌一定要徹底,最好在接種萌將培養基置25℃左右溫箱中做效果檢查,經2天不長雜菌,說明徹底,可以使用,接種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
污染雜菌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分離母種時感染雜菌,因種菇表面帶菌,消毒不徹底,通過組織塊將雜菌帶入培養基。
總之,污染機會很多,要注意環境消毒,按無菌操作規程徹底滅菌,層層把關,環環抓緊,嚴加註意;提離菌種質量。

⑵ 養殖香菇主要的菌種配料有哪些

主要配料有木屑,麥麩或者米糠。石膏,糖,石灰等等。

⑶ 香菇養菌期間如何管理

香菇養菌期間管理方法:

發菌期

1-7天菌絲成活期

養菌初期管理。秋季溫度高,為防止燒菌,菌袋呈「#」字形堆放,堆高5-6層,排與排之間留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空氣流通。

菌棒堆好後,保持室溫30℃以下,空氣乾燥相對濕度70%,嚴防雜菌污染。          接種後3-5天菌塊開始萌發。

7-10天菌絲發育前期

7-10天開始吃料,室溫超過30℃時要通風降溫。

菌絲塊長到6-8厘米時,解開外套袋袋口。

翻堆過程中如發現有雜菌污染的菌棒要及時採取處理措施。將污染太嚴重進行回鍋;感染一點的雜菌單獨放置在一個空間,通過噴灑或注射「高效綠霉凈」來控制雜菌繼續污染。

菌絲發育中期(刺孔增氧)

脫外袋:當菌絲發育到8-10cm時,由於菌絲生長需要氧氣,先脫去菌包的外袋。    

刺孔:用2厘米左右的鐵釘在接種面的兩側刺3-4個孔,深度為1-1.5厘米。

碼堆:改井字形碼堆為三角形碼堆,堆間隔離20厘米每兩排設一條6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通風散熱。

檢雜:發現有雜菌污染的要及時採取處理措施。小面積綠霉感染,局部注射「高效綠霉凈」,並移至低溫暗光處培養。出現青黴和毛霉時需加強通風,感染綠色木霉的菌棒挑出另行處理。始終保持室溫在25℃以下,不能超過28℃。

菌絲發育後期(刺孔增氧)

養菌一段周期之後,菌絲發滿。

菌袋內瘤狀物起到2/3時,進行第二次刺孔。

刺孔從背面打孔,以滿足香菇生長對氧氣的需求。每袋刺50-80個,孔深5-8cm,刺孔時注意盡量不刺傷瘤狀物。

刺孔後菌包轉入出菇棚內,此時呼吸增強袋溫會升高5℃左右,這時務必加大通風量或疏散降溫,防止因袋溫高導致燒菌的現象發生。

菌袋從養菌場所向出菇棚搬運時,應選擇:一天中氣溫最低或陰天進行,中午陽光強溫度高切勿搬運;要輕拿輕放,防止過大振動造成早出次品菇,消耗菌袋養分。

檢查菌袋

檢查是否有破口的菌袋以免造成菌袋污染,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將檢查好的菌袋分類放置,區別對待。

