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東最低多少分就有大學
10965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11121 私立華聯學院 400分
12325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 300分
12622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12958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400分
13710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中山生源
13713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13714 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380分
13715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380分
13716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300分
13717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350分
13718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300分
13720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13721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13912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3928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350分
14066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中山生源
14123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14125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350分
14126 湛江現代科技職業學院
14136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原廣州大學城建學院) 350分
註:1、除註明外,其他高校補報志願資格線為280分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不知道怎樣,聽別人介紹的
② 理科高考400分能上什麼專科學校廣東的
院校名稱 錄取批次 2007錄取平均分
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0
廣東白雲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3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6
韶關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6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7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8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8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399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400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402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B類 410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理科第三批專科A類 411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 文科第三批專科B類 413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③ 報考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好不好
報考廣東省中山市職來技術學院,成績一般比大專線高 20-40分可就讀.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核准備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實行省、市共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立足中山,服務中山,秉持「踏實、探索、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把握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爭創「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省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位於中山市博愛七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校區佔地面積600餘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校園清靜幽雅、景色怡人、設施齊全,各類圖書共計35萬余冊,數字化校園建設已初具規模。
學院按照高等職業教育的標准,圍繞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標來規劃和建設師資隊伍。學院廣納國內外英才,高起點引進,重點引進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學院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佔34%,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65%。2007年9月,世界手模大師馬樂山先生的工作室正式落戶我院,並於2008年1月完成建設,馬先生將親自指導我院相關專業學生。
學院目前在院學生6000餘人。學院採用「雙證(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融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運行機制,以職業課程為主幹、職業技能訓練為重點,真正做到為企業「訂單式」培養人才。如目前已開設的「電梯班」、「風電班」、「銀行班」等就是學院與有關企業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的結晶。
與境外院校合作辦學,實行高位嫁接是學院發展的一個方向。當前,我院與德國斯圖加特市馬克思·艾特學校就引入德國職業教育標准及相應的資格認證正式簽署了協議;與英國北安普頓大學、紐西蘭納爾遜理工學院的合作辦學已經進入實施階段;與澳門合作辦學的「酒店服務與管理培訓班」也已正式啟動……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國策,也已經成為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抉擇。2007年11月學院及時提出要在三年內創建「省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與關懷,有全市人民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愛,加上有中山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全院領導及師生的共同奮斗,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這顆高職院校中的耀眼新星,一定會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④ 廣東省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錄取分數線
3A的錄取分數線多少就多少,據不會超過15份,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我勸千萬學子別來,太垃圾了,我也是其中一個受害者,曾經不少人來了就回去復讀了,要報就報農工商,科貿,工商,等等,來到這里才知道是電大,考得那麼辛苦竟然來電大,我差點跳樓了,別被名字騙了,學校好爛,廣州校區是寫著廣東公路職工培訓中心,佔地30畝,籃球場兩個水泥地,沒有操場,南海校區是借別人的名字,中山校區沒有操場沒有籃球場,下面還有
⑤ 我報廣東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什麼我447分沒錄取,別人450都有,我是不是沒希望了
你是文科生么?是的話可能就沒上了。現在這個學校的分數高了很多。我們以前的時候是比較低的,你再等下有沒有補錄的,或者打電話向學校咨詢,希望還是有的,填志願了最好填中山校區的,南海的太差了。
⑥ 廣東中山市中考300分左右女生能上什麼高中學校
職中和什麼技術學校都是300分以下都可以考到。例如:中山市黃圃理工學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石歧職業中學,中山市西區職業中學等等。
廣東中考總分平均在750分,要300-500分左右才可以上高中。各地級市考試科目不相同,總分也不相同。其實你沒必要特別在意到底要多少分才可以上高中,因為分數的變動要看今年所有學生的成績如何,你也可以理解為淘汰制。
如果你實在不行,考不上高中的話,只能再好好努力復讀一年,爭取上個好的高中。只有上了好的高中,才有機會參加高考,上個好的大學。其實所有學校都可以復讀的。復讀,又稱之為補習。因不合格,或不滿意需要將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再次的學習,從而到達某種狀態。復讀人群初三和高三學生佔比很高。
⑦ 文科367分,女生讀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好嗎女生讀什麼專業有前途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為主,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它籌建於2005年,2006 年6 月正式掛牌成立。學院佔地面積600餘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前後投入資金近7億。現代化校園,環境幽雅、文風濃郁、設施齊全,擁有各類圖書共計43.7萬冊。
學院把握先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前進方向,堅持「育人為本 工學結合 創新發展 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設有機械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濟管理系、藝術設計系、基礎教學部等6個教學系部,建成了以電梯製造技術與維護、動漫技術與製作、產品造型設計等為特色的24個專業。學院目前在院學生6900餘人,採用「雙證並重」、「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體系,突出職業技能訓練,強化職業能力培養,真正做到以就業為導向、為企業量身定做實用人才。
學院致力於打造「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廣納國內外英才,重點引進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雙師型專、兼職教師,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學院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佔34%,碩士學位以上師資佔71%,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佔70%,聘請了以世界級手模大師馬樂山、「現代廣綉奠基人」陳少芳等為代表的77名客座教授,以及來自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47名顧問。馬樂山、陳少芳兩位大師的工作室相繼落戶我院,並在我院開設課程,向相關專業學生親授技藝。
學院秉著「修德 礪能 篤行 創新」的校訓精神,積極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力創有特色的高職教育新路子。目前,學院已與200餘家企業在專業設置、課程改革、教學組織、實習就業等方面展開了長效、深度的合作。企業下訂單開設的「電梯班」、「風電班」、「銀行班」等就是校企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的結晶。「郵政物流班」、「愛德華·家照明燈具設計師暑期培訓班」等為企業提供了優質、便利的員工「充電」平台。我院承辦的「中山市第十屆中專、技校、職中學生奧林匹克技能競賽」、「中國當代水彩畫名家邀請展」等大型活動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與境外院校合作辦學,實現高位嫁接是學院發展的一個方向。當前,我院與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培訓中心的合作已經初戰告捷;與英國北安普頓大學、紐西蘭納爾遜理工學院的聯合辦學正在順利運轉;與德國斯圖加特市馬克思�6�1艾特學校合作,引入了德國職業教育標准及相應的資格認證體系;與美國阿肯色理工大學洽談的留學項目也已達成了意向……
學院創辦以來,受到黨和國家以及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 思危,副省長宋 海,省教育廳廳長羅 偉其等領導先後蒞臨我院視察。市委書記陳根楷、市長李啟紅等領導多次到我院調研和指導工作。在政府、企業、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廣東省裝備製造研究院」、「中山市服務業實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中山社科建設基地」和「中山市文藝家創作基地」先後在我院掛牌成立,揭開了學院辦學新篇章。
目前,學院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要求,按照強化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和諧校園的整體思路,遵循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創新名校的治校方略,為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爭創省級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而努力。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師資力量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自2005年3月籌辦以來,一直秉持「踏實、探索、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於爭創「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職院校,現已建成一支治學嚴謹、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匯集了經濟學、管理學、理工學等多方面的人才。
目前,學院有教職工共313人,在崗專任教師160人,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專任教師佔38%,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55%。
隨著學院教學事業的發展,將有更多技能精湛的教學人才涌現,為學院在教學、科研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奠定基礎。