有輕度污染的,通過噴灑「高效綠霉凈」處理後隔離,低溫培養,根據菇房濕度注意通風,恢復後再正常管理。     

污染嚴重的應及時分離、處理,避免污染擴散。

⑷ 怎麼在室內養香菇

黑木耳在養菌期間要求暗光和近似恆溫。接種後第1~4天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6~28℃,這樣可促進菌種迅速復活;第5~12天室內溫度以25~26℃為最好;12天後溫度應控制在23~25℃。養菌室的門窗用黑布遮光,上架的菌袋用紙覆蓋,以避免光線和溫差刺激,有效地防止養菌期在袋內壁過早分化耳芽。為保證養菌室有足夠的氧氣,室內每天要換氣2次,每次20~30分鍾。經過接種後的料袋稱為菌絲體或叫菌袋。它是子實體生長的物質基礎。菌絲體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菌袋培育期需40~60天,這期間稱為發菌和養菌階段,具體做法如下:
(1)菌袋排放培養室應預先消毒,方法可參照接種、消毒的要求。菌袋進房後,長袋的採取卧倒排放,或「井」字形交叉重疊排放。短袋和瓶栽應立式排放。早春接種,因室內氣溫低,可把袋子集中重疊放在1~2個架床上,用薄膜圍罩,發菌2~3天,使之增加袋溫,加快菌絲定植,然後分開排放。(2)調節適溫黑木耳菌絲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應按照不同的生長階段分別掌握。
①萌發期:即接種後15天內,室內溫度頭3天以26~28℃為宜,使菌絲在最適的環境中加快吃料,定植蔓延,佔領培養料,造成優勢,減少雜菌污染,但不宜超過30℃。從第四天起至15天內,隨著菌絲的生長發育,袋內溫度逐漸上升,一般袋溫會比室溫高2℃,因此要把室溫調節在25~26℃。
②健壯期:第16天起至35天,是菌絲分解吸收營養能力最強階段,菌絲舒展、旺盛、健壯,新陳代謝加快,袋溫繼續升高,室溫以23~24℃為宜。
③成熟期:即35天之後,菌絲進入生理成熟階段,即將由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室溫以18~20℃為宜。要掌握好溫度,必須在室內掛溫度計,隨時觀察溫度變化。調節溫度的辦法:在農村尚未普遍使用空調的情況下,主要靠門窗的開關。山區早春接種發菌氣溫低,可關門或用炭火升溫。若是燒煤,應設排氣筒,以防止二氧化碳危害菌絲。關門增溫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此時溫度下降,關門後仍可升溫。(3)控制濕度菌絲培育階段要求室內乾燥。空氣相對濕度應在55%~65%之間,後期不超過75%。兩天濕度大,除隨時打開門窗,加大通風量和增加通風次數外,可在培養室的地面撒些石灰粉,以降低空氣相對濕度。(4)宜暗避光菌絲培養階段要求黑暗環境,因黑木耳菌絲一接觸光線,就容易形成耳芽。如果菌絲在生理成熟前出現耳芽,對產量有影響。為此,要把門窗用黑布遮擋,但要保持通風良好。當菌絲長到離袋瓶底85%~90%時,可提前2天進行暴光,誘引耳芽的形成。(5)通風增氧黑木耳是好氣性菌類,整個生長發育過程要求空氣新鮮,以保證有足夠的氧氣維持正常的代謝作用。為此,必須注意每天通風換氣1~2次,每次30分鍾,以促進菌絲生長。

⑸ 香菇草怎麼養

關於香菇草怎麼養最旺盛,平時養護需要充足的光照,夏季時做好遮陰防曬,土培香菇草旺盛時期,可每隔3~5天澆一次水,半個月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水培香菇草最旺盛時,需每隔10天換一次水,換水時向水中滴五滴營養液即可,冬季需要將溫度控制在5℃以上。

香菇草的養殖方法
1、充足光照



香菇草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給它充足的光照,如果在陰涼處養護香菇草,會使它的葉片失去色澤,降低香菇草的價值,陰雨天時可用燈光代替陽光,夏季時需做好遮陰防曬。

2、水分需求



對於香菇草怎麼養這個問題,其實香菇草可土培也可水培的,一般土培香菇草在生長旺盛時,需每隔3~5天澆一次水,水培香菇草時需每隔10天換一次水,冬季需減少澆水、換水頻率,避免傷到植株的根須。

3、提供養分



其實香菇草是十分需要養分的植物,平時如果土培香菇草,在生長期間可每隔半個月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水培香菇草要在每次換水時向水中滴五滴營養液,即可有利於香菇草生長。

4、適當修剪



香菇草生長的比較快,而且枝葉比較旺盛,平時每到春季時可適當的修剪一下,將香菇草的爛根、發黃的葉片剪掉即可,可使香菇草生長的更好,還能增加它的觀賞價值。

5、冬季保暖



其實香菇草是比較耐寒的植物,一般適合生長在15~25℃的溫度下,低於5℃的溫度會進入休眠期,影響香菇草正常生長,低於0℃會凍傷植株,所以冬季需將環境溫度控制在5℃以上。

6、繁殖方法



香菇草平時大多都是使用扦插法繁殖,可在3~5月份進行扦插,首先需從香菇草的根基部摘取健壯的枝條,等待枝條傷口處自然癒合後,可插入土中或水中生根,需將溫度控制在20~25℃,這樣才能促使枝條生根發芽。

⑹ 香菇草怎麼養

1、土壤:香菇草適合在疏鬆、肥沃,並且要有良好的排水性,家庭養殖可以用園土、腐葉土、珍珠岩和蛭石混合配製使用。

2、光照:在它的生長期間,應該多見見陽光,若是養殖環境太陰暗,葉片就會非常暗淡。不過到了夏季,就要採取好適當的遮陰措施。

3、水分:它喜歡在微濕的環境下生長,因此在它生長期間要及時澆水,並且還要保證足夠高的濕度。通常是2-3天澆水一次,若空氣乾燥的話,還需要適當噴水,不但能保濕還能清潔葉片。

4、施肥:植株需肥量比較大,所以要適當的施肥,一般情況下為2-3周施一次肥。但是,盆栽養殖就要少施肥了,肥量太多可能會危害植株的生長。

5、病蟲害防治

在香菇草的生長期間,一般很少有病蟲害,因為它的生長能力是很好的。但是,若養殖環境不通風的話,就容易黃化,如果發生了這種現象,就要盡快處理。可以向葉子適當噴灑些復合肥,若是水培的話,就要在養護時及時換水。

⑺ 香菇種植成本及效益

種植香菇需要培養大棚,機械設備。滅菌,接種設施。五萬投資不會有多大的生產資金。最多可以種植10000-15000袋左右。如果能夠科學管理,大約可以出15000-25000斤菇吧。僅供參考。

⑻ 香菇養殖方法和開袋

香菇栽培技術

一、栽培方法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兩種.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投入產出比僅為1:2,但代料栽培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作物秸桿,林木廢料,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本章重點介紹代料栽培技術.
1、播種期的安排和菌種的選擇
香菇生產多採用蔭棚或果林間地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而定,在我區一般於9月-10月制筒(山區稍早),12月-1月、出菇.制筒期過早遇高溫高濕易感雜菌而成品率低.過晚則影響轉色而縮短出菇期.
2、栽培料的配製
木屑是袋料栽培香菇主要的原料,除松,杉,樟木外,大多數闊葉木及枝條經粉碎後可作為香菇生產原料.
(1)幾種栽培料的配製其配料以100千克計,視生產規模大小增減.
①木屑78%、麩皮(細米糠)20%、石膏1%、糖1%,另加尿素0.3%.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麩皮16%、玉米面2%、糖1.2%、石膏2%~2.5%、尿素0.3%、過磷酸鈣0.5%.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麩皮18%、石膏2%、過磷酸鈣0.5%、硫酸鎂0.2%、尿素0.3%、紅糖1%.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種栽培料的配製:先將石膏和麩皮干混拌勻,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勻,把糖和尿素先溶化於水中,均勻地潑灑在料上,用杴邊翻邊灑,並用竹掃帚在料面上反復掃勻.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麩皮15%、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麩皮20%、石膏1%、食糖1%.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麩皮15%、石膏1%、過磷酸鈣0.5%、尿素0.5%、糖1%.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種栽培料的配製:按量稱取各種成分,先將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為1:14~1.5的量加水、拌勻,使料吃透水;把石膏、過磷酸鈣與麩皮、木屑干混均勻,再與已加水拌勻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勻;把糖、尿素溶於水後拌入料內,同時調好料的水分,用杴和竹掃帚把料翻拌均勻.不能有乾的料粒.
(2)配料時應注意問題木屑指的是闊葉樹的木屑,也就是硬雜木木屑.陳舊的木屑比新鮮的木屑更好.配料前應將木屑過篩,篩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細要適度,過細的木屑影響袋內的通氣,在木屑栽培料中,應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產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過大,脫袋出菇時易斷菌柱.栽培料中的麩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則易造成菌絲徒長,難於轉色出菇.麩皮、米糠要新鮮,不能結塊,不能生蟲發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狀,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顆粒狀.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應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產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於控制雜菌污染,但出過第一潮菇時,要給菌柱及時補水,否則影響出菇.由於原料的干濕程度不同,軟硬粗細不同,配料時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為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所以生產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來配料時,料拌好後要測定一下含水量,確定一個適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測法.將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手握,指縫不見水,伸開手掌料成團即可.
②烘乾法.將拌好的料准確稱取500克,薄薄地攤放在搪瓷盤中,放在溫度105的條件下烘乾,烘至乾料的重量不再減少為止,稱出乾料的重量.料的含水量(%)=濕料重量-乾料重量濕料重量×100配料時,隨水加入乾料重量的0.1%多菌靈(指有效成分)有利於防止雜菌污染.
3、裝袋和滅菌
袋栽香菇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各地具體操作雖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1)塑料筒料規格香菇袋栽實際上多數採用的是兩頭開口的塑料筒,有壁厚0.04~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筒和厚度為0.05~0.06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筒.聚丙烯筒高壓、常壓滅菌都可,但冬季氣溫低時,聚丙烯筒變脆,易破碎;低壓聚乙烯筒適於常壓滅菌.生產上採用的塑料筒規格也是多種多樣的,用幅寬15厘米、筒長55~57厘米的塑料筒.
(2)裝袋滅菌先將塑料筒的一頭紮起來.扎口方法有兩種:一是將採用側面打穴接種的塑料筒,先用尼龍繩把塑料筒的一端扎兩圈,然後將筒口折過來扎緊,這樣可防止筒口漏氣;2是有的生產者採用17厘米×35厘米短塑料筒裝料,兩頭開口接種,也要把塑料筒的一端用力紮起來,但不必折過來再扎了.紮起一頭的塑料筒稱為塑料袋,裝袋前要檢查是否漏氣.檢查方法是將塑料袋吹滿氣,放在水裡,看有沒有氣泡冒出.漏氣的塑料袋絕對不能用.用裝袋機裝袋最好5人一組,1個人往料斗里加料;2個人輪流將塑料袋套在出料筒上,一手輕輕握住袋口,一手用力頂
住袋底部,盡量把袋裝緊,越緊越好,另外2個人整理料袋扎口,一定要把袋口扎緊扎嚴,扎的方法同袋的另一端.手工裝袋,要邊裝料,邊抖動塑料袋,並用粗木棒把料壓緊壓實,裝好後把袋口扎嚴扎緊.裝好料的袋稱為料袋.在高溫季節裝袋,要集中人力快裝,一般要求從開始裝袋到裝鍋滅菌的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否則料會變酸變臭.料袋裝鍋時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字型排壘在滅菌鍋里,這樣便於空氣流通,滅菌時不易出現死角.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時,料袋必須是聚丙烯塑料袋,加熱滅菌隨著溫度的升高,鍋內的冷空氣要放凈,當壓力表指向1.5公斤/平方厘米時,維持壓力2小時不變,停止加熱.自然降溫,讓壓力表指針慢慢回落到0位,先打開放氣閥,再打開鍋出鍋.採用常壓蒸汽滅菌鍋,開始加熱升溫時,火要旺要猛,從生火到鍋內溫度達到100℃的時間最好不超過4小時,否則會把料蒸酸蒸臭.
當溫度到100℃後,要用中火維持8~10小時,中間不能降溫,最後用旺火猛攻一會兒,再停火燜一夜後出鍋.出鍋前先把冷卻室或接種室進行空間消毒.
出鍋用的塑料筐也要噴灑2%的來蘇水或75%的酒精消毒.把剛出鍋的熱料袋運到消過毒的冷卻室里或接種室內冷卻,待料袋溫度降到30℃以下時才能接種.
4、接種及栽培管理
(1)接種香菇料袋多採用側面打穴接種,要幾個人同時進行,所以在接種室和塑料接種賬中操作比較方便.具體作法是先將接種室進行空間消毒,然後把剛出鍋的料袋運到接種室內一行一行、一層一層地壘排起,每壘排一層料袋,就往料袋上用手持噴霧器噴灑一次0.2%多霉靈;全部料袋排好後,再把接種用的菌種、膠紙,打孔用的直徑1.5~2厘米的圓錐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棉紗、接種工具等准備齊全.關好門窗,打開臭氧消毒器,消毒40分鍾;關機15分鍾後開門,接種人員迅速進入接種室外間,關好外間的門,穿戴好作服,向空間噴75%的酒精消毒後再進入里間,接種按無菌操作(同菌種部分)進行.側面打穴接種一般用長55厘米塑料筒作料袋,接5穴,一側3穴,另一側2穴.3人一組,第一個有先將打穴用的木棒的圓錐形類頭放入盛有75%的酒精的搪瓷杯中,酒精要浸沒木棒尖頭2厘米,再將要接種的料袋搬一個到桌面上,一手用75%的酒精棉紗擦抹料袋朝上的側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側面打穴3個.1個穴位於料袋中間,其他2個穴分別靠近料袋的兩頭.第2人打開菌種瓶蓋,將瓶口在酒精燈上轉動灼燒一圈,長柄鑷子也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冷卻後,把瓶口內菌種表層颳去,然後把菌種放入用75%的酒精或2%的來蘇水消過毒的塑料筒里;雙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後,直接用手把菌種掰成小棗般大小的菌種塊迅速填入穴中,菌種要把接種穴填滿,並略高於穴口.注意,第2人的雙手要經常用酒精消毒,雙手除了拿菌種外,不能觸摸任何地方.第3人則用3.5厘米×3.5厘米方形膠粘紙把接種後的穴封貼嚴,並把料袋翻轉180度,將接過種的側面朝下.第一人用酒精棉紗擦抹料袋朝上的側面,等距離地在料袋上打2個穴,然後把打穴的木棒尖頭放入酒精里消毒,再搬第2個料袋.第2人把第一個料袋的2個接種穴填滿菌種,第3人用膠粘紙封貼穴口,並把接完種的第一個料袋(這時稱為菌袋)搬到旁邊接種穴朝側面排放好.接完種的菌袋即可進培養室培養.用35厘米長的塑料筒作料袋,可用側面打穴接種,一般打3個穴,一側2個,也可兩頭開口接種.
用接種箱接種,因箱體空間小,密封好,消毒徹底,所以接種成功率往往要高於接種室.但單人接種箱只能一個人操作,只適用於在短的料袋兩頭開口接種.如果是側面打穴接種,最好採用雙人接種箱,由兩個人共同操作,一個人負責打穴貼膠粘紙封穴口,另一個人將菌種按無菌程序轉接於穴中.
(2)菌袋培養指從接種到香菇菌絲長滿料袋並達到生理成熟這段時間內的管理.菌袋培養期通常稱為發菌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里發菌,發菌地點要干凈、無污染源,要遠離豬場、雞場、垃圾場等雜菌滋生地,要乾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夏季播種香菇發菌期正處在高溫季節,氣溫往往要高於菌絲生長的適溫(24~27℃),所以發菌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止高溫燒菌.剛接完種的菌袋,3個袋一層呈3角形壘成排,接種穴朝側面排放,每排壘幾菌層要看溫度的高低而定,溫度高可少壘幾層,排與排之間要留有走道,便於通風降溫和檢查菌袋生長情況.發菌場地的氣溫最好控制在28℃以下.開始7~10天內不要翻動菌袋,第13~15天進行第一次翻袋,這時每個接種穴的菌絲體呈放射狀生長,直徑在8~10厘米時生長量增加,呼吸強度加大,要注意通氣和降溫.在翻袋的同時,用1直徑毫米的鋼針在每個接種點菌絲體生長部位中間,離菌絲生長的前沿2厘米左右年扎微孔3~4個;或者將封接種穴的膠粘紙揭開半邊,向內折拱一個小的孔隙進行通氣,同時挑出雜菌污染的袋.這時由於菌絲生長產生的熱量多,要加強通風降溫,最好把發菌場地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超過32℃菌絲生長弱,35℃時菌絲會停止生長,38℃時線能燒死.降溫的方法很多,可靈活掌握.如減少菌袋壘排的層烽,擴大菌袋間距,利於散熱降溫;溫室和陰棚發菌,白天加厚遮蓋物,晚上揭去遮蓋物;室內和溫室發菌,趁夜間外界氣溫低時,加強通風降溫,有條件的可安裝排風扇;氣溫過高,可噴涼水降溫,但要注意噴水後要加強能風,不能造成環境過濕,以防止雜菌污染.菌袋培養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時,用鋼絲針在菌絲體的部位,離菌絲體生長的前沿2厘米處扎第2次微孔,每個接種點菌絲生長部位扎一圈4~5個微孔,孔深約2厘米.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袋污染雜菌,裝袋時一定要把料袋裝緊,料袋裝的越緊雜菌污越低.凡是封閉式發菌場地,如利用房間、溫室發菌,在翻袋扎孔前要進行空間消毒,可有效地減少雜菌污染.發菌期還要特別注意防蟲滅蟲.
由於菌袋的大小和接種點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養45~60菌絲才能長滿袋.這時還要繼續培養,待菌袋內壁4周菌絲體出現膨脹,有皺褶和隆起的瘤狀物,且逐漸增加,占整個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狀物有彈性松軟感,接種穴周圍稍微有些村褐色時,表明香菇菌絲生理成熟,可進菇場轉色出菇.
(3)轉色管理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轉色的方法很多,常採用的是脫袋轉色法.要准確把握脫袋時間,即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脫袋太早了不易轉色,太晚了菌絲老化,常出現黃水,易造成雜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難.脫袋時的氣候要在15~25℃,最好是20℃.脫袋前,先將出菇溫室地面做成30~40厘米深、100厘米寬的畦,畦底鋪一層爐灰渣或沙子,將要脫袋轉色的菌袋運到溫室里,用刀片劃破菌袋,脫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塊按5~8厘米的間距立排在畦內.如果長菌柱立排不穩,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橫架,菌柱以70~80度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脫袋後的菌柱要防止太陽曬和風吹,這時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75%~80%,有黃水的菌柱可用清水洗干凈.脫袋立排菌柱要快,排滿一畦,馬上用竹片拱起畦頂,罩上塑料膜,周圍維持保濕保溫.待人全部菌柱排後,溫室的溫度要控制在17~20℃,不要超過25℃.如果溫度高,可向溫室的空間噴冷水降溫.白天溫到多加遮光物,夜間去掉遮光物,加強通風來降溫.光線要暗些,頭3~5天盡量不要揭開畦上的罩膜,這時畦內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結水珠,使菌絲在一個溫暖潮濕的穩定環境中繼續生長.應注意在此期間如果氣溫高、濕度過大,每天還是要在早、晚氣溫低時揭開畦的罩膜通風20分鍾.在揭開畦的罩膜我時,溫室不要同時通風,將2者的通風時間要錯開.在立排菌柱5~7天時,菌柱表面長滿濃白的絨毛狀氣生菌絲時,要加強揭膜通風的次數,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鍾,增加氧氣、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限制菌絲生長,促其轉色.當7~8天開始轉色時,可加大通風,每次通風1小時.結合通風,每天向菌柱表面輕噴水1~2次,噴水後要晾1小時再蓋膜.連續噴水2天,至10~12天轉色完畢.在生長實踐中,由於播種季節不同,轉色場地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不同,轉色的快慢不大一樣,具體操作要根據菌柱表面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色過程中常見的不正常現象及處理辦法.
a.轉色太淺或一直不轉色:如果脫袋時菌柱受光照射或干風襲,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噴水,恢復菌柱表面的潮濕度,蓋好罩膜,減少通風次數和縮短通風時間,可每天通風1~2次,每次通風10~20分鍾.如果空間空氣相對濕度太低或者溫度低於12℃,或高於28℃時,就要及時採取增濕和控溫措施,盡量使畦內濕度在85%~90%,溫度掌握在15~25℃.
b.菌柱表面菌絲一直生長旺盛,長達2毫米時也不倒伏、轉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氧,溫度雖適宜,但濕度偏大,或者培養料含氮量過高等.這就需要延長通風時間,並讓光線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濕差,迫使菌絲倒伏.如仍沒有效果,還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菌柱,並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時再蓋膜,恢得正常管理.
c.菌絲體脫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噴水的方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濕度,使罩膜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d.脫袋後兩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狀的菌絲體產生氣泡膨脹,局部片狀脫落,或部分脫離菌柱形成懸掛狀: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脫袋時受到外力損傷或高溫(28℃)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脫袋早、菌齡不足、菌絲尚未成熟,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造成.解決辦法是嚴格地把溫度控制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長出新的菌絲,再促其轉色.
e.發現菌柱出現雜菌污染時,可用Ⅱ型克霉靈1:500倍液噴灑菌柱,每天1次,連噴3天.每次噴完後,稍晾再罩膜.
除了脫袋轉色,生產上有的採用針刺微孔通氣轉色法,待轉色後脫袋出菇.還有的不脫袋,待菌袋接種穴周圍出現香菇子實體原基時,用刀割破原基周圍的塑料袋露出原基,進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後,整個菌袋轉色結束,再脫袋泡水出第2潮菇.這些轉色方法簡單,保濕好,在高溫季節採用此法轉色可減少雜菌污染.
(4)出菇管理香菇菌柱轉色後,菌絲體完全成熟,並積累了豐富的營養,在一定條件的刺激下,迅速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發生子實體原基分化和生長發育,也就是進入了出菇期.
a.催蕾:香菇屬於變溫結實性的菌類,一定的溫差、散射光和新鮮的空氣有利於子實體原基的分化.這個時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溫室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0~22℃,晝夜之間能有5~10℃的溫差.如果自然溫差小,還可藉助於白天和夜間通風的機會人為地拉大溫差.空氣相對濕度維持90%左右.條件適宜時,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會出現白色的裂紋,不久就會長出菇蕾.此期間要防止空間濕度過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響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加大噴水,每次噴水後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蓋塑料膜保濕.也要防止高溫、高濕,以防止雜菌污染,爛菌柱.一旦出現高溫、高濕時,要加強通風,降溫降濕.
b.子實體生長發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後,進入生長發育期.不同溫度類型的香菇菌株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是不同的,多數菌株在8~25℃的溫度范圍內子實體都能生長發育,最適溫度在15~20℃,恆溫條件下子實體生長發育很好.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90%.隨著子實體不斷長大,呼吸加強,2氧化碳積累加快,要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還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出菇始期在秋季.由於秋高掃氣爽,氣候乾燥,溫度變化大,菌柱剛開始出菇,水分充足,營養豐富,菌絲健壯,管理的重點是控溫保濕.早秋氣溫高,出菇溫室要加蓋遮光物,並通風和噴水降溫;晚秋氣溫低時,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溫,如果光線強影響出菇,可在溫室內半空中掛遮陽網,晚上加保溫簾.空間相對濕度低時,噴水主要是向牆上和空間噴,增加空氣相對濕度.當子實體長到菌膜已破,菌蓋還沒有完全伸展,邊緣內卷,菌褶全部伸長,並由白色轉為褐色時,子實體已8成熟,即可採收.採收時應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轉動著拔下.整個一潮菇全部採收完後,要大通風一次,晴天氣候乾燥時,可通風2小時;陰天或者濕度大時可通風4小時,使菌柱表面乾燥,然後停止噴水5~7天.讓菌絲充分復壯生長,待采菇留下的凹點菌絲發白,就給菌柱補水.補水方法是先用10號鐵絲在菌柱兩頭的中央各扎一孔,深達菌柱長度的1/2,再在菌柱側面等距離扎3個孔,然後將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頭塊壓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2小時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於出菇前和重量)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過量易造成菌柱腐爛,都會影響出姑.補水後,將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復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備出第2潮菇.第2潮菇採收後,還是停水、補水,重復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有時拌料水分偏大,出菇的溫度、濕度適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時,水分損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補水,而是在第一潮菇採收完,停水5~7天,待菌絲恢復前面的催蕾出菇出菇管理,當第2潮菇採收後,再浸泡菌柱補水.浸水時間可適當長些.以後每採收一潮菇,就補一次水.
冬季氣候陰雨多濕.這時的菌柱經過秋冬的出菇,由於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絲生長也沒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點是給菌柱補水,浸泡時間2~4小時,還可結合補充些營養成份如:糖和微量元素,要注意保溫保濕,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並適當通風.

2、病蟲害及雜菌的綜合防治
1、袋料栽培香菇的綜合防治措施
(1)嚴格把好菌種關在確定生產用的優良品種以後,菌種是否被雜菌污染則是優質菌種最基本的條件.優質菌種可採用目測和培養的方法來確定.凡菌絲粗壯,打開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視為優質菌種.有條件的,還應抽樣培養,同時還可檢查菌絲生活力.
(2)嚴格把好菌袋加工關塑料袋應選擇厚薄均勻、無沙眼、彈性強、耐高溫、高壓的聚丙烯塑料袋,培養料切忌太濕,料水比掌握在1:1.1~1.2;裝料松緊適中,上下表內一致;兩端袋口應扎緊,並用火焰熔結,在高溫季節制菌袋時,可用1:800倍多菌靈溶液拌料,防治雜菌.『
(3)嚴格把好滅菌關常壓滅菌應使灶內溫度穩定在100℃,並持續8小時;鍋內菌袋排放時,中間要留有空隙,使蒸氣暢流菌袋受熱均勻;要避免因補水或燒火等原因造成中途降溫;從拌料到滅菌必須在8小時內完成,從滅菌開始到灶溫上升到100℃不可超過5小時,以免料發酵變質.
(4)搞好環境衛生,凈化空氣中雜菌孢子的密度降得最低,是減少雜菌污染最積極有效的一種方法.裝瓶消毒冷卻,接種、培養室先進場所,均需做好日常的清潔衛生.暴雨後要進行集中打掃.堅持每天在空中、地面用0.2%肥皂水或3%~4%石碳酸水溶液,5%甲醛,1:500倍50%的多菌靈溶液及5%~20%石灰清水等交叉噴霧或噴灑,將廢棄物和污染物及時燒毀或浸入葯水缸,以防污染環境和空氣.
(5)嚴格無菌操作接種到應嚴格消毒;做好接種前菌種預處理;接種過程中菌種瓶用酒精燈火焰封口;接種工具要堅持火焰消毒;菌種盡量保持整塊;接種時要避免人員走動和交談;及時清理接種室的廢物,保持室內清潔.
(6)科學安排接種季節必須根據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生對溫度的要求,科學安排接種季節.過早接種或遇夏秋高溫氣候,既明顯增加污染率,又不利菌絲生長;過遲接種,污染率雖然較低,但秋菇生長期縮短,影響產量.接種以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5℃左右時為最好.
夏季氣溫偏高時,接種時間應安排在午夜至次日清晨.
(7)改善環境因子雜菌發生快慢和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環境因子,特別是香菇栽培塊或菌筒上的黴菌發生時應通風換氣.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利於香菇生長發育時,香菇菌絲生活力旺盛,抗性強,雜菌就不易發生,反之,雜菌便會乘虛而入,迅速發生.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盡可能創造適宜於香菇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也是一項很重要的預防措施.
(8)減少菌絲未愈時發生黴菌,採取將門窗關好(定量開窗通風幾次),除去覆蓋的薄膜,待控制黴菌後再蓋上的措施..若個別栽培塊發生黴菌,不要急於生處理,待菌絲癒合後再作處理,但需增加掀動薄膜的次數,並加強栽培室通風換氣和降溫減濕.
(9)黴菌發生在栽培塊或菌筒表面,尚未入料,一般可以採用ph8~10的石灰清水洗凈其上的黴菌改變酸鹼度,抑制黴菌生長.若黴菌嚴重,已伸入料內,可把黴菌挖干凈,然後補上栽培種.黴菌特別嚴重的栽培塊或菌筒,可拿到室外,用清水把黴菌沖洗干凈,晾乾2~3天後,再噴灑0.5%過氧乙烯(ch3cooh)可收到顯著的防治效果.
(10)加強檢查在氣溫較高季節,培養室內菌袋排放不宜過高過密,以免因高溫菌絲停止生長或燙傷,影響成品率.發菌5~6天後,結合翻堆要逐袋認真檢查,發現污染袋隨即取出.對污染輕的菌袋,可用20%甲醛或5%石碳酸或95%酒精注射於污染部位,再貼上消毒膠布.
對青黴、木霉污染嚴重的菌袋,添加適量新料後重新滅菌接種;污染鏈孢霉的菌袋,及時深埋.此外,要防鼠滅鼠,避免老鼠間接污染,對污染廢棄的菌袋要集中處理,千萬不能到處亂扔,以免造成重復感染.
(11)袋料栽培中危害香菇的害蟲主要為蟎類和線蟲.菌筒室內培養期間主要是的危害,後期主要為線蟲.培養室或栽培場發生害蟲危害可噴高效低毒農葯,1:1200~1500倍的特殺蟎,1:50倍的殺蟲乳劑和1:500倍的馬拉松乳劑防治線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⑼ 菇類的種植養殖技術

一、栽培季節
秋栽香菇菌筒製作時間根據溫度而定,各個地區均有差異,以湖北地區為例,製作菌筒時間為7月下旬至9月下旬,只要室溫低於30℃即可生產菌筒。
溫度高的地區制袋時間應推遲,溫度低的地區制袋時間可提前。不可隨意提前制袋。

二、培養料
製作香菇菌筒所用的培養料,應採用適宜的配方和正宗的原輔材料。若使用不合格的麩皮或假麩皮、假石膏等原輔料會導致香菇爛袋、不轉色等異常現象。
1、配方適宜:
干木屑80.8%,麩皮18%,食品級石膏粉1%,石灰0.2%,水50%-55%(以手捏料能成團,擲地能散為宜)。
2、主料粗細搭配:
木屑,採用直徑16毫米左右的木屑栽培,同時添加少量(10%-20%)直徑10毫米的木屑。
3、適宜原輔材料:
麩皮,購買時選擇飼養豬用的,貯藏時需防潮、防蟲;
石膏,選用食品級即可以用於打豆腐的石膏,常規用量1%,可提高到1.5-2.0%;
石灰,白度越高、光澤越強的石灰粉品質越好。

三、制袋
1、拌料:
提前2-3天將木屑預濕後,拌料、裝袋、滅菌應當天完成,不可將拌好的培養料放置過夜;
2、滅菌:
爭取在6小時內達100℃後,不掉火、不降溫,滅菌36~48小時即可,在保證滅菌徹底時,不得隨意延長滅菌時間至3天3夜以上,可少量多次滅菌;
3、冷卻:
運送菌棒的工具、冷卻菌棒的場地需提前消毒和殺蟲;菌袋需徹底冷卻至28℃以下才能接種。

四、接種
1、接種前,接種場地、接種工具、培養區需提前分別消毒和殺蟲,防止將病蟲代入菌筒。
2、氣溫、袋溫低於28℃時,嚴格按無菌操作程序消毒、點種。按三方十穴點種可提高產量,季節太晚時應增加點種穴數。

五、發菌管理
1、環境處理:
培養菌筒的場地需提前消毒、殺蟲,避開家禽家畜等各類污染源,尤其在脫套袋時更應該注意周邊環境衛生,採取措施預防病蟲害。
2、適宜的溫濕度:
香菇菌絲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應盡量降低培養場地溫度,經常通風保持環境乾燥,防止高溫高濕引起病蟲害。
3、脫套袋:
接種孔菌絲直徑長至8cm以上時,應在袋溫28℃以下時脫去套袋,袋與袋相交處用竹桿隔開,加強通風降溫、排濕,並且嚴格做好殺蟲處理。
4、刺孔:
刺孔要在氣溫低於25℃時進行,刺孔用4mm至5mm的鐵針,每袋刺孔4排,孔深5cm以上,以後兩至三周內,重復刺孔兩遍。每次刺孔後需做好殺蟲處理,並加強通風。

六、出菇管理
1、達到菌齡後,白天最高氣溫低於20℃時,轉色適宜的菌筒可直接上棚出自然菇,若氣溫較高應推遲上棚時間。若上棚後持續幾天高溫,菌袋錶面會再次形成一層菌皮,致使年內出菇困難。因此,掌握上棚出菇的溫度非常重要。
2、育菇時若菇棚濕度大、溫度高,菇面色較黑,這時應多通風降低濕度。
3、菌筒菌齡不足或轉色太淺時,第一潮菇遇較高溫度時,出菇太集中,菇偏小,菇質下降。生產上菌筒菌齡應足,轉色應略深,出菇時注意菇棚溫度,控制在最適出菇溫度。
4、減少刺激,控制不讓頭潮菇出菇過多。
5、適當延長轉潮期養菌時間,提高轉潮養菌溫度,讓袋內菌絲充分恢復後再補水催下一潮菇。
6、浸泡補水時,增加菌袋的刺孔,將浸泡時間減少為不超過36小時,最好控制在24小時內,一般補至上潮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即可。
7、結冰期不泡袋,補水後注意將多餘的水分瀝干,保持一定的棚溫,防止菌袋結冰。
8、連續晴天時注意及時掀棚降溫通風,避免棚溫過高;遇到溫度回升快時,需隨時檢查棚溫,通風換氣,避免形成高溫高濕環境而滋生病蟲害。

閱讀全文

與香菇怎麼養殖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驊市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450
黑河用戶信息傳輸裝置公司有哪些 瀏覽:713
常規的負面信息投訴資料有哪些 瀏覽:336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是干什麼 瀏覽:521
浪潮集團和神州信息哪個好 瀏覽:235
怎麼交易外匯平台免費 瀏覽:948
代理銷售設備是百分之多少的稅率 瀏覽:933
貴州智能監控代理費多少 瀏覽:296
崑山有哪些鋼材市場 瀏覽:3
怎麼把檔案從學校轉到人才市場 瀏覽:827
如何練好電腦的技術 瀏覽:707
一百多萬門面交易多少稅 瀏覽:395
如何下載fcoin交易平台 瀏覽:165
貴陽快遞代理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161
58違規信息如何刪除 瀏覽:67
一本教材包括哪些基本信息 瀏覽:322
北斗信息卡怎麼更改信息 瀏覽:115
暢易閣小號什麼時候可以交易啊 瀏覽:247
ttsservice是什麼程序 瀏覽:649
怎麼注冊貨運信息部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